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2

色彩构成2

C、蓝色
蓝色是色相环中最冷的颜色,蓝色使人联想天空、海洋、远山。 给人以透明、寒冷、流动、深远以及内向、收缩、消极的感觉。蓝 色对西方人来说象征信仰和希望,对中国人来说象征不朽。中国人 办丧事多用白色和蓝色,蓝色在此象征不朽。 从有形的空间而言,红色是积极的,蓝色是消极的。然而,从 无形的精神世界来看,蓝色似乎变得积极,红色表现消极。红色与 血液系统有关,而蓝色和神经系统关联。 蓝色有时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感,所谓蓝色音乐,那是一种惆 怅伤感情调的乐曲。 蓝色与黄色搭配:蓝色变暗,缺乏它的明丽度。 蓝色与黑色搭配:蓝色表现出一种明亮的高纯度的力量,如同 在黑暗愚昧无知占统治的地方,纯洁而忠实的蓝色就像远方的一线 光明那样闪耀。 蓝色与浅紫色搭配:蓝色呈现出退缩、空虚和无能的样子。但 是,如果将紫红色暗化成深紫色时,蓝色又夺回它的光辉。 蓝色与深褐色搭配:被激发成一种强烈的、颤动的色彩,蓝色 的力量使沉睡的褐色苏醒过来而变得生动。
树叶、蚊帐
海、秋空 裙子、礼服
色彩的抽象联想:
色别 白 灰 黑 红 橙 茶 黄 黄绿 绿 蓝 紫 青年(男) 清洁、神圣 阴郁、绝望 死亡、刚健 热情、革命 焦躁、可怜 雅致、古朴 明快、泼辣 青春、和平 永恒、新鲜 无限、理想 高尚、古朴 青年(女) 清楚、纯洁 阴郁、忧郁 悲哀、坚实 热情、危险 鄙俗、温情 雅致、沉静 明快、希望 青春、新鲜 和平、理想 永恒、理智 优雅、高贵 老年(男) 洁白、纯真 荒废、平凡 生命、严肃 热烈、鄙俗 甘美、明朗 雅致、坚实 光明、明快 新鲜、跃动 深远、和平 冷淡、薄情 古朴、优美 老年(女) 洁白、神秘 沉默、死亡 阴郁、冷淡 热烈、幼稚 喜欢、华美 古朴、素雅 光明、明朗 新鲜、希望 希望、公平 平静、悠久 高贵、消极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第2章

《色彩构成》第2章

2
间 J
I A
色 N
S E
图2-6 星巴克的绿色Logo参考的是3位创始人的母校——旧 金山大学的标识的色彩
图2-8 名为Orange的法国手机公 司使用橙色作为品牌标识色,没 有什么色彩比它更适合这家公司 了
2
间 J
I A
色 N
S E
图2-7 吉百利和紫色早在1917年结缘,拥有巧克力和饮料包装中独家使用吉百利紫 的权利,顾客通过吉百利紫就能识别出该品牌
3
复 F
U S
色 E
(三)复色 复色也称三次色,指原色与间色 相调或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颜色,在 色相环中处于原色和二次色之间。 复色千变万化,是最丰富的色彩 家族,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 有颜色。
图2-9 复色(三次色)
3
复 F
U S
色 E
复色比原色和间色 纯度更低,能混合出许 多好看的灰色,如灰红、 灰绿,灰蓝等(见图2-9 至图2-11)。
色相环按颜色细分的程度不同,可分十二色相环、二十四色相 环、三十六色相环、四十八色相环等。
图2-22 色相环中1、2、3为 原色; 4、5、6为间色; 7— 24为复色
一.色相 SE XIANG
二. 明度 MING DU
明度指色彩所显示的明暗、深浅程度,主要取决于光的反射 强度。明度可以脱离色相和纯度单独存在。同一色相,因受光强 度的不同,明度不同。明度对配色的光感、清晰程度、心理感受 起关键作用。
图2-10 2014年全球各大电影节海报设计,色彩丰富 且对比色充分运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复
色的低纯度特征,帮助多组对比色彩达到调和
图2-11 2015年 Poster Annual海报设计获奖作品。作品大 面积使用复色,比间色纯度更低的绿灰色背景衬得黄、 橙色的刷子既突出又协调

色彩构成PPT课件

色彩构成PPT课件

紅+小量綠=灰色 橙+小量青=灰橙 黃+小量橙=金黃
2021/3/7
CHENLI
32
③ 中性混合——用眼睛调色

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混
合。分为:色彩旋转混合和空间混
合。

色彩旋转混合——如果几种色
彩涂在圆盘上迅速转动,就可以看
到混合起来的色彩。旋转停止后,
色彩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空间混合——将几种以上的色
色彩构成设计
主讲人:廖倩云
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述 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色彩的视觉特征 第四章 色彩的情感特征
2021/3/7
CHENLI
2
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 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
2021/3/7
CHENLI
28
互补色 互补色是色相环中处于180°的两色。补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最强的一种对比,使色彩
对比达到最大的鲜明度。从三原色看,补色关系是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产生的间色的 对比关系,一般来说只有三对,即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补色对比强烈可以用来改变 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但是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杂乱、刺激、生硬等弊病。
1.视觉残象 2.色彩的同时性效果 3.环境光色适应
2021/3/7
CHENLI
14
色彩构成的概念
什么是色彩构成
1、什么是色彩
讲到色彩就必定离不开光。色彩是一种可 见光的光波在人的视觉上的一种感觉。
2、什么是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将色彩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
创造适合目的的美色。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和 立体构成一样成为视觉设计的基础课程。

《色彩构成》第2章

《色彩构成》第2章

二. 明度
MING DU
图2-23 可见光谱由黄到紫,明度逐渐降低 处于可见光谱中心的黄色,明度最高;处于中间位置的红色和绿色,明度居中;处于光谱边缘的紫色明度最低
二. 明度
MING DU
正是由于黄色明度高,在建筑工地或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佩戴 的安全帽大多都设计成黄色,交通标识和交通警察的衣服色彩也是如 此。高明度的黄色对光线的反射强度最高,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唤起 人们的危险意识,起到提醒注意的警示作用,因而特别适合建筑工地、 工厂车间、交通疏导等危险性高的工作场所 (见图2-24、图2-25)。
图2-12 英国建筑师Matthew Heywood设计的黑白房子和莫斯科现代感潮流公寓中的黑与白
1
W U C A I
无彩色只有明度的变 化,即我们常说的明暗, 其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 最低。明度从白色开始按 逆时针方向排序为:白、 亮灰、浅灰、亮中灰、中 灰、灰、暗灰、黑灰、黑。 在某一种颜料中加入白色 则明度提高;反之,加入
图2-10 2014年全球各大电影节海报设计,色彩丰富 且对比色充分运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复 色的低纯度特征,帮助多组对比色彩达到调和 图2-11 2015年 Poster Annual海报设计获奖作品。作品大 面积使用复色,比间色纯度更低的绿灰色背景衬得黄、 橙色的刷子既突出又协调
第二节
2
J I A N
(一)间色 间色指两种原色混合后的色 彩,又称为二次色。当我们把三 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 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青色等 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青色 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从专业角度来讲,由三原色 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叫做间色, 例如图2-4为两个原色等量混合后 得到的间色。
常用的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组合而成。色相环中

《色彩构成》第2章课件学习资料

《色彩构成》第2章课件学习资料

2
间 J
I A
色 N
S E
图2-6 星巴克的绿色Logo参考的是3位创始人的母校——旧 金山大学的标识的色彩
图2-8 名为Orange的法国手机公 司使用橙色作为品牌标识色,没 有什么色彩比它更适合这家公司 了
2
间 J
I A
色 N
S E
图2-7 吉百利和紫色早在1917年结缘,拥有巧克力和饮料包装中独家使用吉百利紫 的权利,顾客通过吉百利紫就能识别出该品牌
图2-2 Grow'n up 可折叠脚踏车 和可携折合野餐桌 这两件儿童产品的色彩均采用红、 黄、蓝三原色,鲜艳、明快,符 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图2-3 AULDEY变形机器人-乐迪\酷飞 儿童玩具设计中,三原色是较常见的 色彩方案
2
间 J
I A
色 N
S E
(一)间色 间色指两种原色混合后的色 彩,又称为二次色。当我们把三 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 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青色等 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青色 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从专业角度来讲,由三原色 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叫做间色, 例如图2-4为两个原色等量混合后 得到的间色。
3
特 T
E
别 B
I E
色 S
E
(三)特别色 为了适应现代艺术设计和现代印刷的需要,出现了一种独立于上述两种颜 色之外的颜色,称为特别色,又称单独色,如金色、荧光色、银色等。特别色 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有别于无彩色和有彩色,丰富了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效果。
3
特 T
E
别 B
I E
色 S
E
二. HUN HE FANG SHI
《色彩构成》第2章课件
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第二章

色彩构成第二章

第一节 色彩的产生
二、色彩与物 1.光的变化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其固有的颜色,人们在标准日光下看到的物体的颜
色是稳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物体的颜色会随着投射光及周围环境中的反 射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物体的固有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图2-8和图2-10)。
图2-8 冷色灯光下的室内 图2-9 暖光下的室内 图2-10 夜晚灯光下的建筑
图2-3 光谱
第一节 色彩的产生
光的色散 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当光线通过玻
璃三棱镜的第一个表面时,光被分离成其组成波长。在三棱镜第二个表面光发生了折 射现象产生了新的光线,当它们传播入空气中时,就会被较宽地分散开来,投射到背 景上的光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渐次排列。这就是可见光的光谱。可 见光的七色光波长排列顺序为:红780~620 nm,橙620~590 nm,黄590~550 nm, 绿550~510 nm,青510~480 nm,蓝480~450 nm,紫450~380 nm,如图2-4所示。
图2-39 苏州博物馆
图2-40 包装设计
图2-41 黑白灰色调的室内设计
图2-42 黑白色调的室内设计
第三节 色彩三要素
一、色相 色相是指每种色彩所呈现的不同面貌,光谱上的红、橙、黄、
绿、青、蓝、紫就是最基本的七种色相,将这七种色相进行混合 就会产生其它丰富的颜色。
1.色相环 在 色彩理论中,通常用头尾相连的色相环来表示色彩系列, 这样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色彩(图2-43和图2-44)。
图2-23 红黄蓝设计作品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原色因为其最纯净、最鲜艳的特点而非常受设计师的青睐。 除三原色同时出现的搭配外,设计师还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运用 原色和黑白灰的搭配、原色的两两互搭、三色成系列、原色与其 他色彩进行搭配等方法,以原色作为亮点,创造具有冲击力的视 觉效果(图2-24所示)。

色彩构成第二课

色彩构成第二课

色彩的情感特征
• <6>色彩的软硬 • 色彩的软硬与明度,纯度的关系很大.明度高纯度又 低的色具有柔软感.而明度低,纯度又高的色显得坚 硬,如蓝色,篮紫色,等

2章
色彩与情感———
色彩的联想
色彩联想来自生活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幽梦影》卷上 〔明〕张潮
灰色—平凡,无力,悲哀,失落
色彩的情感特征

色彩的考虑往往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重要因素的 色彩,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一般说这种影响可 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一方面是色彩的客观性质作用于人的感觉,多指在 色光直接刺激下的直觉反映,如高明度色刺眼,使人心慌;红色夺目,鲜艳, 使人兴奋.一旦这种直觉性反应强烈时,就会同时唤起知觉中其他更为强 烈,更为复杂的心理感受,如饱和的红色,在强烈刺激下令人产生兴奋,闷 热的情绪,由于他与印象中的火,血,红旗等概念相关联,很容易让人联想 到战争,伤痛,革命等,从而构成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 <2>冷暖感 • 色彩的冷暖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 种感觉.只要一看到红橙色,心里就回产生温暖和愉 快的感觉;看到蓝色,就会觉得冰凉,凉爽.所以,从色 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蓝绿色被 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色彩的情感特征
• <4>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主要取决于色相的冷暖感.暖色 系的红,橙,黄中明亮而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兴奋感; 冷色系中蓝绿,蓝,蓝紫中的颜色给人以沉静感.绿, 紫为中性.
• 热 • 热是用色相环上完全的 纯红来表现。纯红具有 最强烈的红度。 • 表现热的色彩会向外辐 射,并且引人注目;因 此,红色常常用在平面 设计上。此种色彩,强 烈、积极又具震撼效果, 并且似乎不安于规格内, 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所以,此种色彩对人影 响颇巨。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

5、彩色系与无彩色系 尽管大自然中的色彩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 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 : 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 (1)彩色系
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中的 所有色彩, 它以 红、橙、黄、绿、 青、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 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 的不同量的混合等, 所产生的众多 的色彩都属于彩色系 。
3、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1)光源色
人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总是在 某种光源下产生的, 经常会受到 光源色色彩倾向的影响。同一物 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 色彩 : 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白 色, 在蓝光照射下白纸呈蓝色, 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红色,等等。 通常情况下,电灯光偏黄, 日光 灯偏青;阳光偏浅黄, 月光偏青 绿;等等。
用中心轴的直线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外侧的顶端为全色,将每条边线分为8等 份,并作平行的连接线,这样就构成了28个菱形色区。每一色区含黑色、含白色的 量由两个字母表示,并由此可计算出色彩纯度的量。其表示法是:色相号/含白量 /含黑量。计算方法:纯色量+含白量+含黑量=100%(总色量)。例如:其色彩是 16ga,查色相环得:16是鲜蓝色的编号,g代表含白量22%、a代表含黑量11%, 10O(总色量)一22(含白量)一11(含黑量)=67%(纯色量)。
无彩色虽然没有彩色那样鲜艳靓丽, 却有着彩色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 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色彩, 纯正的颜色毕竟只占少数, 而更多的彩色都 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黑、 白、 灰色的成分。生活和设计的色 彩,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姿。
6、色立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色彩,色彩学家根据色彩的
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 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并借助三维空间 的形式,组成一个可旋转的坐标体模型,体现色彩的色 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东方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方——表现美学 西方——再现美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玄武(黑色)瑞项
“天玄地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白虎(白色) 少昊
黄帝 (黄色)
青龙(兰色) 太皋
朱雀(红色)神农氏



色彩“图与地”配置对比表
表1:识别度较高的色彩配置
顺 1 序 2 3 4 5 6 7 8 9
1 0

地 黑 黄 黑 紫 紫 青 绿 白 黄 黄 色
图 黄 黑 白 黄 白 白 白 黑 绿 青 色

表2:识别度较低的色彩配置
顺 1 序 2 3 4 5 6 7 8 9
1 0
地 黄 白 红 红 黑 紫 灰 红 绿 黑 色

(九)色彩的空间混合:
研究色彩构成本身就是研究色空间秩序的关系。同平面构成一样,色 彩构成的空间和时间是一切构成在运动和结构方面的本质属性。 色彩混合——加光混合、减光混合和中性混合。 空间混合是指各种色彩的反射光快速地先后刺激或同时刺激人眼。 电视机、位图成像、电子分色套色、开幕式文体方阵表演等,都属于 色彩的空间混合。




在进行色彩的空间混合练习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由于空间混合是以有色线或点 的形态密集地交错并置,所以在 一定的视觉距离内,所看到的色 线或点有时会混合出具有闪动光 感的新色。此时要注意尽量把色 点或线做得交错越密集,效果越 好。 B、空间混合效果与其色点或色线 的排列秩序有关,并置得越规则, 其混合出的造型和视觉感受就会 越单纯,越有序。 C、要保持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就 要尽量减少被混合色的个数,或 避免补色过多地混合。

作业:

色彩的空间混合训练和自然色的采集: 1、运用“自然色的采集及空间混合”方法对一植物或昆虫标 本进行色彩采集,并利用所采集到的色彩重新进行组合构成, 形成新的色彩构成。 (尺寸:20X20 CM) 2(选做) 对自己的一张肖像照片进行色彩空间混合转化练习。 (尺寸:20X20 CM)


杰出的华裔建筑设 计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平面设色示意图

小树林(绿色)
日出(橙色)

VIP(紫色)取“贵人自西南方来”
维多利亚海湾(蓝色)
中西方四合院和纪念碑(塔)的对比

中国新建筑的“中西文化传统结合”

(二)“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始于史 书《周礼》:“画溃之事杂五色。” 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 的形成。它比起西方的“七色观”、 日本的“三色论”都要早上1000多年 时间。 在洛阳2号殷人墓发掘的绘有红、黄、 白、黑的四色画幔,就充分地证明了 我国当时的帛画已初具“五色”的丰 富性。 先秦时代齐国术士邹衍根据五色、五 行、五位、五时相互形象又严密地对 位、循环的特点,并依据“天道循环” 的观点与“五色观”更为广泛地联系 起来。 “五色观”是从秦之前的历代帝王所 进行的单色崇拜发展而来的,如夏、 周之崇拜红,秦始皇时代之崇拜黑等。


重构“蒙德里安”:

色相对比又分为:同类色对比、邻 近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A、同类色对比: 是色相对比中最弱的对比。其效果 单纯、稳定,但易呆板,可以尝试 加大其明度和纯度的距离,以增强 其对比效果。




B、邻近色对比: 邻近色对比的特点是色相间差距小, 往往只构成明度或纯度方面的差异, 属于同一色相中的对比。 同一对比:具有共性的二色进行的 对比。如红和橙、蓝和绿,等等。



互补色对比: 互补色的对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各自的鲜明度,是最具有活力的 色彩对比,刺激、活跃、生动。 这种对比被大量地运用于广告、 服装、包装、室内设计中。 但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过分刺 目、不雅致、喧嚣的效果。



每一对互补色都具有其各自独特的魅力: 黄——紫:是一对极为漂亮的色彩组合, 并表现出很强的明度对比,效果高雅、 华丽。 橙——蓝:同时又是一组冷暖的强对比, 视觉效果明快、愉悦。具有很强的现代 感。 红——绿:具有热烈、喜庆、饱满的配 色效果,也是一组富有民族特色的组合。
当观察对象超出了人眼正常聚焦能力限度时,人们便不能对色彩产生正确的感 受。色彩由于视觉空间距离的关系,眼睛对物体对焦模糊,色彩间因而产生了 互相混合、干扰、同化的现象。






在空间混合中,有时会出现当五彩缤纷色彩混杂在一起时,会产生灰蒙 蒙、污浊不堪的效果。这是由于其空间距离太近使一些色彩产生了互补 及干扰,通过空间混合以后形成了一些灰浊的色彩。 因此,当空间大、距离远时,就要多运用色彩对比强烈、块面大的色相, 这样才能避免因色彩的空间混合而减弱其色相组合关系。






印象派画家基本都是以牛顿的 光谱论为基础——以含有七种原 色的光为主。他们认为,色彩 本身不存在于物体,只是光作 用下的缘故才能够看见色彩。 所以他们将含有光的纯色不经 过任何调和便直接在画布上作 画,去尝试一种视觉的空间混 合。 此外,已患有神经疾病的梵高 及高更都固执地使用黄色为主 调作画,黄色作为神秘性和精 神不安以及狂躁气质的特征屡 屡出现,似乎只有这种颜色才 能够控制住他的精神和心情。 可以说19世纪90年代是一个 “主观性色彩”的年代,更是 一个“黄色时代”。作为传达 世纪末的那种焦躁、不安和狂 气,以黄色是最恰当不过了。

(十)中国民间游戏“华容道” 调色练习:
在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中,有一款较为 经典的“布衣”棋类游戏——“华容道” (捉放曹)。其取材于古典名著《三 国演义》“赤壁大战”中关羽在华容道 义释曹操。 运用有趣的游戏玩法与色彩调和相机 地结合到一起,并把自然所形成的套 色进行重新构成,能够有机地调动学 习积极性,及在寓教于乐中锻炼调和 配色能力,熟悉、掌握色彩的属性。 在这个游戏中,往往通过二次以上进 行调和的色彩均是一些中灰度色彩, 这也是我们平常最难于配色好的色彩, 而色彩往往最具有魅力的恰恰也是这 些色彩。



(十)色彩的调和和对比:
1、色彩的“图与地” 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各式的形状 配置构成时,有的色彩会积极地 远离我们的视线,称之为“地 色”;而有的色彩以画面上的图 形突显出来,让观者有压迫、刺 激感,我们称之为“图形色”。 图与地的规律如下: 明色、艳色比暗色、浊色更具图 形效果;小面积的色彩比大面积 的色彩具有图形效果;整齐的形 状比广漠的形状更具有图形效果。
要求:在图形表现上尽量运用意象手法表现。主客观色彩区别明晰。 主观性色彩丰富、自然,客观性色彩准确。


1、麦田金浪; 2、人面桃花相映红。

(十二)中国民间色彩与现代 设计的结合运用:
(一)璀璨神秘的东方色彩: 东方色彩一直以含蓄、神秘而优雅吸 引着世界各地关注艺术、关注时尚的 人士。尤其是 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色 彩体系,蕴涵着悠久的文明,博大深 远的文化在20世纪末期又重新给世界 带来清新的气息。 因而在学习设计之前,以色彩构成作 为载体来解读多彩、丰富的中国传统 民间色彩就变得尤为重要。







1、空间混合的规律: A、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 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 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 绿的混合偶尔能够获得金色的效 果。 B、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 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青=红 紫、紫、青紫。 C、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混合时, 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白= 浅红。 D、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 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 中间明度。 E、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 条件的。 点与线越密集,产生混合效果越 好; 色彩混合与视觉距离有关,距离 在一定限度的远,效果越好。
图 白 黄 绿 青 紫 黑 绿 紫 红 青 色


运用色彩的“图与地”规律,在 今后所进行的色彩设计和配置中, 要注意: (1)用于图形的色彩,应该比 “地色”色彩更明亮或鲜艳; (2)明而鲜艳的“图形色”面积 要小,暗而色度低的“地色”面 积要大。


2、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 对比、色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 对比和面积对比。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以各个色相中色度最高 的纯色相配合,以显现其强烈的属 性差异和对比映衬。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又称“黑白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一切对比的基础,它较 其他对比更为强烈、重要,明暗差 别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色彩对比的 强弱。 明度对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同一色彩的明度对比;二,不 同色彩本身也具有明度差异。如柠 檬黄明度最高,而深蓝色(普蓝) 明度较低。
点彩派的画法首先是“分割法”,即 在画面的小面积内,使用纯色而不经 在调色盘上的调合,直接在画布上作 画。其中中间色由观画者在一定距离 内由眼睛自然混合而成。这种方法使 颜色保持一定纯度效果。 点彩派绘画不善于表现细微、微妙的 事物,所以多以风景题材入画。






2、自然色的采集和色彩的空间混 合训练: 最优秀的配色范例是自然界的配 色,如蝴蝶的翅膀、花、鸟、羽 毛、兽皮等。 我们人类色彩的最早起源也是源 于最初的模仿自然界的色彩。 操作步骤: 搜集富有色彩特性及层次的植物、 昆虫等,对其先进行色彩的分析、 分解,观察其色彩层次和构造, 然后用绘有坐标的透明度高的纸 (透明塑料薄膜、玻璃等)覆盖 对象上,在每个坐标格中再进行 详细分析,对照其分布,严格按 照其坐标格中的色彩比例成分的 多少(每格中取最多的色彩)临 摹于作业纸上。


大多数色彩都具备客观的联想和充分 的暗示,即使不借助于任何形状,也 能够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如宾馆的水 龙头以色彩来区分冷热水。 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常利用色彩 的客观性来更好地诠释其广告作品, 使其主题能够更准确地投射给观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