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合集下载

药理学(药学导论)PPT课件

药理学(药学导论)PPT课件
程的调节。
药理学实验数据分析
01
02
03
0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药效学分析
分析药物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 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
机制。
药代动力学分析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
浓度的动态变化。
毒理学分析
药物政策与管理
药理学为药物政策制定和药品 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品
质量和安全。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通过与靶点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种结合通常是高度特异 性的。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类型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包括激动剂、拮抗剂和调节剂。
药物亲和性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的亲和性与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亲和性越高,效应越 强。
药动学相互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影 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 作用时间。
化学相互作用
指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 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结构变化或产生新的 化合物,从而影响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个体化给药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 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糖肽类等。

药学导论 复习提纲(附答案)

药学导论  复习提纲(附答案)

复习提纲第一讲与第二讲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份、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的一门科学。

药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研究的对象是药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疾病,最终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药品1.提供药物发现的研究学科: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等2.评价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学科: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3.药物的生产、质量的学科: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制药4.药物的经营管理的学科:药事管理学、医院药学、社会药学、药物经济学(P19)1)创新药物2)中药现代化3)药物新剂型1)仿制为主到创仿2)国内市场到内外并举3)工业结构从原料到原料与制剂并举4)技术结构从单纯合成药到合成药生物药并举5)企业规模结构从分散到集中的战略转变第三讲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应用的学科。

代谢产物: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1)准确识别和鉴定生药及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3)制订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评价中药材品种优劣。

4)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5)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药用物种、优质物种及转基因物种。

6)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花粉(Pollen);果实(Fructus);果皮(Pericarpium);种子(semen);全草(Herba);树脂(Resina);分泌物(Vemen);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的维持其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RNA、DNA、酶、纤微素等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产生但对生物体本身生命活动无明显作用的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化学类型:糖(碳水化合物):2、苷类3、苷键:C、N、O、S等,4、黄酮类5、生物碱类6、萜类7、香豆素类8、鞣质类9、挥发油10、脂类11、有机酸12、其它:如无机元素。

《药学导论》教案 -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 -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药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理解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5. 掌握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对象药理学的研究方法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4. 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药物的安全范围药物的过量与中毒5.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以及常见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处理方法的掌握。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导论》相关章节。

2. 课件: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

3. 案例材料:典型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4. 参考文献:相关药理学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报告。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

第二课时: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讨论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

第三课时:分析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讲解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引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药学导论重点

药学导论重点

第二章药学与药品一、药学的定义与任务∙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药学的理论基础,药学和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药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第二节药品的类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根据药品的化学性质不同将药品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

∙一、天然药物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矿物的药物,植物药是天然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具有明确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一般分为无机药物、合成有机药物、天然有机药物。

由于历史原因,抗生素和生物制品也包括在化学药物的范畴。

∙三、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及其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一、药品的特殊性生命关联性质量重要性高技术性公共福利性品种多、产量有限药品的质量特性是指药品与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经济性、均一性、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有效性:国外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等来区别,我国采用―痊愈‖、―显效‖、―有效‖以示区别安全性:是药品的基本特征,在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使用的情况下,对服药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稳定性: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安全性的能力,是药品的重要特征。

《药学导论》教案生药学

《药学导论》教案生药学

《药学导论》教案-生药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生药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熟悉生药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4. 理解生药学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二、教学内容1. 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2. 生药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植物生药学动物生药学矿物生药学生药学的常用研究方法3. 生药学的应用领域和前景生药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生药学在中药产业中的作用生药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药学的重要发现和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生药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4. 学生展示法:让学生展示生药学相关的研究成果或应用案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学生展示报告:评估学生的展示内容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生药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导论》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生药学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和网站资源。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药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案例。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生药学相关的信息和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生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讲解生药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介绍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课时:生药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讲解植物生药学和动物生药学的特点和应用介绍生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课时:生药学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分析生药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生药学在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第四课时:生药学的重要发现和应用实例讲解生药学的重要发现和突破性成果分析生药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第五课时:生药学的未来发展前景探讨生药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评估生药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机遇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生药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药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与药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及观后感

与药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及观后感

与药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及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药学专业相关书籍介绍1.书籍一:《药学导论》2.书籍二:《药物化学》3.书籍三:《药理学》4.书籍四:《药物分析》三、观后感及心得体会1.知识体系的完善2.实践能力的提升3.社会责任感的增强4.创新意识的培养四、结语正文: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入阅读了以下四本与药学相关的书籍:《药学导论》、《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受益匪浅,对药学专业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药学导论》系统地介绍了药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分支学科。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此外,我还了解到我国药学事业的辉煌历程以及国家对药学研究的重视。

《药物化学》一书详细阐述了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阅读这本书,使我掌握了药物设计、合成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为日后的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

在《药理学》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药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学习,我对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禁忌症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药物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打下了基础。

《药物分析》一书主要讲述了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析方法及药物代谢等内容。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现代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了我在药物研究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

阅读这些书籍后,我对药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我在实验课上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责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药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这些书籍还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

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是关键。

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会掌握更多的药物研发技能,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贡献力量。

总之,阅读这些药学专业书籍,使我在知识体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药学导论整

药学导论整

药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现代药学:以现代化学、生物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 揭示药物与人体及各种病源生物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PPT)2、生药:实质上是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药材、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P31)3、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它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学家保证生药质量的成功经验。

其含义,简言之,就是“同种异地”,“同种异物”。

(第二章PPT)4、沉淀法: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液中加人适当的沉淀剂制备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沉淀物进行干燥或锻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粉体颗粒。

5、药物:对失调的机体呈现有益作用的化学物质,有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亦称作化学药物。

(P56)6、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或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P64)【可作为进行结构修饰的模板】7、生物电子等排:即为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层电子总数的化合物分子、原子或基团,而且在分子、原子或基团的大小、形状、构象、电子云分布(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极化度、电荷、偶极等)、脂/水分配系数、化学反应活性(包括代谢相似性)、氢键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并与生物活性相关。

(P66)8、前药:亦称药物前体,指药物经化学修饰得到的化合物。

(P67)9、软药:一类本身有治疗作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P67)10、受体: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成分,通常为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极微量的某些化学物质,并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一系列介质的信号转导过程,引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第04章-药物化学(药学导论)

第04章-药物化学(药学导论)
膜进入血液。固体和液体药物可制成气溶胶。 4. 皮肤吸收
脂溶性药物易通过表皮角质层和脂蛋白,为被动扩散, 无选择性;亲水性药物易通过毛囊和汗腺(面积太小)。
二、药物分布
给药后药物随血流可逆转运于身体各组织,称为分布。 1. 血液循环和药物分布 血液循环起着运载、储存、代谢和缓冲等作用,是关键性的中
Verloop多维立体参数。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吸收、分布和排泄统称为转运。 药效产生依赖于 吸收和分布;代谢和排泄则控制了药物的作用过程和 持效时间。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 性质密切相关
一、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除受许多生理因素影响外,其化学结构、 酸碱性、解离度、脂水分配系数、晶型及颗粒大小等均 有显著影响。
系数;2)解离度。
1. 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
↙↘
一定的水溶性 一定的脂溶性
(亲水性) (亲脂性)


扩散转运
通过脂质生物膜


血液或体液→ 进入细胞内→(至作用部位)
2. 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部分解离, 以离子型和分子型混存于体液中且存在动态平衡。
药物以脂溶性的分子通过生物膜,在膜内解离 成离子,以离子型起作用。 ① 穿过生物膜需要脂溶性的分子型。 ② 与受体结合、相互作用需要离子型。 ③ 吸收、分布和保持有效浓度,需混合型。
二、药物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理化性质对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活性影响起主导 地位,对结构特异性药物也因影响其到达作用部位的 能力而影响其活性。理化性质主要影响药物的转运和 代谢。是决定药物作用部位浓度药效主要因素之一。 理化性质: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分子极性、 表面化学等。其中主要的有:1)溶解度、脂/水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二、药学的概念 ❖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
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 ❖ 如何理解药学? ❖ 1. 研 究 药 学 要 以 化 学 为 基 础 ❖化学物质间的动态平衡 ❖ 2. 研 究 药 物 应 以 临 床 医 学 为 指 导 ❖ 药物的发现一定是在疾病的发现之后

❖ 在世界上是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了世界 上第一家私人药店,从此开创了医药的分家。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欧洲人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官方药典是 1498年在佛罗 伦萨出版的新调剂大全。
❖ 第一部由官方组织编纂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由唐朝 政府编的 《新修本草》,于公元654年颁布 ,又称 《唐本草》,共收载中药852种。
药学导论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第一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学的概念
❖ 一、药的含义 ❖ 1. 治病草也:凡可治病者,皆谓之药。 ❖ 古以草、木、虫、石、谷为五药 ❖ 2. 疗也 : 不可救药。 ❖ 3. 术士服饵之品, 亦曰药。 ❖ 4. 芍药花名。 ❖ 5. 火药。 ❖ 药—所有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随着剂量与
机体状态不同,同一物质发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埃及的公元前1500年的 <<Papyrus Ebers艾柏斯纸 抄本 >>,收集了800个处方、700种药物。
❖ 古希腊时代的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 重视饮食和药物在治疗中的意义,应用大麦粥、海 葱、白藜芦等作为治疗药物
❖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四种液体失调(血液、粘液、 黑胆汁和黄胆汁)乃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 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 1493-1541)。 他反对使用草药,敦促炼丹术士们停止炼制毫无作 用的长生不老药,而应该把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应用 到从矿物提炼化学药品,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1805年 Serturner (德国 ) 分离出吗啡 1818年 ❖ Pelletior (法国)分离出番木鳖碱 ❖ 1819年 Rurge分离出奎宁 (金鸡纳碱 ) ❖ 1820 年,另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 ,
种磺胺染料, 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特效, 从而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治疗剂。 ❖ 二十世纪是寻找天然有效成分和合成药物并举、通过大量筛选实验得到 许多对急性传染病有特效的药物的时期。 ❖ 药物化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 化学与医学的汇合 ❖ 1956 年西德反应停(镇定剂)药物上市造成轰动一时的惨剧而完全结束 了这一时期 。
的时期 ❖ 1805-1835年的三十年间即有约30种重要的
有效成分从天然药物中被分离出来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第二阶段: 十九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 化学治疗的概念得以深化 ❖ 1910年 Ehrilich合成606(胂凡纳明 )可以说是药物合成的开端 ❖ 百浪多息 ❖ 百浪多息1932年德国人杜马克(G. Domark)在研究抗菌药物时合成的一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第二节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一 、现代药学起源 ❖ 药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 ❖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
活动,认为医学的历史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的,那 是错误的”。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就已通 晓用酒曲治胃病的方法。 ❖ 现代对非洲黑猩猩的研究发现,黑猩猩具有简单的 但目的性很强的应用特定植物治病的行为。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 中国的《神农本草经》可称为世界上较早系统记
载药物的专著,出现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共收载 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物252种、动物药物67种、 矿物药物46种,记载了许多药物的疗效。如麻黄 治喘、海藻治瘿(甲状腺肿)、大黄导泻、常山截 疟、水银与硫磺治皮肤病等等。 ❖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是他在长期 的医药实践中,行医、采药、调查、考证、参考 历史书籍、总结用药经验纂编而成。全书共52卷, 约190万字,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 插图1160幅,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和 拉丁等七种文字,传播世纪各地,是举世闻名的 药物学巨著。
并敦促医生们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一要求立即 得到医生们的响应 。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 临床的一个新起点 ❖ 1832年 Rubiquet (法国 ) 可待因 ❖ 1833年 Mein 阿托品 ❖ 1855年 Niemann 可卡因 1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 ❖ 1. 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从古代至十九世纪末利用天然药物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40至60 年代, 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取得 了巨大的进展
❖ 第四阶段:是指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近几十 年,医学、化学、生物学三者紧密结合,研 究体内调控过程,从整体直达分子水平。多 学科渗透交叉,可称为生物药学时期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2 各学科发展现状 ❖ 药物化学 ❖ 随机合成、逐个合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向合成药物 ❖ 多步骤液相合成发展到一步固相合成的组合化学 ❖ 药理学 ❖ 新药筛选发展到高质量的机器人筛选、酶、细胞、受体筛选 ❖ 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发展到分子水平、量子水平 ❖ 药剂学 ❖ 由一般制剂倒缓释、控释、速释 ❖ 药物分析学 ❖ 化学比色到HPLC, GS, MS,手性化合物 ❖ 灵敏度不断提高-体内药物分析 ❖ 生药学 ❖ 形态-显微-化学-基因 陆地到海洋 ❖ 微生物学 ❖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转基因生产药物 ❖ 各种酶不断分离纯化,基因治疗
❖ 《人类的自然性About the nature of man》
药学导论药学导论
❖ 罗马 盖伦(Galen)( 129-199年 AD) ❖ 罗马最著名的医生和药物学家 ❖ 盖伦曾编写了《伦治疗术》和其它有关药物学的著
作,并对许多草药作了植物学分类,创造出阿片和 许多其它的药物制剂,至今许多简单的植物浸膏仍 称为盖伦制剂(Galenia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