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振动测试报告14.10.16

环境振动测试报告14.10.16
环境振动测试报告14.10.16

测试报告

培训字20141015001号

项目名称:环境振动测量

委托人: /

测试类别:内部培训

测试日期: 2014年10月15日

(加盖业务专用章)

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

一、测试基本信息

1、振源名称及型号:环境振动测量

2、振动类型:稳态振动

3、测试地点:公司三楼质管部

4、地面状况:瓷砖

5、测量日期:2014年10月15日下午14点至15点

二、概况

测量城市工业集中区铅垂直Z振级环境振动值

三、测试标准依据

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1-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四、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稳压振动分析方法:

每个测点测量一次,取5秒内的平均示数作为评价量

2、点位布设

按GB10071-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要求,将AWA6256B+环境振动分析仪(机号:051224)配AWA14400-01108型环境振动传感器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

3、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一览表

4、测试方法

用延伸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仪器,将传感器稳定地放置于测点处,传感器上的箭头方向与测量的主轴方向一致。按“开机/复位”键开机,进入“参数设置”子菜单,检查电源电压、测点名、统计用频率计权、传感器灵敏度、积分测量时间、时钟等是否正确,确认后退出“参数设置”子菜单,进入“振动测量”子菜单,选择量程、工作方式,按下“启动”键,仪器开始积分测量和统计分析。

当需要暂停测量时,按一下“启动/暂停”键,仪器暂停测量,再按一下“启动/暂停”键,仪器继续测量。当测量中需要保存测量数据时,先将光标移到屏幕右下角“贮存”项,再按下“确定”键,仪器暂停测量并保存当前测量数据,待存完数据后,按“启动”键继续测量。当需要人为结束测量并保存测量结果时,先按一下“启动/暂停”键暂停测量,再按下“输出”键,仪器保存当前测量数据并结束测量。当需要人为结束测量、不保存测量数据时,先按一下“启动/暂停”键暂停测量,再按下“删除”键,仪器清除当前测量数据并结束测量。当测量经历时间到达设定的积分测量时间时,仪器自动结束测量并将统计分析结果保存在仪器内。如果积分测量时间设为“手动”,则必须由用户人工终止测量。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屏幕下方的界面栏和显示值栏改变显示界面和显示值类型。

测量完毕后,按“关机”键关闭仪器,拆卸并收好仪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延伸电缆。

5、测量记录表

五、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标准

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六、结论:

本次环境振动测量值为55.2 dB,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要求昼间限值75 dB。

测试人员:汪栋梁李泳审核:

气象条件:温度:23℃、湿度:70%

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 - [系统名称+版本] 测试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 (2) 项目基本信息 (1) 第1章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项目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1.4 术语和缩略语 (2) 第2章测试概要 (4) 2.1 测试用例设计 (4)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4) 2.2.1 功能测试 (4) 2.2.2 性能测试 (4)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5)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5)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5) 3.2 功能 (6) 3.2.1 总体KPI (6) 3.2.2 模块二 (6) 3.2.3 模块三 (7) 3.3 性能(效率) (7) 3.3.1 测试用例 (7) 3.3.2 参数设置 (8) 3.3.3 通信效率 (8) 3.3.4 设备效率 (8) 3.3.5 执行效率 (9) 3.4 可靠性 (9) 3.5 安全性 (9) 3.6 易用性 (10) 3.7 兼容性 (10) 3.8 安装和手册 (10) 第4章覆盖分析 (11)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5.1 缺陷汇总 (12) 5.2 缺陷分析 (12)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2)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3) 6.1 测试结论 (13)

6.2 建议 (14)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采购设备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高层楼房震动测试报告

目录 第1章测试的目的 (1) 第 2 章高层建筑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方法 (3) 2.1概述 (3) 2.2 影响高层建筑动力测试的环境因素 (3) 2.3高层建筑结构脉动测试测点分类 (3) 2.3.1水平振动测点 (3) 2.3.2扭转振动测点 (4) 2.4测点及测站布置原则 (4) 2.4.1找好中心位置布置平移振动测点。 (4) 2.4.2在建筑物的两侧布置扭转测点 (4) 2.5 传感器布置的方法 (5) 第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X大楼现场动力测试 (6) 3.1 结构概况 (6) 3.2 测试目的 (6) 3.4 测试仪器设备 (6) 3.5 测试方案 (6) 3.6 脉动过程记录 (7) 3.7结果分析 (9) 3.8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测试的目的 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指它的自振频率、振型及阻尼比.虽然这些动力特性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但通过测试所得的动力特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检验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方法求结构的自振频率时存在误差。于在理论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计算简图和结构刚度,而实际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计算简图都要经过简化,常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并不记入结构刚度,而且结构的质量分布、材料实际性能、施工质量等都不能很准确的计算。因此,计算周期与实测周期相比,往往相差很多,据统计,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5--3倍。这样,如果直接采用理论计算的自振周期计算等效地震荷载,往往使内力及位移偏小,设计的结构不够安全。因此,理论周期要用修正系数加以修正。现场实测可以得到建筑物建成后实际的动力特性,因此是准确可靠的。所得数据可以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照比较,验证理论计算,也可为设计类似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提供经验及依据。 ②.验证经验公式 通过实测手段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测试以后,可归纳总结出结构周期的规律,得到计算结构振动周期的经验公式。在估算结构动力特性及估算地震作用时采用经验公式可快速得到结果,方便实用。由于实测周期大都采用脉动试验的方法得到,是反映结构在微小变形下的动力特性,得的周期都比较短,如果激振力加大,结构周期会加长。在地震作用下,随着地震烈度不同,房屋会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破坏,刚度降低,自振周期会变长。因此,完全按照脉动测试的周期来确定同类型结构的周期,将使计算等效地震力加大,设计偏于保守。所以由脉动方法得到的实测周期需要乘以修正系数,再计算等效地震力。在大量测试工作和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这个修正系数的大小视结构类型、填充墙的多少而定,大约在1.1-1.5之间。在给出经验公式时,计入这一修正系数,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又与实际周期较为接近。 ③.为结构安全性评估及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它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的大事,建筑结构的质量状态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经验性的评估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静力检测结构的缺陷也有许多局限性。动力检测应用于整体结构的质量评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适用于复杂结构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目前,到

项目(产品)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文档号:密级:内 部 版本号: 2.0 ××××××系统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日期:×××××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简介 (4) 1.1目的 (4) 1.2背景 (5) 1.3测试工具 (6) 1.4测试工具 (6) 2测试内容概要 (7) 3测试结果及发现 (12) 3.1测试结果 (12) 3.1.1功能测试 12 3.1.2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4 3.1.3用户界面测试 15 3.1.4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6 3.1.5性能测试 17 4对软件的结论 (19) 4.1软件功能 (19)

4.2软件安全性 (19) 4.3软件容错性 (19) 4.4软件性能 (19) 5分析摘要 (20) 5.1能力 (20) 5.2缺陷和限制 (20) 5.2.1缺陷的严重级别分布 20 5.2.2缺陷状态分布 20 5.2.3产品各模块缺陷分布 20 5.2.4系统限制 20 5.2.5缺陷密度的分布 21 5.3评价 (21)

1简介 项目名称:××××××××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服务器、××× Web 服务器,是一种无客户端软件纯Web模式交流平台,适合广域网上提供客户服务和咨询服务办公模式。××××××××系统是为了支持M2M网站系统的在线客服功能,实现M2M网站访客与网站管理员进行在线交流。 同时××××××××系统也是网上交互平台,实现即时交流、咨询和服务等。实现了网上即时客服功能,实现了企业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功能,由原来电话咨询服务转为网上在线咨询和服务模式,为企业节省了服务费用,同时也为用户咨询和服务带来方便。 1.1目的 本功能测试报告的编写目的在于统计量化××××××××系统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发现软件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模块的质量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 本测试报告的预期读者是××××××系统的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研发管理人员、测试经理、测试人员、维护人员。

振动测试作业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期末总结 学号: 班级:建筑与土木工程(1504班) 姓名:杨允宁2016年4月27日

目录 1 振动测试概述 (1) 1.1 振动的分类: (1) 1.1.1 按自由度分类: (1) 1.1.2 按激励类型分类: (1) 1.1.3 振动规律分类: (1) 1.1.4 按振动方程分类: (1) 1.2 振动基本参量表示方法: (2) 1.2.1 振幅(u): 2 1.2.2 周期(T)/频率(f): (2) 1.2.3 相位(:): (2) 1.2.4 临界阻尼(C cr) (2) 1.2.5 结构的阻尼系数(C): (2) 1.2.6 对数衰减率(3): (3) 1.3 振动测试仪器分类及配套使用: (3) 1.3.1 振动测试仪器分类 (3) 1.3.2 振动测试仪器配套使用: (4) 1.4 窗函数的分类及用途 (5) 1.4.1 矩形窗(Rectangular窗) : (5) 1.4.2 三角窗(Bartlett 或Fejer 窗) : 5 1.4.3 汉宁窗(Hanning 窗): 5 1.4.4 海明窗(Hamming 窗) (6) 1.4.5 高斯窗(Gauss 窗) (6) 1.5 信号采集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1.5.1 信号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 1.5.2 解决方法 (7) 2 惯性式速度型与加速度型传感器 (8) 2.1 惯性式传感器的分类: (8) 2.2 常用加速度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8 2.2.1 电动式(磁电式)传感器: (8) 2.2.2 压电式传感器: (9) 2.3 非惯性传感器: (11) 2.3.1 电涡流式传感器: (11) 2.3.2 参量型传感器: (11) 3 振动特性参数的常用量测方法 (11) 3.1 简谐振动频率的量测: (12) 3.1.1 李萨(Lissajous)如图形比较法: (12) 3.1.2 录波比较法: (12) 3.1.3 直接测频法: (12) 3.2 机械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3) 3.2.1 自由振动法: (13) 3.2.2 强迫振动法: (13)

随机振动试验报告

随机振动试验报告 高等桥梁结构试验报告 讲课老师: 张启伟(教授) 姓名: 史先飞 学号: 1232627 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1.过试验进一步加深对结构模态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 2.熟悉随机振动试验常用仪器的性能与操作方法; 3.复习和巩固随机振动数据测量和分析中有关基本概念; 4.掌握通过多点激振、单点拾振的方法,利用DASP2005软件进行模态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试验仪器和设备 1. ZJY-601振动与控制教学实验仪系统(ZJY-601A型振动教学实验仪、激励锤、YJ9-A型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等)。 2. DASP 16通道接口箱。 3. 装有“DASP2005智能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系统”软件的PC机。 4. 有关设备之间的联接电缆。 3 试验原理 3.1模态叠加原理 N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是一组耦合的方程组: 引入模态矩阵Φ和模态坐标(广义坐标或主坐标)q,使X= Φq。 如果阻尼矩阵能对角化,方程组即可解耦: 解耦后的第i个方程为: 可见,采用固有振型描述振动的模态坐标后,N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可以表示为N阶模态响应的叠加。 3.2实模态理论 实模态理论建立在无阻尼的假设基础上。在实模态理论中,模态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 ,尼模态固有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固有振型矩阵中的各元素都是实数,它们之间i 的相位差是0?或180?。 系统在P点激励,l点测量的频响函数为:

K,,式中,称为频率比,,为模态固有频率。当,则: ,,,,,/,,,iiiiiMi 取频响函数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如第P列,就可确定振动系统的全部动力特性(模态参数)。 3.3伪实模态理论 某些有阻尼振动系统有时会出现与实模态一样的实数振型,而非复数振型,但其模态 2,,,,,1固有频率为,具有这种性质的振动系统的模态称为伪实模态。伪实模态理diii 论仅适应于阻尼矩阵可解耦,即可采用固有振型矩阵正交化模态称为伪实模态。在伪实模态下,各测点的相位差都是0?或180?。 伪实模态理论仅适应于阻尼矩阵可解耦,即可采用固有振型矩阵正交化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阻尼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为: 上式也是有阻尼振动系统方程解耦的充要条件。 总之,H(ω)建立了模态参数与频响函数的关系。因此,利用实验测出的H(ω) 值,即可计算出系统的模态参数。根据频响函数的互易定理及模态理论,只需 H(ω)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即可求出全部模态参数。

产品测试报告模版

XX产品测试报告 1.简介 1.1项目概述 此测试报告主要描述了XX产品的测试的时间,测试环境,测试计划安排以及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缺陷数据进行统计,测试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测试结论和测试总结。 1.2编写目的 测试报告是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全方位的对测试数据进行汇总,最后给出测试结论;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1.3预期读者 此文档适合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阅读,适合于任何产品和项。 1.4术语定义 1.5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a.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 b.项目开发计划;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概要设计说明书; e.详细设计说明书; f.测试计划; 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作规范。 2.测试实施 2.1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内存,cpu,主频,硬盘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补丁版本,数据库等软件版本,office版本,被测软件版本,还有诸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外件信息

网络环境 2.2测试安排 3.测试数据统计分析3.1缺陷结果统计 3.1.2 Bug状态分布

(模块名称&bug状态) (模块名称&类型)

按照缺陷类型和遗留问题统计 3.1.4按功能模块进行统计(测试人员&bug状态):

3.1.5按开发人员修复记录进行统计(开发人员&bug状态): 3.2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功能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2测试参考文档........................................... 3项目信息............................................... 4测试概述............................................... 4.1基本信息......................................... 4.2测试过程......................................... 4.3测试范围......................................... 5测试过程评估........................................... 5.1测试设计......................................... 5.1.1 .................................................................................................... 测试用例 5.1.2 .................................................................................................... 测试方法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2015.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 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 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https://www.360docs.net/doc/5614164415.html,。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实验一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 二、实验器材 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一套 2、激振器一套 3、加速度传感器一只 4、电荷放大器一台 5、信号发生器一台 6、示波器一台 7、电脑一台 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一套 9、NI9215数据采集卡一套 三、实验原理 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号:密级:内部 版本号:V2.0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编写日期:××××年09月11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测试项目简介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背景 (2) 1.3测试参考文档 (3) 2性能测试内容概要 (4) 2.1测试目标 (4) 2.2测试用例 (4) 2.3测试场景 (4) 2.4测试结果指标(详见性能测试报告) (4) 2测试结论 (6) 3测试评价: (6) 4.测试资源消耗 (8)

一、测试项目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在于统计量化××××系统V2.0版本中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发现软件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模块的质量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 本测试报告的预期读者是××××系统V2.0版本的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研发管理人员、测试经理、测试人员、维护人员。 1.2项目背景 产品名称:××××系统 软件开发者:××××开发中心 测试环境符合×××系统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及××××系统的系统测试环境列表的的要求 具体测试环境描述如下: 表1-1性能测试环境表

1.3测试参考文档 表1-2 测试参考文档

二、性能测试内容概要 2.1测试目标 对××××系统V2.0产品在数据库为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的架构下的性能情况进行测试。对测试过程中的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剖析,最终给出该项目的性能指标数据。 2.2测试用例 本次性能测试重点关注多个虚拟用户同时登录及在线过程应用服务器的系统负荷情况,利用性能测试分析工具察看登录及在线人数是否有缺失情况,同时还要测试被测系统的不同人数登录的响应时间,记录其性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测试结果。 测试使用环境:(与功能测试环境一致) ?服务器硬件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 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 5.5.25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运行在同一台硬件服务器上 ?测试工具软件为LoadRunner8.0 (SP2) 2.3 测试场景 并发测试:模拟不同的VU用户同时执行登陆操作,并使用LoadRunner记录主要参数性能指标。 2.4测试结果指标 (详见性能测试报告) 40个用户(访客并发登录)操作性能指标参数如下: 1.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平均相应时间)=15秒; 2.Hits per Second (Average) (点击率)=208.889; 3.Connections Per Second(Average)=8.889; 4.Total Throughput (bytes)= 8,754,029;

振动实验报告..

振动与控制系列实验 姓名:李方立 学号:201520000111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1 简支梁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阻尼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学会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f 0和阻尼比。 二、实验装置框图 图3.1表示实验装置的框图 图3-1 实验装置框图 K C X 图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三、实验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如图3-2所示。在正弦激振力的作用下系统作简谐强迫振动, 设激振力F 的幅值B 、圆频率ωo(频率f=ω/2π),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为: 扫频信号源 动态分析仪 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 打印机或 绘图仪 简支梁 振动传感器 激振器 力传感器 质量块 M

或 M F x dt dx dt x d M F x dt dx n dt x d F Kx dt dx C dt x d M /2/222 22 2 222=++=++=++ωξωω (3-1) 式中:ω—系统固有圆频率 ω =K/M n ---衰减系数 2n=C/M ξ---相对阻尼系数 ξ=n/ω F ——激振力 )2sin(sin 0ft B t B F πω== 方程①的特解,即强迫振动为: ) 2sin()sin(0?π?ω-=-=f A A x (3-2) 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 ? --初相位 2 0222024)(/ωωωn M B A +-= (3-3) 式(3-3)叫做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式(3-3)所表示的振动幅值与激振频率的关系用图形表示,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3所示): 3-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3-3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3-3中,Amax 为系统共振时的振幅;f 0为系统固有频率,1f 、2f 为半功率点频率。 振幅为Amax 时的频率叫共振频率f 0。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共振频率为: 2 21ξ-=f f a (3-4) 当阻尼较小时,0f f a =故以固有频率0f 作为共振频率a f 。在小阻尼情况下可得 01 22f f f -= ξ (3-5) 1f 、2f 的确定如图3-3所示: M X C K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 一、系统组成:BTH-1208LS数据采集卡、CT5210恒流适配器、传感器: CT1005L(电荷灵敏度为52.20mV/g)、CT1010LC(电荷灵敏度为99.1mV/g)、CT1050LC(电荷灵敏度为505mV/g),DAQami数据采集应用软件 二、系统参数设置: 1、通道设置:如图1所示,设置3个模拟输入通道,其中AI0代表CT1005L ,AI1代表CT1010LC ,AI2代表CT1050LC。在图表中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表示。量程选择±5V。 图1 通道配置 2、采样率设定:如图2,采样率配置为1000采样点/秒/通道。

图2 采样率配置 三、测试试验 本测试设置两种试验,敲击试验(用手敲击适配器顶端)和手机来电振动试验。 1、敲击试验: 将实验仪器顺次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 图3 振动敲击试验系统 依次单独开启通道AI0、AI1、AI2,用手敲击适配器顶端同一位置,采集软件中采集到的波形如图4、5、6所示;3个通道同时开启时的波形如图7所示。

图4 单独应用CT1005L时的波形图 图5 单独应用CT1010LC时的波形图

图6单独应用CT1050LC时的波形图 图7三个传感器同时应用时的波形图 从图4—7可看出,在受到同样的外界振动(用手敲击)时,CT1005L 对振动的反应很不灵敏,CT1010LC对振动的反应也不灵敏,而CT1050LC 对振动反应很灵敏,能清楚的反应出它每次受到的振动。 2、手机来电振动试验 系统连接图如图8所示

图8 手机来电振动试验系统 依次单独开启通道AI0、AI1、AI2,当手机来电振动时,采集软件中采集到的波形如图9、10、11所示。 图9 单独应用CT1005L时的波形图

项目产品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文档号:密级:内部 版本号:2.0 ××××××系统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日期:×××××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简介 (4) 1.1目的 (4) 1.2背景 (4) 1.3测试工具 (6) 1.4测试工具 (7) 2测试内容概要 (8) 3测试结果及发现 (13) 3.1测试结果 (13) 3.1.1.............................................. 功能测试 13 3.1.2................................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5 3.1.3.......................................... 用户界面测试 16 3.1. 4..................................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7 3.1.5.............................................. 性能测试 17 4对软件的结论 (19) 4.1软件功能 (19)

4.2软件安全性 (19) 4.3软件容错性 (19) 4.4软件性能 (19) 5分析摘要 (20) 5.1能力 (20) 5.2缺陷和限制 (20) 5.2.1.................................... 缺陷的严重级别分布 20 5.2.2.......................................... 缺陷状态分布 20 5.2.3.................................... 产品各模块缺陷分布 20 5.2.4.............................................. 系统限制 20 5.2.5........................................ 缺陷密度的分布 21 5.3评价. (22)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本报告作为测试质量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2测试参考文档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用例》 《缺陷分类指南》 《功能及UI测试标准》 3项目信息

4测试概述 4.1基本信息 本次测试的基本信息如下: 4.2 4.3测试范围

5测试过程评估 5.1测试设计 5.1.1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错误推测法等。 2、依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覆盖所有需求功能点,在评审通 过后执行测试。 5.1.2测试方法 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描述,明确指出了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在完全不考虑程

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需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在输入适当的数锯下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能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因此采用了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本次测试的重点集中在基本数据录入、业务流程和各功能模块间的接口。 5.2测试执行 5.2.1测试用例覆盖总结 1、执行的测试用例数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点 5.2.2测试用例执行总结 执行率 = 实际执行的用例数÷计划执行的用例数 覆盖率 = 实际执行的用例数÷总用例数 通过率 = 通过的用例数÷实际执行的用例数 发现缺陷数 = 本次版本一共提交了多少个BUG单

振动实验报告(填写参考)

振动力学实验报告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科技大学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者姓名:________ 院系:_______系_______专业_______班_______组实验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自由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的参数 一、实验目的 测量系统自由振动的衰减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时域分析,确定其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 二、实验对象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将系统安装成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在质量块的侧臂安装一个"测量平面". 2:将电涡流传感器对准该平面,进行初始位置的调节.

3:用手轻推质量块,采集一段信号,计算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 4:将系统安装成单自由度有阻尼系统,重做上面试验。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1、无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计算单自由度振动的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衰减系数、相对阻尼系数周期、频率和阻尼系数: 2、有阻尼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系统实验测量: 计算单自由度振动的振动频率、周期、固有频率、阻尼系数、相对阻尼系数:

五、简答 1、上述无阻尼自由振动实验中,为什么振动曲线呈现衰减状态? 2、简述阻尼对于自由振动周期、频率的影响。

计算公式: 对数衰减比3 1 ln A A =δ 则有: d T n δ = 而2 221 n p f T d d -= =π 为衰减振动的周期,π π222 2n p p f d d -= =为衰减振动的频率,22n p p d -= 为衰减振动的圆频率。

隧道爆破震动测试报告.doc

XX省 XX 至 XX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4 合同段 XXX 隧道爆破振动 测 试 报 告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XX省 XX 至 XX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4 合同段 XXX 隧道爆破振动 编制: 审核: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线路概况 (1) 1.2 隧道概况 (1) 2、监测目的 (1) 3、仪器简介 (1) 4、测点布置 (2) 5、测试结果 (3) 6、结论及建议 (6) 6.1 爆破振动结论 (6) 6.2 建议 (7)

1、工程概况 1.1 线路概况 XX 高速公路连接XX 与 XX 、沟通内地与藏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XX 至 叶城(新疆喀什)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 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甘孜藏区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XX高速公路起于 XX 市雨城区草坝镇,东接乐雅高速公路,西经天全县、泸 定县,止于 XX 城东,路线全长约 135 公里,设计时速 80 公里 /小时。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桥隧比高达 82%,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桥梁 129 座 36.176 公里,隧道 44 座 73.182 公里。届时,从成都前往 XX 将由目前的 6 个 小时缩短为 3 小时以内。 1.2 隧道概况 XXX隧道本标段左线长 2245m,右线长 2329m。隧道平面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右洞间距 15~40 米。进出口左右线均位于曲线上,纵断面设计为单向坡,左线坡率为 ZK7+500~ ZK8+310 段 1.2%,ZK8+310 ~ZK9+745 段 -0.5%,右线坡 率为 K7+500~K8+310 段 1.2%, K9+310~K9+830 段-0.5%( XX 至 XX 方向上坡为正)。在 K9+200 右侧设置支洞,长 324m,纵坡 -4.05%,开挖宽度 6.1m,开挖高度 7.32m,每 100m 设置会车道,长 20m。与主洞 K9+040 相交。 隧道路面按双向四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建筑限界主洞 净宽 10.25m,隧道净高 5.0m;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抗渗等级不小于S8; 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 -Ⅰ级。 2、监测目的 为预防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爆区周围建筑设施安全,依照《爆破安全规 程》( GB6722-2014)的有关规定,受中国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对 XXX隧道爆破作业进行振动监测,采集爆破振动数据,为爆破作业现场提供科 学数据,对有可能发生由爆破振动引起的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 3、仪器简介 TC-4850振动分析仪主要用于对地震波、机械振动或各种冲击进行信号记录 与数据分析、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而设计的便携式仪器。它直接与压力、速

最新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模板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一、试验样品描述 二、试验阶段 三、试验结论

四、试验项目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高温贮存)实验标准:

试验条件图 Test Condition 仪器/设备高温烤箱、万用表、测试工装 合格判据试验后样品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正常 序列号(S/N)外观结构 备注说明 注意:测试不通过或条件通过时需要备注说明现象或原因、所有工作状态机器需要连接信号线、功能测试涵盖遥控距离和按键功能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低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结束时间/Close Time 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Tim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低温贮存) 机型名称Name 料号/P/N(材料类填写供应商)试验样品/数量试验负责人 实验测试结果■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验证产品低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降温速率为1℃/min,使试验箱温度达到-3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 Test Condition 仪器/设备恒温恒湿箱、万用表、测试工装 合格判据试验后样品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正常 序列号(S/N)外观结构 备注说明 注意:测试不通过或条件通过时需要备注说明现象或原因、所有工作状态机器需要连接信号线、功能测试涵盖遥控距离和按键功能 Constant Humid-Heat Test (恒温恒湿存储)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 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Constant Humid-Heat Test (恒温恒湿存储) 机型名称Name 料号/P/N(材料类填写供应商)试验样品/数量试验负责人

压电陶瓷振动的干涉测量实验报告

压电陶瓷振动的干涉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 (2)了解电容测微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微仪的标定方法; (3)、掌握压电陶瓷微位移测量方法。 2.实验仪器 压电陶瓷材料(一端装有激光反射镜,可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充当反射镜)、光学防震平台、半导体激光器、双踪示波器、分束镜、反射镜、二维可调扩束镜、白屏、驱动电源、光电探头、信号线等。 二、实验原理 1. 压电效应 压电陶瓷是一种多晶体,它的压电性可由晶体的压电性来解释。晶体在机械力作用下,总的电偶极矩(极化)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压电现象,因此压电陶瓷的压电性与极化、形变等有密切关系。 1) 正压电效应:压电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在某些相对应的面上产生异号电荷,出现极化强度。对于各向异性晶体,对晶体施加应力时,晶体将在X,Y,Z 三个方向出现与应力成正比的极化强度,即: E = g·T(g为压电应力常数), 2) 逆压电效应:当给压电晶体施加一电场E 时,不仅产生了极化,同时还产生形变,这种由电场产生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又称电致伸缩效应。这是由于晶体受电场作用时,在晶体内部产生了应力(压电应力),通过应力作用产生压电应变。存在如下关系: S = d·U(d为压电应变常数) 对于正和逆压电效应来讲,g和d 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2.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应用 迈克耳逊干涉仪可以测量微小长度。上图是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图。分光镜的第二表面上涂有半透射膜,能将入射光分成两束,一束透射,一束反射。分光镜与光束中心线成45°倾斜角。M1和M2为互相垂直并与分束镜都成45°角的平面反射镜,其中反射镜M1后

产品测试报告

保千里产品测试报告 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2017年05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3 1.1测试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测试内容 (3) 2测试概要 (4) 2.1产品配置规格简介 (4) 2.2测试环境 (4) 2.3测试计划描述 (5) 3测试数据 (6) 3.1测试执行情况 (6) 3.2功能测试报告 (6) 3.2.1各项测试报告单 (6) 3.2.2_________测试报告单 (9) 3.2.3_________测试报告单 (9) 3.2.4_________测试报告单 (9) 3.2.5__________测试报告单 (9) 3.3产品性能测试报告 (9)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10)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11)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12)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13)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4) 4测试结论与建议 (16)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6)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6) 4.3测试结果分析 (16) 4.4建议 (16)

1引言 1.1 测试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视讯会议项目的产品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产品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描述产品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PE工程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86寸视讯会议屏系统 部门:硬件部 1.3 测试内容 硬件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产品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硬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产品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报告文档

2020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报告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篇一: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压电传感器装在振动台面上。 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

孔。 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1。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 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3、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4、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一、实训目的: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二、实训仪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模块、振动源、低频振荡器、通信接口(含上位机软件)。 三、相关原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和其较高的频率响应,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即可测量振动。 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如图所示,光纤探头对准振动平台的反射面,并避开振动平台中间孔。 2、根据“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结果,找出线性段的中点,通过调节安装支架高度将光纤探头与振动台台面的距离调整在线性段中点(大致目测)。 3、参考“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实验连线,Vo1与低通滤波器中的Vi相接,低通输出Vo接到示波器。

梁的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梁的振动实验 专业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姓名刘超 学号 SJ16020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7年01月06日

1实验目的 改变梁的边界条件,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梁的振动特性(频率、振型等)。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正确理解边界条件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2实验内容 对悬臂梁、简支梁进行振动特性对比,利用锤击法测量系统模态及阻尼比等。 3实验原理 3.1 固有频率的测定 悬臂梁作为连续体的固有振动,其固有频率为: ()1,2,.......r r l r ωλ==其中, 其一、二、三、四阶时, 1.87514.69417.854810.9955.....r l λ=、、、 简支梁的固有频率为: ()1,2,.......r r l r ωλ==其中 其一、二、三、四阶时, 4.73007.853210.995614.1372.....r l λ=、、、 其中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 为梁截面的最小惯性矩,ρ为材料密度,A 为梁截面积,l 为梁的长度。 试件梁的结构尺寸:长L=610mm, 宽b=49mm, 厚度h=8.84mm. 材料参数: 45#钢,弹性模量E =210 (GPa), 密度ρ=7800 (Kg/m 3) 横截面积:A =4.33*10-4 (m 2), 截面惯性矩:J =3 12 bh =2.82*10-9(m 4) 则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即可计算出。

3.2、实验简图 图1 悬臂梁实验简图 图2简支梁实验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