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动减速度验证

合集下载

汽车制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汽车制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我国汽车制动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总结其性能特点,为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特点;2. 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3. 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品牌汽车,车型为XX型;2. 实验设备:汽车制动性能测试台、制动踏板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距离传感器等;3. 实验内容: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等指标;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动距离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距离为100m,满足国家标准。

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距离略大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中低速行驶时,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制动距离增加。

2. 制动减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10m/s²,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8m/s²,略低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减速度下降。

3. 制动协调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0.8s,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1.2s,略高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响应速度较慢,导致制动协调时间增加。

4. 制动系统可靠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较高,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效果不稳定。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性能较好,满足国家标准;(2)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性能略低于标准值,需要进一步优化;(3)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可靠性有所下降,需要提高制动力分配均匀性。

2008_《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2022-2008)

2008_《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2022-2008)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2022-20082008.1.19发布2009.01.0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检验基本要求 (2)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2)5 检验结果的判定 (8)6 检验方法及仪器 (8)7 检验周期 (9)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判定规则和检验周期。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现场检测检验。

本标准中的提升绞车,是指在矿井中提升或下放人员或物料、卷筒直接2m以下(不包括2m)的矿用绞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325-1991 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工程级)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3 检验基本要求3.1 受检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应能正常运行。

3.2 用于井下有防爆要求的提升机,应符合GB16423-2006中的有关规定。

3.3 检验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3.4 带式制动矿用提升绞车及卷筒直径1.2米以下(不包括1.2米)的矿用提升绞车严禁用于升降人员。

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4.1 机房或硐室4.1.1 机房或硐室应有照明装置,照明应用日光,司机操作位置处的照度不应低于100 lx,且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4.1.2 操作位置处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85dB (A),达不到噪声标准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

4.1.3 提升绞车(不含室外安装的天轮)应安装在无爆炸介质、环境温度为5℃~40℃的机房内或环境温度为5℃~28℃的硐室内,周围应留有足够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安全钳的校验与调试

安全钳的校验与调试

安全钳的校验与调试安全钳是电梯中最重要的安全部件,只有保证了安全钳的安全有效,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钳部件不是孤立的主体,只有与限速器正确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

安全钳装置包括安全钳本体、安全钳提拉联动机构和电气安全触点。

安全钳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瞬时式和渐进式安全钳。

瞬时式安全钳在动作时,轿厢的动能和势能主要由安全钳的钳体变形和挤压导轨所消耗。

其中楔块式安全钳近80%的能量由钳体变形吸收,而滚柱式安全钳80%的能量靠挤压导轨吸收。

瞬时式安全钳,一旦安全钳楔块被拉起与导轨接触楔块自锁,安全钳的动作就与限速器无关,并在轿厢继续下行时,楔块将会越夹越紧。

瞬时安全钳的制停距离可由:h=v^2/2a+0.1+0.03(m)来计算。

式中:h——从限速器动作到轿厢制停轿厢所运行的距离;v——限速器的动作速度m/sa——安全钳平均制动减速度m/s^20.1m——相当于安全钳相应时间内的运行距离;0.03m——动作元件与导轨接触后的运行时间。

渐进式安全钳与瞬时式安全钳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运动元件是弹性夹持的,在动作时动作元件靠弹性夹持力夹紧在导轨上滑动,靠与导轨的摩擦消耗轿厢的动能与和势能。

GB7588-2003要求,渐进式安全钳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自由落体时,制动的平均减速度应在0.2g至1.0g之间。

此时减速度与安全钳制停的关系为:[])/(*)(2Q G g Q G F a ++-=式中:a ——减速度2/s mF ——一个安全钳的制停力;(N )G ——轿厢自重;(kg)Q ——额定载重量(kg )若假设安全钳制停是匀减速过程,制停距离可由下式计算:1max 2min 2/A a v S += (m )1min 2max 2/A a v S += (m )式中:v ——限速器的动作速度(2/s m )max a ——制停最大允许减速度9.8(2/s m )max a ——制停最小允许减速度1.96(2/s m )1A 、2A ——是从限速器动作至钳块夹持导轨开始减速度期间轿厢运行距离。

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平均减速度公式

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平均减速度公式

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平均减速度公式电梯是一种用于垂直运输人们或物品的升降交通工具,其运行速度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电梯必须具备一定的制动性能。

额定速度制动实验是用来评估电梯制动性能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和平均减速度公式的相关内容。

一、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的目的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是为了确认电梯在额定速度下的制动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该实验通常在电梯安装后或重新维护后进行,以确保电梯在正常运行和突发故障情况下能够安全停止。

该实验还可以验证电梯制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的方法1.实验器材和设备准备:-速度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梯的运行速度。

-加速度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梯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停止时间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梯从全速运行到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2.实验步骤:-首先,将电梯调至额定速度。

额定速度是指电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最高安全速度。

-然后,通过速度测量仪器测量电梯的运行速度。

-开始制动:在保持电梯运行的同时,触发制动系统,使电梯减速。

-同时,使用加速度测量仪器记录电梯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最后,使用停止时间测量仪器测量电梯从全速运行到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平均减速度(a)=(Vf-Vi)/t其中,Vf为电梯最终停止时的速度,Vi为电梯开始制动时的速度,t为电梯从全速运行到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可以得到电梯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减速度。

该减速度代表了电梯制动性能的一个指标,越大代表电梯制动越强劲,越小则代表电梯制动相对较弱。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通过电梯额定速度制动实验的数据记录和计算,可以得到电梯的平均减速度。

每个具体的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电梯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理想情况下,电梯的制动性能应该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乘客的安全。

然而,实验结果可能会显示电梯的制动性能未达到要求。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设备的故障或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的。

提升机制动系统计算

提升机制动系统计算

提升机制动系统的验算一、副井最大静张力、静张力差的验算:副井技术参数:绞车型号:2JK —3.5/20 罐笼自重:3450kg一次提物载重量:6332kg 提人重量:1275kg提升高度:540m 每米绳重5.63kg/m最大静张力:17000kg 最大静张力差:11500kg 变位质量:64228(kg s ²/m ) 楔形连接器:227 kg盘形制动器型号:TS-215(闸瓦面积749cm 2,摩擦半径1.7m ,油缸作用面积138cm 2,液压缸直径15.4cm,活塞杆直径7.0cm ,一个油缸产生的最大正压力6300kg )。

液压站型号:GE131B 型(制动油最大压力6.3MPa,最大输油量:9L/min,油箱储油量:500L ,允许最高油温:65℃)。

1、最大静张力的验算:PH Q Q Q F Z j +++=21m ax = 718+2448+3450+227+3569=10413kg<18000kg式中:Q 1—矿车重量Q 2—碴重量Q Z —罐笼自重(包括楔形连接器)P — 钢丝绳自重H — 提升高度通过计算,提升机最大静张力10413kg 小于提升机允许的最大静张力18000kg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程》第382条规定要求。

2、最大静张力差的验算:PH Q Q F c ++=21m ax =3166+3443=6609kg 〈12500kg式中:Q 1—矿车重量, kgQ 2—碴重量, kg通过计算,提升机最大静张力差6609kg ,小于提升机允许的12500kg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2条规定要求。

二、安全制动力矩的验算:1、安全制动力矩:n N R M m Z μ2=式中:M Z —安全制动力矩μ — 闸瓦与制动盘摩擦系数,0.35R m — 摩擦半径,1.7mn — 制动闸副数,8副N — 制动盘正压力N=)/(C K F n l +∆-K — 碟形弹簧刚度,4100kg/mm∆— 闸瓦最大间隙,2mmn l — 一组碟形弹簧片数,8片C — 制动器各运动部分的阻力,0.1NF — 活塞推力F=4/)(22d D P x -πP x —工作制动油压,最大值6.3MPa=63kg/cm ²D — 油缸直径,14.0cmd — 活塞杆直径,5.0cm得:n N R M m Z μ2==2[C K n d D P l x -∆--/4/)(22π]n R m μ=2[63⨯3.14(142-52)/4-5570⨯2/8-0.1]⨯0.35⨯1.87⨯10 =92470.37kgm=906209.6Nm2、 3倍最大静张力矩的验算:2/)(8.921D PH Q Q M j ++==9.8×6609⨯4/2=129536.4NmM Z =906209.6Nm>3M j =3⨯129536.4=388609.2Nm3、 调绳时制动力矩的验算:M j '=9.8(PH Q Z +)D/2=9.8(3450+4.51×763.5)⨯4/2=135110.2NmM z '=1/2M Z =1/2⨯906209.6=453104.8>1.2M j '=1.2⨯129536.4=155443.68Nm计算得知:安全制动力矩大于3倍实际静张力矩,调绳时制动力矩1.2倍罐笼和钢丝绳产生的静力矩。

浅谈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浅谈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浅谈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摘要:电梯,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在高楼大厦中运输人员和货物,其安全性是影响电梯运转和人员安全的关键。

而危害最大的就属轿厢的意外移动,对轿厢的意外运行监测,要能可靠的通过安全装置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UCM)指的是电梯轿厢在开锁区内平层和再平层开门状态下非操纵离开层站的移动,注意由装卸载所致的移动不在其中。

鉴于UCM对乘客的伤害尤其严重,因此应按要求检验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UCMP)。

本文简单分析了轿厢的检验要求。

关键词:UCM;UCMP;要求;检验随着我国电梯技术的迅速发展,重新评价了电梯风险,增加和完善安全保护装置要求,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目前,电梯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高层住户居多,是广大市民出行的第一站和回家最后一站。

近年来,由UCM所致的电梯安全事故频发,比如2015年9月13日,厦门某高校一名男生正欲进入电梯,不料轿厢意外移动并快速上升,致其卡在轿厢与层门门楣间窒息身亡。

可见,电梯UCM对乘客的危害非常严重,则需设一个保护装置来监测电梯UCM,即UCMP,并能将轎厢制停在安全位置上。

在本案,笔者结合相关知识,浅析电梯UCMP的要求和检验。

1 导致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因素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包括:电动机、制动器、传动装置等)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非操纵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悬挂钢丝绳与曳引轮失效除外,曳引轮的失效包含曳引能力的突然丧失。

2 UCMP的要求2.1 制动器的自监测依据7588-2003,电梯制动器的自监测分为下列情况:一是若在制动器动作检测时检测其制动力,则应保证检测周期≤15d;二是若在制动器动作检测时不检测其制动力,则应在定期维护保养时检测制动器的制动力;三是若在制动器制动力检测时不检测其动作,则应保证制动力的检测时间间隔≤24h。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 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 kg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符合GB/T13594规定的防抱制动装置。
? 汽车列车行车制动系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挂车最后轴制动动作滞后于牵引车前轴制动动作的时间不大于。
? 制动系统的各种杆件不允许与其他部件在相对位移中发生干涉、摩擦,以防杆件变形、损坏。
(二)行车制动
? 行车制动必须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控制机动车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行车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且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须离开方向盘(或方向把)就能实现制动。
?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挂车(总质量不大于750kg的挂车除外)的所有车轮应装备制动器。
(四)驻车制动
? 驻车制动应能使机动车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在上、下坡道上。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对于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若挂车与牵引车脱离,挂车(由轮式拖拉机牵引的装载质量3000kg以下的挂车除外)应能产生驻车制动。挂车的驻车制动装置应能够由站在地面上的人实施操纵
?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并且驾驶员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手操纵时,乘用车不应大于400N,其他机动车不应大于600N;脚操纵时,乘用车不应大于500N,其他机动车不应大于700N。
? 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备行程(开关类操作装置除外),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允许超过三次。

电梯现场检验中对制动器的检验方法

电梯现场检验中对制动器的检验方法

电梯现场检验中对制动器的检验方法作者:郭庆亮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0期郭庆亮(鹤壁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鹤壁 458030)摘?要:该文根据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检验方法,在现场检验时可以快捷高效的判断制动器的制动性能。

关键词:制动器缓冲器减速度方法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0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梯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电梯事故越来越多,电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电梯具有多重安全措施,其中制动器的紧急制动能力是最关键的安全保障之一。

但在对制动器的实际检验中,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只能依靠人工主观判断,很难确保电梯不发生冲顶、蹲底等安全事故。

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对制动检验要求和现场检验中遇到的问题《规则》8.10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当被可靠制停,并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规则》8.11轿厢装载1.25倍额定载重量,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至行程下部,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曳引机应当停止运转,轿厢应当完全停止。

《检验规则》中没有规定具体的制动距离要求,只是定性的规定了轿厢要可靠完全停止,没有量化具体数值。

电梯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中,当电梯正常运行至井道中段时,断掉主开关电源,此时曳引机抱闸动作,轿厢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运行,直至轿厢完全停止。

从抱闸动作至轿厢完全停止轿厢运行距离即为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包括两部分,一是抱闸与制动轮的制动距离。

二是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距离。

这样就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目前没有精确的测量方法。

二是没有可以参考的制动距离数值。

实际检验中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在与被检单位就制动器的制动能力对发生分歧时,很难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影响正常的检验工作。

2 极限状态下要求的制动距离电梯在上下端站没有平层停车,而是继续以额定速度运行时,会触发电梯上下极限开关,安全回路断开,制动器失电,电梯紧急制动,这时轿厢最容易出现冲顶、蹲底等事故,所以轿厢位于上下端站时要求的制动距离就是保证电梯安全制动的最长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制动减速度验证
1.上提重物时 a 3=R
M M m j z ∑+ 式中:Mz 力矩的油压(50-45)kg/cm 2时
制动力矩20865.6kg.m 见前
Mj 最大静张力差力矩 5834.5kg.m
R 制动半径
∑m 提升张力的变位质量
∑m=Q+2Qz+n 1pLp+n 2qLq+2Gt+Gj+Gd
Q: 一次提升量5000kg
Qz :容器自重
n 1:主绳根数
P :主绳每米重量1.96kg/m
Lp :主绳每根长度500m
n 2:尾绳根数 2根
Lq :尾绳每根的长度390m
q :尾绳每米重量 4.18kg
Gt :天轮变位重量 2600kg
Gj :提升机的变位重量(包括试电机) 6230kg
Gd :电动机转子变位重量 4459kg
∑m=5000+2×7300+4×1.96×500+2×390×4.18+2×
2600+6230+4489
=5000+14600+3920+3260.4+5200+6230+4489=42699.4kg
则a 3=2
.14.426998.95.58346.20865⨯⨯+)( =5.1>5m 2 /s 采用二级制动
一级制动力矩 Mz=∑m ·a ·2
d +Mj
Q 2x 下放重物时的允许机械减速度规程规定大于1.5m/s 2 取1.7m/s 2
则有 Mz=42699.4×1.7×1.2+5834.5×9.8
=144284.9N ·M
a 3=R M M ∙∑+m j z =2.14.426991.571789.144284⨯+=3.5m/s <5m/s 合格
二级制动油压的确定:
一级制动时投入制动闸为全部闸的21,4×21=2时
产生的制动力矩Mz 2=
2
x zm ⋅M =21×20865.6 =10432.8kg.m
另外两副闸应产生的力矩为:
Mz 2=(Mz 0-Mz 2)
=144284.9-10432.8×9.8
=42043.46N ·M
对应的油压 Px=2n S RmM z 1⨯⨯⋅M =2
213835.02.14290⨯⨯⨯⨯ =18.5kg/cm ²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则溢流线8对应压力P Ⅱ=50-18.5=31.5kg/cm ²
即为二级制动油压指示数31.5kg/cm ²
2.下放重物时
a z =m m j t R M M ⋅∑-2
.14.426998.95.58346.20865⨯⨯)-(=2.87m/s >1.5m/s 合格 式中各符号定义同前
一级制动时间 即Gt5 Gt6延时时间
t=z
a max V +t 0=87.25.5+0.3=2.2s Vmax :提升机最大速度 Vmax=i 60n ⋅⋅D π=5
.106025.214.3490⨯⨯⨯=5.5m/s 式中 n :电动机最大转速490r/min
i :减速度比
t 0:保险闸空动时间0.3s
静防滑验证:
Gj=ZJ
121e T T T J J -)-(μα=76.1054504.15761)119.2(76.10545--⨯=5.2m/s 2 式中Tzj :空载侧钢丝绳静张力
T 1J : 重载侧钢丝绳的静张力
μ:摩擦系数0.25
Φ:钢丝绳载滚筒上的围角180°+(β下-β上)=180°+ (52°36′6″-51°37′28″)=180°58′48″ 则μΦ=2.19
T zj=Qz+npl=Qz+np[H ε+(Hg+Hr)]
=7300+4× 1.96× 【58+2× (8+10)】
=10545.76kg
H ε:提升高度358m
Hg :过卷高度18m Hr :高度10m
T j =T zj +Q+ql=Q+【H ε+2(Hg+Hr )】+Tz =5000+0.52×414+10545.76 =15761.04kg Gj=ZJ 121e T T T J J -)-(μϕ=76.1054504.15761)119.2(76.10545--⨯=5.2m/s 2 动防滑验证
重物上提时a 3=1e k 1e k j
j +-μαμα=119.249.1119.249.1+⨯-⨯=5.2m/s 2>3.9合格 K=zj j
T T =04
.1576176.10545=1.49 重物下降时a 3=k e k e +-μαμα=49
.119.249.119.2+-=1.86m/s 2小于安全要求大于1.5m/s ² 但是我矿实际值大于2.87m/s ² 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