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痔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肛肠科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肛肠科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症状: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缘赘皮红、肿、疼痛或形成圆形肿物。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自觉疼痛,肛门坠胀,有异物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年)。

(1)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由于炎症刺激引发肛缘肿物,伴红、肿、疼痛。

(2)血栓性外痔:痔外静脉破裂,血液凝结于皮下,在肛缘形成圆形肿物。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由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

舌紫暗,舌苔薄黄,脉弦涩。

2.湿热下注证: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局部有分泌物,便干或溏。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化瘀。

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川芎、当归尾、赤芍、丹皮、苏木、桃仁、枳壳、槟榔、大黄、瓜蒌仁等。

2.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萆薢渗湿汤或四妙丸加减。

萆薢、薏苡仁、茯苓、滑石、鱼腥草、丹皮、泽泻、防风、黄柏、当归、升麻、柴胡、苍术、牛膝等。

(二)中药熏洗主要采用苦参汤加减。

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石菖蒲、忍冬藤等煎水,每日2次,7次为一疗程。

操作方法:熏洗前应先揭去敷料、排空二便。

熏洗温度40~45℃为宜,熏洗时间为5分钟/次。

年老体弱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

在熏洗期间护理人员应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并观察创面及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皮疹、湿疹、皮肤瘙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中药外敷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九华膏等。

外涂于患处,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四)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不要挤压。

痔临床诊治指南(美国,2011)

痔临床诊治指南(美国,2011)

·指南与共识· 译者按: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致力于推进结直肠、肛门疾病相关理论、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由协会中结直肠外科方面有专长的成员组成。

创立该委员会旨在引领国际结直肠肛门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并建立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

指南具有涵盖性,目的是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而非具体治疗方案。

指南适用于所有相关医护人员以及希望得到相关诊断和治疗的患者。

应当指出的是,指南并不能涵盖所有合适的方案,也不能排除一些疗效相似的方法。

医师最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决定不同治疗方案。

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在美国,痔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

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以上有此病史[1]。

不过,很多肛门、直肠疾病都被误诊为痔;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对痔的诊断和治疗有清楚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订了本指南,希望对临床医师制订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1 方法1.1 修订基础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于2005年发布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

1.2 检索平台 MEDLINE/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在线分析与检索系统)和Cochrane系统评价与临床研究数据库(世界循证医学数据库)。

检索2010年4月以前所有相关文献。

1.3 关键词 “hemorrhoid”(痔)、“internalandexternalhem orrhoids”(内外痔)、“hemorrhoiddisease”(痔病)、“thrombosedhemorrhoid”(血栓痔)、“rubberbandligation”(胶圈套扎)、“hemorrhoidopexy”(痔悬吊术)、“hemorrhoidectomy”(痔切除术)、“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Milligan Morgan”(痔外剥内扎术)、“Ferguson”(闭合式痔切除术)、“Dopplerguided”(多普勒引导)和“stapledhemorrhoidopexy”(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肛肠科痔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痔疮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痔疮痔疮的发病率很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由腹泻、便秘、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嗜食辛辣曲酒等诱发本病。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诊断】详细追查病史,局部均需指诊和肛门镜窥诊。

各类痔疮的诊断标准如下:1.内痔分为3期I期内痔:排便时常有出血、滴血或射血。

肛镜检查,齿线缘黏膜或肛肠柱隆起充血,病人除发现出血外,常无疼痛、脱出等自觉症状。

11期内痔:大便时内痔脱出,便后能自行回位,并有间断性的便血,肛门镜检查,可见内痔如球状突出。

III期内痔:大便时内痔容易脱出,不能自行回位,必须手托或卧位休息以后,才能回纳肛内,严重的三期内痔,病人在步行、体力劳动时,都会自行脱出。

2.外痔分为4种(1)炎性外痔:肛门齿线以外的皮肤部分,有大小不等的外痔赘生,常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2)血栓性外痔:肛周有淡蓝色的血肿形成,伴有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因而疼痛比较严重。

都有肛周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瘀血凝结而成。

(3)结缔组织性外痔:肛周有皮赘样大小不同隆起的组织,有炎症时发痒或疼痛,妇女患者最多。

(4)静脉扩张性外痔:肛门边缘有团状的静脉丛胀大,大便以后,久蹲或劳累以后,静脉丛的胀大更为明显,严重者也会发炎疼痛。

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在肛门齿状线上下方同一位置上发生,联成一体,括约肌间沟消失,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外痔部分,以结缔组织性、静脉曲张性为多。

【治疗】痔疮的治疗,由于专科的普及和学术的发展,已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中国的传统医疗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外,在物理疗法方面,又引进了激光、微波、热疗机、液氮冷冻、冷针、磁疗等现代技术。

这些新方法,都有控制痔疮临床症状和灼除病灶的作用,但也有引起邻近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性反应和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

本章将扼要介绍中医传统医疗的主要内容。

一、结扎疗法适应证:II、In期内痔。

禁忌证:肛门部有其他急性感染、急慢性肠炎、严重的心血管和其他全身合并病、妇女妊娠期等。

结扎方法:结扎治疗,能使痔疮阻断、坏死、脱落,治疗较彻底,远期效果较好,对健康组织没有明显的损害。

痔病诊疗指南

痔病诊疗指南

06
血液检查:通过 血液检查,了解 痔疮的具体情况
07
粪便检查:通过 粪便检查,了解 痔疮的具体情况
08
尿液检查:通过 尿液检查,了解 痔疮的具体情况
09
影像学检查:通 过影像学检查, 了解痔疮的具体
情况
10
实验室检查:通 过实验室检查, 了解痔疮的具体
情况
鉴别诊断
1
痔疮与肛裂:肛裂 患者通常有明显的 疼痛,而痔疮患者
痔病的病因
01
长期久坐:长 时间保持坐姿, 导致肛门周围 静脉回流受阻, 形成痔疮。
02
便秘:大便干 硬,排便困难, 导致肛门周围 静脉曲张,形 成痔疮。
03
饮食不当:长 期食用辛辣、 油腻食物,导 致肛门周围血 管扩张,形成 痔疮。
04
怀孕:怀孕期 间,子宫增大, 压迫盆腔静脉, 导致肛门周围 静脉回流受阻, 形成痔疮。
则以出血为主。
3
痔疮与直肠癌:直 肠癌患者通常有便 血、大便习惯改变 等症状,而痔疮患 者则以出血为主。
2
痔疮与肛瘘:肛瘘 患者通常有脓液流 出,而痔疮患者则
以出血为主。
4
痔疮与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患者通常 有明显的疼痛,而 痔疮患者则以出血
为主。
3
痔病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药物治疗:使用痔 疮膏、栓剂等药物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锻 炼,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 时间蹲厕,防止便秘
饮食调理
01
多吃富含纤维的 食物,如蔬菜、
水果、粗粮等
02
避免辛辣、油 腻、刺激性食

03
多喝水,保持 大便通畅
04
适量摄入益生 菌,有助于肠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肛管直肠指诊前应与患者进行必要沟通和提示,辅以油性物充分润滑手套,动作轻 柔,用指腹轻柔按压再徐徐进指,判断肛管是否狭窄、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肛管表 面是否光滑,然后沿解剖学走行检查直肠中下段黏膜表面是否光滑、是否触及肿物 或粪块,并通过静息、力排、提肛判断肛直角变化和肛门括约肌的协调性。退指动 作亦要慢,同时观察指套是否沾染黏液脓血等分泌物。
痛、瘙痒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并减少症状复发,MPFF可作为首选的静脉活 性药物用于治疗Ⅰ~Ⅳ度痔患者(1A); 7.可将MPFF作为器械疗法和手术疗法的辅助药物(1A); 8.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MPFF及含硫酸铝成分外用药物用于辅助痔患 者改善术后症状(1A)。
饮食疗法
✓调整饮食结构,包括摄入足量的液体和膳食纤维,以及形成良好的排粪习惯, 对预防痔和痔的非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
痔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痔的诊断
痔的保守治疗 器械治疗 手术治疗
特殊痔患者的治疗
流行病学
✓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痔的患 病率介于4%~55%,每年就诊人数接近400万,45~65岁人群患痔的风险最 高。
✓我国中医肛肠学会于1975—1997年组织的疾病普查结果显示,国内肛肠疾病 总的发病率为59.1% (33 837/57 297), 其中痔的发病率最高(51.56%), 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当中内痔发病率最高(52.23%),其次为混合痔 (21.05%) 和外痔(14.04%)。
✓传统中医熏洗坐浴基本方:苦参五倍子汤加减(苦参、黄柏、马齿苋、五倍 子、芒硝、花椒、石榴皮) 有消炎、消肿、镇痛功效,适用于治疗痔急性 炎性水肿疼痛患者。
磁疗
✓近年来,磁疗也被临床医师推荐用于缓解痔急性发作期症状或痔术后水肿、 疼痛等症状的治疗,其原理是磁疗棒在肛管内产生的横向、竖向磁场能改善 血液微循环障碍,纠正组织缺血、缺氧,促进渗出物吸收,消除炎症。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痔 的 围手术 期处理 : 术 前应 常规作 必 要 的物理 和 实验 室检查 。手术 前 的肠道 准备 可采 用 口服 洗肠 液、 灌肠或 其他 促排 便 等方 式进 行。 术前 可预 防性 使用 抗生 素。 术 后并发 症 的 防治 : 1.出血 :各 种痔 手 术都 有发 生 出血 的可能 ,部 分 患者 手术 后可有 迟发 性 出血 。应 注意 手术 中严 密 止 血和 术后 观察 ,必要 时需手 术止血 。 2.尿 潴 留:术 前排 空膀 胱 ,控 制输 液量和 输液 速度 ,选 择合 适 的麻 醉方 式可 预 防尿 潴 留的发 生。 如发 生尿 潴 留可 采用 针刺 关元 、三 阴交 、至 阴穴 ,还 可用耳 压 、中药 内服 的方 法治 疗 ,必要 时导尿 。 3.疼痛 :采 用局部黏膜保护剂和使用镇痛 药可减 轻 痔手 术后 疼痛 ,包 括 复方 利 多卡 因、复方 薄荷 脑 、 解 热镇 痛栓 剂 、硝酸 甘 油膏等 黏膜 保护 剂局部 用 药 和 采用 自控 性镇 痛泵 ;中药熏 洗 以活血 消肿止 痛 ,还 可采用 针刺 龈交 、二 白、白环俞 或肛 周 电刺 激治疗 。 4.肛缘水 肿:坐浴、药物外敷 ,必要时手术处理 。 5.肛 门直 肠狭 窄:由于痔 术 后有肛 门狭 窄 的可 能 ,手 术 时应注 意保 留肛 管皮 肤 。治疗 措 施包括扩 肛 和肛 管成 形术 。
维普资讯
中华 胃肠 外 科 杂 志 2006年 9月 第 9卷 第 5期 Chin J Gastrointesl Sur Seotember 2006,Vol 9,No.5
手 术或 手术 治疗 。 (一)一般 治疗 改善饮 食 、保 持 大便 通畅 、注 意肛 门周 围清洁和
坐 浴 等对各 类痔 的治 疗都 是有 效 的。 (二 )药物 治疗 药物 治疗 是痔治 疗 的重要 方 法 ,I、Ⅱ度 内痔 患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最新整理痔临床诊治指南(版)资料

最新整理痔临床诊治指南(版)资料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是常见、多发的疾病。

痔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禁忌证,若治疗不当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2006年7月,在原《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再次就痔的病理生理以及对痔的诊疗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进一步修订了《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

一、痔的分类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二、痔的诊断(一)临床表现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二)检查方法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I、Ⅱ度。

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痔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
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
窄、嵌顿。

内痔的分度:
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
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
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
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
合。

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
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

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
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
出血自行停止。

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


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

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
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
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
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
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3.肛门镜检查可以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
出血、糜烂。

4.鉴别诊断重要的是与直肠占位性病变鉴别,因两者临床表现相似,
也可同时发生。

因此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硬镜或纤
维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

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
状,而非根治。

解除痔的症状应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

医生应根据病人情况、
本人经验和设备条件,采用相应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保持
大便通畅,防治便秘
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非手术治疗工、Ⅱ度内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局部用药(栓剂、
软膏、洗剂)、改善局部血管丛静脉张力的口服药、硬化剂注射治疗及各种物
理疗法,如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远红外治疗、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冷冻、等
离子治疗等。

3.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
或血肿在内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均应尽量保留病变
不严重的肛垫,注意避免术后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