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数的运算
数的计算大班数学教案

数的计算大班数学教案教案标题:数的计算学科:数学年级:大班教案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加减乘除进行简单的数字计算。
2.通过游戏和实际例子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卡片和数学游戏。
2.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老师用举例介绍计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计算的情况?”-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记录。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加法和减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学生在纸上完成。
-学生交换答案,教师给予反馈。
4.数字游戏(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游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游戏规则:代表做出一些数字,其他组员用手指或者卡片上的数字进行计算,第一个给出正确答案的组获胜。
5.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概念和游戏规则。
2.乘法和除法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乘法和除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学生在纸上完成。
-学生交换答案,教师给予反馈。
4.数学竞赛(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
-出题方式:教师念出一个计算题目,代表用卡片写下答案,第一个给出正确答案的组获胜。
5.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为主要内容,通过游戏和实际例子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争和协作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的数的认识与运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读写小学三年级数的数量词;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认识小学三年级数的大小关系;3.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三年级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小学三年级数的数量词的认识与写法;2.小学三年级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与表示;3.小学三年级数的加法运算;4.小学三年级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有关小学三年级的数量词的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并写下,并解释其意义。
2.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并数出卡片上的数字。
二、新知呈现:1.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具,展示小学三年级的数量词的写法,让学生一起读出来。
2.教师示范如何用图形表示小学三年级数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练习。
三、新知讲解:1.教师讲解小学三年级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练习。
2.教师讲解小学三年级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练习。
四、巩固练习:1.练习1:教师出示小学三年级的数,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快速数出这些数。
2.练习2:教师出示小学三年级数的加法运算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解题。
3.练习3:教师出示小学三年级数的减法运算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解题。
五、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解答问题。
2.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小学三年级数的认识与运算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六、总结反思: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
2.学生提出问题或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解答并思考改进的方法。
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的练习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小学三年级数的认识与运算的掌握情况。
《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
一、教材内容Biblioteka 析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
2、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增强验算意识,培养验算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运算定律基本上都可以掌握,对于简单的运用运算定律解决的题目掌握的也还可以,但是对于一些运算定律的变式应用,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差,不会灵活的变化运用运算定律。所以针对运算定律的习题,还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变形。
三、分组展示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 + × + =1×1=1( )
(2)、 × + × =( + )×( + )=1×1=1 ( )
2.、只列式不计算(1)、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 ,积是多少?
(2)、8个25相加的和去除5.3的4倍,结果是多少?
3、简便就算:( × )×8×4( + )×2×7
加强数学运算和代数的联系,如把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用字母来表示,并能够推广到实际中去。三、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什么叫做乘法的结合律?如:(a×b)×c=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运算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 能够进行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能够应用所学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 十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 加法算式的书写与解读;- 加法计算练习。
2. 减法运算:- 十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 减法算式的书写与解读;- 减法计算练习。
3. 运算应用:- 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运算练习。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主体:1. 加法运算:- 讲解十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例如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规则等;-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解读加法算式,并进行实例演示;- 指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练习,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减法运算:- 讲解十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例如一位数减一位数,借位规则等;-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解读减法算式,并进行实例演示;- 指导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运算应用:-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并进行讨论。
巩固与拓展:教师提供综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 学生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准确性;2. 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运算应用环节中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运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下整理复习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教学设计青岛同安路小学卢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2.在对知识、技能、方法的回顾与梳理中,掌握整理的方法,并使所学内容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回顾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数学课上学过各式各样的数,有整数、分数、小数,还学习了这些数的运算。
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是关于数的运算的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谈话:我们学过了这么多有关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整理一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对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的回忆,为分类整理和构建体系做好准备。
二、回顾梳理,构建体系(一)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回顾整理1.全班交流,梳理方法谈话:关于数的运算的知识有这么多,在系统整理时,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预设1:可以用表格整理预设2:分类整理。
预设3:举例说明预设4:画图整理。
谈话:同学们的建议都有价值,今天我们就分成四则运算、运算律这两大部分来进行整理。
在四则运算中,还要区分出整数、小数、分数这三类,分别来进行整理。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谈话:小组合作,将四则运算与运算律这两大部分,分别进行整理,填到表一、表二、表三里,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最全面。
表一: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表二: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例:72×43 492÷12 6753⨯7.2×4.3 4.92÷1263÷思考:哪些计算法则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在表格中用“”标示出来。
数的运算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通用)ppt

实际应用
将除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如分配物品等。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CHAPTER
难点
数的比较
幼儿对于大小关系和顺序的理 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 过直观的方式进行演示和解释
。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加减法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结 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
掌握运算的优先级
幼儿可能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 算顺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 师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解决运算中的问题
幼儿可能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惑,需要 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尝试
。
重点
认识数字
幼儿需要掌握0-100的 数字认识,包括数字的
书写、大小关系等。
数的组合与分解
幼儿需要理解数的组合和 分解,如2个苹果和3个苹 果合在一起是5个苹果, 以及5可以分解为2和3。
投影仪
用途
用于展示数字、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
使用建议
提前准备好投影内容,确保图像清晰;结合讲解,帮助学生 理解。
教学软件
用途
提供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如互动游戏、练习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建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控制使用时间,避免学生过度依赖。
05 教学方法
如基数、序等,为幼儿打下坚实的 数学基础。
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和练习,使幼儿 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能进行 简单的排序。
能力目标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01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如拼图、排序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
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数学表达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数的意义”(教材73—75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解决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中的数据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解决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数字王国的老朋友们来我们班级坐客了,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师点击课件出示一群数字,提问:“在小学阶段,你们一共学了多少种数字?”引出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几种数。
引入课题,板书:“数的意义”二、快乐起飞。
(一)轻松闯关。
第一关:学生介绍自然数。
1.学生介绍自然数、整数。
(课件出示)2.指名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自然数的意义。
3.教师小结。
第二关:分数与小数。
1. 分数、小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2.举例说名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
(课件演示)3.同桌讨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4.学生练习73页做一做。
第三关:小数的分类。
1.想一想小数可以分为几类?(课件出示)第四关:数位和位数。
1.(出示课件)指名介绍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
出示数位顺序表进行小结。
2.位数。
对于整数来说,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就是几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32是两位数,348070是六位数。
对于小数来说,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小数,如3.17是两位小数,320.17也是两位小数。
3.思考:位数和数位一样吗?(出示课件)4.说一说: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幼儿园数运算教案

幼儿园数运算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数运算游戏的教学,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
教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教学准备:1. 计算类玩具(如计算器、算盘等)2. 数字卡片3. 数学符号卡片(如“+”,“-”,“×”,“÷”)教学过程:1. 游戏1:数学符号配对游戏a. 教师将数字卡片和数学符号卡片混合放在桌上。
b. 每个幼儿依次翻开一张数字卡片和一张符号卡片,看能否将数字和符号配对,如果可以配对,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边。
如果不能配对,将两张卡片翻回。
c. 游戏继续,直到所有的数字和符号都配对成功为止。
2. 游戏2:计算竞赛a.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台计算器或一个算盘。
b. 教师口头出题,例如:“3加上2等于几?”,小组的幼儿使用计算器或算盘进行计算,并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c. 答案正确的小组得到一分,答案错误的小组没有得分。
直到出完所有的题目为止,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3. 游戏3:数学运算填空a.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学运算题目,如:“5 + 3 = ___”,“8 -2 = ___”等等。
b. 让幼儿依次上黑板填写正确的答案。
c. 鼓励幼儿解题的过程中口头解释他们是如何进行数学运算的,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
4. 游戏4:速算比拼a. 教师将数字卡片放在桌上,幼儿排成一队。
b. 每个幼儿依次快速翻开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口头快速计算出结果。
c. 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幼儿得到卡片,比赛继续,直到所有的卡片都被获得为止。
d. 读最多正确答案的幼儿获胜。
教学延伸: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式来加深幼儿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列举各种结果。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 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
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 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 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题。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 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 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 分,扫地5 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六、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小猫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2)可以进行板书:A—— C AD A—— E
B ——
C B——
D B——E
七、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要求:(1)5位于中央;
(2)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数字在同横行;
(3)2、4在最下面一行;
(4)1和6在最上面一行;
(5)8在5的上面;
(6)9在中间的竖行内;
(7)3、4、6在最右边的竖行内;
(8)7在3左边的第二个空格内。
让学生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填入空格内,最后集体校对。
答案:
1 8 6 I
7 5 3
2_
八、数学活动:24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4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小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