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显微技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复习总结资料Microsoft-Word-文档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复习总结资料Microsoft-Word-文档

下面是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出显微镜时,用右手握住【】,左手托住【】,放在桌上略偏,离桌边缘厘米处。

(2)如果目镜放大的倍数为10X,物镜放大的倍数为4X,则该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为。

(3)在载玻片上看到的是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

(4)用下列显微镜观察细胞,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显微镜(),看到细胞体积最大的显微镜是(),看到细胞体积最小的显微镜是( )。

A.目镜5X和物镜8X B目镜10X和物镜40XC目镜15X和物镜10X D目镜20X和物镜45X(三)课堂练习:1.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腈一定要看着 A. 目镜 B.物镜 C.镜茼 D.粗难焦螺旋2.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

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使用了低倍物镜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3. 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 ”,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d B .q C .p D .b4. 用5×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A .15倍B .50倍C .500倍D .150倍(四)课后练习:1、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A.显微镜、放大镜 B .放大镜、放大镜C .显微镜、显微镜D .放大镜、显微镜3.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A .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B .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C .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D .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4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B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C .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D .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5.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A .目镜B .物镜转换嚣C .反光镜D .粗准焦螺旋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 )A.反光镜B.目镜C.物镜D.细准焦螺旋7.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在右上方。

2024年中考生物5年中考3年复习资料(全国通用版):实验突破一 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2024年中考生物5年中考3年复习资料(全国通用版):实验突破一 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1.擦
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
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滴清水
3.取材
凉开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 切出“井”字
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上下轻刮——避免刮破 用镊子撕取鳞片叶内表皮 口腔黏膜
将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 用镊子将材料展平——避免重
几下——使细胞分散,避免重叠

4.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5.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或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
全部。染色主要是为了使细胞的细胞核看得更明显
实 验 精 讲
返回目录
比较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标本的不同点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虚像;欲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
返回目录
临时装片的制作 操作步骤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返回目录
目 录
实 验 精 讲
实验精讲
返回目录
实验精讲
显微镜的构造 1.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名称及其主要作用。
⑴物像放大结构:目镜和物镜 ⑵物镜转换结构:转换器 ⑶光线调节结构:遮光器、反光镜 ⑷焦距调节结构: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⑸支撑结构:镜座、镜柱、镜臂
实 验 精 讲
返回目录
实 验 精 讲
2.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带有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以下1~3为目镜,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3;4~6 为物镜,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4。

显微复习10[1][1].12

显微复习10[1][1].12

典 型 植 物 细 胞 的 构 造
后含物 后含物和生 理活性物质
淀粉、菊糖、蛋 白、脂肪
分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细胞壁 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具缘纹孔 特化细胞壁:木质化、角质化、木栓化、矿质化和粘液化
植物组织
• 保护组织:表皮(气孔及类型)和 周皮 • 机械组织:厚壁(纤维及石细胞) 和厚角组织。 • 输导组织:概念;导管、筛管。 • 分泌组织:溶生式和裂生式。
• 2.双子叶植物茎初生与 次生的区别 初生 表皮 形成层不成 环 形成层成环
次生
周皮
• 3.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次生构造的区别 茎 无根迹或 叶迹维管 束 具根迹或 叶迹维管 束 机械组织 发达 机械组织 不发达 维管束大 小相似 维管束大 小不一
根茎
• 4.双子叶植物木质茎和草质茎次生构造 的区别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顶端、侧生、居间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顶端、侧生、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基本、同化、贮藏、吸收。 薄壁组织:基本、同化、贮藏、吸收。 保护组织:表皮、周皮。 保护组织:表皮、周皮。 机械组织:厚角、厚壁组织 机械组织:厚角、 输导组织:导管、 输导组织:导管、筛管 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腺毛 非腺毛。 腺毛、 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 腺毛、非腺毛。 内分泌组织—分泌腔、分泌道。 内分泌组织 题:单选题和多选题(X型) 2.填空题: 3.看图答题 4.简答题 5.问答题
植物细胞
• • • • 植物细胞的三大特征 原生质体: 后含物:淀粉粒、菊糖、晶体(化学鉴别) 细胞壁:分层、纹孔、特化细胞壁。
细胞质:半透明半流动和无固定结构的基质。 核膜 原生质体:细胞内一切有 生命物质的总称。 细胞核: 核仁 核液 细胞器:细胞内有 一定形态结构和功 能的微器官 染色体 质体 线粒体、 液泡等 晶体 生理活 性物质 酶、维生素、 抗生素和植 物激素 叶绿体 白色体 有色体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G. 氯化汞 性质:无色粉末,剧毒
优点:渗透力强,对蛋白质有强烈的沉淀 作用
缺点:材料收缩
*常与甲醛、冰醋酸、丙酸等配合使用。 用碘除汞
H. 碘 性质:棕红色晶体
优点:渗透力强,野外使用方便
缺点:易挥发,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溶于碘化钾溶液配置固定液;使用时可与 福尔马林配合使用。是低等单细胞生物、 浮游生物的良好固定液
有必要,必须采用与固定剂中的酒精浓度相同或相近 的酒精。
2.凡是含有铬酸、重铬酸钾、锇酸的固定剂,必须用流 水冲洗,冲洗时间应等于或多于固定时间。
3.如固定液中含有氯化汞,应根据溶液的性质用水或酒 精冲洗,冲洗完毕必须在70%酒精中加碘液去汞 。
4.含有苦味酸的固定剂,宜选用70%的酒精进行洗涤。苦 味酸的黄色在70%酒精中能自行脱去,或加入碳酸钾饱 和水溶液除去。
I. 锇酸 性质:灰黄色结晶,强氧化剂,剧毒
优点:目前最好的固定剂之一,脂类物质 唯一的固定剂
缺点:渗透力弱,组织固定不均匀,价格 昂贵
*取材较小,固定后用过氧化氢漂洗
第二节 洗涤和脱水
一、洗涤的目的和原则
洗涤的目的:将组织间隙中的固定剂清洗干净以免妨碍 染色或使材料在后续处理中变质。
洗涤的原则: 1.固定剂为酒精,或酒精混合物,一般不要求冲洗,如
第二章 光学透镜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
➢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和聚光镜都是由多个单透 镜或复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但其实质上只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虚 像,在显微镜上不能单独使用。
第七节 脱蜡与染色
四、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辅助试剂
a. 媒染剂
有的染料不能直接使细胞或组织着色。媒染 剂通常能在水中电离金属离子(金属盐类或 金属氧化物)而与染料结合成有色复盐(不 溶于水或酒精)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显微镜基础知识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显微镜基础知识
反光镜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
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
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
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
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物 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
镜 筒
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
转换器
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显微镜基础知识
为您整理“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显微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显微镜基础知识
名 称
作 用
图 示
目 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
放大标本和成像
说明: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一、生物实验技术(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与物镜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是低长高短:物镜是低短高长。

(2)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来调节焦距。

粗调镜筒升降较大,常用来捕获图像;细调镜筒升降很小,用于调整图像使观察到的图像更清晰。

(3)光圈(或聚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明暗。

若光线太强,视野太亮时可调用较小光圈对光。

若光线暗,视野暗淡,可调用较大光圈对光。

(4)反光镜:周围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对光,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对光。

(5)其它略2、显微镜的成像(1)成像原理:由目镜和物镜构成成像系统;反光镜与聚光器构成照明系统。

标本在物镜下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目镜是将第一次放大的偈进一步放大,目镜成立的像为虚像,所以从目镜上看到的像是经二次放大的倒立虚像。

(2)物像放大的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且放大的是标本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3)视野与镜头的关系A、视野亮度与放大倍数:低亮高暗(成反比)B、视野大小与放大倍数:低大高小(成反比)C、视野内细胞大小、数目与放大倍数:低小而多;高大而少。

(4)看清物像时,物镜与玻片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低倍距离大,高倍距离近。

(5)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同向移动(即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存在位置方向一至)。

3、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1)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2)观察时要两眼睁开(3)略例1、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 A ) 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例2、同一标本,有的地方能看清,有的地方不能看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B)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例3、用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B ) A、目10X,物40X B、目5X,物10X C、目5X,物40X D、目10X,物10X例4、在视野右下方发现一后期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向何方向移动(D)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例5、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A、变大变小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大变亮D变小变少变暗例6、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这异物可能在(A )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例7、作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D)例8、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①②③④应选用哪种组合?(②③)(二)生物制片技术生物制片一般分为装片、涂片、压片和切片。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显微镜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显微镜

DNA分子拉成的DNA图象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原子力显微镜同样具有原 子级的分辨率。由于原 子力显微镜既可以观察 导体,也可以观察非导 体,从而弥补了STM的 不足。
结 语
STM 及随后发展起来的 SPM 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 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有力手段,能够获得用其它实验 方法很难得到的结果,为纳米科技的诞生与发展起了根本 性的推动作用。
LSCM的生物学应用


细胞的三维重建 :各类细胞骨架形态学分 析、染色体分析、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观察、 细胞内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的分析 细胞定量荧光测定 细胞内钙离子pH值和其它离子的动态分析 细胞胞间通讯和膜的流动性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



1932年德国人发明电子显微镜 分辨率:极限分辨率0.2-0.25nm,为光镜的1000 倍 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超高压电镜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第二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
LSCM原理


用激光作扫描光源,逐点、逐行、逐面快速扫 描成像,有较高的分辨力,大约是普通光学显 微镜的3倍。 可以获得样品不同深度层次的图像,对较厚的 样本进行无损伤的系列"光学切片",得到其各 层面的信息。这些图像信息都储于计算机内, 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模拟,就能显示细胞样品的 三维立体结构。
STM的应用
在纳米范围内, STM 已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 命科学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真空、大气和溶液条件下的 DNA 研究,球蛋白、胶 原蛋白及红血球的研究等。 STM 不仅能够对样品表面进行成像,而且还能在纳 米尺度上对材料表面进行刻蚀与修饰。

专题12 生物技术与显微镜-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12 生物技术与显微镜-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
常用方法:营养器官直接繁殖、组织培养、扦插、 嫁接、压条。
1、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
落地生根的叶子 上长出新植物体
新植株 块根
甘薯块根上长 出新植物体

块 茎
马铃薯块茎上的 芽可以长成新的 马铃薯植株
2、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分化 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入土中,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枝条生根和长 出新叶后切离母株,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植株。
扦插:在适宜的季节,剪取某些植物的茎、 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 等到生根后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扦插
你移栽过仙人掌吗?能不能说 说你是怎么栽种仙人掌的?
扦 插
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条接到 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植物体。
目标要求
内容 植物的无性繁殖 动物的无性繁殖 转基因技术
显微镜
知识点 植物的营养繁殖 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动物的克隆技术及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
制作临时装片
目标要求 了解 了解 模仿 了解
了解 理解 独立操作
模仿
考点一:植物的无性繁殖
1、很多植物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根、 茎、叶脱离母体后,重新长成新个体。这种依据营养器官 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 人们将创造出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为完 整植物体的新技术,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有什么优点呢?
可以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特点
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批植物, 实现可以培育无病毒植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显微镜及其附加设备第一节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放大镜放大镜的放大率公式,通常采用以下形式:Γ=250/ f ′由上式可知,放大镜的放大率仅由其焦距所决定,焦距越小则放大率越大。

由于单透镜有相差存在,加上加工的原因,不能期望以减少凸透镜的焦距来获得很大的放大率。

简单放大镜放大率都在10×以下。

构造相对复杂的为解剖显微镜,它由几个透镜组成,其放大率在200×以下。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其焦距越短,工作距离也越短。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若u>2f,则2f>v>f,异侧倒立缩小的实像若2f>u>f,则v>2f,异侧倒立放大的实像若u=f,则v→∞,不成相若u<f,则同侧正立放大的虚像分辨率分辨率是指能区分两个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称为分辨距离。

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也就是分辨细微结构的能力越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是0.2μm。

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

放大率放大率就是放大倍数,是指被检验物体经物镜放大再经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终图象的大小对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总放大率=物镜放大率×目镜放大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物体长度的放大。

显微镜放大率公式:Γ=250Δ/ f1 f2式中:Δ为光学筒长,一般为160mm; 250为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 1为物镜的焦距;f 2为目镜的焦距。

在考虑其总放大倍率的同时,首先应选取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其次才考虑目镜的放大倍数。

其原因在于显微镜的成像质量主要取决于物镜的分辨率。

镜口角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数值孔径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和孔径角半数的正玄之乘积。

用公式表示如下:NA=hsinu/2 。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

●降低波长λ值,使用短波长光源。

●增大介质n值和提高NA值。

●增大孔径角。

●增加明暗反差。

焦深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

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镜成反比。

焦深大,分辨率降低。

镜像亮度镜像亮度是指显微镜观察中的图像明暗程度。

NA值越大,镜像的亮度就越大,总放大倍数就越好。

视场亮度视场亮度是显微镜所观察的整个视场(或视野)的明暗程度。

它与物镜、目镜、聚光镜、视场光阑、光源等因素有关。

视场亮度大,镜像亮度大。

视场直径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

视场直径23最为科学,大视场容易引起场曲。

F=FN/M; F: 视场直径,FN:视场数,M:物镜放大率。

视场数(Field Number, 简写为FN),标刻在目镜的镜筒外侧。

由公式可看出:1.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

2.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

因此,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份。

覆盖度覆盖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

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差,这就是覆盖差。

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 许可范围在0.16-0.18mm.,工作距离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

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机械筒长从镜筒的肩部(目镜下缘)到物镜螺旋肩部之间的长度叫机械筒长,一般它的长度为160mm。

焦点:决定图像是模糊还是清晰?焦点与焦距有关,且可以通过聚焦旋钮控制。

样本载玻片上的盖片厚度也会影响图像对焦。

正确的盖片厚度应标注在物镜的侧面。

分辨率:图像中的两个像素达到多近的间距时会分辨不清?分辨率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以及通过透镜的光线波长(波长越短,分辨率越好)有关。

调节不同参数产生的效果●亮度:表示图像有多明亮?亮度与照明系统相关,因而可以通过改变灯的电压/电阻器,以及调节聚光器和光圈/针孔孔径进行更改。

此外,亮度还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有关(数值孔径越大,图像越明亮)。

●对比度:样本周围区域的光照差别怎样?对比度与照明系统相关,可以通过改变光线强度以及光圈/针孔孔径对其进行调节。

除此之外,对样本进行化学着色也可以增强对比度。

明视距离从眼球的水晶体到放大的虚像之间的距离叫明视距离,它的长度为250mm,这是观察显微镜中物像最适宜的距离。

一、物镜●物镜分前透镜和后透镜。

●高倍镜为弹簧物镜。

(一)几个概念1、齐焦反映某一倍数的物镜观察图像清晰后,在转换至另一倍率的物镜时,其成像亦应基本清晰,且物镜光路也基本合轴,中心不偏离。

2、色差3、球差4、场曲2、透镜的像差某一物点发出的光束,经过透镜以后,仍然是同心光束,还都会聚在一点,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像点称为理想像点。

由理想像点构成与原物形状、颜色完全相似的像,称为理想像。

实际上,从一点发出的光束在通过透镜后并不完全会聚于一点,而是分布在空间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成为一个模糊的斑点或称弥散圈。

同样,一个物体通过透镜后也不可能形成一个与原物体完全相似的像。

造成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透镜本身存在的各种像差。

像差●单色相差●轴上点的单色像差――球差慧差像散●轴外点的单色像差―场曲畸变●复色像差――----色差1)轴上点的单色像差――球差●由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不再是同心光束,入射光线的孔径角不同,其出射光线与光轴交点的位置就不同,相对于理想像点有不同的偏离,这就是球差。

孔径角越大,则光线的折射率越大。

球差及球差的消除球差●球差也称球面差、球面像差,指透过透镜边缘的光线曲折度大于透过中央部分的现象,会聚的焦点参差不齐,使成像不清晰,有时变形。

2)轴外点的单色像差●(1)慧差●慧差即慧形像差,又叫侧面球差。

它是光轴外一点发出宽光束通过透镜折射会聚所形成的一种像差。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透镜边缘一带的光线与透镜主轴一带的光线所会聚的焦点位置和影像大小有差别。

得到的影像的一端宽大虚散而较暗,另一端则窄小清晰而较亮,严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慧差(Coma)靠近光轴的物点发出的大孔径光线不聚焦于一点Y慧差的校正:●复合透镜;●非球面透镜;2)轴外点的单色像差●2)像散●当轴外一点发出很细的光束投射在透镜上成像时,由于细光束的光束轴与法线不重合,其出射光束不再存在对称轴,而只存在一个对称面(子午面)。

与此细光束对应的微小波面并非旋转对称,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曲率,因此形成像散光束。

存在着像散的光学系统,不能使物面上所有物点形成清晰的像点群。

(3)场曲:即像场弯曲。

每个物点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点,但是整个像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回转曲面。

因此,像平面是不清晰的。

当使用存在场曲的镜头拍摄时,如果景物中间部分清晰,则边缘部分模糊;反之,当景物边缘部分清晰时,则中间部分模糊。

场曲:曲也称像场弯曲,指整个像平面是一个曲面,这样的像平面是不清晰地。

(4)畸变产生畸变的原因是在一对物、像共轭平面上,垂轴放大率随视场大小而改变,不再保持常数,使像相对于物失去了相似性。

如果主光线和高斯像面焦点的高度随视场增大而大于理想像高,即为正畸变,又叫枕形畸变;如果主光线和高斯像面焦点的高度随视场增大而小于理想像高,即为负畸变,又叫桶形畸变。

●3)复色像差--色差● 1.位置色差●描述轴上物点用不同色光成像时成像位置差异的像差称为位置色差,也称为轴向色差。

同一透镜对不同色光有不同焦距。

当透镜对于光轴上一点成像时,按色光的波长的由短到长,每种色光形成的像点离开透镜由近到远地排列在光轴上,这就是位置色差。

● 2.倍率色差●当光学系统校正了位置色差以后,可认为两种色光的像面重合在一起。

但对于轴外点来说,由于不同色光的焦距不等而放大率不等,因而有不同的像高。

光学系统对不同色光的放大率的差异称为倍率色差,也称放大率色差或垂轴色差。

倍率色差破坏轴外点像的清晰程度,造成白色像的模糊。

色差的消除色差是指光线通过一个透镜后,不能使所有颜色的光都聚在一个焦点上,而是残次不齐的。

(二)物镜种类功能:a 产生物体的第一次倒立实像 b 放大作用1.按介质来分:●干燥系物镜●油浸系物镜●水浸系物镜油镜的使用方法(1)首先用低倍干系物镜找出要观察的区域。

(2)当标本被照明时,把一滴(不要多于一滴)浸油准确地滴到盖玻片上的照明区域,并注意不要在滴入的浸油里混有气泡。

(3)在现代显微镜中,用干系物镜聚焦标本后可以在不改变粗调和细调的情况下转动物镜转换台直接把油浸物镜浸到油里。

(4)当油浸物镜已经浸入浸油之后,用细调进行进一步的调节直到像被清晰地聚焦,并在细调旋钮的刻度尺上记下所转动的刻度。

当第一次聚焦使用固定的低倍干系物镜时,每次使用油浸物镜的聚焦都需要相同的调节,即沿着同样的方向使细调转动相同的刻度。

2.物镜种类●消色差物镜Ach 消除红蓝光的色差,由含铅的火石玻璃单凹透镜粘合成●复消色差物镜APO:能消除红、绿、蓝光的色差,校正红蓝二色光的球差。

特种玻璃或萤石、氟石等材料制成●半复消色差物镜FL:校正红蓝二色光的色差和球差,氟石等材料制成●平场物镜Plan:增加一块半月形的厚透镜,视场平坦,视场较大,工作距离也增大。

Plan Ach、Plan APO、S Plan、S PLan APO●特种物镜带校正环物镜带彩虹光阑的物镜相衬显微镜(ph)无应变物镜(PO或POL)无荧光显微镜(UVFL)无罩物镜(NC)长工作距离物镜(倒置)●170;表示所适用的显微镜机械筒长,即从物镜的肩部到目镜上缘的距离为170mm。

●0.17:表示物镜所要求的盖玻片厚度为0.17mm。

●PL APo;表示物镜的矫正程度为平面复消色差,NPL表示标准平面消色差。

●100(或40):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0(或40)倍。

●Oil;表示物镜的浸润介质为油浸。

物镜没有标记这种字母,表示介质为空气的干系物镜。

●0.65: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即镜口率)为0.65,这是决定物镜性能的非常重要的参数。

二、目镜:目镜分接目镜和场目镜眼点:从目镜透射出来的光线,在目镜的接目镜以上形成的交叉点。

作用:a 、将物镜形成的倒立实像变成正立的虚像。

b、将像再放大4-16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