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精选优质教案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
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
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__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圆明园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充满________。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⑵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⑶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⑷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⑸从这篇__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读懂过渡句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1.理解宏伟的意思。
(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
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
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园中的风景如此美妙,大家还能想出来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名为《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篇描述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文章,重点讲述了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并引发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掌握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珍惜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快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确定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学习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进行重建,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历史悲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并准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故事吗?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通过回答提问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4.2 新课呈现(10分钟)1.准备一张插图展示圆明园的建筑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提问:“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2.告诉学生这是圆明园的美景,然后以介绍的形式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筑风格、规模和文化意义等。
3.让学生对比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现在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3 文本理解(20分钟)1.将课文通过PPT或黑板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分段导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一、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
如将“众星拱月”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 -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8篇)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8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
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
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
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
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1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教法、学法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
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就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情感做一个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对2-4自然段,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
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
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田园风光平湖秋月蓬岛瑶台西洋景观风景名胜天南海北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3)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子。
(学生齐读)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请大家仔细地品读第3自然段。
我们来交流交流。
1.初读“美”。
圆明园中著名的景观有哪些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课件出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
既有民族建筑,又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的建筑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美不胜收。
(全班读)2.品读“美”。
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看完之后,大家觉得怎么样?什么地方是优美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让我们美美地来读读这段话。
3.想象、引读“美”。
是啊!圆明园中的景色真美,园中的殿堂是那么……亭台楼阁是那么……4.创设情境,表达“美”。
(1)园林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它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闻到了什么?现在你们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观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配乐,课件出示: A.来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B.来到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街上有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打扮各异的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C.来到如梦如幻的蓬岛瑶台,这里……D.来到……(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这么美,难怪作者说(生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那里收藏着哪些东西呢?老师这里有份更详细的资料,大家读一读。
看了这份资料,我们终于明白课文说的: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就是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样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情感的变化;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走近圆明园。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打开课本,看这一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
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
再读课题2.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五十多年。
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3.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人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这么大的怒火?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第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圆明园到底有什么“不可估量的价值”?(生读第2、3自然段)(板书:昔日的辉煌)5.指名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位置和结构)(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举世闻名: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分布构成)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哪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出示资料: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
(最新制定的方案显示,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同学们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500多个我们学校那么大。
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齐读第2自然段)6.在气势如此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3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8个)7.指名读带有“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如……”(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预设: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自己朗读有关圆明园中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的句子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
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
(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预设:“蓬岛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
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
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和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
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
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
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平湖秋月”:取自杭州西湖景名,位于福海北岸西部。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
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安澜园”,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等。
后又续增了8处景观。
)预设: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地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6)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课件出示)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经历了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多年的时间。
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4)在2000年,北京保利集团公司以将近4000万港元的价格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5)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第4自然段。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