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拉伯帝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课件 岳麓版(1)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2020/1/1
精品课件
1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二、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2020/1/1
精品课件
2
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一个著名的家族,自幼父母双亡 ,由祖父和伯父抚养,少年时便随经商的伯父走南闯北,开 阔了视野,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当时,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 ,部落战争经年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穆罕默德成 家立业后,认真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否定了当时阿拉伯半 岛流行的多神崇拜,阐释了独尊一神的思想。
2020/1/1
精品课件
4
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是什么?
1、自然条件恶劣2、多神崇
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3、商路不畅
阿拉伯地区
。商业衰落3、商路不畅。商业衰落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
2020/1/1
精品课件
5
2020/1/1
精品课件
6
—
寺世 界
麦上 地最 那著 先名 知的 寺清
真
政教合一的国家的形成
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630年,穆罕
默德率领“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麦加,阿拉
伯半岛上的部落纷纷归附。次年,穆罕默德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
2020/1/1
精品课件
7
二、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人向阿拉 伯半岛以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 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帝国形成了政 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https://img.taocdn.com/s3/m/e1bf1f7acf84b9d528ea7add.png)
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知道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主要教义;了解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进程;了解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史实;知道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2.能力目标识读《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示意图》,掌握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并复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通过学习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体会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的统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难点:理解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教学过程: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
麦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
位于麦加城中心的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
那么麦加是如何成为穆斯林心中的圣地?伊斯兰教又是如何创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问题导引】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50-P51,进行自主学习。
1.简述创立伊斯兰教的概况。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有哪些?3.归纳整理穆罕默德的活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展示提升】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材,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形成思维碰撞。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地点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案岳麓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阿拉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国际视野:通过学习阿拉伯帝国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从国际视野看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4.价值观:通过学习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对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习过其他文明如古希腊、罗马等,对不同文明的特点和交流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感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新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直观和生动的课堂表现,对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资源较为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帝国的扩张和统治方式产生困惑。同时,学生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将阿拉伯帝国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的挑战。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实践活动部分:
-实验操作:演示阿拉伯—伊பைடு நூலகம்兰文化在科技方面的应用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阿拉伯帝国课件(共20张PPT).pptx(1)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三、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贡献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
• • • • • • • • • • • • • • • •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法奇(法国科学家)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三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 繁荣的原因 (1)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2)国力强盛,奠定物质基础 (3)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 A 阿拉伯部落文化 B 伊斯兰文化 C 外族文化:吸收远东和周边地区的文化
三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2 影响:沟通东西,承上启下 (1)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程度上 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A 中国的四大发明 B 印度的数字、十进位制 (2)为学习研究欧洲古代文化提供重要条件 A 阿拉伯文化中蕴含欧洲古代文化遗产 B 许多古代希腊著述通过阿拉伯文转译为拉丁文, 才为中世纪欧洲人所熟知
二 阿拉伯帝国
3 帝国的鼎盛:阿拔斯王朝 (1)王朝建立者:大地主阿布· 阿拔斯推翻 倭马亚王朝后建立,迁都巴格达。 (2)时间: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3)标志: A 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B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
二 阿拉伯帝国
4.帝国的覆亡 (1)原因:9世纪中叶以后,阿拔斯王朝内外交困 A 经济危机:入不敷出,提高赋税,民怨载道 B 社会危机:各种矛盾激化,抗争此起彼伏 C 军事危机:将领弄权,总督自立,形成割据 D 国际危机:蒙古骑兵的侵袭 (2)标志: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 伯帝国
一 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
1.伊斯兰教的产生 (1)背景 A 阿拉伯半岛内部动荡 B 外族的侵扰导致社会经济的严重衰退 C 阿拉伯各阶层要求改变现状 D 阿拉伯国家统一的需要
一 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
1.伊斯兰教的产生 (2)时间:7世纪初 (3)地点:阿拉伯半岛 (4)创始人:穆罕默德 A 麦加:伊斯兰教发源地 B 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动手:根据提示填表(P47页;悉达多; 大藏经,或 三藏经 • 基督教:公元1世纪;传说中的耶稣;圣经; 一神教 • 伊斯兰教:7世纪初(或公元622年);穆 罕默德;《古兰经》;一神教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

第10课阿拉伯帝国【知识管理】知识点1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背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各部落有着不同的信仰。
为了争夺牧场,部落间战争连绵不断。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穆罕默德顺应历史潮流,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过程: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不久后,阿拉伯半岛已大体统一。
影响:统一国家的建立促进了阿拉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2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宣称,宇宙间唯一的神是安拉(真主),而他自己是安拉的使者、信徒的先知。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伊斯兰教传播: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已形成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穆斯林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
知识点3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贡献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了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为保存、传播西方古典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学者们把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这些作品的。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者,他们改进印度人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并把它传到了欧洲,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现在已为全世界所通用。
【基础过关】知识点1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顺应了历史潮流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这里的“历史条件”不包括...(D)A.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B.部落战争连绵不断C.人民渴望统一D.阿拉伯帝国衰落2.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B) A.亚历山大B.麦地那C.麦加D.大马士革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C)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②创立伊斯兰教③出走麦地那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知识点2伊斯兰教的传播4.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C)A.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安拉D.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5.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第10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课件

•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 面的著作约30部;
•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 约20部;
•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 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阿拉伯人在天文学上的研究
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多神崇拜,各部落有着不同的 信仰。为了争夺牧场,部落间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人民渴望统一。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穆罕默德顺应历史潮流, 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创始人: 穆罕默德 时间: 七世纪初
经典: 《古兰经》
教义:
倡导人民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 告诫人们只有信仰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 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称作“穆斯林”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一个著名的家族,自幼父母双亡,由 祖父和伯父抚养,少年时便随经商的伯父走南闯北,开阔了 视野,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当时,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 落战争经年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穆罕默德成家立 业后,认真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否定了当时阿拉伯半岛流 行的多神崇拜,阐释了独尊一神的思想。
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是什么?
阿拉伯地区
1、自然条件恶劣2、多神崇
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 3、商路不 畅。商业衰落;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
寺世 界
麦上 地最 那著 先名 知的 寺清
真
政教合一的国家的形成
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630年,穆罕 默德率领“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麦加,阿拉 伯半岛上的部落纷纷归附。次年,穆罕默德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PPT课件

探索与争鸣 穆斯林作家比鲁尼(973—约1050年)说: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 生兄弟。”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 拉 伯 部 落 文 化
伊 斯 兰 文 化
外 族 文 化
地 球 仪
12世纪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5世纪欧洲人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一千零一夜》:中世纪阿拉伯文学名著, 中国译为《天方夜谈》。它最初以6世纪波 斯民间故事《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 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 说和传奇故事,10世纪中叶,该书的初稿 在巴格达完成,约16世纪初,在埃及基本 定型。由于书中的故事是分夜讲述的,故 名《一千零一夜》。其内容有寓言、童话、 爱情故事、冒险传奇、逸闻轶事和历史故 事等,反映了中古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地 区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和社会 制度。它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方法,歌颂了人类的智慧、善良和勇敢, 赞美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炽热和忠贞,讴 歌了正义对邪恶的斗争和胜利。
4、穆斯林作家比鲁尼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 阿拉伯孪生兄弟”,其意是说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 ( ) A 同时产生的 B 密切联系的 C 同一个事实 D 同一创始人 5、阿拉伯帝国在(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 A 661年 B 9世纪 C 8世纪中叶 D 1258年 6、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出自一部民间故 事集( ) A 《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伊利亚特》D《格林童话》 二、思考: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对世界 文明的作用如何?
材料一:骁勇善战的贝都因人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一支游 牧民族。一首阿拉伯的诗歌这样来形容贝都因人:“我们以 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 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