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习俗4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16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篇1“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
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
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
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
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
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
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
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
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
”包饺子要包“元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
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节日习俗作文(通用11篇)

节⽇习俗作⽂(通⽤11篇)节⽇习俗作⽂(通⽤11篇) 在⽇常⽣活或是⼯作学习中,⼤家都经常看到作⽂的⾝影吧,借助作⽂⼈们可以实现⽂化交流的⽬的。
相信写作⽂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节⽇习俗作⽂(通⽤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节⽇习俗作⽂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春节习俗很多。
⼆⼗三是所谓的⼩年,传说这⽇是“灶王爷上天”之⽇,我们要在厨房贴上灶王爷的图画,婆婆还在图画前摆上烧饼、芝⿇糖等贡品,就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能美⾔⼏句,给家⾥带来幸福,保佑来年⼀家平安。
“腊⽉⼆⼗四,掸尘扫房⼦。
”这⼀天我和妈妈把家⾥的客厅、厨房、卫⽣间、阳台⾥⾥外外尘灰垢⼟、卫⽣死⾓彻底到扫了⼀遍,窗户擦得透亮透亮的,看着到处⼲⼲净净的,⾃⼰⼼⾥美滋滋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种⽅式。
正⽉初⼀妈妈带着我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祝颂新年。
长辈还给我们⼩孩⼦压岁钱,也是对我们来年的美好祝愿。
俗传正⽉初⼆这天,嫁出去的⼥⼉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全家的⼈都去外婆家,好热闹啊!我们还⼀起给爷爷、外婆拜年,⼤家有说有笑! 今年,我和妈妈去了⼭西,参加妈妈的同学聚会,还和⼤家⼀起过了我的⽣⽇。
我们下午还去滑雪场滑雪了,虽然摔了⼏跤,但是我还是很开⼼,很快乐! 春节,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烘托出欣欣向荣的⽓氛;每个⼈脸上洋溢的笑脸见证着我们现在美好的⽣活;阵阵的鞭炮和漫天的礼花寄托着我们对来年的期待!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在新的⼀年⾥都能⾝体健康,开⼼快乐! 节⽇习俗作⽂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为团圆节⽇呢?国内外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很多,⽽且很深⼊,但是这个问题⼀直没有得到解决。
本⽂着重从起源、习俗、象征意义、相关传说等⽅⾯,从民俗学、社会学的⾓度,由现象深⼊本质进⾏剖析,在前⼈很多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15篇】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15篇】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15篇】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15篇】1大家好!藏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
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
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
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
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
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
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这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象、照相等。
谢谢大家!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三分钟说话稿【15篇】2大家好!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通用15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通用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通用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1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
但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我讲给你听吧!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节的晚上“年”都会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
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他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以后,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
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午饭,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买许多礼花。
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礼花撕开包装袋,取出礼花,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一声“啪”,一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上,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放完礼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观看晚会。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2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从进入腊月,市场上到处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货,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进入年货市场,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联,春联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上面写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财进宝”;有的写着“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等等一些欢乐祥和的话语!每家都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春联买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贴上去!走过卖春联的,就进入了卖烟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车”这些全部是孩子们玩的。
还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开屏”“大礼花弹”“绚丽多彩”“吉祥富贵”等等。
鞭炮的数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还有10000的,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货,家家必备。
有关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6篇)

有关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6篇)有关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1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
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通用43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通用43篇)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通用43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
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
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
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
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
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
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
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
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
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
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
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
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
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
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
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

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俗作文500字1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这样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风俗作文500字2冬至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在我们家乡称呼为“过冬节”,冬至在我们那里算是一个很大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冬至的风俗就要吃汤圆,还有那些像饺子一样的东西,我们那里过冬至吃过了汤圆就算多一岁了,真是犹如过年一样,也就有了“冬至小过年”的说法。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4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40篇)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精选4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我要讲的是我老家漯河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一般是祭灶、扫尘、贴窗花等。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奖惩,而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会说坏话。
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再把灶王爷的画像烧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爷上天。
在漯河,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有干爹干妈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
为什么会有干爹干妈呢?为什么要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呢?原来,在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医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会讲,这孩子呀不好养活,一家养不活,得两家一起养才能行。
于是,选个黄道吉日,给孩子找一家适合的人家,磕头拜干爹妈。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给孩子准备好去干爹干妈家拜年的礼物,去干爹干妈家住一天。
拜年的礼物可是有讲究的,除了过年的礼品,特别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据说鸡冠越大,颜色越红,就说明孩子的运气会越来越好。
九点从家出发,到干爹干妈家吃中午饭,然后待到下午四五点,这才回家。
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妈家过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圆了孩子两家养的说法。
有些孩子养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养到十二岁才能行,这以后干爹干妈就变成亲戚,逢年过节去拜年走动。
这就是我们漯河过小年的特殊风俗,是不是不一样呀,你们那里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家乡,而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样样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籍仪式。
能力目标:1.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
课时建议:10-12课时1、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2、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传统节日活动,并能理解各个国家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第一课时辞旧岁迎新春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走进节日大观园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节日越来越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大观园,再次感受节日里的浓浓的气氛。
(课件出示课题)二、走进春节1、创设情境,引出春节(课件播放)2、学习春节知识(课件出示)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
春节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后来影响到其他国家,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有过春节的习俗。
学生读读。
3、交流春节风俗教师导语:春节年年过,那你们在过年时都做过哪些开心的事呀?(1)吃团圆饭。
是啊,在这一天,无论是远在国外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家过年,与亲人一起团聚在一起,吃一餐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即使是实在是无法回家过年的,他们也会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短信之类的问候自己的亲人,道个平安。
(2)拜年。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一年忙到头,平时有很多亲友难得有机会见面,春节走亲访友,互相百年,正是亲人间加深感情的最好时机,也是我们孝敬长辈的最好机会。
(3)张贴春联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
贴春联是有讲究的,它都是从右边到左边的,学生读读教师张贴的一幅春联后欣赏一组春联。
说说春联里都透露着什么?(4)贴“福”字也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它是怎么贴的呀?是呀,人们在贴“福”字倒着贴,也是为了图一个“福倒(到)了”的吉祥。
(5)放鞭炮过年时放鞭炮等风俗习惯也是有来历的,放鞭炮,是为了什么呀?(6)压岁钱。
压岁钱的“岁”与作祟的“祟”谐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就是希望压住邪祟,使小孩子平安健康。
押岁钱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关爱。
(7)贴年画(课件出示年画:《老鼠娶亲》)。
《老鼠娶亲》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是一幅年画。
传说大年三十是老鼠娶亲的好日子,老鼠们都会在这天晚上娶亲。
(8)挂中国结师:挂中国结也是我国的习俗。
教师讲述: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它的年代久远,它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件装饰品,也可以与其他的吉祥饰物搭配。
4、教师总结: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过年时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也体现着中国的春节文化。
三、走近其他节日1、师:同学们,除了春节,你们还过过什么节呢?传统节日: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五为止、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我国又有了许多现代节日。
现代节日:如元旦:公历1月1日妇女节:公历3月8日、劳动节:公历5月1日、青年节:公历5月4日、儿童节:公历6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公历7月1日、建军节:公历8月1日、教师节:公历9月10日、国庆节:公历10月1日师:现代节日都是按公历过的。
师: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许多外国的节日也来到了中国。
外来节日: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情人节:公历2月14日、母亲节: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愚人节:公历4月1日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特有的节日。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一插花节农历二月八、藏族:采花节农历五月初五、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三、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三、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公历4月12日至14日)五、课外延伸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过了节日大观园里的传统节日,下节课,我们要过的是现代节日,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现代节日去收集一些资料,你想怎样去了解呢?第二课时中秋节话团圆二、教学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让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日?生:(齐声回答)中秋节。
师: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月圆人团圆的好日子。
同学们,你们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生: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
生: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阳台上赏月,吃月饼还有水果。
生:我们一家到大酒店吃饭。
师:同学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
可是,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没有在一起过,真是可惜。
今天我们就来补过一次班级的中秋节,好不好?师:那我们要怎样过中秋节呢?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吗?生1:在成都有的人要到府南河边放河灯。
生2:南京人中秋除了爱吃月饼外,还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生3:中秋夜,香港人舞火龙、安徽人堆宝塔、广州人树中秋、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人拜月、苗族人跳月、侗族人偷月亮菜、高山族人托球舞等。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可是我们这里没有河灯、火龙,放气球台湾的小朋友又看不到,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表演节目,还有关于月球的智力竞猜呀!生:我想吃月饼!师:真是好主意,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班级大家庭,快乐过中秋”的PARTY,好吗?(二)、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交流节目师: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据说,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吃月饼、拜月的重要习俗。
关于中秋节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诗人也写了许多中秋的诗歌。
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相关资料的,都找到了吗?可以讲有关中秋和月亮的故事、唱歌,朗诵诗歌都可以,谁愿意来?学生讲故事:中秋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等)2许中秋心愿师:听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能告诉我你最想做什么?(……)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点上蜡烛创设氛围: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许愿)4、互送月饼,培养习惯师:过中秋节,我们当然要吃月饼。
(师拿出月饼,故意问学生想不想吃,月饼香不香)让我们一起品尝月饼吧?(音乐响起:《爷爷为我打月饼》)生1:老师,我想把月饼送给我的好朋友,好吗?生2:我想和王老师共同吃月饼。
第三课时端午节教学目的:1、知道端午节的时间、起源和习俗。
2、了解韩国申请“端午祭”为自己的文化遗产的事件始末,有自己的看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要求收集和整理材料,对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建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发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端午文化。
内容导入师:同学们,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等等)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了大家查找关于端午的资料,你用了什么办法?(读书、询问、上网)现在,我们用电脑一起来找找,补充你的资料。
点击浏览器,你将会看到一个关于端午的资源网站。
找一找,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展示资料:谁能来讲一讲端午节的起源?是的,屈原因为报国无门,投入汨罗江,自尽身亡。
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为了纪念屈原,民间发展出一系列固定的、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永远的保存在民族传统中,被我们称为风俗。
据你所知,端午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小结,过渡: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又在中国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更多活动方式。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逐渐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变得越来越复杂。
要每个人都来查找端午节所有风俗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分成研究小组,由不同的研究小组来选择不同的研究话题,再把资料进行交流,好吗?粽子(详)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2、粽子的种类?划龙舟(略)划龙舟习俗的由来各地不同的龙舟规则(相机展示图片、视频)以上问题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可以解决。
因为划龙舟的场景特别热闹,所以关于划龙舟的歌曲也特别多。
刚才老师也下载了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湖北民歌——龙船调。
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挂艾叶菖蒲1、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是怎样传下来的?这其中有一个传说故事。
无论是投江的屈原,还是逃难的大嫂,他们令人钦佩的,都是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2、教师出示艾叶、菖蒲:这就是艾叶和菖蒲。
民间认为艾叶和菖蒲扎成人形,就可以赶走蚊子蚂蚁,驱逐疾病,你认为艾叶、菖蒲真有这样的功效吗?(启发:学生闻味道:艾叶和菖蒲能驱逐蚊子、蚂蚁不是因为它扎成了人形,而是因为它本身的香气)端午诗词过渡:端午的风俗是如此丰富多彩,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许许多多作家、诗人。
许多人留下了精彩的诗篇,谁能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历朝历代,都有诗人留下写端午的诗篇,这说明了什么?第四课时少数民族节日多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活动过程:一、播放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创设情景,师谈话导入。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是啊,56个民族风采各异他们犹如一枝枝花散布在祖国各地,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感受他们各自迷人的风采吧!二、走进民族大家庭:投影出示我国民族分布图。
1、观察一下这幅地图,找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里?2、除了图上画出来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3、在地图上找找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三、一起采集民族之花: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少数民族自治区呢?为什么云南省有很多少数民族却不被称做自治区呢?各少数民族写的字和说的话一样吗?2、学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