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各单位推荐参赛名额分配表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三年四月2012年,我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一年来,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各项工作。
第一部分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根据2011年2月发布的《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气科学学院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学术型精英人才要具有宽厚的基础,在系统、完整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该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认识、发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各种客观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应用型精英人才要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在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熟练地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高度重视培养实践能力。
该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应用研究或生产实践,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
复合型精英人才应至少掌握两门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类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以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大气科学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为更加合理的培养各类本科阶段合格人才,学院目前对在校各年级分别设立了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班、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国防班、应用气象学4个专业班级,充分体现了各类学科人才协调发展的思想,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结构(参见表1。
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参赛教师汇总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参赛教师汇总表
序号
姓名
课程名称
联系电话
1
魏虎来
实验室安全与生物安全
2
魏虎来
医学实验动物学
3
李青
病理生理学
4
谢俊秋
医学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学实验
5
陈根
医学微生物学
6
马兴铭
医学免疫学
7
宋焱峰
系统解剖学
8
韩跃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
蔺美玲
生理学
10
白德成
外科手术学
11
乔昆
医学心理学
12
彭贤
表达性艺术治疗与心身健康
13
韦凤美
社会心理学
14
张云德
医患沟通学
15
杨克虎
循证医学
16
田金徽
医学文献检索
17
齐社宁
组织胚胎学
18
吴勇杰
药理学
19
李敏
病理学
兰州大学第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

兰州大学第十一届教职工运动会竞赛规程一、竞赛时间:2010年9月17—18日二、竞赛地点:校本部田径场三、主办单位:兰州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四、承办单位:兰州大学工会、兰州大学体育部五、竞赛项目及分组:1、青年男、女组(35周岁以下即7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100米、800米(女)、1500米(男)、跳高、跳远、铅球、50米夹球跑、100米三足竞走(夹球跑、三足竞走每单位限报男、女各一组)。
2、中年男、女组(36岁至45岁即75年9月1日以前、6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100米、800米(女)、1500米(男)、跳远、铅球、50米往返插旗拔旗、60米自行车慢骑、足球射门(男子15米、女子10米)。
3、老年甲组(男46至55岁即65年9月1日以前、55年9月1日以后,女46至50岁即65年9月1日以前、60年9月1日以后)1500米(女)、3000米(男)、50米钓鱼、60米自行车慢骑、50米持羽毛球拍端蛋(网球)跑、投篮比赛、沙包打靶。
4、老年乙组(男55岁以上即55年9月1日以前、女50岁以上即60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5米门球撞柱、50米钓鱼、50米持羽毛球拍端蛋(网球)跑、投篮比赛(男)、踢毽球(女)、乒乓球掷准、沙包打靶。
5、集体项目①四人抛实心球接力掷远(只限前抛,每单位限报男、女各一队)②中、青男子与中、青女子混合4×100接力(每单位限报一队)○3男、女混合60米火车竞跑(每单位限报一队)6、校领导个人比赛①50米往返插旗拔旗。
②沙包打靶。
六、参加单位:全校工会各分会为单位组队参加,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单独组队参加七、参加办法:1、每单位报领队一人,教练一人,联络员一人。
2、每单位每单项限报二人、集体项目限报一队;每人限报二个单项和一个集体项目;高年龄组可参加低年龄组项目的比赛。
3、运动员均按实际年龄根据竞赛规程及项目设置要求报名,年龄不符者取消比赛资格,有争议者以身份证为准。
兰州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 兰州大学教务处

15 16 17 18 19
数学学院 信息学院 草业学院 化学学院 物理学院
王希隆 程金城 李丽萍 顾苏娟 西北民族民间音乐高校教育传承的可行性研究——以花儿 周亮 为例 刘永庆 本科生科研训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兰 程亚娟 王延鸿 徐争 縢佩容 州大学为例 王希隆 赵利生 闫丽娟 武沐 杨林坤 基于学科特色的民族学课程与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 杨文炯 张燕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严世强 袁呈山 冯庆华 于桂琴 张欢欢 火星 航空气象学课程建设 王式功 王金艳 李艳 马敏劲 朱介鼎 王铁山 姚泽恩 邵剑雄 核学院普通物理课程群建设 陈熙萌 李玉红 丁宝卫 顾怀强 张芳 彭海波 祁中 张和平 罗彦锋 李万同 赵敦 赵培浩 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 张国凤 苏志勇 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田亚菲 杨凌 李红信 高晖 赵庆林 姚志军 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科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王晓娟 王锁民 金樑 陆妮 在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生物相关实验的探索 房建国 曹小平 李天荣 杨正银 “物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付玉军 薛德胜 谢二庆 刘肃 盛英卓
0.5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3
1 1 1 1 1 0.8 0.8 0.5
0.5
0.5
0.5 0.5 0.5 0.5 29.2
1 0.5 0.5 0.5 0.5
开展系统探索与研究全面提升《同位素地球化学》教学质 马锦龙 范育新 闫建萍 量与教学效果 21 数学学院 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科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王建州 刘岳巍 龚东山 王千杭 安文娟 王勤 黎军 黎家 李星波 22 生命学院 本科生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力提升模式研究 冯虎元 马晓军 李冲 辛颖 张毓人 杨蔚利 王民芳 *23 第一临床医学院 注重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刘晓菊 牛兰芳 宋涛 王景平 徐立海 李亮 李立 宋焱峰 景玉宏 刘向文 张朗 洪建平 24 基础医学院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德贵 任银祥 尹洁 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教学中 雒艳萍 王竞秋 张李峰 梁亚玲 25 基础医学院 马兴铭 的应用研究 吴玉凤 26 第一临床医学院 医学伦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郭琦 张艺 高桂云 郭鹏军 石春蕊 如何发挥特有优势师资资源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中的作 于忆 高璇 张亚五 毛杰 张有成 27 第二临床医学院 程志斌 用----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与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李玉民 赵淑英 张勇 王文梅 王璐 韩大书 28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本科生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钟福国 贺波 29 第二临床医学院 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俊林 白亮彩 孙鹏飞 魏春萍 朱浩 30 第二临床医学院 病例引导的内科心脏病见习教学法研究 余静 许广莉 吴强 孙守刚 常鹏 白锋 石正洪 王天成 武国德 张振昶 郭佳 31 第二临床医学院 多媒体在神经病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 王满侠 孙静洁 刘晓菊 李冲 张毓人 赵玉元 杨东红 32 第一临床医学院 超声诊断学教学方式改革初步探讨 马苏美 辛颖 王民芳 严祥 李伊林 陈瑞娟 张磬 陈飞 南彩玲 薛丽丽 陈志雄 安彩霞 李宇宁 林丽星 余唯琪 王育哲 刘丽君 姜莉 杨学梅 33 第一临床医学院 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讨 李玉梅 康曦光 李湘津 陶仲宾 凌继祖 王芳 徐晖 李博文 弓毅谷 34 第一临床医学院 内窥镜技术鼻咽喉教学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仇志强 王有虎 张小兵 席克虎 陈小婉 周海燕 魏志诚 张月梅 黎小军 35 第一临床医学院 眼科实训室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田蔓男 雷迅文 刘洋 吴嫚 程志斌 张勇 高璇 余静 36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综合考核办法的研究与实践 王志平 李惠新 董湘玉 马义德 刘刚 王静 余占海 刘斌 37 口腔医学院 构建以口腔临床病例资料库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初探 任利玲 郑艳 程喆 合 计: 注:序号前加“*”的项目为重点项目。 20 资环学院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总结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一、基本情况1.学生基本情况2.学工队伍情况二、指导思想三、工作思路四、党建与学生思想教育五、学风建设六、日常管理1、队伍建设2、日常管理3、奖助工作4、宣传工作5、团学工作6、职业生涯规划7、国防生工作七、特色与创新工作1、拓宽专业知识,搭建发展舞台2、加强就业服务,取得丰硕成果3、重视养成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八、工作展望九、工作成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育人为本高效服务---信息学院2008年学生工作总结2008年,我院学生工作在校学工部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学工人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育人为本、高效服务,高效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学生基本概况本科生年级专业分布一栏表2、学工队伍基本概况专职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一览表兼职辅导员一览表班主任队伍一览表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我院学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基本思路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以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重点,以基础工作为保障,扎实推进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学风建设、队伍建设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建为龙头,切实加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尤其重视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学生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创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优化支部设置,及时分解较大支部,并做好支部书记和支委的选拔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建立规范的党员发展程序;加大团员推优入党的力度,充分发挥团支部的阵地建设作用,通过活动联体和相互促进,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组织员的作用,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逐步形成组织员协调、辅导员主抓的工作模式;制定了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
兰州大学关于其它系列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实施办法

兰州大学关于其它系列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实施办法(校人字〔1996〕117号)为了加强我校其它系列(指除教师、科研以外的专业技术系列,以下简称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搞好我校其它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从事其它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及科技开发等各项工作的发展。
根据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甘肃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其它系列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有关问题,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指导思想1、其它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学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是建设这支队伍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其它系列专业技术队伍自身建设。
2、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以合理的定编、赶岗为前提,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为目的,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第二条评审范围根据国家教委(86)教职称字43号文件的规定,我校工程技术(含实验室工程技术)(初、中级)、实验技术系列(初、中、高级)、图书资料(含档案)(初、中、副高级)系列、出版编辑系列(初、中、副高级)、教育管理(初、中、副高级、正高级)、翻译系列(初级)、小(幼)教系列(初、中级)、卫生系列(初级)等系列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
据此,根据国家人事部、甘肃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其它系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范围规定如下:1、以考代评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规定,经济、财会、统计等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不再进行任职资格的评审,经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由人事处统一报名,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我校无评审权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除初职外,学校不再对属此类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任职资格评审,可依据我校相应系列的任职资格基本条件及甘肃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评审条件,经审核符合申报条件后,由人事处统一报省上主管部门评审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017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

姓名
于炜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博士 教授
姓名
张辅民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博士 教授
姓名
刘雪原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博士 教授
姓名
许主国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硕士 副教授
姓名
薛吉军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博士 副教授
姓名
马宝春
最终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博士 副教授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13919460373
电子邮件地址
huixp@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 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 2. 甘肃省第十六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9) 3. 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 4.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5.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6.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 7. 《有机化学》课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2011) 其它奖励: 8. 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6) 9. 兰州大学“隆基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奖”(2011) 10. 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计划“优秀指导教师”(2009) 11. 兰州大学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荣誉称号(2009) 12. 兰州大学“隆基青年教师教学新秀奖”(2008) 13. 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计划“优秀指导教师”(2007) 14.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2011)
许主国
2012.3.—2017.7.
高校教龄
2006.7. 11
年龄
专业 行政职务
55 有机化学
参加工作 时间
兰州大学在线课程管理办法

兰州大学在线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加强在线课程建设和规范在线课程教学管理,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和《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国家标准(GB/T36642—2018)等,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的在线课程,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简称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简称SPOC)及其他形式的在线课程。
MOOC是指采用完全在线教学模式开设在线课程。
SPOC是指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在线课程,即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第三条学校鼓励课程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示范性强、适合网络传播与学习的传统优质课程和近年来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建设成为在线课程,并在学校指定的在线课程平台运行,提升我校基于在线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我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社会。
第四条学校积极引进校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通过综合考查引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遴选一批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供校内师生使用学习.第五条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我校建设的在线课程和引进的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第六条教务处负责开展在线课程规划、设计、建设、制作、运行、日常管理及混合式教学的培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单位
名额
备
1
3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1
4
法学院
3
5
公共卫生学院
2
6
管理学院
1
7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
文科组
8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
9
化学化工学院
3
10
基础医学院
4
11
高等教育研究院
1
12
经济学院
1
13
口腔医学院
2
14
历史文化学院
2
15
生命科学学院
3
16
数学与统计学院
1
17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
18
外国语学院
1
19
文学院
1
2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21
新闻与传播学院
1
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3
药学院
1
24
艺术学院
1
25
哲学社会学院
1
26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27
资源环境学院
1
28
第一临床医学院
3
29
第二临床医学院
3
30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1
31
护理学院
1
32
体育教研部
1
根据参赛课程确定分组
33
萃英学院
2
合计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