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楼房震动测试报告
高层楼房爆破塌落振动对周边目标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爆
破
器
材
E poi til xl v Ma r s s e ea
第3 9卷第 2期
为了实现大楼的定 向倾倒 , 根据计算确定其炸高为 1 2 4— 、 0层 。该 楼采用 塑料导爆 管延期 雷 — 、 59—1 管 和非 电导爆 系统来 实现安 全 、 可靠 、 准爆 ( 3 。 图 )
f I
绑, 并在 草帘 洒 水 。有 效厚 度 不 小 于 1 c 重 点 部 3m, 分用 5— 6层草 帘捆绑 。 ( ) 防 : 重点保 护 目标 的方 向 ( 侧 、 2外 在 南 西侧 、 北 侧及东 北 侧 方 向 ) 楼 的 外 面挂 草帘 封 闭 , 度 在 高 为 1m, 面 2个 切 口在 重点 保 护 目标方 向挂 双层 0 上 草 帘 防护 。北侧 挂尼龙 网防护 。 3 拆 除爆破 振动监 测
[ 摘
常州轻 工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 苏常州 , 10 0 江 230 )
要] 对 哈尔滨市一幢 l 6层楼房的爆破拆除过程进 行 了现场监测 , 获得 了爆破 和楼房 倒塌过程 中引起 的地
面质点的振动速度 、 频率等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表 明, 市拆 除爆破过程 中爆破振动效应 一般较小 , 由于高层建 城 而
二次破碎与清运, 以整个大厦不能采用整体定向 所
倒 塌方 案 。为 实现 大 楼 安全 爆 破 的总 目标 , 定爆 确 破 拆除 前通过 预处 理将 大楼 预 先 切 割为 两 体 , 使其 东 部 向东南 方 向空 地折 叠 倒 塌 , 西 部 向正 南方 向 使 折 叠倒 塌 , 通过 将 主楼 一 分 为二 的办 法有 利 于 倒塌
I 隧
}
l 5 月
某高层建筑振动影响测试评估

◎智能建筑◎某高层建筑振动影响测试评估Vibration Impact Test and Evaluation of a High-rise Building任琦打贾磊I,杨旭东2REN Qi1,JIA Lei1,YANG Xu-dong2(1.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2.中研建科(北京)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C+E Center For Engineering Research Test and Appraisal Co.,Ltd.;2.Beijing Zhongy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 Co.,Ltd.)【摘要】以某高层住宅楼为检测对象,对该楼振动情况进行评估,检测该楼周边环境状况对楼体的安全是否有影响,振动是否超出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了解造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
根据环境振动测试实测数据及动态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振动对楼体的结构安全没有影响,市区主马路和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是造成振动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Taking a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as the detection object,the vibr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evaluated to check whethe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ve an impact on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whether the vibration exceeds the requirements of r elevant national regulations,and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situation are understood.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test and the result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it shows that the vibra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building,and the driving of v ehicles on the main roads and highways in the urban area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which causes the vibration environment.【关键词】高层建筑;振源;振动评价[Keywords]high-rise buildings;vibration source;vibration evaluation1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换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已成为主流,但受快速路和高速路上车流量、地下室内机械、周边各种动力设备、所受风载以及当地的地脉动等因素影响,会产生振动情况21。
高层建筑振动测试方案

高层建筑振动测试方案高层建筑振动测试方案一、背景介绍高层建筑的振动是指由于外界因素或内部活动所引发的建筑物本身产生的运动或沉降。
这种振动可能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居住舒适度和使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振动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本振动测试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评估高层建筑的振动水平,确定其对结构和使用者的影响,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意义:通过振动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高层建筑存在的振动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舒适度,提升建筑质量和信誉度。
三、测试方法1. 测试仪器:使用专业的振动测试仪器,如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
2. 测试点的选择: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在各个关键部位选择适当的测试点进行振动测试。
3. 测试频率和持续时间:根据建筑的使用情况和振动可能产生的时间段,选择合适的测试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测试。
4. 测试数据采集:使用振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数据的实时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确定振动水平和对建筑的影响程度。
四、测试内容与指标1. 水平振动测试:测量建筑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情况,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指标。
2. 垂直振动测试:测量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情况,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指标。
3. 震动源测试:测试建筑周围的震动源,如交通、机器设备等对建筑振动的影响。
4. 动力特性测试:测试建筑的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用于评估建筑的抗震性能。
五、测试结果的评估与处理1. 结果的评估: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对建筑的振动水平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限制。
2. 问题识别与分析:如果振动水平超过限制或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振动源和建筑的结构特点,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
3. 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和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结构优化、加固加筋等措施,以减小或消除振动的影响。
基于地震计记录数据的大楼振动分析报告模板

基于地震计记录数据的大楼振动分析报告模板XXXX年XX月XXXX企业有限公司目录基于地震计记录数据的大楼振动分析报告模板 (3)1背景情况 (3)2数据分析 (3)2.1时域分析 (3)2.1.1 速度数据分析 (3)2.1.2 仿真为加速度数据分析 (5)2.1.3 仿真为位移数据分析 (7)2.1.4 周期信号分析 (9)2.2 频域分析 (11)3建议 (15)基于地震计记录数据的大楼振动分析报告模板1 背景情况本报告是基于某大楼结构在不定时间存在晃动且振动感觉强烈的现象进行测试与分析。
测试方案是通过使用地震仪(频带范围)完整记录大楼连续时长度为2天的地脉动数据,设备安装位置为该大楼XX楼位置。
经现场确认,在测试期间,共有3次比较明显的振动,时间分别是:第一次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第二次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第三次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就以上情况,本报告分别从时域、频域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下:2 数据分析2.1 时域分析2.1.1 速度数据分析从2天数据来看,当地反映在3个时间段,确实存在大振动信号,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图片图1:第一时间段(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正常脉动记录波形(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um/s,时间点为XX:XX:XX)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脉动记录波形图片图2: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um/s,时间点为XX:XX:XX)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脉动记录波形图片图3: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um/s,时间点为XX:XX:XX)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脉动记录波形图片图4: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um/s,时间点为XX:XX:XX)通过速度值时域分析:平静段的噪声幅值、三段振动信号幅值如下表1:东西(um/s) 北南(um/s) 垂直(um/s) 相对平静段66 36 20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1212 1395 85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904 1063 67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886 906 742.1.2 仿真为加速度数据分析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图片图5: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gal)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图片图6: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gal)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图片图7: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gal)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图片图8: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加速度)(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gal)通过加速度值时域分析:平静段的噪声幅值、三段振动信号幅值如下表2:东西(gal) 北南(gal) 垂直(gal)相对平静段0.22 0.17 0.22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1.65 1.95 0.30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1.21 1.48 0.52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1.21 1.22 0.372.1.3 仿真为位移数据分析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图片图9: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um)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图片图10: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um)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图片图11: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最大幅值约为北南向XX um)插入类似上图所示的正常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图片图12: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时间段脉动记录波形(仿真为位移)(最大幅值约为东西向XX um)通过位移值时域分析:平静段的噪声幅值、三段振动信号幅值如下表3:东西(um) 北南(um) 垂直(um)相对平静段 4.56 2.57 0.3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87.06 98.19 5.79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71.14 75.41 4.23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 65.22 65.10 4.0相当于100km 远处发生Ml 5.6级地震。
震动噪音分析报告模板

震动噪音分析报告模板震动噪音分析报告一、目的和范围本次震动噪音分析报告旨在评估某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震动噪音,并对其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分析范围包括设备的振动产生机制、噪音传播路径、噪音特性以及评估其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设备振动产生机制该设备主要通过电机带动转子和各种机械连接件进行旋转或振动运动,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
振动源主要包括电机、转子、齿轮和传动带等。
三、噪音传播路径设备振动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主要通过设备的底座和连接件传输到周围结构和基础上,然后通过周围结构的固有特性传播到室内或室外环境。
此外,设备振动也可能通过空气传导传播成空气噪音,但在本报告范围内主要以结构传播为主。
四、噪音特性噪音主要包括频率和振幅两个方面。
频率分析结果显示,该设备产生的振动频率分布范围在20Hz到1000Hz之间,主要集中在200Hz到500Hz区间。
振幅分析结果显示,该设备的振动振幅相对较小,主要在0.1mm到1mm之间。
五、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的限值要求,该设备产生的振动噪音在距离设备一定距离之后,对周围环境噪声水平的影响较小,不会超过环境噪声限值。
此外,根据人体振动暴露标准,该设备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也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六、建议措施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对设备的部件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机械振动源的振动幅值;2. 在设备的底座和连接件上添加减振材料,减少振动的传输;3. 通过结构改造或添加隔音材料,降低振动的传播路径;4.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七、结论根据本次震动噪音分析,该设备产生的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噪音降低和振动控制,以进一步优化设备的运行状况。
楼房抗震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屡见不鲜。
然而,地震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灾害,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峻考验。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近年来我国楼房抗震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二、楼房抗震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不会发生倒塌,人员可以安全撤离。
2. 可靠性原则: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
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成本。
4. 合理性原则:结构设计应合理,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
三、楼房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1.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抗震等级则反映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我国将抗震设防烈度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Ⅰ级至Ⅵ级。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重要性和设防烈度来确定抗震等级。
2. 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高层建筑。
其特点是柱、梁、板组成一个整体,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空间框架。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主要由墙体和楼板组成,墙体起到抗震墙的作用。
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
(3)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建筑。
3. 基础设计(1)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加固、桩基等。
(2)基础形式:基础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地基条件、建筑高度、荷载等因素。
常用的基础形式有: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4. 非结构构件设计(1)隔墙:隔墙的设置应考虑抗震要求,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门窗:门窗的设置应满足抗震要求,防止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
(3)装饰装修:装饰装修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避免在地震中脱落。
5. 抗震构造措施(1)节点连接:节点连接是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应保证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层抗震分析报告

高层抗震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分析,以评估其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
通过对该高层建筑进行综合性的抗震分析,可以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建筑物概述该建筑物是一座高层建筑,共有40层,总高度为15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物用途为商业办公,平均日使用人数约为500人。
3. 地震参数为进行抗震分析,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地震参数。
根据地震局提供的数据,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 结构分析针对该建筑物的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
4.1 静力弹性分析静力弹性分析是最常用的抗震分析方法之一,通过对建筑物的静力特性进行计算,评估其使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次分析中,考虑了建筑物所受的重力荷载和地震荷载,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计算。
结果显示,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建筑物的位移和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具有合理的稳定性。
4.2 动力时程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抗震分析方法,通过考虑地震的时程特性和结构的动力响应,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振动情况。
在本次分析中,通过选取合适的地震波记录,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
结果显示,建筑物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发生了较大振动,但结构的位移和变形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良好。
5.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建筑物的静力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结构稳定性良好。
•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建筑物的位移和变形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具备较好的抗震能力。
然而,在进行抗震分析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定期检测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加固。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抗震措施。
高层楼房震动测试报告

目录第1章测试的目的 (1)第 2 章高层建筑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方法 (3)2.1概述 (3)2.2 影响高层建筑动力测试的环境因素 (3)2.3高层建筑结构脉动测试测点分类 (3)2.3.1水平振动测点 (3)2.3.2扭转振动测点 (4)2.4测点及测站布置原则 (4)2.4.1找好中心位置布置平移振动测点。
(4)2.4.2在建筑物的两侧布置扭转测点 (4)2.5 传感器布置的方法 (5)第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X大楼现场动力测试 (6)3.1 结构概况 (6)3.2 测试目的 (6)3.4 测试仪器设备 (6)3.5 测试方案 (6)3.6 脉动过程记录 (7)3.7结果分析 (9)3.8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1章测试的目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指它的自振频率、振型及阻尼比.虽然这些动力特性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但通过测试所得的动力特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验理论计算理论计算方法求结构的自振频率时存在误差。
于在理论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计算简图和结构刚度,而实际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计算简图都要经过简化,常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并不记入结构刚度,而且结构的质量分布、材料实际性能、施工质量等都不能很准确的计算。
因此,计算周期与实测周期相比,往往相差很多,据统计,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5--3倍。
这样,如果直接采用理论计算的自振周期计算等效地震荷载,往往使内力及位移偏小,设计的结构不够安全。
因此,理论周期要用修正系数加以修正。
现场实测可以得到建筑物建成后实际的动力特性,因此是准确可靠的。
所得数据可以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照比较,验证理论计算,也可为设计类似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提供经验及依据。
②.验证经验公式通过实测手段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测试以后,可归纳总结出结构周期的规律,得到计算结构振动周期的经验公式。
在估算结构动力特性及估算地震作用时采用经验公式可快速得到结果,方便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测试的目的 (1)第 2 章高层建筑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方法 (3)2.1概述 (3)2.2 影响高层建筑动力测试的环境因素 (3)2.3高层建筑结构脉动测试测点分类 (3)2.3.1水平振动测点 (3)2.3.2扭转振动测点 (4)2.4测点及测站布置原则 (4)2.4.1找好中心位置布置平移振动测点。
(4)2.4.2在建筑物的两侧布置扭转测点 (4)2.5 传感器布置的方法 (5)第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X大楼现场动力测试 (6)3.1 结构概况 (6)3.2 测试目的 (6)3.4 测试仪器设备 (6)3.5 测试方案 (6)3.6 脉动过程记录 (7)3.7结果分析 (9)3.8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1章测试的目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指它的自振频率、振型及阻尼比.虽然这些动力特性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但通过测试所得的动力特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验理论计算理论计算方法求结构的自振频率时存在误差。
于在理论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计算简图和结构刚度,而实际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计算简图都要经过简化,常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并不记入结构刚度,而且结构的质量分布、材料实际性能、施工质量等都不能很准确的计算。
因此,计算周期与实测周期相比,往往相差很多,据统计,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5--3倍。
这样,如果直接采用理论计算的自振周期计算等效地震荷载,往往使内力及位移偏小,设计的结构不够安全。
因此,理论周期要用修正系数加以修正。
现场实测可以得到建筑物建成后实际的动力特性,因此是准确可靠的。
所得数据可以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照比较,验证理论计算,也可为设计类似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提供经验及依据。
②.验证经验公式通过实测手段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测试以后,可归纳总结出结构周期的规律,得到计算结构振动周期的经验公式。
在估算结构动力特性及估算地震作用时采用经验公式可快速得到结果,方便实用。
由于实测周期大都采用脉动试验的方法得到,是反映结构在微小变形下的动力特性,得的周期都比较短,如果激振力加大,结构周期会加长。
在地震作用下,随着地震烈度不同,房屋会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破坏,刚度降低,自振周期会变长。
因此,完全按照脉动测试的周期来确定同类型结构的周期,将使计算等效地震力加大,设计偏于保守。
所以由脉动方法得到的实测周期需要乘以修正系数,再计算等效地震力。
在大量测试工作和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这个修正系数的大小视结构类型、填充墙的多少而定,大约在1.1-1.5之间。
在给出经验公式时,计入这一修正系数,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又与实际周期较为接近。
③.为结构安全性评估及损伤识别提供依据建筑结构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它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的大事,建筑结构的质量状态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经验性的评估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静力检测结构的缺陷也有许多局限性。
动力检测应用于整体结构的质量评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适用于复杂结构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
目前,到普遍认同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方法就是结合系统识别、振动理论、振动测试技术、信号采集与分析等跨学科技术的振动模态分析法。
高层建筑建成以后完好状态下量测得到的动力特性数据,可以作为基本技术档案保存。
建筑物一旦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使用了一定的年限以后,再进行测量,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对比资料。
比如,结构损伤开裂后,结构的自振周期会加长,振型会改变等。
从结构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的损伤,从而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科学决策。
当然,动力特性测试作为安全评估的一个手段,还要与其他评估工作一起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④.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地震中,建筑物由于扭转振动导致损坏的例子并不少见,而由于鞭梢效应引起的损坏也很多。
由实测数据得到的建筑物的固有频率,特别是各阶模态的振型,对于分析结构的扭转效应和鞭梢效应、积累经验、改进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⑤.寻求减小结构振动的途径结构动力特性实测还可以为解决各类振动问题寻找答案,达到减震、消振和隔振的目的。
如从振动频率入手,避开共振频率,减小振动幅值第 2 章高层建筑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方法2.1概述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 ,目前主要采用脉动测试的方法。
建筑物的脉动是一种微小的振动 ,脉动源来自地壳运动引起的微小振动 ,地面车辆运动、机器运转所引起的微小振动 ,以及风振引起的建筑物的微小振动等。
该方法利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放大器及记录设备 ,借助于随机信号数据处理的技术 ,量测环境激励结构物的响应 ,分析确定结构物的动力特性。
它可以不利用任何激振设备 ,对建筑物没有损伤 ,也不影响建筑物内部正常工作 ,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2.2 影响高层建筑动力测试的环境因素高层建筑周围的环境对脉动测试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大多建于闹市区,周围车水马龙,环境噪声大,这对脉动测试的干扰很大,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
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时机,采用性而有效的方法减少噪声的影响值得研究。
另外,内部激励尤其是近传感器的激励,会对测试产生很很大影响。
因此,在进行现场实测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和局部环境振动的影响。
2.3高层建筑结构脉动测试测点分类测点的布置应考虑测站、传感器、布线、人员调度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
已经完成的高层建筑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表明,测点归纳为以下几种:2.3.1水平振动测点水平振动测点用于测试楼层的水平振动。
高层建筑从它振动状态来分析一般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振动,扭转振动和垂直振动。
为了区分于扭转振动,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平移振动。
这种振动一般可分为横向振动与纵向振动两种。
现时结构的平面形式很多是方行或圆形的,在描述结构振动时也常常描述为X方向振动,Y方向振动。
当然,平移振动除了横向、纵向(X.Y方向)振动外,还有任意方向的振动,但是主要关心的是这两个方向的振动。
2.3.2扭转振动测点扭转振动测点用于测试楼层的扭转振动。
地震破坏的实践表明,建筑物由于扭转振动导致损坏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尽量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是设计师们应该注意的。
但是由于有的建筑物太长,有的建筑物质量偏心太大,有的建筑物属于不对称结构,刚度中心偏离质量中心较大,还有的建筑,尽管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减小扭转效应的影响,但由于施工、使用等种种原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扭转振动。
振动信号有的数倍于平移振动信号,因此扭转振动信号的测试是很重要的。
2.4测点及测站布置原则一栋高层建筑,从什么部位来捡拾它的振动信号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振动信号的拾取要靠传感器的布点来实现,因此传感器布置在什么部位,就是一个关键的工作。
在进行测试时,测站位置的布置,也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导线的放取,合理的布置将大大节省花费在导线放取上的时间和体力。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测点和测站布置中的原则:2.4.1找好中心位置布置平移振动测点。
在布置平移振动测点的时候,传感器一般安放在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其目的是为了让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仅仅是平移振动信号,扭转振动信号不要进来,这样在做数据分析处理时便于识别平移振动信号。
当受到现场试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安放传感器时,要尽可能地靠近刚度中心,使扭转振动信号尽可能的小,突出平移振动信号。
在现场试验时,刚度中心不易确定,平面位置的几何中心容易找到,传感器可放至几何中心。
2.4.2在建筑物的两侧布置扭转测点建筑物的扭转振动是整个建筑物绕着结构的扭转中心在转动,因此它越远离扭转中心,振动也就越大。
显然,该类型的测点布置于远离扭转中心的位置。
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楼层扭转测点通常布置于远离几何中心的两侧对称布置,而且在位置较高的一两个楼层布置扭转测点。
但是对于体型复杂的结构,受扭转效应影响比较大,也很难确定扭转中心位置,为测得扭转频率及振型,常常在不同楼层的不同位置适当多布置几个测点。
甚至有时在布置测点的所有层都布置扭转测点。
2.5 传感器布置的方法测试时按传感器布置方向有“单轴法”和“双轴法”之分。
“单轴法”,即楼层的测点各布置一个传感器,其方向为水平振动的一个主轴方向。
待此方向测试完毕后,传感器转至另一主轴方向再进行测试。
该方法适用于区域内测点较少的情况。
“双轴法”则在同一测点布置两个传感器,同时沿水平和纵向进行测试。
该方法适于结构特性复杂、区域内测点较多的情况。
第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X大楼现场动力测试3.1 结构概况3.2 测试目的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科楼的原型结构进行脉动测试,获得原型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和振型等动力特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结构现场测试期望得到以下结果:1 结构自振频率2 结构阻尼比3 结构振型3.4 测试仪器设备此次测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有:1. 北京东方振动与噪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INV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仪;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891型16线功率放大器;3.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891-2型拾振器;4.联想便携式计算机;5. 低噪声导线。
3.5 测试方案采用脉动测试的方法对工科楼原型结构进行振动测试:将测站布置在中间楼层,按“单轴法”在结构的每个楼层布置水平振动测试传感器,测试结构的环境随机振动,测站及测点的具体布置如图3.1。
对“东—西”方向进行测试,分别测试结构的位移和速度,运用DASP2000专业模态分析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的结构的动力特性。
测站4层5层6层7层8层9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层图3-1 测站及测点布置图3.6 脉动过程记录通过脉动测试,可得到XX 大楼各楼层同步测试的振动波形(图3-2)。
图3-2(a)楼层自振波形图1图5图3-2(b)楼层自振波形图2 各楼层脉动测试统计结果见表3-1。
表3-1XX大楼各层脉动记录3.7结果分析经过函数传递后,通过结构模态分析可得到结构的频率、阻尼、振型,由于一阶与二阶模态对结构产生主要影响,因此,此处选取了一阶与二阶模态进行分析。
表3-2为结构的一阶和二阶振动的频率和阻尼比。
图3-6为经模态拟合后,结构的模态分析阶数,结构的一阶与二阶振型,如图3-7,3-8所示。
表3-2 结构的模态频率和阻尼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所测结果和规范相符。
图3-6模态分析阶数图3-7 XX楼1阶振型图3-8 XX楼2阶振型3.8 结论本文对XX大楼进行了动力测试及分析,其结论如下:①.对结构的位移振动测试分析可知,随着测点所在层数的增加,楼层的振动均相应增大,这与模态分析中结构的一阶模态占主要成分是一致的;②.对结构的速度振动分析可知,结构的一阶自振频率为0.876,对应的阻尼比为0.053%,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接近;③.本文测试所得的结果可以为改进经验公式、改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安全性评估及损伤识别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