大黄、芒硝的作用及用法

合集下载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一、泻药的组成泻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取自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分。

以下是常见泻药的主要成分:1.大黄:大黄属于蓼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

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消炎、解毒的作用。

2.芒硝:芒硝又称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

芒硝具有利尿通淋、退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和热病。

3.甘草:甘草属于豆科植物,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甜素和甘草苷等。

甘草具有抗炎、催吐、润肺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

4.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植物,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和天麻甙等。

天麻具有安神镇静、止痛、降血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二、泻药的功能主治泻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通便泻下等症状。

以下是泻药常见的功能主治:1.改善便秘:泻药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从而改善便秘问题。

对于轻度的便秘患者,泻药可以起到快速缓解的作用。

2.减轻水肿:一些泻药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轻体内水肿情况。

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等问题的患者。

3.解毒、消炎:一些泻药如大黄,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毒和炎症相关的疾病。

4.缓解头痛、失眠:泻药中的天麻成分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效果,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5.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泻药中的甘草成分具有抗炎、润肺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缓解相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泻药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肠道造成负担,可能导致依赖性便秘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加强肠道保健。

三、使用泻药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使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不可滥用或过量使用。

2.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泻药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3.避免长期使用:长期大量使用泻药会导致依赖性便秘等问题,因此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泻药。

大黄芒硝膏治肌注后硬结

大黄芒硝膏治肌注后硬结

龙源期刊网
大黄芒硝膏治肌注后硬结
作者:郭旭光
来源:《祝您健康》1996年第09期
有些人在臀部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及油性针剂等药物后,局部会出现硬结;小儿由于臀部血管细小,血液循环较差。

肌纤维组织受针刺增生快,更容易发生肌注后硬结。

硬结不仅影响药液吸收,而且还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

大黄、芒硝有祛瘀、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将此二药制成膏剂外敷注射区,用以治疗硬结。

可收到较好的散结作用。

近年笔者采用这种简易外治法治疗肌注后硬结38例,均愈。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制法及用法:取生大黄、芒硝适量,按1:1比例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即可使用。

用时取药少许涂在消毒纱布上。

敷于患处,外以塑料纸包裹,后用胶布固定,每4小时换药1次,每日2次,一般3天左右硬结可消失。

大黄和芒硝的功能主治

大黄和芒硝的功能主治

大黄和芒硝的功能主治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大黄是以大黄根及根茎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材之一。

•大黄性味苦寒,归肝、胆、脾经。

功能主治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寒凉的性质,能够清热泻火,特别适用于治疗高热烦渴、口渴无欲饮水、大便秘结、尿急赤黄等症状。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火热疮疡、湿疹等皮肤病。

2.泻下通便–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可以治疗腹胀便秘、痔疮出血等肠道问题。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黄疸便秘、小儿积食等疾病。

3.活血化瘀–大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特别适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腹痛,症状表现为经闭腹痛、小腹坠痛等。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外伤问题。

4.利尿通淋–大黄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尿少、尿路感染等疾病。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儿小便不利等问题。

芒硝(Mirabilitum)•芒硝是一种天然盐类矿物,具有驱寒、利尿、杀菌的作用。

•芒硝属于中药材,归海中药。

功能主治1.利尿通淋–芒硝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治疗尿路感染、水肿尿少等疾病。

–芒硝还可以用于治疗体内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烦渴等问题。

2.驱寒解表–芒硝性味苦寒,具有驱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芒硝还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疾病。

3.杀菌消炎–芒硝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芒硝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口臭等问题。

4.制露除湿–芒硝可以用于制露除湿,特别适用于湿疹、湿热疮疡等皮肤问题的治疗。

–芒硝还可以用于治疗热痱、痱子等问题。

综上所述,大黄和芒硝作为中药材,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主治。

大黄可清热泻火、泻下通便、活血化瘀和利尿通淋;芒硝可利尿通淋、驱寒解表、杀菌消炎和制露除湿。

根据病情和体质,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大黄和芒硝来达到治疗和改善健康的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并注意用量合理、不滥用和滥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润肠通便药物大黄芒硝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润肠通便药物大黄芒硝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润肠通便药物大黄芒硝丸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大黄芒硝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它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改善肠道健康。

本文将介绍大黄芒硝丸的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该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适应症1.功能性便秘:大黄芒硝丸适用于功能性便秘,即缺乏肠道蠕动或者排便困难的情况。

该药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从而促进肠道内废物的排出。

2.糖尿病引起的便秘: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损害及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问题。

大黄芒硝丸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引起的便秘症状,改善排便情况。

3.孕妇便秘:一些孕妇在怀孕期间会遭受便秘的困扰,特别是在孕晚期。

大黄芒硝丸对于孕妇便秘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选择,可以缓解便秘带来的不适感。

4.术后便秘:手术后因麻醉药物、镇痛药或卧床时间过长等原因,患者常常会出现便秘症状。

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黄芒硝丸可以用于术后便秘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二、使用说明1.用法用量: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大黄芒硝丸。

一般情况下,每次口服2粒,每日2次。

饭前或饭后与温水一同服用,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溶解和吸收。

2.不良反应:大黄芒硝丸一般来说较为安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或肠梗阻,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3.注意事项:(1)不适用于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

(2)避免与其他导泻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过度导泻的效果。

(3)长期使用大黄芒硝丸可能导致肠道对药物的依赖性,建议逐渐减小剂量并逐渐停止使用。

(4)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慎用该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个别人群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等病情者慎用或遵医嘱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大黄芒硝丸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使用大黄芒硝丸前,务必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全面评估并提供正确的用药建议。

大黄芒硝外敷剖宫产与顺产刀口的使用方法

大黄芒硝外敷剖宫产与顺产刀口的使用方法

大黄芒硝外敷剖宫产与顺产刀口的使用方法
一、作用:
大黄,具有解毒消痈、行淤通经、抗感染、降血脂作用。

芒硝,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

可以有效的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能够保持切口干燥,可以软化硬结,促进切口快速愈合。

两种药物配合使用不但能止血、抗菌消炎,使会阴水肿消退、减轻疼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收敛并吸收水分,使切口保持干燥,抑制细菌,促进切口的愈合,而且大黄、芒硝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二、制作:
1、将大黄、芒硝充分混匀
2、使用透气性、吸水性好的棉布袋缝制
(1)剖宫产缝制3个大小约23*11CnI如图一
图一
(2)顺产缝制4个大小约15*10Cnb如图二
图二
三、使用方法:
1、剖腹产:外敷腹部时,将装入三分之二大黄芒硝放置刀口纱布上面,当大黄芒硝凝成结晶块,布袋变湿后更换另一面,两面全部结晶变湿后更换另一个,直到刀口愈合。

2、顺产:外敷会阴刀口时,将装入三分之二大黄芒硝的药袋外面用一层干净的薄纸包裹,紧密贴在会阴处,可穿纯棉透气的内裤固
定。

当大黄芒硝凝成结晶块,布袋变湿后更换另一面,两面全部结晶变湿后更换另一个,直到刀口愈合。

注意:使用过程中应24小时连续使用。

大黄、芒硝的作用及用法

大黄、芒硝的作用及用法

大黄、芒硝的作用及用法大黄、芒硝是我国传统中药, 价廉易得。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 下瘀血, 血闭寒热,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临床多用于大便秘结, 胃肠积滞, 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现代研究也表明: 大黄能促进肠道蠕动, 消除肠麻痹, 促进排便, 使患者的腹胀明显好转; 大黄具有泄下功能, 能促进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排出, 保护肠道黏膜屏障, 防止肠道细菌易位, 降低尿素合成, 增加尿素和肌酐的排出, 防止肺、肾、肠道和脑并发症的发生; 大黄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脆弱类杆菌尤为有效; 它还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及其对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提高前列腺素E1和PG2水平;生大黄还有利胆和松弛Oddi 括约肌的作用, 可使胰胆管内小结石和胆固醇结晶引流入肠道, 从而降低胰管内压力, 缓解腹痛和去除诱因。

临床使用大黄应注意不宜久煎, 否则会丧失通泄之力。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归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谓芒硝: 除寒热邪气, 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种石。

芒硝有泻下攻积,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的功效。

芒硝常与大黄相须为用, 以增强疗效。

中医临床常用于积滞便秘、肠痈肿痛, 能有效清除肠胃积气积液, 清除肠胃内细菌及毒素。

现代临床试验证实其外敷具有消炎止痛, 预防感染, 吸收腹腔渗液, 促进脓肿吸收, 改善局部微循环, 刺激肠蠕动减轻肠麻痹, 促进与恢复消化道功能等功效。

尤其在缓解腹痛腹胀、防治腹腔炎性包块及假性囊肿形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生大黄粉30g加开水400 ml冲泡15min,制成免煎液400 ml,待冷却至38C -40C,后保留灌肠,每次200ml, 2次/ d,至出现明显腹泻后将剂量减至半量, 根据大便次数及肠道通畅情况调整剂量, 保持每日大便3-6次, 疗程5-7 d; 用颗粒状芒硝500 g- 1 000 g 装棉布袋中, 薄层平铺于患者腹部持续外敷, 以透气性、吸水性好的旧棉布制袋, 袋型应尽量大, 以保证外敷时有较大的面积。

芒硝大黄外敷的功效与作用

芒硝大黄外敷的功效与作用

芒硝大黄外敷的功效与作用芒硝大黄外敷,又称芒硝加大黄煎膏外敷,是一种中药外敷治疗方法。

它由芒硝和大黄两种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消癥等功效。

传统上,芒硝大黄外敷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疮疡、湿疹、痈肿等症状,而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芒硝大黄外敷主要的功效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芒硝大黄外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体内的湿热毒素。

湿热是一种病理过程,它常常伴随着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芒硝大黄外敷可以通过药物成分渗透皮肤,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从而改善病症。

2. 消肿止痛:芒硝大黄外敷可以有效消肿止痛。

这是因为芒硝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大黄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当药物经过外敷的方法进入体内,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3. 散瘀消癥:芒硝大黄外敷具有散瘀消癥的作用。

中医认为,瘀血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包括疮疡、湿疹等。

瘀血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各种病症。

而芒硝大黄外敷可以通过渗透皮肤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达到散瘀消癥的效果。

4. 抗菌消炎:芒硝大黄外敷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芒硝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皮肤上的致病菌。

大黄则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同时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5. 排脓生肌:芒硝大黄外敷可以促进伤口的排脓和生肌。

芒硝具有溃脓的作用,可以将伤口内的脓液排出,从而减轻病情。

大黄则能够刺激伤口的新生肌肤,促进伤口的愈合。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外,芒硝大黄外敷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例如,它可以用于治疗疮疡湿疹、痔疮湿热、痈肿疮疡、热毒疮疡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疼痛、外伤血肿、破伤风肌肉痉挛、急性乳腺炎等疾病。

总之,芒硝大黄外敷作为一种中药外敷治疗方法,具有许多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消癥,具有抗菌消炎、排脓生肌等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使用,同时要注意外敷方法和药物的使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大黄,又称芒硝、轻精黄、净黄、蓖麻皮、野大黄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润燥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排泄功能,可润燥肠道,通便解毒,对于缓解便秘、排出体内废物有一定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肠燥便秘、两便不通的人群。

2. 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浊、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尤其对于湿气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利尿:大黄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

5.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炎症、感染等疾病。

6. 降脂减肥:大黄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减肥瘦身。

适用于血脂异常、肥胖等患者。

7.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疳、火热烦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大黄的禁忌:1.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忌用大黄。

2. 婴幼儿禁用: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黄的药性过于凉寒,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婴幼儿不宜使用大黄。

3.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忌用: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 脾胃虚弱者忌用:大黄具有刺激性药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5.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出血加重,不适合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

6. 肝功能不全患者忌用:大黄的活性成分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芒硝的作用及用法
大黄、芒硝是我国传统中药, 价廉易得。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下
瘀血, 血闭寒热,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
化食, 安和五脏,临床多用于大便秘结, 胃肠积滞, 实热内结及水肿
停饮等里实证。

现代研究也表明: 大黄能促进肠道蠕动, 消除肠麻痹, 促进排便, 使患者的腹胀明显好转; 大黄具有泄下功能, 能促进肠
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排出, 保护肠道黏膜屏障, 防止肠道细菌易位,
降低尿素合成, 增加尿素和肌酐的排出, 防止肺、肾、肠道和脑并发症的发生; 大黄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脆弱类杆菌尤为有效; 它还能
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及其对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抑制血栓素A2 合成酶, 提高前列腺素E1 和PG2 水平;生大黄还
有利胆和松弛Oddi 括约肌的作用, 可使胰胆管内小结石和胆固醇结
晶引流入肠道, 从而降低胰管内压力, 缓解腹痛和去除诱因。

临床使用大黄应注意不宜久煎, 否则会丧失通泄之力。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归胃、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谓芒硝: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

芒硝有泻下攻积,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的功效。

芒硝常与大黄相须为用, 以增强疗效。

中医临床常用于积滞便秘、肠痈肿痛, 能有效清除肠胃积气积液, 清除肠胃内细菌及毒素。

现代临床试验证实其外敷具有消炎止痛, 预防感染, 吸收腹腔渗液, 促进脓肿吸收,改善局部微循环, 刺激肠
蠕动减轻肠麻痹, 促进与恢复消化道功能等功效。

尤其在缓解腹痛腹胀、防治腹腔炎性包块及假性囊肿形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生大黄粉30g 加开水400 ml 冲泡15min, 制成免煎液400 ml, 待冷却至38℃-40℃,后保留灌肠, 每次200ml, 2 次/ d, 至出现明显腹泻后将剂量减至半量, 根据大便次数及肠道通畅情况调整剂量, 保持
每日大便3-6次, 疗程5-7 d; 用颗粒状芒硝500 g- 1 000 g 装棉布袋中, 薄层平铺于患者腹部持续外敷, 以透气性、吸水性好的旧棉布制袋, 袋型应尽量大, 以保证外敷时有较大的面积。

外敷腹部时以医用绷带或腹带固定, 当芒硝凝成结晶块,布袋变湿,完全吸水后更换, 一般每日更换2-3次, 疗程5-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