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
园林苗圃 PPT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1.1.2任务
园林苗圃的任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较先进的技 术、良好的生产设施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较短的时间
内以较低的生产成本,通过引进、选育、快繁等手段,迅
速培育出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园林植物苗木以满足园林绿 化市场的需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园林苗圃的分类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以及
国家对园林绿化科学研究的重视,园林苗圃已从生产的单
一功能向生产、科研、示范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方向发展,
成为重要的生产、教学、科研的基地。
返回
2.1生产,经营功能 2.2科研教学功能 2.3辐射,示范功能
园林苗圃的首要功能是为城镇园林绿化繁殖和培 育各种用途,各种规格、类型(或品种),成本低,数量 充足的优质苗木,如庭荫树、园景树、行道树、花灌 木、绿篱植物、攀援植物、盆花、草皮及地被植物等, 以满足城镇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改善生态环境。
(3)广泛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提高园林苗圃的产 出效益
园林苗圃的生产大多采用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 已普及了穴盘育苗技术和其他新的育苗技术。种 子播种普遍使用了精量播种机,集营养土配制、 装钵、消毒、播量控制、供水为一体。播种后, 进人人工气候控制室进行催芽,这样不仅节约了 种子,提高了出苗率,而且保证了种苗的质量。 园林绿化商品苗基本上是盆栽苗,大苗采用可拆 盆技术,从而保证了移苗的成活率。小苗采用可 降解种植钵栽培,且均用无土基质。从育苗到上 盆采用自动流水线生产,温室育苗供水、供肥自 动化,先进的灌溉技术亦被广泛应用。
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与标准

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与标准
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与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 乔木类:乔木类苗木的规格要求通常包括胸径、干径、米径、高度和冠幅等。
在质量方面,除了对胸径、高度、冠幅有明确要求外,还应对干形、树形、分枝点高度、主枝数、主枝分布情况等提出标准。
例如,某些类型的苗木如雪松、桧柏、龙柏等应有脱脚高度的要求;特殊苗木如银杏应标明是实生苗还是嫁接苗;木槿应标明是重瓣还是单瓣;石榴有看石榴、果石榴和玛瑙石榴等不同类型。
2. 灌木类:灌木和各种球类苗木的规格要求通常包括高度和冠幅。
对于大灌木类,应考虑每株几干以上,每干地径多长等,以便更明确地量化规定苗木的体量和质量。
小灌木类则可能需要考虑每平方米多少株,个别小灌木规格标注每株多少分枝,有的标注每株多少总分枝等。
这些标准和要求主要是对苗木体量的量化规定,同时涉及到一些质量方面的因素。
规范的标注能够使苗木的体量和质量都得到较为明确的量化规定,从而确保其规格和质量。
此外,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会有不同的标准,如果需要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建议查阅《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与标准/蓝天园林系列丛书》,这本书对不同种类的植物生产与标准做了详细说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专业的知识建议咨询园林绿化专业人士获取准确和权威的信息。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

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一、引言苗圃苗子是指种植苗木的地方,通常用于栽培各种植物的幼苗,以供后期移栽或出售使用。
苗圃苗子的管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保障苗圃的可持续发展。
二、苗圃苗子的分类苗圃苗子根据种类和用途可以分为花卉苗圃、果树苗圃、林木苗圃等。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环境和管理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管理制度上也会有所差异。
1. 花卉苗圃花卉苗圃主要用于种植各类花卉,如月季、康乃馨、马鞭草等。
对于花卉苗圃的管理,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施肥和除草,及时疏枝修剪,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果树苗圃果树苗圃主要用于种植各种果树苗木,如苹果树、梨树、桃树等。
对于果树苗圃的管理,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合理施肥和灌溉,及时修剪和疏果,防治病虫害,并注意管理果园的卫生。
3. 林木苗圃林木苗圃主要用于种植各类树木,如杉树、松树、柳树等。
对于林木苗圃的管理,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种子来源和播种方法,加强地力培肥和水肥管理,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及时修剪和疏伐,防治病虫害。
三、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苗木的质量和产量,提高苗苗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苗圃苗子的管理制度包括苗圃规划、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安全生产等内容。
1. 苗圃规划苗圃规划是苗圃苗子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苗圃位置选择、设施建设、布局设计等。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苗圃位置,避免污染源和有害气体的侵害,确保生长环境的优良。
然后要进行苗圃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苗圃围栏、温室大棚、灌溉设施、育苗板凳等。
最后要合理布局苗圃内各种植物种植区域和管理区域,方便管理和施工。
2. 苗木培育苗木培育是苗圃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种子采集、播种育苗、育苗管理等。
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种子,避免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
然后要进行合理的播种和育苗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施肥和除草,及时喷洒农药和杀虫剂,加强苗木的修剪和整形,及时移栽和加固。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20161223】

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园林苗圃》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园林苗圃》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园林苗圃》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涉及园林苗圃的建立、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播种育苗、营养繁殖育苗、设施育苗、大苗培育、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园林苗圃的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各种技术。
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园林苗圃苗木生产、园林绿化施工、园林绿化养护及园林苗圃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技术、园林工程专业中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专业能力园林苗圃建立的能力;园林苗木种子生产的能力;播种育苗、营养繁殖育苗、设施育苗等现代园林育苗技术、大苗培育养护管理能力;园林苗圃的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的能力;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的能力。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苗圃的建立、园林苗木种子生产、播种育苗、营养繁殖育苗、设施育苗、大苗培育方法、苗木质量评价、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苗木出圃、生产管理等职业技能,成为园林苗木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园林苗圃的建立与管理、苗木种子繁殖技术、营养苗繁殖技术、现代园林育苗技术、, 园林大苗培育技术和苗木出圃、苗木质量评价、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高级园林绿化工、高级园林育苗工、高级园林养护工等职业资格相关要求,为园林苗木产业化生产、经营和苗木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按照园林苗圃的苗木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园林苗圃学第七章《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

第一节 苗龄 第二节 园林苗木质量标准与评价 第三节 出圃苗木掘取与分级 第四节 苗木检疫与消毒 第五节 苗木包装和运输 第六节 苗木假植和贮藏
一、苗龄
❖ 1年生:指完成1个完整的年周期称为1年生。
但热带苗木,由于无休眠期,因此其1年生应指完成1个较 完整的年周期称为1年生。
❖ 大中型落叶乔木,如杨、槐、枫杨、合欢等,要求树干直立,胸径 (胸高直径)3cm以上,分枝点在2m以上为出圃最低规格,胸径每增加 0.5cm,提高一个规格级别;
❖ 小型落叶乔木及单干式灌木,如榆叶梅、碧桃、海棠等,地径2.5cm 以上方可出圃,地径每增加0.5cm,提高一个规格级别;
❖ 多干式灌木,要求自根际分枝处有三个以上分布均匀的主枝,其中丁 香、黄刺玫等大型灌木类要求苗高达80cm以上,紫薇、玫瑰等中型灌 木类要求苗高达50cm以上,月季、小檗等小型灌木类要求苗高在30cm 方可出圃,高度每增加30cm、20cm、10cm,大、中、小型灌木分别提 高一个规格级别;
常绿树种以及在生长季节掘苗,因蒸腾量大需带土球;年龄较大的苗木 因根系恢复较困难,也应带土球。 ❖ (1)露根起苗 在苗木的株行间开沟挖土,露出一定深度的根系后,斜切 掉过深的主根,起出苗木,并抖落泥土,适于移植易成活的落叶树种 (图7-1)。
图7-1 人工起苗
❖ (2)带土球起苗
起苗前先将苗木的枝叶捆扎,珍贵大苗还要将主干用草绳包扎,以免运输中 损伤。
第三节 出圃苗木掘取与分级
一、苗木的掘取
❖ 掘苗前要对出圃苗木进行严格选择,保证苗木质量。掘苗时要保证 苗木根系范围约为树木胸经的10倍左右,灌木的根系范围约为树木高 度的1/3。
❖ 1.掘苗时间
园林苗圃

第一章1.概念及分类1)园林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是供应城市绿化用苗的后勤部。
2)园林苗圃的分类:①按苗木规格分:大树经营苗圃、小树经营苗圃、大小苗木混合经营苗圃、地方特色苗木兼其他品种经营苗圃②按所在位置分:城市苗圃、乡村苗圃③按面积大小分: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小型苗圃④按经营期限划分:固定苗圃、临时苗圃⑤按苗木培育方式分:大苗育苗、容器育苗、保护地育苗、组织培养育苗2.作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园林苗圃的一般功能:①生产经营功能②科研、教学功能③辐射、示范功能④生态旅游功能⑤保护植物资源2)园林苗圃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①苗圃是绿化建设的基础②引导城市绿化的发展和方向③苗圃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3)存在问题:①发展规模不易继续扩展,应着眼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②生产品种大同小异,苗圃场缺乏特色③管理粗放,苗木质量有待提高④缺乏统一生产标准,营销误区太多4)解决对策:选择不同树种,均衡发展,能有效的规避风险选择优质小苗是缩短生产周期培育高质量大苗的重要措施第二章1.简述园林苗圃地选择的基本要求1)经营条件:交通条件、电力条件、人力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销售条件2)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及坡向水源及地下水位土壤病虫害气象条件杂草2.如何进行园林苗圃建设的合理布局对苗圃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做一定的规划就地育苗,就地供应,减少运输,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的效果3.园林苗圃面积的计算计算生产用地面积P=P—某树种所需的育苗面积N—该树种的计划年产量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B—轮作区的区数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轮作的区数n—该树种的单位面积产苗量由于土地较紧,在我国一般不采用轮作制,而是以换茬为主,故B/c常常不作计算4.简述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1)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①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
②耕作区的长度依机械化程度而异。
③耕作区的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园林苗圃是繁育和培育苗木的基地,随着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建立,园林苗圃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对不同类型园林苗圃的功能和类别没有科学的划分,导致一般生产性苗圃、以大树囤积行为为主的非法苗圃、观光型苗圃甚至休闲度假区等性质不同的园林绿地相互混淆,这直接造成政府扶持资金发放、土地利用、租赁和资产融资评估等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的流失。
特别是土地(包括林地)流转后土地利用性质的界定,增值税改革后对农产品的免税政策和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企业的税务抵扣,等等必须通过一定的标准对园林苗圃中一般生产性苗圃和观光型苗圃进行划分。
因此,对园林苗圃合理定位,科学标准化的界定不同生产性质的,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搞森林城市建设等生态提升工程的基础工作之一。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制定是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要求,由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制定。
河南省林业厅于2015年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签订编制协议。
三、编制过程1、外业调查外业调查选点包括信阳市潢川县、许昌市鄢陵县、郑州市中牟县三个地区。
对10家园林苗圃企业做了详细调查,对20家园林苗圃企业做了一般调查。
主要对园林苗圃基本情况、管理机制、发展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
2、内业资料整理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将园林苗圃分为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两种类型,并对“园林苗圃”、“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生产分区”、“种类规模”进行了定义。
结合相关数据确定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的分类指标、检测方法、分类规则。
3、征求意见完成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初稿后分别向省种苗站、省林业工作站、信阳市园林局、河南创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平顶山宜林苗圃有限公司、等主管部门、业务单位征求意见。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1、使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园林苗圃,用于河南省内园林苗木花卉生产单位获得政策性优惠、土地利用、租赁和资产融资等过程中界定其生产性质的依据。
2、分类原则⑴兼容性原则:把园林苗圃根据生产性质划分为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在省内对各种用地性质划分中均能适用。
⑵科学性原则:分类技术指标以组成园林苗圃实体要素和工作信息进行综合分类体现出对土地利用和生产经营性质的本质特征。
⑶可操作性原则:分类的技术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能科学合理的获得。
3、分类方法标准制定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 (Saaty. T. L)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本标准结合园林苗圃实际采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的特征进行评价。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要素进行分组,把每1组作为1个层次,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形式排列起来,并用结构图来表示。
目标层:园林苗圃生产性质即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
准则层:交通系统、建筑、种植、经济与服务。
指标层:交通系统的形状、类型、数量;建筑的层数、设施、数量、装饰;种植的生产分区、种类规模、密度;经济与服务的宣传、业绩、人员。
(2)、建立判断矩阵13项指标比较客观的反应了园林苗圃的经营性质,同时也保证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
三类指标权重根据园林苗圃实际运营情况,结合业内专家及文献资料研究确定。
为克服专家主观性评价造成的偏差,依据专业将专家分成园林植物类、经营管理类、经济类三组,评价过程中园林植物类类专家对种植评价分值;经营管理类类对交通系统、建筑评价分值;经济类对经济与服务分别乘以系数2,然后再取平均值,以增强评价客观性。
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层次总排序值。
①、准则层矩阵交通系统建筑种植经济与服务交通系统 1 1/2 1/3 1/2 0.118 建筑 2 1 1/2 1/2 0.191 种植 3 2 1 3 0.45经济与服务 2 2 1/3 1 0.242②、准则层矩阵一致性检验1. 特征根:λmax=4.145II. W=(0.1180.191、0.45、0.242)III.CI=0.048IV. CR=0.054<0.1③、指标层矩阵:交通系统形状类型数量形状 1 1/2 1/3 0.019类型 2 1 1/2 0.035数量 3 2 1 0.064④、交通系统矩阵一致性检验1. 特征根:λmax=3.011II. W=(0.019、0.035、0.064)III.CI=0.006IV. CR=0.009<0.1⑤、指标层矩阵:建筑设施数量装修层数设施 1 1/3 1/4 1/2 0.019 数量 3 1 1/2 2 0.055 装修 4 2 1 2 0.083 层数 2 1/2 1/2 1 0.035⑥、建筑矩阵一致性检验1. 特征根:λmax=4.051II. W=(0.019、0.055、0.083、0.035)III.CI=0.017IV. CR=0.0019<0.1⑦、指标层矩阵:种植生产分区种类规模密度生产分区 1 2 2 0.225 种类规模1/2 1 1 0.113 密度1/2 1 1 0.113⑧、种植矩阵一致性检验1. 特征根:λmax=3II. W=(0.225、0.113、0.113)III.CI=0IV. CR=0<0.1⑨、指标层矩阵:经济与服务宣传业绩人员宣传 1 2 1/2 0.072业绩1/2 1 1/3 0.04人员 2 3 1 0.13⑩、经济与服务矩阵一致性检验1. 特征根:λmax=3.011II. W=(0.072、0.04、0.13)III.CI=0.006IV. CR=0.01<0.1(3)、各层次权重值与计分分类办法①、各层次权重值如下图:②、各指标计分根据相关资料按符合性分别计3分、1分、0分建立公式:Σ项目计分×权重值={0 3}(4)、试算①、试算结果外业调查共计20家单位其中详细调查8家,一般调查12家。
调查内容包括:1、苗圃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名称、法人代表(或个人经营者)、详细地址及电话、主要设施、主要品种规格数量等反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事项;2、苗圃发展情况调查:包括近三年修建建筑道路的投入,人员增减培养,政策扶持、种植品种变化,宣传等反映苗圃发展的事项;3、苗圃经营情况调查:包括注册资金或总资产、利润、税金、主要销售品种、销售对象等反映苗圃经营情况的事项。
根据调查数据,利用公式:Σ项目计分×权重值,进行试算结果如下图:②、试算结果分析a 、20家总体试算值与预估值的比较b 、试算值与预估值比例与标准值1进行SPSS 单样本t 检验结果如下:2.25 2.5 3t=-0.676;P=0.569>0.05,试算值与预估值比例与1接近,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c、对其中8家试算值与预估值的分别比较d、试算值与预估值比例与标准值1进行SPSS单样本t 检验结果如下:t=1.071;P=0.320>0.05,试算值与预估值比例接近1,试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e、试算值与预估值进行SPSS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t=0.901;P=0.398>0.05,试算值与预估值没有显著性差异。
(5)、试算结论Σ项目计分×权重值小于2.25,为观光型园林苗圃;Σ项目计分×权重值在2.25~2.5区间为园林苗圃经营困难期或转型期;Σ项目计分×权重值大于2.5为一般经营园林苗圃,所以根据Σ项目计分×权重值2.25为界,把园林苗圃分为观光型园林苗圃和生产型园林苗圃。
4、术语和定义的确定(1)、园林苗圃:由个人或法人经营,用于花卉和园林绿化用苗木生产的地块,种植面积大于陆地总面积的75%,经营时间应在3年以上。
(2)、生产型园林苗圃:产品以园林绿化美化用花卉为主,具有较强园林绿化建设功能的园林苗圃。
(3)、观光型园林苗圃:具有一定园林绿化建设中功能,但主要提供休闲、观光、旅游、体验服务的园林苗圃。
(4)、生产分区园林苗圃:因生产工艺需要进行的分区,主要包括:扦插区、播种区、温室区、移植区、商品苗, 分区面积一般应大于1/10 hm2。
(5)、种(品种)规模:园林苗圃各种(品种)苗木花卉数量的均值与种(或品种)数量的比值5、分类方法(1)、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各种用地性质的园林苗圃,检测其基础设施、种植、经济与服务中的核心指标并计分,根据约定的分类规则,划分为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
(2)、选择园林苗圃的基础设施、种植、经济与服务中的核心指标13项,各项指标根据计分标准分别计3、1、0,每项指标得分为计分与其权重之积,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该园林苗圃的界定分值,总分值为0~3,分值高低表示园林绿化建设功能性的强弱,以2.25为邻界分值划分为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
6、分类指标及计分(1)、交通系统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交通系统计分指标见表1。
表1交通系统指标与计分(2)、建筑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建筑计分指标见表2。
表2建筑指标与计分(3)、种植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种植计分指标见表3。
表3种植指标与计分(4)、经济与服务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经济与服务方面的计分指标见表4。
表4经济与服务指标与计分7、检测方法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见表5表5检测方法8、分类规则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的分类计分规则见表6。
表6分类计分规则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1、与土地法、建设部绿地系统分类的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土地法中第五十七条规定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中规定园林生产绿地以及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基础设施两侧的防护绿地,按照实际使用用途纳入城乡用地分类“农林用地”(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