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合集下载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在语文写作中,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具有明确的观点和合理的论证,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而在写作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路和展开论证。

下面将介绍这三种结构形式并提供相应示例。

一、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是最常见的议论文结构之一,它的特点是在总起部分提出论点,然后在分论部分进行具体论证,最后在总结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

总起部分: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对其进行阐述。

分论部分:接着,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总结部分:最后,对前文的论证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

举例:以“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为题,使用总—分—总结构可以这样组织文章:总:手机的普及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分1:首先,手机使得青少年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分2:其次,手机中的诱惑应用如游戏、社交平台等,会让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学习时间和学业表现。

分3:最后,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引发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如近视、睡眠不足等,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

总结: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管理和引导,使手机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因果分析结构因果分析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它的特点是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来推导出某种结论。

因果分析:首先,明确要分析的问题,观察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

进一步分析:对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列举具体的例子和证据进行论证。

总结:最后,综合前文的论证,得出结论,并总结全文的观点。

举例:以“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方法”为题,使用因果分析结构可以这样组织文章:因果分析:网络暴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进一步分析1: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空间的无约束性导致一些网民做出恶意攻击、谩骂等暴力行为。

进一步分析2:其次,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泛滥,使得个人隐私容易被曝光,引发了更多争议和冲突。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议论文是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对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为主要目的。

在写议论文时,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本文将介绍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三种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递进结构和对比结构。

一、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引言、分论点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提出作者的论点或观点。

在引言中,可以使用一些引语、事实或统计数据来引出论点,增加其说服力。

分论点部分是论证的重点,是对主题进行详尽分析和论证的部分。

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分论点应该有明确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

此外,为了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个分论点之间可以使用过渡词或过渡句来衔接。

结论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总结,并对文章中的观点做一个概括性的陈述。

结论部分可以强调作者的立场,或者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或解决方案。

二、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是一种按照时间或问题的发展来组织议论文的结构。

它通常由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

问题提出部分应该明确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部分是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提供各种信息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作者可以列举相关的背景知识、原因、影响等,以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解决问题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重点,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建议。

解决问题部分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加以佐证。

三、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的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对比引子、对比论证和对比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对比引子部分应该先对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对比引子可以通过列举事实、引用名人观点或提出一个互相矛盾的观点等方式进行。

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六段综合式
•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 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 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 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 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 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
• “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 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 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 个基本要求。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 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在写作过程中,学 生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 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 也可以是每段三个。这样能够保证论据的充分 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 • (三)六段综合式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 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 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注意几个细节。
• 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 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 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如: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 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 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上文 提到的一号标文和《说“勤”》的分论点就都是主谓式结构。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 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其两个分论点主要 解决“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说“勤”》则主要解决“为什么”这 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
中心:青年人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中心:青年人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孤 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第一层:真正的孤独是什么 ——孤独即意味着 是什么? 第一层:真正的孤独是什么?——孤独即意味着 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第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什么孤独能带来幸福 ——孤独让我 孤独能带来幸福? 第二层:为什么孤独能带来幸福?——孤独让我 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第三层:怎样做到孤独并幸福着 ——孤独要求 孤独并幸福着? 第三层:怎样做到孤独并幸福着?——孤独要求 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 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 方法。 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汕头聿怀中学 柯茜
递进式
(一)逻辑上的递进: 逻辑上的递进: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中心: 中心:开卷未必有益 第一层:读书,必须读好书。 第一层:读书,必须读好书。 第二层:读书,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书。 第二层:读书,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书。 第三层:读书,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书。 第三层:读书,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书。 结论: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结论: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否 不但无益,有时还贻害无穷。 则,不但无益,有时还贻害无穷。
3、解决问题:实现作者的观点的方法、策略、措施。 解决问题:实现作者的观点的方法、策略、措施。
国家取消食品类免检制度,给我们带来的感叹和思考。 国家取消食品类免检制度,给我们带来的感叹和思考。
4、回应开头,展望未来。 回应开头,展望未来。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可以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

它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证明式等。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欢迎阅读。

议论文基本结构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

议论文结构模式第一种:核心万能类(一)并列平面式稳中求胜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却以宋江为首;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

由此可见:为人沉稳,才能稳中求胜。

那么沉稳从何处来呢?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
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 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 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
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 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 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 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 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 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 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 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 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 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 遥远。并ຫໍສະໝຸດ 式议 如何克服立意的平面化



什么是“对手”?


结 1.对手可 2.对手也 3.对手还
构 以是在斗 可以是在 可以是存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 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 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 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 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 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 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 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 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 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 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 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 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 前进发展的动力。
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
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
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 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 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 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 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 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 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 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 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例: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并列式结构,就是文章的各个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横向的,各个分 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 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
对照式的两种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 反面的观点。 (或者顺序相反)
例:题目:《知足常乐》
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这句话常受世人错误的非议,现在我
要为它昭雪了。(先正面论述)
2、驳“不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
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 (反驳)
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 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 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 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递进式范文:
转折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才显得愈发美丽。一本书因 转折而精彩。《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 代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为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 ,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了一部掩卷难 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历夫,由一个单纯 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 的悲剧震人心魄是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 出了爱在他心底,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 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 藏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或阴沉 ,都会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无疑是精彩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这里给学生提供的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是根据名家所写的经典议论文和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所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也是用之有效的。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我们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

在指导时,我们要注意几个细节。

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

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上文提到的一号标文和《说“勤”》的分论点就都是主谓式结构。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其两个分论点主要解决“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说“勤”》则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

“三”在文学作品中是个奇妙的数字。

“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等不胜枚举,而一篇短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竟然可以挖掘出六七个“三”来。

一般而言,“二”嫌单薄,“四”嫌罗嗦,而“三”则恰倒好处,用于议论可有扎实厚重之感。

许多成功的议论文都是“三三制”式的。

何为“三三制”式?笔者概括出来的“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当然,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基本要求。

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也可以是每段三个。

这样能够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请看下文(2002年全国卷):
选择
我们似乎每一天都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
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我们要选择真理。

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

于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

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

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

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

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

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选择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学会心灵的选择,抛弃阻碍自己发展的事物,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篇高考优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肯定是高分佳作。

(三)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

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

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我们看看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

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

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

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