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稻轮作

合集下载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轮作是指将一块土地在不同作物之间依次轮换利用的种植方式。

它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改变种植的作物种类和轮番对地力消耗的程度,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和保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下面将探讨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轮作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

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养分需求,轮作可以使土壤中被其中一种作物耗尽的养分得到补充。

比如,在以大豆为主作物的年份后,种植绿肥作物,如草木患子、苜蓿等,可以为土壤补充氮肥。

而在种植需大量消耗氮肥的玉米之前,可以种植豌豆等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以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这样循环轮作的种植方式,可以更好地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次,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同作物的连作会导致害虫和病菌种群的迅速增殖和积累,进而导致病虫害的暴发。

而通过轮作,可以将害虫和病菌的寄主间断开来,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通过在水稻田间隔种植油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轮作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抑制病虫害的作物,如马铃薯、洋葱等,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效能。

种植多种作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气体交换,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

特别是种植深根作物,可以深入土壤,促进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和水解作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能。

此外,轮作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农业单一种植方式容易造成农产品过量供应和价格波动,而通过轮作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区域分布和时间错开,在市场上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减缓农产品供求压力。

此外,因为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对环境适应能力,轮作可以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降低天灾和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总结

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总结

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总结
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稻田中种植油菜、
豆类等作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稻田种植
方式往往只能在一年内进行一次农作物的种植,而采用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后,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稻谷、油菜、豆类等多种作物,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化利用,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

其次,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丰富了农产品的品种。

在过去,农民们往往只能
依靠稻谷等单一农产品来维持生计,而通过引入油菜、豆类等作物的种植,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种多样性,也为农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再次,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
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农产品的品质下降,而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通过轮作不同的作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地的肥力,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稻油轮作三化示范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
这项工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丰富了农产品的品种,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为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农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高效栽培技术。

其中,大豆轮作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栽培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大豆轮作的定义、原理、实施方法以及其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

一、大豆轮作的定义大豆轮作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大豆与其他作物轮流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一种栽培方式。

通过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二、大豆轮作的原理大豆轮作的原理是基于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对土壤的影响来设计的。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根系特点和对养分的利用方式,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减轻土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提高大豆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三、大豆轮作的实施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是大豆轮作的关键。

轮作作物应具有与大豆生长相适应的特性,如作物的根系深度、生长周期和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等。

常见的轮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油菜等。

2. 合理制定轮作周期轮作周期是指两次大豆种植之间的时间间隔。

合理制定轮作周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3.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翻耕、施肥、除草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并减少杂草的竞争。

4. 轮作期间的管理在轮作期间,要注意合理管理土壤和作物。

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平衡,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大豆轮作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大豆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与玉米的轮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大豆与玉米相互作用,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轻土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高效的栽培。

粮豆轮作的概念

粮豆轮作的概念

粮豆轮作的概念
粮豆轮作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指的是在同一片田地上轮换种植粮食作物和豆类作物。

粮豆轮作的概念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营养需求和害虫病害发生特点,结合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改善,以及农作物间的关联作用,使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内进行种植,以实现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害和土壤保护的目的。

粮豆轮作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豆类作物的轮换种植。

在一片田地上先种植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等),然后在下一个生长季节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绿豆、扁豆等)。

粮食作物能够通过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提高后续作物的生长质量;而豆类作物能够通过根瘤菌固氮的作用,富集土壤中的氮素,改善土壤肥力,降低氮素的流失。

此外,豆类作物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它们与粮食作物生长季节有所错开,病虫害很难在连续的两个季节内持续侵扰。

粮豆轮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病虫害防治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粮豆轮作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供应,满足人们对不同种类农产品的需求。

农作物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农作物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农作物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农作物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管理技术,通过合理地交替种植不同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减少对化肥农药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作物耕作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轮作的概念、实施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高效栽培技术。

一、农作物轮作的概念及目的农作物轮作是一种农田管理方法,它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按照一定的计划轮流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

其目的是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作物轮作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序列轮作和间隔轮作。

序列轮作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轮流种植不同作物,例如将小麦、玉米、大豆三者依次种植在同一块田地上。

而间隔轮作则是将同一类作物在不同的地块上进行种植,以保证土壤的休养。

二、农作物轮作的实施步骤1. 土壤检测与调整在农作物轮作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试。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调整,例如添加有机肥料、施用矿质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以保证土壤的肥力。

2. 制定轮作计划根据作物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

轮作计划需要考虑到作物的品种、生长周期、营养需求等因素,以及病虫害的传播规律。

合理的轮作计划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

3. 执行轮作计划按照制定好的轮作计划进行作物种植和管理。

在每一季度或生长周期结束后,及时清除残茬和杂草,保持土壤的通风和湿度。

同时,密切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与农作物轮作相关的高效栽培技术1. 精确定植精确定植是指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将种子或幼苗埋入土壤中,以确保每株作物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精确定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种植对作物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根据作物的品种和需求,合理控制作物的种植密度。

川西南水稻(玉米) -大豆-油菜轮作新三熟模式下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川西南水稻(玉米) -大豆-油菜轮作新三熟模式下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四川农业与农机/2022年3期|许明超王艳惠¤袁超文明玲陈兴凡陆鸿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乐山摘要:川西南地区种植制度属于两熟有余三熟不足,从玉米、水稻收获至油菜移栽前有80~100d 的空闲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增种一季秋大豆,实现一年三熟,形成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轮作新三熟模式。

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方法、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川西南水稻新三熟模式下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发展大豆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川西南;秋大豆;栽培技术川西南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轮作新三熟模式下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基金项目:四川油菜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第三轮);突破性油料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2021YFYZ0018);油粮蔬菜间套作高效种植模式的探索研究(21ZDYJ0058)。

作者简介:许明超(1989-),男,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作物育种及栽培工作。

¤通讯作者:王艳惠。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推动大豆产业发展是当下极其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四川大豆缺口量巨大,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急需扩种增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水稻(玉米)-大豆(蔬菜)-油菜轮作新三熟栽培模式研究[1,2],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技术体系,目前在川西南地区已形成了种植秋大豆的习惯。

以乐山为例,8月、9月、10月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7.6℃、22.0℃、18.5℃,且雨量充沛,基本具备大豆的生长条件,只要播期适当,就能在19.0℃时正常开花,大于15.0℃时正常成熟。

研究和总结适宜晚秋种植的大豆品种和配套技术,为促进粮油生产特别是发展大豆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是对四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补充,为四川大豆扩种提供了技术参考,对发展四川大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品种选择晚秋种植大豆应选用生长期短、早熟,光反应迟钝、抗病力强,株型紧凑、适应强,苗期耐高温,后期温度在13.0℃能鼓粒,15.0℃能成熟的高产品种,如贡豆23、浙春3号、奎鲜5号等。

“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及应用效果

“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及应用效果
ce e o o l c n my
中图 分 类 号 :551 ¥6 .
文 童 编 号 :6 4—3 4 (0 8 0 一【】 ) 3 17 5 7 2 0 ) 4 x (一o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一 稻一菜 ” 植模 式是 一种 水 田高优循 环农 豆 种
业 的生态 耕 作模式 , 要 分 布 于光 温 资 源 丰 富 我 国 主
ecln eo g a bnf n u o er o nultr xe et cl c ee t dsk f t e no ana h e o l i ia rh g f i e
c o s s s m o t e s c a t n C i a rp y t i su a t o s i hn . e n h Ke r s Tl g d l f c f o i p t u ih o t u ;C — y wo d : ia emo e ;E e to w u thg u p t y l l n b
1 “ 豆一 稻一 菜” 循环 耕作 模式 的原 理 与作用
11 “ . 豆一 稻一 菜” 循环 耕作 模 式原理
b n f ,a el c lgc n i n n .T e c cet a emo e a e e t sw l e oo ia e vr me t h y l l g d l s i l o i h
等后 果 。 因此 , 当 前 周年 三造 地 区耕 作 制 度 和种 对
植结 构进 行改 革调 整 , 建立 循环 再生 、 本增效 的生 节
g an c n mi rp a d p d yf l/ pa d wee a p id i e c — ri /e o o cc o n a d ed u ln r p l t y i e nh

稻菜轮作栽培技术

稻菜轮作栽培技术

稻菜轮作栽培技术稻菜轮作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栽培技术,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成,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下面是一份稻菜轮作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以期在您的农业生产中提供帮助。

一、选地选种1.选择较深厚的土壤,避免选择沙土或砂质土地,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2.选择肥力较好的土地,在土地肥力相同的情况下,要选择吸收土壤养分能力较强,种植后产量高的品种。

3.相对温暖和潮湿的条件是适宜稻菜轮作的最佳环境。

二、前期准备1.整地:在种植稻谷和蔬菜之前,必须把土地彻底耕整,以去除各种杂草以及降解残留的农药。

2.施肥:发挥土壤肥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施肥。

在植物生长期间多施秸秆肥等有机肥料,不仅能保持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土壤通气。

三、轮作选择1. 此类轮作一般是选用水稻或豆类作为第一轮作,因为这种植物能够吸收大量氮元素,还能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除草剂残留物。

2. 第二轮作可以选择蔬菜作为种植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地里的肥料和氮元素便被充分利用,从而使蔬菜生长得更加茂盛。

四、种植技巧1.水稻的播种时间通常在五月,而豆类的播种时间在六月左右。

在第一轮作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有机肥全都用于播种。

2.大约在七月时,可以开始种植蔬菜,如西蓝花、菜甘蓝及豆角等,这些蔬菜在暑热天气生长得最好,而且很耐病虫害等。

3.在第二轮作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对植物的保护。

在病虫害和干旱环境下,及时加强灌溉,同时注意定期浇施优质的肥料。

五、后期管理1.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注意排水良好,以避免大量积水造成植物病虫害。

2.对于蓝花菜、椰菜花等需要发埂的产蔬,要注意在种植前进行耕整,以防止土壤团结。

3.在蔬菜成熟后,要及时进行采摘和处理,以避免过量采摘和浪费。

总之,稻菜轮作是一种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种植缺陷的常用技术。

在后期管理中,正确播种和施肥、对植物的保护等都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科学的轮作安排和细致的管理,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土壤和植物的潜力,有效提高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稻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新田县现有水田17万亩,过去绝大多数地区以传统的烟—稻、稻—稻种植模式为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化肥、农药、柴油、电力等物质。

随着物质投入的增加,一方面为提高农产品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不当或过量,也浪费了资源和能源,给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做好农业节本增效工作,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县在毛里、枧头等乡镇进行了豆—稻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目前豆—稻种植面积已达万余亩。

1、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从经济效益看,大豆亩产公斤,产值可达元,而早稻一般亩产420公斤、产值元。

前作为大豆的晚稻亩产可达555公斤,比早稻茬晚稻每亩增产45~50
公斤,增收77~80元。

而两种耕作制度比较,豆—稻种植模式比稻稻种植模式少150元成本左右。

豆—稻与稻—稻比,每亩新增产值5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大豆的亩产量虽然比水稻产量低,但它的品质、营养以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都远远高于水稻。

因此,我县种植早稻的农户越来越少,种植大豆的农户越来越多,大田大豆面积将不断扩大,豆—稻模式已成为农民首选种植模式。

2、社会效益突出
实行豆—稻种植后,根本解决了原来稻稻、烟稻两熟种植制度季节和茬口紧张的矛盾,大大缓解了夏收夏种期间农民的劳动紧张程度,有效解决抢收、抢种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就以节本节能为例,每亩大豆种植可节省机耕费25元、柴油约1公斤、比水稻节水70%,省工50%。

同时有效地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使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可能。

3、生态效益明显
一是增加土壤养分。

大豆根部着生大量的根瘤,瘤中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

1亩大豆的根瘤菌,可固定纯氮约3-3.5公斤。

相当于硫铵15公斤以上的含氮量。

残根和落叶又能遗留部分氮素于土壤中。

因此,大豆是晚稻的良好前作,在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减轻病虫危害。

豆—稻轮作,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和田间小气候,减少了水稻病虫桥梁田,作物病虫害发生量少、危害程度轻,据报道在大豆-水稻轮作两年下,水稻纹枯病之发病率减少17%。

三是利于提高晚稻品质。

由于农药使用少,有机肥料施用较多,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用养结合,养份平衡,有利于晚稻米质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