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详细资料

合集下载

战国四公子排名_战国四公子典故

战国四公子排名_战国四公子典故

战国四公子排名_战国四公子典故第一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魏无忌,在战无不胜的秦军面前,窃符救赵,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秦军元气大伤。

公元前247,六国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只能当待宰羔羊,信陵君临危受命,利用自己在当时国际政坛的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力挽狂澜,再次大败不可一世的秦军,将秦国部队赶入函谷关。

信陵君对人的洞察力也是平原君之流可比的。

两人对赵国毛先生和薛先生的看法可见一般。

信陵君对朋友,对祖国,对自己王兄的忠诚都是显著的。

但信陵最后没有洞察出他的魏王老哥的心理,没能守住胜利成果。

所以也不能说为完美,所以打95分。

第二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我们知道最多的对他的评价就是“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田文当了多年的齐国宰相,没有对国家做出许多能流传百世的贡献,但也没做啥损害本国利益的事。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孟尝君的评价也不过肯定他的门客数量之多而已,不对他的贡献或者人格有任何溢美之词。

但孟尝君心胸开阔,对别人的批评无论好坏都不易报复,对于自己有利的言论,无论发言人的目的是善是恶都要予以奖赏。

所以总体评分75分。

第三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赵胜招揽毛遂当门客三年,但始终无法看出他的能力。

对毛先生和薛先生也是如此。

可见他没有知人之明。

他建议赵王接受韩国送上的上党郡,直接导致了秦国的愤怒攻击,然后不能建议赵王不要罢用老将廉颇,而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最后长平之战40万赵军被活埋,其罪不可谓不小。

从此也可以看出他对政治的见解也十分肤浅。

但他对自己的国家至少是忠诚的,那些决定也不是他有意为之,或者说就算他劝了赵王,也未必能改变决定。

所以可以得50分。

第四春申君黄歇春申君黄歇,从头到位就是一苟延残喘之徒。

他唯一的贡献就是将当时的在外当人质的太子扶上王位,然后靠这个资本,享用一辈子,再也不为国家社稷考虑,只为了能多享乐几天,要求楚王将他分封离秦国最远的东海之滨,没见他对国家做出啥一丝贡献。

最后索性想通过将一个怀有自己孩子的美女奉献给还没孩子的楚王,以图楚王挂了之后,自己的儿子能当楚王。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赵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赵。
窃符救赵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禹商议此事,两人皆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王以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秦军围邯郸后,魏安厘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荡阴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襄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是转而向他国求援救赵。
杀笑躄者
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
春申君
春申君
,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秦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之妹有身孕后,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之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战国四公子,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以下是与他们相关的一些成语故事及典故:
- 鸡鸣狗盗: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被囚,他的食客们用“鸡鸣”、“狗盗”的方式解救了他。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鸡鸣狗盗”成了微不足道的技能或行为的代名词。

- 毛遂自荐:平原君赵胜的食客毛遂,自告奋勇请求跟着去楚国游说。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使得楚王心悦诚服地同意出兵救赵。

后来“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 窃符救赵: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救援赵国,通过如姬窃取了兵符,从而调动魏军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后来“窃符救赵”成了采取某种手段以解救危难的代名词。

- 移花接木:春申君黄歇将怀有自己孩子的李园之妹献给楚王,后来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李园得以掌权。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后来“移花接木”用来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这些成语故事及典故展现了战国四公子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公子

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公子

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公子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前279年),田文父亲田婴是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庶母弟。

赵国平原君赵胜(?-前253年),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前243),魏惠王曾孙,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

楚国春申君黄歇(前320~前238),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

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前356年,田齐桓公去世,齐威王(前356年—前320年)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一、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二、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魏三强鼎立;三、建立稷下学宫,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

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从中等战国一跃成为首强,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

秦孝公英年早逝,在方今天下君主中,齐威王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

前341年,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败魏国,俘虏魏太子申,杀魏国将领庞涓。

前336年,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一番活动使韩国、魏国归服于齐国。

前335年,齐宣王与梁惠王在甄地盟会。

同年,梁惠王去世。

前334年,田婴任齐国宰相。

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盟会互相尊称为王。

齐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

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

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田辟疆乘机发兵干涉。

只50天就攻占了燕都蓟,几乎灭亡燕国。

他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也着意文化事业的发展。

战国四公子-声名显赫、命运无奈

战国四公子-声名显赫、命运无奈

战国四公子-声名显赫、命运无奈战国四公子个个名声显赫,且都拥有大批门客,身边人才济济;唯正当其时,秦国实力一再强大,而拥有四公子的国家反而衰落了下来。

不得不承认,四公子在成就自己威名之时,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实力。

尤其是孟尝君,竟联合别国讨伐自己的祖国齐国。

战国时代虽然讲究权谋,但不少人的权谋真是昏招迭出,战国四公子也不例外。

一、孟尝君田文二、信陵君魏无忌三、平原君赵胜四、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田文是齐相田婴的儿子,生卒年不详。

他曾任齐、秦、魏的相国,是战国时的风云人物。

但他在关键大事的决策上常有失误,比如决定去秦国任相,差点死在秦国;好不容易带领合纵盟军攻打秦国,却听信错误的决策,事倍功半;联络其他国家攻击齐国,也是意气用事,忘了齐国的强大与自己紧密相连。

命犯诅咒五月五孟尝君的老爸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为小妾所生,偏偏生日还是五月五日,当时的习俗认为这天生的孩子,长到门一样高时会对父母不利。

孟尝君的老爸很迷信,马上抛弃了孟尝君。

孟尝君的母亲不忍心,偷偷养育着他。

孟尝君长大后去见他的父亲,质问道:"人的命运,到底是老天决定的,还是大门决定的?"他老爸说:"当然是天决定的。

"他就问他老爸为什么不养育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说如果人的命运与大门的高度有关系,大可以把门做得更高点。

孟尝君还批评父亲只知搜刮钱财,不招揽有用的人才。

他的父亲当了齐相,齐国日渐积弱,而自己家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孟尝君的老爸也很有度量,觉得这个儿子是个人才,就让孟尝君管理家务。

于是,孟尝君开始大力招揽门客,渐渐在诸侯中闯出了名号。

鸡鸣狗盗都能用孟尝君懂得如何招揽人才,他和客人谈话的时候,屏风后有人专门记录客人的背景底细,客人前脚刚走,他就派人送礼给客人的亲属和家人。

有次孟尝君和客人吃饭,有人遮挡了客人身边的火光,客人看自己的饭碗里一片漆黑,还以为孟尝君和自己吃得不一样,十分生气,孟尝君亲自端着碗给客人看,结果两个饭碗里的食物完全一样,客人惭愧之下自杀了。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也称战国四君,是战国时期四个非常有作为的人士,又因这四人都非常礼贤下士、好结交宾客,因此被世人所称赞。

这四公子,到处竭力网罗人才,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其中,不仅是有才干的政治家,甚至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等,只要有能力的人,都是他们招募的对象。

这四公子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因此也都有不同的称号:信陵君魏无忌,来自于魏国。

平原君赵胜,来自于赵国。

春申君黄歇,来自于楚国。

孟尝君田文,来自于齐国。

信陵君魏无忌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是魏国人,也被称为四公子之首。

他是魏国第六个君主魏安釐王魏豹的异母胞弟。

魏无忌一生中有做过很多的大事件,其中最为人们所知道的就莫过于尊礼侯生以及窃符救赵了。

传说魏国有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叫侯嬴,当时这个人隐居在魏国大梁夷门做守门的一个小官。

魏无忌听说了这个人后,在了解侯生这个人不仅有才能,并且现在生活很艰难时,便带着厚厚的礼物来拜访他,然而侯生却以自己不接受他人财物为由给拒绝了。

后信陵君又大摆筵席想请侯生与自己的这些门客一同筵饮。

当信陵君亲自驾车来到了城门接侯生时,侯生却要求信陵君驾车带他去见城外的一个老朋友,信陵君答应了他,亲自驾车将他送到他朋友朱亥那。

到了朋友朱亥家的侯生只管拉着朋友在那里闲聊,也不管信陵君还在那里等他。

这时,信陵君的其他门客听说了这个事情后,都觉得这个侯生很没有礼貌。

然而,信陵君自己却毫不在乎,一直在那里等了好久,才总算等到侯生和朋友聊完,然后再回去。

其实信陵君去接侯生发生的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侯生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为了考验信陵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通过这件事,侯生从此死心塌地的跟了信陵君。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59年,秦国发动大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包围,经过一年的激烈战斗赵国渐渐不支,求救于魏。

(详情参考之前发表的“邯郸之战”)就在魏王令晋鄙发兵救赵时,秦王却威胁魏王以谁先救赵,以后攻破赵国后就先攻打谁。

战国四公子评传

战国四公子评传

战国四公子评传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是为战国四公子。

一、信陵君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因此多归公子。

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

”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安嫠王即位十数年,齐楚相约攻魏。

老臣唐睢西说秦昭王,秦发兵救魏。

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居然“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

信陵君乃纵论天下形势,谏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国,“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

韩为魏之屏障,韩存则“卫、大梁、河外必安”,韩亡则魏危在旦夕。

事实上,后来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二十二年亡魏。

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信陵君可谓高瞻远瞩。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王请救于魏。

三晋本为一家,赵魏尤其唇齿相依。

但魏王畏秦,令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信陵君数劝魏王不得,乃窃符救赵。

目光高远,当机立断,信陵君可谓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将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赫赫武功,名震天下。

以秦之强,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复加兵谋魏。

信陵君亲韩救赵存魏,于三晋及天下其功可谓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间计日毁公子于魏王。

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将”。

为免杀身之祸,信陵君“谢病不朝”,“饮醇酒,多近妇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

实令人扼腕叹惜。

四公子皆称喜士,致食客数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

每闻贤者,必卑躬往请,以诚相求,以礼相交。

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郸毛公、薛公。

汉高祖少时即闻公子贤,即位后“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为战国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

非王而获守冢者独信陵君一人。

史记: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排名(战国四公子中)

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排名(战国四公子中)

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排名(战国四公子中)战国四公子分别指的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人当中,要说最有血性的应该是信陵君魏无忌,要说最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应该是孟尝君田文,而要说结局最惨的,毫无疑问就是春申君黄歇了。

黄歇本来是四人当中出身最差,并且最为励志的一个人,可是因为一个错误的选择,导致自己最终落得凄凉结局,至于说他的结局有多惨,我们慢慢详细道来。

战国四公子当中,田文应该算是最早养士之人,可是他这个人却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自己本是齐国人,却因为与齐王之间产生矛盾,最终联合其余国家攻打齐国,差点就直接导致齐国灭国,幸亏留下一点血脉得以延续。

后期田文索性自立为王,齐国碍于田文的实力,不敢轻易动他,可是在田文去世之后,他的子孙们争权夺利,刚好给了齐王收拾他们的机会,经过一番收拾后,田文被抄家,虽然他得以善终,可是后人结局凄凉,也实在是田文自作自受。

再说平原君赵胜,此人养了一千多门客,可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却很少,换言之就是赵胜识人能力比较差,不仅如此,赵胜还特别看不起别人,曾经和信陵君之间还有过一些交集以及矛盾,最后信陵君去到赵国之后,随便一指点,赵胜的很多门客就投入信陵君门下了。

虽然赵胜能力一般,不过他毕竟是皇亲国戚,所以一生也算不错,最后得以善终,子孙后代继承他的爵位,一直到赵国灭亡,赵胜的后人小日子过得都很不错,他算是四人当中自己结局以及后人结局比较好的一个了,同时也是四人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信陵君绝对算是四人当中最有血性、最大义凌然之人了,他最开始阶段因为救助赵国而杀了魏国国君,从而不敢返回魏国,一直待在赵国,等到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之际,信陵君义无反顾联合五国攻打秦国,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在五国联合抵抗秦国的初期,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秦国眼看形势不利,就专门采用离间计挑拨魏无忌和魏王之间的关系,结果魏王果然上当,撤去魏无忌要职,让其回家养老,魏无忌悲伤欲绝,从此一蹶不振,在家中沉迷于酒色,没有多久便去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相关人物简介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

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

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广招门客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

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

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

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嬴。

侯嬴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

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

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

经过此事之后,魏无忌在魏国的市井大众中得到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窃符救赵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的长平军,又进兵包围赵首都邯郸。

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

多次送给魏王和公子书信,向魏国求救。

魏王派晋鄙将军带领十万部众援救赵国。

却怕秦国报复而让军队停留在邺城安营,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抱观望双方的态度。

一个隐士,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进出魏王的卧室,作一番努力能把兵符偷出来。

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了三年,从魏王以下想求人为她父亲报仇,但没有找到。

于是如姬对公子您哭诉,您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献给如姬。

如姬想为您去死都在所不辞,不过没有机会罢了。

您只要一开口求她,她一定会答应。

那么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可以向北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是王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求如姬,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又听从侯生的计策,带原隐居在屠市中当屠夫的朱亥一起去。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

晋鄙合上兵符,仍怀疑这件事,抬头看着公子说:“我现在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

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

然后挑选得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

秦军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

公子之死魏王恼怒公子偷盗兵符、矫杀晋鄙。

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

在退了秦兵后,公子便遣军归魏,而独与门客留赵,一直在赵十年,未回魏国。

秦闻公子在赵,出兵伐魏,魏数败。

魏王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

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

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受到赵国尊重名闻诸侯,都因有魏国。

现在魏国有急难而公子不顾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毁掉先王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呢?”话还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催促驾车回魏国。

魏王持公子而泣,以为上将军。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公子使人向各国求援。

各国闻公子为将,都派兵救魏。

公子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破秦军。

秦将蒙骜战败逃走。

五国之师乘胜追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

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

”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公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

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

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

如此四年,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魏安厘王也死于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领兵攻魏,拔二十城,开始设置东郡。

公子死后十八年,秦兵虏魏王假,灭魏以为郡县,时在公元前225年。

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汉族,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

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

孟尝君说:“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驩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

”孟尝君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客人近来做什么了?”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着剑把。

他时而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听后让冯驩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

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驩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于是孟尝君又把冯驩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

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过了整一年,冯驩没再说什么。

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

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

由于年景一年到头都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

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

”孟尝君便迎进冯驩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

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

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

”冯驩说:“好吧。

”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

这笔款项他没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

随即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

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驩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

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

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

请各位开怀畅饮吧。

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驩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驩。

冯驩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还给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

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据烧掉了。

这是怎么回事?”冯驩回答说:“是这样的。

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

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

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

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

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

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谢。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

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

只有冯驩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可以跑到秦国的车子,我摇雳让您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

您看可以吗?”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礼物送冯驩上了路。

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向西来到秦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乘车向东进入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

这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与对方决不并存的就是强大有力的雄国,是雄国的得天下。

”秦王听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着问冯驩说:“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办才好呢?”冯驩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秦王说:“听到了这件事。

”冯谖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

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

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

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

”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

冯谖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