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评价报告
临床实习报告评价意见

临床实习报告评价意见尊敬的实习医生:您好!我认真阅读了您的临床实习报告,对于您的实习经历和收获表示欣慰。
在这段时间里,您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而且在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我对您实习报告的评价意见:首先,您在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体现了临床实习的基本要求。
其次,您在实习期间,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您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现出了较高的操作水平。
此外,您能勤于观察患儿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您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能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您理解家属的心情,善于安慰和解释,用微笑和关爱送走病人,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然而,在您的实习报告中,我也注意到您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您偶尔会出现紧张、手忙脚乱的情况,这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所致。
建议您在今后的实习中,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您在实习初期,对于一些临床知识的应用和病情的判断尚显不足。
建议您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总之,您的临床实习报告展现出您在实习期间的努力和收获,同时也暴露出您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希望您能够认真总结实习经验,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信在您的努力下,您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对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祝贺您在实习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感谢您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努力。
希望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进步,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床评价报告总结模板

临床评价报告总结模板背景临床评价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旨在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为医护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而临床评价报告则是对患者治疗情况的详细总结,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报告结构临床评价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号、病案号病情描述•病史时间、起病原因•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主要诊断及次要诊断•诊断依据、诊疗过程、病情进展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病情改善程度、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情况•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转科、是否出院注意事项在撰写临床评价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精准描述患者病情在病情描述部分,需要准确清晰地描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时间、起病原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些都是后续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准确诊断临床病情在临床诊断部分,需要明确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并根据实际诊疗过程进行修订。
诊断必须是科学准确的,不能草率从事。
做好治疗效果评估工作在治疗效果部分,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只有评估得当,才能对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结语临床评价报告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需要医学研究人员重视其撰写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一种模板,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希望可以对各位医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1.引言2.研究方法本次临床评价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了100名患者进行实验。
其中,50名患者随机分配到使用测试组器械进行治疗,另外的50名患者则使用了对照组器械进行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估测试组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结果分析在治疗期限内,测试组器械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器械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
这表明测试组器械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对照组器械相当。
4.讨论尽管本次临床评价的结果表明,测试组器械与对照组器械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测试组器械完全可替代对照组器械。
可能存在的原因包括样本量较小、评价时间不够长等。
因此,在进一步的临床实验中,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的评价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测试组器械。
5.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评价,可以初步认为测试组器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6.建议根据本次临床评价的结果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扩大样本量:为了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说服力,需要增加样本量,使评价结果更具代表性。
-延长评价时间:对于一些疾病和治疗效果,可能需要更长的评价时间,以更全面地反映器械的疗效。
-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和数据收集,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测试组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总结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次评价的结果表明,测试组器械与对照组器械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来验证这一结论。
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评价时间和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医疗器械的性能和疗效,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临床评价报告

临床评价报告
临床评价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和疾
病风险的过程。
在医疗领域中,临床评价报告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临床评价报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临床评价时,医生需要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头颅颈部、胸部、心脏、腹部、四肢等部位,以及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临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
人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内容。
在填写临床评价报告时,医生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说明,包括诊断依据、诊断结论、治疗原则、治疗方案等内容。
临床评价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填写报告时,医生需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确保报告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总之,临床评价报告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
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报告的编写,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报告

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报告一、引言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评估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并为药物的注册申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将对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指导提供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共纳入了1000名患者,其中500名接受了该药物治疗,500名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进行观察和统计,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三、结果1.不良事件发生率:接受该药物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接受安慰剂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
结果显示,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高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
2.不良事件类型:接受该药物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恶心和呕吐,占总不良事件的50%。
其次是头痛和疲劳,分别占总不良事件的20%和15%。
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轻微头痛,占总不良事件的60%。
3.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接受该药物治疗组的不良事件中,轻度和中度不良事件占比分别为60%和30%,严重不良事件占比为10%。
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组的不良事件中,轻度不良事件占比为90%,中度和严重不良事件占比为10%。
四、讨论该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和疲劳等。
这些不良事件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药物成分的耐受性不同所导致的。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或换药处理。
五、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该药物在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发现了一定的不良事件,需要谨慎使用。
同时,对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预警和监测,并加强对患者的相关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物的安全使用意识。
此外,应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该药物的不良事件和安全性。
[1]XXX.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指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以上为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大致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展和修改。
临床试验评价计划+评价报告+评价记录

临床试验评价计划+评价报告+评价记录临床试验评价计划1. 背景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步骤。
为了实施有效的临床试验,需要制定一份临床试验评价计划,旨在确保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
2. 目标本临床试验评价计划的目标是为了:- 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制定合适的试验流程和操作规范- 保障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提供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方案3. 试验设计3.1 基本信息- 试验名称:- 试验编号:- 试验类型:- 试验期限:- 试验地点:3.2 受试者选择- 受试者入选标准:- 受试者排除标准:- 受试者招募计划:3.3 试验组织和管理- 试验团队:- 负责人责任:- 试验流程和操作规范:- 试验中数据收集和记录:3.4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管理和验证:- 数据分析计划:- 统计分析方法:4. 试验评价报告试验评价报告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包括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目标和背景- 试验设计和方法- 受试者基本信息- 试验结果分析- 安全性评估-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5. 评价记录为保障试验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应该记录试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受试者招募情况- 试验中的意外事件和不良反应- 数据收集和管理过程- 试验结果的变动和分析以上是临床试验评价计划的基本内容,我们将按照以上计划进行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确保试验的质量和可靠性。
临床药物评价报告模板

临床药物评价报告模板摘要本报告旨在评价某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合理性。
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XX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适用范围广泛。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推荐该药物在临床上使用。
药物概述•通用名称:XXX•商品名:XXX•化学名称:XXX•药理作用:XXX•适应症:XXX•剂型:XXX疗效评价研究对象XX。
研究对象共XX例,其中男XX例,女XX例,年龄范围XX XX岁,病情病程XX 测试方法XXX法,对照组使用XXX药物,研究组使用本药物,均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
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药物对XX疾病的疗效极佳,XX%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XX%患者症状消失;对轻中度疾病的治疗效果高达XX%以上。
不良反应本药物不良反应较低,仅XX%患者出现XXX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
疗效评价综合研究结果,本药物适用于治疗XX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本药物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安全性评价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本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XXX、XXX等,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无需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本药物禁忌症包括XXX、XXX等,对过敏体质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需慎重;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安全性评价本药物副作用低,安全性高,但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遵循用药须知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合理性评价用药适应证的选择本药物适用于XX疾病的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和药物进行组合治疗。
用药方案的合理性本药物剂量、用药途径以及用药时间等均应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指导进行,避免使用超剂量或长期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
合理性评价综上所述,本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且用药方案合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临床评价报告

临床评价报告根据医疗项目的要求,本报告对您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建议。
以下是对您的疾病情况、治疗效果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全面分析。
一、疾病情况分析您的疾病为***(疾病名称),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相关医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病情描述根据您的病历和症状表现,您出现了***(症状一)、***(症状二)以及***(症状三)等一系列症状。
2. 病因分析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您的疾病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可能的病因一)、***(可能的病因二)等。
3. 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您的病情及临床检查结果,我们评估出您的疾病属于***(轻度/中度/重度)程度。
二、治疗效果评估您在过去的治疗过程中,就诊过***(医院名称或科室),并接受了***(治疗类型一)、***(治疗类型二)等一系列治疗措施。
经过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治疗效果根据您的病情观察及医学检查结果,目前您的治疗效果为***(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2. 不良反应在过去的治疗过程中,我们留意到一些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不良反应一)、***(不良反应二),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管理。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考虑到您目前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 治疗方案优化针对目前治疗效果的不足,我们将调整您的治疗方案,如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增加治疗频率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2. 生活方式改善为了提高疗效,我们建议您积极参与相关的康复运动、饮食调整等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定期复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心理支持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常常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建议您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等。
4. 相关检查与随访为了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状态和治疗效果,我们建议您完成***(相关检查项目一)、***(相关检查项目二)等检查,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
总结:以上是对您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的详细评估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骨科牵引床临床评价报告文件编号NKJ-JS-01-03-01-0 修订版次第一版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是否受控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编制单位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产品简介2、预期用途3、产品分类4、临床资料评估5、临床对比分析6、临床资料评估结论7、风险分析8、相关文件9、附件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临床评价报告1、 产品简介1.1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是依据国食药监械【2009】835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及YY 0489-2004 《 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并结合国内外产品的优点而开发的产品。
目前该产品已通过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检测。
1.2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主要用于主要用于内窥镜手术。
1.3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由穿刺头、接头、截流夹、导管、阀体、阀门和不锈钢接管组成1.4 生产流程简述注: 1、图中虚线内为十万级洁净区域;2、 表示关键工序;3、 EO 灭菌过程委外进行,灭菌过程为特殊过程。
对以上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公司设置了质量控制点,做好各工序的检验记录进行控制。
1.5 产品在使用前已经灭菌,灭菌有效期为两年。
EO 灭菌 检 验物料暂存内包装导管、接头、穿刺头、截流夹、阀体、阀门、冲吸杆检 验入 库外包装解析2、预期用途供临床冲洗引流用。
3、产品分类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目录》规定,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属Ⅱ类医疗器械。
4、临床资料评估临床文献一:a)临床文献资料来源因本公司生产的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可免于临床试验,所以临床资料是通过文献途径获得。
临床文献资料一来源于发表在《骨科》2010年第3期的临床信息。
b)文献资料提供的临床信息骨科2010年第3期《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清创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估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对颗粒物污染和细菌污染的清除率。
方法建立兔肢体污染外伤动物模型(颗粒污染物污染及细菌污染物污染),用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法(低频、高频)、橡皮球冲洗法分别冲洗伤口,然后计算颗粒污物清除率,并于受伤后和冲洗后即刻取局部组织细菌定量,计算伤口细菌残留数。
结果:高频组和低频组污染物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0.67%,橡皮球冲洗组为39.67%。
在清除伤口表面颗粒污物方面,低频、高频脉冲冲洗法与橡皮球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减少伤口表面细菌数量方面,低频、高频脉冲冲洗法与橡皮球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另外,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并不增加冲洗创口处的损伤。
结论: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在清除颗粒污染物和细菌污染方面优于传统冲洗方法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临床文献二:a)临床文献资料来源因本公司生产的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可免于临床试验,所以临床资料是通过文献途径获得。
临床文献资料一来源于发表在《中外医疗》2010年第19期的临床信息。
c)文献资料提供的临床信息中外医疗2010年第19期《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器在外伤开放性伤口中的使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开放性伤口需要进行外科清创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一次性电脉冲冲洗吸引器(试验组)冲洗和常规冲洗(对照组),评价术后2周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和冲洗前、后取伤口分泌物的菌落计数情况,以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2组渗液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完成选择观察阶段和试验观察阶段的全部病例,均没发现任何安全性问题。
结论: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可以有效的清除残留在创伤部位的组织碎屑和外来沾染物碎屑,促进伤口愈合。
并且使用一次性电脉冲冲洗吸引器和使用常规冲洗方法的安全性相同。
5、临床对比分析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其市场销售和用户使用情况良好,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已是较为成熟、使用广泛的临床外科医疗器械产品。
此次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是在参照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基础上,进行研制而成,该产品作用原理、性能结构和安全性方面与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基本相同,现将我公司开发研制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与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在作用原理、性能结构组成及安全性等方面作等同对比如下: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与本公司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的相似程度对比见下表1:序号比对项目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项结论1 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相似2 产品主要组成部分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由穿刺针、接头、截流夹、导管、阀体、阀门和不锈钢接管组成。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由穿刺头、接头、截流夹、导管、阀体、阀门和不锈钢接管组成。
冲吸导管根据尺寸的不同分为:A型、B型、C型、D型。
基本相同3 主要原材料导管、接头采用软聚氯乙烯专用料制造,穿刺头、截流夹、阀体、阀门采用ABS材料制造,不锈钢接管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冲洗引流管按尺寸不同分为十二种规格。
导管、接头采用符合GB15593-1995规定的软聚氯乙烯(PVC)制成。
穿刺头、截流夹、阀体、阀门采用符合GB/T 12672-2009规定的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树脂制成。
冲吸杆采用符合GB/T1220-2007规定的不锈钢棒制成。
基本相同(本公司产品原材料均采用医用级标准)4 作用原理主要应用于内窥镜手术中作内窥镜冲洗和吸引用主要应用于内窥镜手术中作内窥镜冲洗和吸引用相同5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安全指标4.1 外观导管应透明或半透明,塑化均匀,表面应圆整光滑。
管内应无杂质和异物,管身无扭曲变形现象。
穿刺头应光滑,无锋棱、毛刺和缺损现象。
截流夹应清洁、光滑,无锋棱、毛刺。
4.2 基本尺寸表1 冲吸导管的基本尺寸4.3 阀门控制冲吸导管的阀门的开启、闭合控制应良好。
4.4 截流夹截流夹应能有效地控制导管内液体的开关。
4.5 穿刺头4.1 外观导管应透明或半透明,塑化均匀,表面应圆整光滑。
管内应无杂质和异物,管身无扭曲变形现象。
穿刺头应光滑,无锋棱、毛刺和缺损现象。
截流夹应清洁、光滑,无锋棱、毛刺。
4.2 基本尺寸表1 冲吸导管的基本尺寸4.3 阀门控制冲吸导管的阀门的开启、闭合控制应良好。
4.4 截流夹截流夹应能有效地控制导管内液体的开关。
4.5 穿刺头基本相同穿刺头应能刺透未穿刺过的液体容器的瓶塞,且不宜产生落屑。
4.6 畅通性冲吸导管的内腔应畅通。
4.7 密封性冲吸导管各连接处应密封,不泄漏。
4.8 耐弯曲冲吸导管的导管应耐弯曲。
4.9 连接牢固性冲吸导管各部件间的连接应牢固,在15N静态拉力作用下,各连接处应无断裂或分离现象。
4.10 耐腐蚀性能冲吸导管的金属件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4.11 环氧乙烷残留量冲吸导管若经环氧乙烷灭菌,其残留量应不大于10μg/g。
4.12 生物性能4.12.1 无菌冲吸导管应无菌。
4.12.2 细胞毒性冲吸导管的细胞毒性反应不大于2级。
4.12.3 皮内刺激冲吸导管应无皮内刺激反应。
4.12.4 皮肤致敏冲吸导管应无皮肤致敏反应。
穿刺头应能刺透未穿刺过的液体容器的瓶塞,且不宜产生落屑。
4.6 畅通性冲吸导管的内腔应畅通。
4.7 密封性冲吸导管各连接处应密封,不泄漏。
4.8 耐弯曲冲吸导管的导管应耐弯曲。
4.9 连接牢固性冲吸导管各部件间的连接应牢固,在15N静态拉力作用下,各连接处应无断裂或分离现象。
4.10 耐腐蚀性能冲吸导管的金属件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4.11 环氧乙烷残留量冲吸导管若经环氧乙烷灭菌,其残留量应不大于10μg/g。
4.12 生物性能4.12.1 无菌冲吸导管应无菌。
4.12.2 细胞毒性冲吸导管的细胞毒性反应不大于2级。
4.12.3 皮内刺激冲吸导管应无皮内刺激反应。
4.12.4 皮肤致敏冲吸导管应无皮肤致敏反应。
6 主要制造工艺流程合格外购件——装配——内包装——灭菌(委外)——检验——入库。
内包装为关键过程,灭菌(委外)为特殊过程。
合格外购件——内包装——灭菌(委外)——检验——入库。
内包装为关键过程,灭菌(委外)为特殊过程。
基本相同7 包装内包装用透析纸袋封装,外包装用瓦楞纸箱包装。
内包装用透析纸袋封装,外包装用瓦楞纸箱包装。
相同8 储存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物体的室内。
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物体的室内。
基本相同(经过包装验证,本公司产品储存环境更适合产品)9 灭菌方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有效期两年。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有效期两年。
相同10临床适用范围供临床冲洗引流用供临床冲洗引流用相同11 安全性有效性通过生产后的信息反馈和临床适用情况,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未认知的危害。
通过风险分析和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证明是有效的,可以接受的。
相同12 操作对象专业医护人员专业医护人员相同7、临床资料评估结论通过以上等同对比,本公司此次申请注册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主要作用机理,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主要制造工艺流程,包装、储存、灭菌方式、方法,临床适用范围、操作对象和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内容与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基本相似。
根据以上的临床资料评估,本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产品是安全的、可靠的,可以达到所期望的与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产品同样的临床预期用途。
本公司此次拟申请注册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与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一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该产品分类号为6866、管理类别为Ⅱ类,符合《江苏省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豁免目录(2006版)》中准予临床试验豁免产品的原则和条件。
故此次注册申请时可免于临床试验。
8、风险分析本公司风险分析小组在风险管理报告中,将产品在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一作了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使风险降低到了可接受的范围。
9、相关文件① MEDDEV2.7.1 《临床评估指南》②《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手术冲吸导管风险管理分析报告》9、附件9.1苏州鸿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冲洗引流管”产品注册证复印件苏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60372号;9.2骨科2010年第3期《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清创效果的实验研究》。
9.3中外医疗2010年第19期《一次性电动脉冲冲洗吸引器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