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版) - 副本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功能:保护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
05
(二)腺上皮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特性:
细胞少,间质多, 纤维:有形态。 间质 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分布广泛,不规则。
血管丰富。
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细胞(nerve cell),也称神经元(neuron),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调节
02
体液调节
03
自身调节 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04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 概述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自学)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任务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活动的原理;探讨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机制及其调节方式,以及人体在整体或细胞、分子水平上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解剖学方法通过肉眼或借助器械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层次关系。
生理学方法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手段,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
组织学方法借助显微镜观察人体组织或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胚胎学方法研究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演变。
01020304对人体形态和功能的初步认识,如《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中的描述。
古代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如维萨里的《人体构造》等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等学科的兴起,推动了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全面发展,如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巴甫洛夫的神经调节理论等。
近代时期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
现代时期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细胞膜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场所细胞核细胞器的主要所在地,参与细胞代谢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执行细胞的各种功能细胞器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01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02细胞周期间期(DNA合成、细胞生长)、分裂期(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03细胞增殖的调控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长因子与细胞周期蛋白等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上皮组织覆盖于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结缔组织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功能,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组织的类型与特点骨与骨连结骨的连结方式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和间接连结(关节)。
人体解剖学2

电信号
出 胞
化学信号
电信 号
AP到达运动神经元突触末梢 ↓
接头前膜去极化,Ca 2+通道开放 ↓
Ca 2+内流,引起囊泡向前膜方向运动 ↓
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N2受体结合 ↓
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
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 终板电位扩布至邻近肌膜,肌膜去极化达阈电 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到整个肌细胞
2.收缩总和 ① 不完全强直收缩: 由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的舒张期所形成。 ② 完全强直收缩: 由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的收缩期所形成
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
肌肉兴奋后,发生以 长度变化为主而张力 基本不变的收缩
等长收缩:
发生以张力变化为主
而长度基本不变的收
缩
8 kg
影响收缩因素 (1)前负荷:肌肉收收缩前承受的负荷
骨骼肌收缩做功主要受后负荷影响。
(2.)后负荷:肌肉收缩后所承受的阻力。 2.单收缩和肌肉收缩的总和 (1)单收缩 在实验条件下,由单一刺激所引起的肌肉一次 快速收缩。 单收缩包括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3个时期。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 程
(三)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1.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时间延搁 (3)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2.影响因素
二、骨骼肌的机械收缩活动 (一)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分子组成 1.肌原纤维
肌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粗肌丝 肌球(凝)蛋白
(2)细肌丝 肌动蛋白:成为细肌丝主干,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起位阻效应作用 肌钙蛋白:有Ca2+受体,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 白
人体解剖生理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组织: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叫做生理功能的调节。
有三种调节形式。
(一)神经调节指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特点:快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如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体液(血液、组织液)运输到达,调节特定组织细胞的功能。
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调节形式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的解剖方位标准姿势;常用方位术语:1.上和下部位高低关系,头上足下,近头侧为上。
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近腹面为前,近背面为后。
3.内侧和外侧距人体正中近为内侧,远离为外。
4.内和外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近内腔为内,远内腔为外。
5.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距关系,近皮肤表面为浅,远为深。
6.近侧和远侧距四肢根部近为近,远离为远。
(二)人体的解剖面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称之。
2.冠(额)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3.水平或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四、人体的基本组成(一)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24版《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

分析体液因素(如激素和局部因子)对运动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它们 对骨骼肌代谢、生长和修复等方面的影响。
2024/1/28
03
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探讨运动系统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系统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及运动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影响。
15
04 消化系统
2024/1/28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是 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器
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各自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9
细胞增殖与分化
01
02
03
细胞增殖
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的 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 丝分裂。
2024/1/28
细胞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渐 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 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 细胞。
自身调节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身节 律性收缩的特性,可维持 消化道内压力梯度和推动 食物前进。
20
05 呼吸系统
2024/1/28
21
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
2024/1/28
呼吸道组成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呼吸道结构特点
具有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呼吸道功能
温暖、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引起咳嗽反射,排出呼吸道异物。
形态学研究方法
通过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组织切 片等方法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 态结构。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体细胞、 组织、器官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 能。
生理学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 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包括体内 实验和体外实验。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第三章神经系统

细肌丝与粗肌丝结构示意图
Ca++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 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图
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 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 白和Ca++。
三、骨骼肌收缩全过程(兴奋-收缩耦连)
1.兴奋传递
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
体表感觉区
二、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功能
• (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 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 2.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 • 3.脊休克 • (二)脑干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 主要对肌紧张的调节 • (三)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 维持姿势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四)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疲劳性。 • (二)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中的传导 • 1.无髓纤维:连续而均匀的传导。 • 2.有髓纤维:跳跃传导。 传导速度快,节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 • 神经系统解剖 • 神经系统功能
教学目标
• 熟悉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 • 了解突触的结构及传递 • 掌握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 掌握神经发射活动的特征 • 掌握脊髓和脑的系统解剖结构 • 熟悉神经系统的功能
2.受体的类型
(1)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2)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受体、G蛋白、效应器
三、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
(一)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机体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 应答
(二)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膝跳 反射
(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后放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知识点一、绪论(一)解剖学:1.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
根据解剖程度可分为2.大体解剖学:表观(表面结果,形态特征)、局部(特殊部位)、系统(器官)3.显微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二)生理学:1.是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动态)。
主要目标:2.了解和预测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规律3.如何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三)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活的或刚死,生理机能保持一定时间,人工环境)②活体解剖实验法(麻醉状态,活体解剖)③优点:条件对象简单,获得结果快④缺点:脱离整体有局限性2.慢性实验法(完整清醒,较自然的外界环境)①优点:对象正常,正常生理活动,分析整体,调节机制②缺点:应用范围常受限制(四)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五)稳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主要反射)特点:迅速精准,作用部位较局限,时间较短2.体液调节(激素,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效应出现缓慢,作用广泛,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精确的局部调节,对自稳态有重要意义4.负反馈:终产物或结果降低生理变化过程5.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一)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二)细胞的结构(三)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四)被动转运:当通道开放时,离子顺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转运方式(五)主动转运:把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依靠嵌入蛋白质(六)胞饮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七)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八)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单位(九)神经元结构:胞体,突起(树突,轴突)(十)神经元分类:按突起数目分类1.假单极神经元:一个突起,后分为两支(中枢突,外周突),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2.双极神经元:两支突起(中枢突,外周突),多为感觉神经元3.多极神经元:多位于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十一)按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假单极,双极)、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十二)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传导,起营养、支持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三、神经系统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神经(12对)神经系统按解剖分脊神经(31对)周围神经系统感觉(传入)神经按功能分躯体运动神经运动(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副交感神经(一)常用术语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皮质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大脑、小脑白质位于皮质深处,又称髓质3.神经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装结构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5.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二)兴奋与兴奋性1.刺激:引起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2.反应:由刺激而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3.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4.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5.阈值(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三)静息电位1.概念: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2.极化: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3.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四)动作电位1.概念: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去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3.超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趋势4.过程: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5.钠钾泵:移出3个Na+,移入2个K+6.不应期:刺激引起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直到膜电位恢复到正常静息膜电位水平,此期间细胞膜通常将不再对下一次刺激产生反应(五)神经冲动的传导1.具有全或无的性质2.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非递减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六)突触结构及传递1.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囊泡:含有高浓度的化学递质3.受体:突触后膜上存在的特殊蛋白质结构4.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递质的失活以及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状态的改变(七)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的方向发展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八)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九)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的分类: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2.受体:是指能与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细胞膜上或存在于细胞膜内的蛋白质复合体(十)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1.特征:组成所有这类受体的多肽链均是7次跨膜。
人体解剖学

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脾和淋巴 组织等处,参与构成这些器官的支架。 (2)软骨组织和软骨
软骨组织的分类:
A 透明软骨:基质内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其新鲜 时呈半透明状;分布于鼻、喉、气管、支气管、 肋软骨和关节软骨等处;功能具有链接和耐磨擦。
B 弹性软骨:内有大量弹性纤维,具有较强弹性, 主要分布于耳廓、外耳道和会厌等处。
E 肾的微细结构
(三)输尿管
输尿管的三处生理性狭窄:
A 输尿管的起始: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B 小骨盆的上口:即越过髂血管处,
C 穿膀胱处。
注:这些狭窄是尿路结石易滞留的部分,当结石 在输尿管下降通过狭窄处或输尿管阻塞时,可引 起剧烈疼痛及尿路耕阻等病症。
(四)膀胱 (五)尿道
(6)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 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注:略)
运动系统(略)
消化系统
重点梳理
(一)概 述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排除食物残渣;除此之外,口腔、咽海域呼吸、 发音、语言等活动有关。
(二)消化管
咽峡: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它是 口腔通向咽的门户,也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其中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 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直接 或间接与外界相同,故又称为内脏。 人体解剖学常用术语: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 肢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 向前。
肥大细胞:细胞核小,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质内充满了大量的特殊粗大颗粒,颗粒内含 有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 等(与过敏反应有关)。 脂肪细胞:细胞质内充满脂滴,故细胞核常被挤 到边缘;其具有合成和储存脂肪,并参与脂质代 谢的功能。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又称胚胎性结缔细胞,其 形态结构与成纤维细胞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理学研究的五个水平
1、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的功能。 2、细胞水平的研究: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器官水平的研究:器官是由两种或多种类型的基本组织 组成的联合体,以共同完成一些特殊的或普遍的功能。 4、系统水平的研究:一些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 系统。 5、整体水平的研究:不同系统联合起来在整体水平完成同 一功能。机体是一个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有机体结合在一起 而形成的生命维系系统。(各项相互作用关系的)
二、局部解剖学
是按照人体的部位(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背部和四 肢等),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等进行描述的 解剖学。
三、组织胚胎学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 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
四、断层胚胎学
(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实验法:把要研究的组织或器官从活的机 体上分离出来,放在一个能使它的生理功能保持一 定时间的人工环境中,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 (2)在体实验法:使用一定发放使动物失去知觉但 仍存活的情况下暴露要研究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研究。 2、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 机体为对象,在与外界环境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 某一项功能进行研究。
(二)解剖学研究的不同层次
①系统解剖学
②局部解剖学
③断层解剖学
④组织胚胎学
一、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
1、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和适应外界环境
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CNS)
神经系统 (NS)
周围神经系统 (PNS)
脑(位于颅腔内):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脊髓(位于椎管中):颈、胸、腰、骶、尾 脑神经(12对) 按解剖分 脊神经(31对) 感觉(传入)神经:是将外周感受器发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的神经纤维。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 换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a.同化作用: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如糖 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等,综合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贮存 起来,这种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 代谢)。 b.异化作用:是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 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废物排出体外,这种过 程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
2、生殖和生长发育
a.生殖:是指机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 后, 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b. 生长和发育:一般指生命个体的生长、机 体系统完善和成熟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调节
1、稳态:旧指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稳态的概 念扩大到泛指机体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 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在体液等用于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神经调节:以神经交换为基础对机体进行调节的一种基础调节 通过: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 生的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反射弧种类繁多,反射弧越长,涉及的神经元越 多,反射时间越长。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产生 反应的结构;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传 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将感受器和效应器与神经中枢联系起来的 通路。] 特点:迅速、局限、准确
3、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 化学物 质,如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 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制的新陈 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 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依赖于内分泌系统(与蛋 白质结合) 特点:慢、广泛、持续时间长(激素、酶) 4、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 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 特点:反应过程慢、作用部位局限
按功能分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a.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 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在大脑和小 脑表面的灰质层又称皮质。 b.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 白,称白质。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位于皮质的深层, 又称髓质。 c.神经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 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又称纤维 束或传导束,许多传导束又集合为索、脚。 d.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皮之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 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集团。 e.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聚集成团,称神经节
6、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分 为心脏和血管。主要功能为物质交换和运输。淋巴系统分为 淋巴组织(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内)、淋巴器官(淋巴结、 脾脏、胸腺)和淋巴管道。主要功能为免疫功能。 7、运动系统:分为骨(200块骨头)、骨连接、骨骼肌 (600块左右)。主要起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8、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 殖系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主要包括生殖腺 (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尿道)、 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主要包括有 阴囊和阴茎。女生殖器系统也分为内、外生殖器:内生殖器 包括有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 外生殖器统称为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 阴蒂 9、泌尿系统:包括有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 为排泄和调节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2、感受器:各种感觉由感觉器官组成,包括有感 受器和辅助装置,以视器和听器为主。功能:感受。 3、内分泌系统:分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器官主 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 功能:调节(影响发育、行为、情绪和记忆)。 4、消化系统:包括有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 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主要的消化 腺有肝脏、胰脏、口腔腺、消化管壁的小腺体。主 要作用为消化吸收。 5、呼吸系统:分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版)
左明雪主编
课件编辑:占新 1152248326@
绪
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调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述及其研究对象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定义: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 能的一门学科。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解剖学(anatomy) :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 科。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 能的学科。
5反馈调节(调整速度有强度、最重要的调节
方式 )
非反馈系统 前反馈系统(吃饭前血糖浓度降低) 反馈调节 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
反馈系统
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