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效能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一、制动装置的基本要求行车制动、应急制动、驻车制动功能: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停车,防止停放中的汽车滑移。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
⏹二、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制动过程分析⏹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2、制动效能评价指标1)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停住时止机动车驶过的距离。
2)制动时间(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释放时间)。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规定的制动力)的75%时所需的时间。
3)制动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4)制动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式中: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2);V0—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b—0.8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e—0.1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b—试验车速从V0到Vb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Se—试验车速从V0到Ve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3、制动稳定性的评价制动稳定性要求:是指制动过程中机动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不允许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
制动跑偏、制动侧滑4、制动拖滞制动释放时间无限长。
⏹三、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制动试验台的分类1)按轴数分:单轴式、双轴式;2)按原理分:反力式、惯性式;3)按试验台支撑形式分:滚筒式、平板式;4)试验台检测参数分: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和多功能式。
⏹制动性能检验仪器2、测力式制动试验台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电动机:产生动力,带动滚筒及车轮旋转减速器(增扭器):减速增扭;蜗轮蜗杆式滚筒:支撑车轮,制动力的承受装置传感器:测量转换装置(压力式、平衡弹簧式、电位计式、差动变压器式、自整角电机式)举升器:便于汽车驶入或驶出试验台第三滚筒:产生停转信号显示及测量装置。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 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第四章 汽车制动性第1节概述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
它属于主动安全的范畴。
制动效能低下,制动方向失去稳定性常常是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确保汽车保持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设计制造厂家和用户的重要任务。
4.2.1基本概念汽车制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另外也包括在一定坡道能长时间停放的能力。
汽车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及制动时方向稳定性是汽车制动性的三个重要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一般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表示。
它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规定的初始车速和规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
其中,抗热衰退性能,是指汽车高速行驶制动或下长坡时制动性能的保持程度;抗水衰退性能,是指汽车涉水后对制动效能的保持能力。
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来评价。
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制动时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时,则汽车将偏离给定的行驶路径。
这时,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能不佳。
表4-1给出了有关标准对轿车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要求。
表4-1 轿车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要求4.2.2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制动时的汽车行驶方程式为)(i w f j F F F F F b ++-=(4-1)式中:b F 为汽车地面制动力。
由制动性的定义可知,滚动阻力0f ≈F ;制动时车速较低且迅速降低,即0w ≈F ;坡道阻力0i =F 。
所以,汽车行驶方程式可近似表达为jF F b =(4-2)4.2.2.1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假设滚动阻力偶矩、车轮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均可忽略图,则车轮在平直良好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4-1所示。
制动器制动力μ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
1.制动性能定义和评价指标

制动性能定义和评价指标
1.汽车制动性能: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2.制动效能:一般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表示。
它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规定的初始车速和规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
4.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5.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6. 制动效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评价:
1. 行车制动效能
2. 驻车制动效能
3. 应急制动效能
7. 制动效能恒定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1. 反复制动后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 持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评价指标:制动距离越小,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越大,且两项指标越接近冷态制动效能
值则制动效能越好。
8. 方向稳定性评价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1. 直线行驶制动稳定性
2. 转弯制动方向稳定性
评价指标:选取制动结束后的侧向偏移量和偏航角为直线制动方向稳定性能评价指标。
9. 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开始触动制动系的控制装置开始到车辆停住所驶过的距离。
10.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17
§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侧向力系数 侧向力系数φℓ : 侧向力极限值与垂直 载荷之比。
侧向力包括: 侧向风 离心力 侧向力
18
§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19
§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较低滑动率时(S=15%),可以获得较大的制动 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
ABS系统
3)在τ3时间段内所驶 过距离S3
u2f ue2 2jmaxS3
S3
u
2 e
2 jm ax
(u 0
1 2
k
'' 2 2
)
2
2 jm ax
(u 0
1 2
(
jm
ax
)
'' 2 2
)
2
2 jm ax
u 02 2 jm ax
1 2
u 0
'' 2
1 8
j '' 2
m ax 2
31
第三节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43
第四节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一、汽车制动跑偏 跑偏原因有两个:
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转 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等。——制造或调整 误差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在运动 学上的不协调或干涉。——结构设计原因
44
第四节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1)由于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 右转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等
τ——制动时间s S——制动距离m
27
第三节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2)在τ2''时间段内所驶
过距离S2'' (作匀变减
汽车刹车系统设计中制动效能评价与刹车盘优化

汽车刹车系统设计中制动效能评价与刹车盘优化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刹车系统作为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和性能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刹车系统中制动效能评价的方法和刹车盘的优化方案。
刹车系统制动效能评价是衡量刹车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刹车性能和驾驶安全。
在汽车制动效能评价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刹车力、刹车温度和刹车稳定性。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刹车出发到完全停下所需的距离,它是评价刹车系统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动距离越短,说明刹车系统的制动效果越好,车辆的安全性越高。
在刹车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刹车盘和刹车片的选材,以及刹车系统的液压传动性能。
刹车力是刹车系统输出给车轮单位面积的制动力大小,它对刹车系统的制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刹车力的大小与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材料、形状以及刹车系统的液压传动系统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制动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刹车盘双层结构和刹车片多片设置的方式来增加刹车系统的刹车力输出。
刹车温度是指刹车过程中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温度变化情况。
刹车过程中,由于制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刹车盘和刹车片温度升高,如果刹车温度过高,会降低刹车力的输出、损坏刹车盘和刹车片,并且影响刹车系统的制动效果。
为了降低刹车温度,可以采用通风散热的刹车盘设计、优化刹车片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增加刹车盘的厚度等措施。
刹车稳定性是指刹车系统在刹车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刹车稳定性的好坏对驾驶员操作的便利性和行车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防抱死系统(ABS)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等刹车辅助系统,以及合理设计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形状。
刹车盘作为刹车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和优化对刹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刹车盘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对刹车系统的制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优化刹车盘的性能,可以选择抗热疲劳性能好的材料,例如碳陶瓷复合材料,在增加刹车盘的刚度的同时,减轻刹车盘的质量,提高制动效果。
汽车制动性能(最新)

(4)侧向附着系数φ , 在Fy 侧向力的作用下, φ =Fy /Fz 侧向力Fy与地面垂直反 力之比。
侧 侧
φb—S关系:
(1)OB段:φb直线上升, S从0—15—20%,出现 峰值φp。 (2)S再增大,φ纵下降, φ侧也下降。
(3)S再增大,S=100% 时,φ=φS 纵向φ较小,制动距离长。 侧向φ=0,能承受的侧向 力Fy=0。 所以:极易侧滑。
4——2制动时车轮受力 一、地面制动力( T—— 车轴的推 力;W——车轮垂直载荷) Tu FXb ( N ) r 因为:FXb受到轮胎与地面附着力, Fφ=Fzφ的限制。 T 所以: FXb u FZ
r
制动力图:
W Ua
Tp FXb
Tu
r
Fz
当 则FXb不再上升, F F 即:
最理想的制动系统 应能防止车轮抱死,工 作在S=15—20%以内。 ABS即: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系统 (S=15—20%) (1)利用φp获得较大的 F 和最小的制动距离。 ( 2 )同时φ侧较大,也可 承受较大的侧向力Fy,不 致侧滑。
Xbmax
滑水现象:减小了胎面 与地面的φ, Ua=100km/n时, 水膜=10mm时。 φs≈0,滑水现象,雨天 路滑,易翻车。
G (b hg ) L
G (a hg ) L
Fu1 FZ 1 FZ 1 b hg 所以: Fu 2 FZ 2 FZ 2 a hg
Fu1 Fu 2 G Fu1 b hg Fu 2 a hg
(1)
第四章汽车的 制动性能
4-1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制动性能:指汽车 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 停车,并维持行驶方向 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 一定车速的能力。
ABS、EDB、EPS、ESP的含义

ABS/EDB/EPS/ESP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所以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目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已被广泛运用于汽车上。
什么是ABS?了解它的优点和局限有助于行车更安全。
ABS的原理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英文的全称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或者是Anti-Skid Braking System。
该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
一辆汽车制动性能的好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或水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通常,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阻力:一种阻力是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称为制动系统的阻力,由于它提供制动时的制动力,因此也称为制动系制动力;另一种阻力是轮胎与道路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称为轮胎——道路附着力。
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小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保持稳定状态,反之,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大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出现车轮抱死和滑移。
如果前轮抱死,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汽车失去转向控制能力,这样驾驶员制动过程中躲避障碍物、行人以及在弯道上所应采取的必要的转向操纵控制等就无法实现。
如果后轮抱死,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变差,在很小的侧向干扰力下,汽车就会发生甩尾,甚至调头等危险现象。
尤其是在某些恶劣路况下,诸如路面湿滑或有冰雪,车轮抱死将难以保证汽车的行车安全。
另外,由于制动时车轮抱死,从而导致局部急剧摩擦,将会大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
ABS通过控制作用于车轮制动分泵上的制动管路压力,使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轮不会抱死,这样就能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仍能保持较好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他是由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来评价的。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受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图4-1为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图4-1 制动时车轮受力时的车轮受力图,图中为车轮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为汽车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车轮的滚动阻力矩,F为车轴对车轮的推力,G为车轮的垂直载荷,是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在制动工程中滚动阻力矩,惯性力矩相对较小时可忽略不计。
地面制动力可写为:式中:r――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是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外力,值取决于车轮的半径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但其极限值受到轮胎与地面间附着力的限制。
在轮胎周缘克服车轮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即式中:――车轮制动器(制动蹄与制动鼓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型式与尺寸大小,制动器摩擦副系数和车轮半径。
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与制动踏板成正比,即与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大小成线性关系。
对于机构、尺寸一定的制动器而言,制动器动力主要取决于制动踏板与摩擦副的表面状况,如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有无油污等。
图4-2是在不考虑附着系数变化的制动过程,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随制动系的压力(液压或气压)的变化关系。
车辆制动时,车轮有滚动或抱死滑移两种运动状态。
当制动踏板力 ( )较小时,踏板力和制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摩擦力即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使车轮滚动。
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等于制动器制动力()时,且随踏板力图4-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的增长成正比增长。
但当制动踏板力时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即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显然,地面制动力受轮胎与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值不可超过附着力,即当车轮抱死而拖滑后,随着制动踏板力继续增大(),制动器制动力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极限值后不再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制动效能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的三个指标是制动效率、制动效率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1.制动效率,即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率是指在好的路面上制动时,以一定的初速度或减速度从制动到停止的制动距离,比如100公里的制动距离。
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2.制动效率的稳定性,如抗热衰退性。
抗热衰退性能是指在高速或长坡上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由于制动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制动器的吸收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因此在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在冷态下保持制动效率成为设计制动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般测试连续100公里的制动距离,也可以在赛道上连续绕路行驶。
这样就能感受到汽车在快速过弯时是否能快速减速。
如果制动距离不是很大,说明汽车制动性能的恒定性比较好。
3.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即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不跑偏、不打滑、不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这是汽车的刹车偏差。
测试时,需要在平坦宽敞的场地进行。
车速需要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
然后,双手离开方向盘,踩刹车。
如果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汽车应保持直线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