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显微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三章 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三章  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
❖ 显示脂类的基本原理 :用易溶于脂类的染料, 使之溶于所检的脂质(如脂滴)中,使组织内的 脂类着色.
❖ 常用方法: 苏丹黑B法、油红O法、硫酸尼 罗蓝法 、苏丹Ⅲ染色法等
❖ 基本要求 ⑴ 不用石蜡切片. ⑵ 固定剂一般用Formalin保存磷脂较好. ⑶ 方法: ① 物理法:脂溶性染料,不溶于水,属 偶 氮染料.常用苏丹Ⅲ,Ⅳ,苏 丹黑 ,油红O等. ② 化学方法:硫酸尼罗蓝显示脂肪酸. ③ 选择 性提取法(对照)
❖ 差不多与此同时(1900-1935年),发现疾病组织中出 现的物质变化,更促进了化学技术在病理学染色方法 中的应用,也丰富了在显微镜下显示无机物、色素、 脂类、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组织化学内容, 此后又出现了酶的组织化学等。由此可见,“组织化 学”一词的含意是随时代而变化的,由定位趋向于与 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 3、灌注固定法:从心血管途径将固定剂灌注到全 身或某一个器官,使细胞保持生活时的状态而不发 生移位,固定后再迅速取材。
三、制 片
❖ 涂片法、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 ❖ 最常使用的为恒冷箱冰冻切片法。
四、注意事项
❖ 1、实验所用的器械、器皿都必须清洁无污染。 ❖ 2、配制试剂时应使用双蒸馏水。 ❖ 3、固定、取材都应在冷的环境下进行。 ❖ 4、各种试剂的pH值都要调准,否则影响反应结果。 ❖ 5、所用试剂要纯,都必须达到分析纯(A·R级)。 ❖ 6、同时、同条件情况下做阴性和阳性对照。 ❖ 7、了解和掌握被检组织中所要测定的化学物质或
❖ 以下介绍McGee-Ruseell核固红法。 ❖ 1、操作步骤 ❖ (1) 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 (2)核固红染液染色2一10分钟。 ❖ 核固红染液的配制:核固红2g,蒸馏水100ml洗涤2次,剩

生物显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显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显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应用不断涌现。

而其中,生物学领域所涉及的显微技术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医学、生命科学到环境科学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生物显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生物显微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时候,当时的古埃及医生就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红血球。

而到了17世纪初,荷兰科学家安东·范·李文虎克发明了一种高性能显微镜,从此开始了显微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19世纪,生物显微学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20世纪初期,生物显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推陈出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除了普通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传统显微镜外,出现了许多高级显微镜,如STED、SIM等。

这些高级显微镜不仅在空间分辨率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能够在吸收谱、荧光谱、周迴光谱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检测。

这种深层次的研究和应用,对生物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领域1.医学领域生物显微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医学工作者可以利用显微镜分析和研究生物样本,以帮助诊断疾病。

在医学诊断中,常见的生物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

通过生物显微技术对这些生物样本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一系列疾病。

例如,在肿瘤相关的研究中,生物显微技术被广泛运用。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高性能显微镜观察肿瘤的详细构成,以了解肿瘤形成的机制,并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生物显微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通过显微镜引导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生命科学领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生物显微技术可以被用来研究生物发育、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

科学家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分裂、蛋白质交互作用、基因调控等生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变化,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过程的机理,发现新的生物机制,并进一步深化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显微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讨论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1. 光学显微技术光学显微技术是最早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显微技术之一。

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细胞、组织和生物样本的结构和形态。

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的出现,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对细胞内部的动态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

2. 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来取代传统的光线进行成像的显微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小尺寸的微观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电子显微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类型,广泛应用于细胞超微结构和纳米级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3. 原子力显微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力相互作用来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性质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实现纳米级分辨率,对样品的形貌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原子力显微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随着各种成像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逐渐成为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模态成像技术将不同的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同时获取多种信息。

例如,结合光学显微技术和荧光显微技术,可以实现深度成像和分子水平的信息获取,进一步扩展了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范围。

2. 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的突破传统的显微技术存在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观察到更小尺度的结构。

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具有代表性的超分辨率显微技术包括刺激发射消谱(STED)显微镜、单分子光学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通过对激光的控制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改进,实现了纳米级分辨率的成像,使得生物学研究可以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G. 氯化汞 性质:无色粉末,剧毒
优点:渗透力强,对蛋白质有强烈的沉淀 作用
缺点:材料收缩
*常与甲醛、冰醋酸、丙酸等配合使用。 用碘除汞
H. 碘 性质:棕红色晶体
优点:渗透力强,野外使用方便
缺点:易挥发,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溶于碘化钾溶液配置固定液;使用时可与 福尔马林配合使用。是低等单细胞生物、 浮游生物的良好固定液
有必要,必须采用与固定剂中的酒精浓度相同或相近 的酒精。
2.凡是含有铬酸、重铬酸钾、锇酸的固定剂,必须用流 水冲洗,冲洗时间应等于或多于固定时间。
3.如固定液中含有氯化汞,应根据溶液的性质用水或酒 精冲洗,冲洗完毕必须在70%酒精中加碘液去汞 。
4.含有苦味酸的固定剂,宜选用70%的酒精进行洗涤。苦 味酸的黄色在70%酒精中能自行脱去,或加入碳酸钾饱 和水溶液除去。
I. 锇酸 性质:灰黄色结晶,强氧化剂,剧毒
优点:目前最好的固定剂之一,脂类物质 唯一的固定剂
缺点:渗透力弱,组织固定不均匀,价格 昂贵
*取材较小,固定后用过氧化氢漂洗
第二节 洗涤和脱水
一、洗涤的目的和原则
洗涤的目的:将组织间隙中的固定剂清洗干净以免妨碍 染色或使材料在后续处理中变质。
洗涤的原则: 1.固定剂为酒精,或酒精混合物,一般不要求冲洗,如
第二章 光学透镜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
➢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和聚光镜都是由多个单透 镜或复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但其实质上只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虚 像,在显微镜上不能单独使用。
第七节 脱蜡与染色
四、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辅助试剂
a. 媒染剂
有的染料不能直接使细胞或组织着色。媒染 剂通常能在水中电离金属离子(金属盐类或 金属氧化物)而与染料结合成有色复盐(不 溶于水或酒精)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生物显微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显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介绍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现状,包括常见的显微技术和相关的成像技术,以及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分辨率成像、实时成像和三维成像等。

同时,还将讨论生物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生物显微技术是研究生命科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研究生物样本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并为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物显微技术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为科学家提供了更高分辨率、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实时观察能力。

二、现代生物显微技术的常见技术和成像技术1. 光学显微技术光学显微技术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生物显微技术之一。

它利用光线通过透镜对样本进行成像。

光学显微技术包括亮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

其中,荧光显微镜通过荧光标记物对样本进行标记,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分子和结构。

2. 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对样本进行成像的技术。

电子显微技术包括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和组织超微结构图像,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获得样本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3. 原子力显微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AFM)是一种基于原子力的显微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级的表面成像和力学测量。

它通过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并感知表面的微小力变化,从而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信息。

4. 多光子显微技术多光子显微技术是一种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聚焦激光束在样品内部产生非线性光学效应,仅在聚焦点处发生光子吸收,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深度成像。

5. 超分辨率显微技术超分辨率显微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物显微技术之一。

生物显微技术总结范文

生物显微技术总结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显微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显微技术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研究生物体微观结构的方法,它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体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下是生物显微技术的总结。

一、生物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放大微小物体,使其在视觉范围内被观察。

显微镜由光源、物镜、目镜和载物台等部分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物镜放大,再通过目镜观察,从而实现对微小物体的观察。

二、生物显微技术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生物显微技术中最常用的显微镜,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等。

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生物体的显微结构,荧光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则可以观察生物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动态变化。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生物体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生物体的表面形态。

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聚焦和光学切片技术,实现对生物体的三维成像。

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4. 多模态显微镜:多模态显微镜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实现对生物体的多方面研究。

三、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生物显微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如细胞结构、细胞功能、细胞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2. 医学诊断:生物显微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如肿瘤、感染等疾病的细胞学检查。

3. 环境科学:生物显微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如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

4. 生物工程:生物显微技术可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如细胞培养、基因编辑、蛋白质工程等。

四、生物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显微镜分辨率的提高,生物显微技术将更加深入地揭示生物体的微观结构。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材料自二甲苯中取出后,先移入二甲苯和石 蜡等量的 混合液中约30分钟,然后进入纯石蜡中约40—60分 钟,再换纯石蜡一次约40—60分钟。
三、包埋
是把被石蜡浸透的材料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 倒入一定形状的容器内,并立即投入冷水中, 使它凝固成含材料的蜡块,以备切片。
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倒入包埋 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用温镊 子夹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使之排列整齐。 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慢慢地平放在面盆 的水面,待石蜡的表面凝固,将 纸盒慢慢 浸入水中,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分钟) 后即可取出备用。
包埋前应先把必需的用具(恒温箱、温台、纸盒) 准备好。 包埋用的镊子要先放在温箱中预热。
第五节 切片、展片和贴片
一、切 片 是把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实验程序 1. 切片前的准备工作 (1)整修:用单面刀片将蜡块四周修整平行。 (2 )石蜡块的固着:先将蜡块用刀片切成方形或长
四、注意事项
1 透明的注意事项
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水 分进入; 更换透明剂,动作要迅速; 材料周围 出现白色雾状,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
2 透蜡的注意事项
动物材料常用的石蜡熔点为52-56ºC;植物材料 为54-60ºC。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3 包埋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动物的选择、杀死和取材
一、动物的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和组织 如:健康状况的选择 观察不同组织、器官选择不同的动物(如:
肥大细胞、肝小叶、环层小体等)
二、动物致死法 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和观察目的不同,进
行适当的选择。 1、麻醉法 2、空气栓塞法 3、断头法 4、击头法 5、股动脉放血法 要求动作迅速、及时取材、迅速固定

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

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

生物显微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姓名:马永见学号:13231005生物显微技术是指应用各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辨认微小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其显微、亚显微结构,也包括植物染色体技术与原位杂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

19世纪显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学,特别是细胞学的迅速发展。

例如,19世纪后叶细胞学家对受精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的研究,就是在不断改进显微技术的过程中取得很大成就的,而这些成就又为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显微技术在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植物解剖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及孢粉学发展中,已成为一个主要研究手段。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生物显微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都知道,微生物个体微小,其大小、形态用肉眼都是难以看清的,尤其是在研究其内部结构,只能借助显微放大系统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这样就决定了显微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显微技术包括显微标本的制作、观察、测定、分析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正是由于显微技术的建立才使我们得以认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并真正使对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显微镜可以说是显微技术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项实验仪器,无论观察微生物的活性、繁殖或是其内部的结构都必须用显微镜来观察,可以说显微镜在微生物的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象的仪器。

最早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用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显微观察时,主要就是将被观察的样本进行放大,以便肉眼透过显微镜观察,但除了放大外,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反差也嫩能够影响显微观察效果。

现代意义上的显微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且发展到了对物体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特别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结合出现的图像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更是为探索微生物的奥秘增添了强大武器。

传统上,光学显微镜是主要的观察仪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复杂,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已经不能够再满足研究的应用,随之,电子显微镜随之问世,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使生物学中微观现象的研究从显微水平发展到超显微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显微技术第一章1、生物显微技术:是应用各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辨认微小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其显微、亚显微结构,也包括植物染色体技术与原位杂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

2、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第二章1、材料采集注意事项:①选择新鲜的、健康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②在保证材料完整的条件下,注意实验材料要“精而小”,而不是“大而多”;③注意实验材料的生长季节和发育时期;④选用刀刃锋利的刀片,切割时用力应均匀,避免组织破裂,影响制片效果;⑤实验材料选好后,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杀死和固定。

2、切取纵切面时应注意使刀的切向与根茎的长轴方向平行。

这种切面分为两种①、径切面②、切向切面(弦切面)3、固定:应用某种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将生物细胞或组织杀死,投入某类化学药液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组织保持原来的形状与结构。

4、固定时的注意事项:①材料新鲜:组织采集与分割后须立即固定。

否则时间相隔过久,体积就要收缩变形或发生自溶现象。

一般以神经、造血组织自溶速度较快,胰腺、胃肠道的粘膜亦较易发生改变。

②防止变形:对一些柔嫩或薄的材料如神经、肠系膜等,应先平铺于吸水纸上再固定,可防止因蛋白质凝固而引起的扭转变形。

对含气而浮于液体表面的组织如肺等,可缚以重物使其下沉,或吸出肺内气体,使其下沉于固定剂内。

③固定剂用量:一般为组织体积的10~20倍。

避免组织内水分在固定时渗出,影响固定剂的浓度。

勿使组织贴于瓶底或瓶壁,以免影响固定剂的渗入。

在平时往往用棉花垫以瓶底,而使固定剂能均匀地渗入。

④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不同种类、性质、大小,固定剂种类、性质、渗透力的强弱而定。

有的需要1~2h至10~20h,有的长达几天。

一些小的材料,仅需几十分钟。

某些固定剂(如Carnoy)对组织的硬化作用较强,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但有些固定剂(如Bouin)固定时间稍长也无关系,一般固定24h左右即可。

固定时间的长短与温度也有密切关系。

增加温度虽可缩短固定时问,但对组织变化较大,一般并不采用。

⑤避免阳光:尽可能避免接触阳光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⑥加速固定:轻轻摇动盛器使组织移动有利于固定液渗入。

5、冲洗:用洗涤剂渗透到材料组织中去,把固定液洗掉。

常用的冲洗剂:水、低浓度的酒精等6、脱水:用一种药剂把材料中的水分全部去除干净。

其目的是在组织中的水分完全去净后便于透明剂的透入。

常用的脱水剂:酒精、正丁醇、叔丁醇、丙酮、甘油7、透明:是采用苯类有机溶剂,将组织或切片中的水溶剂取代,并达到透明的目的。

分为包埋前的透明和封藏前的透明。

常用透明剂:二甲苯、甲苯、苯、氯仿、香柏油、丁香油等8、包埋:将融化后的包埋剂连同浸透包埋剂的材料一同倾倒于特质的容器内的过程。

常用的包埋剂:石蜡、火棉胶。

9、粘片:切好的切片经显微镜检查合格后,即可用粘贴剂将切好的切片粘贴在载玻片上。

常用粘片剂:明胶粘片剂,蛋白粘片剂,火棉胶粘片剂10、染色:11、染色剂分类:(根据化学性质分)①碱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一种有色的有机盐基,能与无色的醋酸盐、氯化盐或硫酸根等结合,一般能溶于水和酒精,如蕃红及苏木精②酸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通常为钠和钾的金属基,能与一种有色的有机酸根结合。

也能溶于水及酒精,如固绿、曙红等③中性染料由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结合而成,也可称为复合染料。

这类染料中,阴阳离子都各有一个发色团,也能溶于酒精和水,如吉姆萨。

12、封藏:将已经过染色、脱水、透明的材料,将用某种具有较大粘性,而且透明度较高、折光率大的溶剂进行封藏,制作成永久切片。

13、封藏剂:水溶性封藏剂:水及甘油、甘油明胶、糖浆脂溶性封藏剂:加拿大树胶、合成树胶第三章一、生物显微制片方法:切片法,非切片制片法二、1、徒手切片:用手直接握住小刀,把选取的材料切成适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薄片。

2、徒手切片常用器具:①培养皿:盛清水及放切片用;②切片刀:刀口非常锋利的单面刀片或剃刀;③夹持物:选用软硬适当的物体,例如:向日葵的髓、萝卜或胡萝卜的圆锥根、马铃薯的块茎等。

(有些较小或柔软多汁的制片材料,直接用手夹持切片比较困难,则可把夹持材料在夹持物中进行切片,这样在切片时,材料就不致弯曲,压坏或破裂,而能切出较完整的切片)3、徒手切片方法:①取材:一般选择正常、软硬适中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为材料,所取的新鲜材料应及时放入水中,以免徒手切片时萎蔫。

②切片:Ⅰ把欲切的材料削成大小适宜的段块,并将切面削平,然后将材料和刀片蘸水湿润。

Ⅱ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

为防止切片时割伤手指,应使材料上端(切面)略高与食指,拇指略低于食指。

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一端,置于右手食指之上,刀片和材料切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

Ⅲ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使刀刃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斜滑拉切,注意不要直切,中途不停顿,拉切速度要快,不要推前拖后(拉锯式)切割,左手食指向下稍微移动,使材料略有上升,从而调动每张切片的厚度。

切片过程中右手不动,只是右臂移动,动作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Ⅳ切片要薄、平而完整,将切下的切片用毛笔刷蘸水从刀片上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或直接将刀片浸没于水中使切片漂洗下来。

③选片三、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处理的材料经浸透、包埋、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

❖优点:操作比较容易,能切成很薄的连续切片。

❖缺点:脱水和浸蜡后组织容易收缩,坚硬易碎的和易变脆的材料以及较大的材料块不适合制作石蜡切片。

2、石蜡切片常用器具及药品:固定液、染色剂、各级酒精(用于脱水)、二甲苯(用于透明)、石蜡、粘片剂、单面保安刀片(用于修蜡块)、包埋台、烫板、旋转式切片机、刀片(用于切片)、毛笔。

3、石蜡切片法的一般流程为:取材→固定→抽气→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粘片→染色→封片。

⑴、取材用锋利的刀片切取新鲜的植物材料,选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取材的注意事项如下:✧取材料要新鲜。

动作要迅速,以免挤压损坏组织;取病理材料时,应设置对照材料。

✧所取材料大小要适当:根和茎一般直径≤5mm,切取成5-10mm小段;叶片一般取过中脉处,切成2-5mm宽、5-8mm长。

在切材料时,必须注意刀片与中轴成直角,两切面平行,否则制成的切片细胞是斜的。

雌、雄蕊一般不需分割。

✧取材时间可根据切片要求有所区别。

如:在进行植物发育的研究过程时,需要找到细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时取材,此时植物细胞分裂活动较明显。

✧取材不易过老,否则制片有难度(过老的材料须在滑走切片机上进行);对纵切的材料适当多取材,如根尖、茎尖等,因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较低。

⑵、固定❖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定液中。

借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从而达到使组织变硬从而便于切片、增强内含物的折光度、令细胞易于着色的目的,同时具有防腐作用。

以新鲜配制固定液效果较好。

固定的时间依材料的种类、性质、大小等而定。

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标签。

❖良好的固定剂,应是穿透力强,使细胞立刻致死,原生质全部凝固;不发生任何变形,增强折光率,并且不妨碍染色。

常用固定液:(简单固定液)➢乙醇为凝固型固定剂。

常用无水乙醇或95%乙醇。

➢甲醛为非凝固性固定剂。

具强烈刺激性气味。

纯净的甲醛为无色透明液体。

固定用的浓度为4%-10%。

➢醋酸为凝固型固定剂。

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刺激性极强,低温下凝结成冰,故又名冰醋酸。

⑶、抽气❖植物材料内部多由于含有空气,导致固定液不能完全深入。

材料投入固定液后需要立即进行抽气。

以便让固定液有效透入材料组织中,并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

❖一般抽气时间为20-30 min。

抽过气的材料在停止抽气,应沉入底部。

⑷、洗涤固定液中的成分有可能会妨碍染色或发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有的还会继续作用,使材料变质等。

因此,在使用材料时,需根据固定液的种类,用水、缓冲液或70%乙醇洗去渗入细胞内部的固定液。

⑸、脱水❖材料经洗涤后含有部分水分,会使材料分解。

而且透明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于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后期处理。

因此需用脱水剂逐渐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让石蜡渗透进细胞。

所以,脱水是制片的关键环节。

脱水剂要求能与水混合,而且能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相替代。

❖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材料。

⑹、透明❖透明剂要具有既能与脱水剂相混合又能和石蜡相混合的性质,可以将材料中的脱水剂置换出来,使石蜡能顺利进入材料中。

❖二甲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透明剂,作用迅速,但易使材料变脆。

⑺、浸蜡❖是指逐步清除材料中的透明剂,以使石蜡充分渗透于材料内部的过程。

这样,材料的各部分都能保持原来的结构与位置,切片不致发生破裂或其他变形。

❖浸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用的正丁醇❖每次浸蜡的时间,视材料大小而调节。

⑻、包埋❖材料经过足够时间的浸蜡后,需包入蜡块,以备切片。

❖操作方法:根据切片材料大小,确定所需纸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纸预先叠好纸盒。

⑼、修整和固定蜡块✧修整蜡块:切去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一般情况下在组织周围留有约1~2mm的石蜡边,两边必须平行。

✧蜡块固定:修整好的蜡块先固定在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木块或者金属块上,固定方法是把蜡铲先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蜡块底部烙熔,迅速烙粘在小方木块或金属块底座上。

⑽、切片❖即将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切片前的准备工具:切片刀、酒精灯、烫蜡铲、木块、垫桌纸、火柴、毛笔、镊子、染色架、切片机、小木板,等。

⑾、贴片和烘片❖是用黏贴剂把切片平铺贴在载玻片上,以便于染色和观察。

❖常用的粘片剂有下列二种:(1) 明胶黏片剂(2) 蛋清黏片剂❖烘片方法:(1)烫片台法(2)温水捞取法⑿、染色即根据植物细胞中不同的化学性质,用染料分别进行染色,以利于观察切片中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构造及其内含物等。

染色基本的程序为脱蜡、染色、分色封片。

⒀、封藏❖封藏于中性树胶中,使材料能在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出来,并能长期保存。

❖方法:将含材料的载玻片放在吸水纸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必须在二甲苯干燥前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微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触,然后再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4、石蜡切片中的常见问题三、1、冰冻切片:将已固定或新鲜的组织块不经脱水而先进性冰冻,然后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