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0%,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但应该看到,两国贸易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互补格局没有变,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危机使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贸易框架、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如能借“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那么将能使中俄经贸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邦——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线达四千三百多千米,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已发展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中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地缘便利性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一些差异与问题,目前中俄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经贸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与关系变化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5.6%;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增长42.7%;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中国为俄最大的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09年l一9月,双边贸易额为280.4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2008年1—10月,中俄贸易增长超过40%,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潜力正开始得到发挥。

但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趋势,自11月份起两国整体对外贸易和双边贸易都出现滑坡。双边贸易下滑幅度与俄整体外贸下滑速度一致(—40%左右),但大于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21%左右),显示中俄贸易的基础尚不够稳固。2009年2月,双边贸易滑到谷底,仅为20.74亿美元。虽然自三月底开始反弹,但是要恢复到08年月均水平仍需一段时间。、

2.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分析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2.1目前中俄贸易形式有三种: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约占中俄双边贸易额的70%;边境贸易约占20%左右的比重;加工贸易的比重在10%左右。[3]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多年来都比较稳定。由于有着鲜明的资源禀赋差异,双方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极少存在相似产品的双向流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方面,机电、服装、纺织及零部件等中国的传统出口优势项目一直处于出口前列。其中,第50章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在07年以前一直是中国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近年来,第84章、85章的机电产品上升速度很快,09年已成为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第33章(石油)上升很快,近年这一项的出口额超出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木材及各种初级原材料类产品出口比例很大。而运输设备和动力机械已由1994年占出口的第3位、第5位下降到第8位以外。

2.2根据结果不难看出,我对俄的出口商品结构还处在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模式,高科技产品在我对俄的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高科技产品尚未超过我2009对俄出口总额的1%,从这一点看,我对俄出口商品构成的低层次和初级化是十分严重的。

那么,我国的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又是否符合俄罗斯的进口市场需求呢?从09年度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表中可以看出这种供需是不对等的。这也说明了,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落后于俄进口需求的变化。中国商品要想在俄罗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对其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否则别无它途。

3.影响中俄贸易的固有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1]

3.1贸易结构不够宽[1]

俄对华出口能源占据半壁江山,木材、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大。2009年,双边贸易中矿物燃料类占俄对华出口的51.2%,木材及制品为12.3%,贱金属为9.5%。三者合计占对华出口商品的70%以上。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表示,2008年中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俄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石油、木材、化肥、镍和纸浆等初级产品。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近半,纺织品等占重要地位,低附加值产品多。中国对俄出口品种相对较多,各种机电类产品占44.5%,鞋帽、服装、玩具为5.9%,运输设备为2.6%。但中国出口商品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支撑,附加值不高。

我们应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大力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了改善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应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在继续扩大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中国应逐步扩大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国内企业向俄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

3.2中俄企业间相互了解不够,缺乏品牌认同感,甚至对对方产品存在一些误区。[2]

中俄两国都存在着一定的“媚”欧美产品的心态,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即使价格较高也容易接受。在旧的思维惯性下,两国企业在购买对方产品时出价较低,影响交易成功。中俄企业都需要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展示出来,来破除人们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产品形象,树立品牌。

3.3相互投资较少,贸易规模小,贸易的商品并没有完全的开放。[2]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出口俄罗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植物油、食品、饮料等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原木、纸浆、化工等产品占进口总额的70%,机电产品、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双方之间的贸易层次较低,制约着贸易规模的发展。

我们应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俄双边贸易,要努力健全涵盖贸易结算、信贷、货物运输以及贸易信息共享等多层面的贸易服务体系。

3.4 双边贸易制度不完善,贸易秩序必须进一步的规范。[5]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贸易秩序建设滞后于两国经贸的发展,不能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与有利的后盾是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们应完善双方的贸易体制,保证贸易渠道畅通,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4.小结

中俄贸易中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是双方产品互补性明显。[6]中国高增长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俄罗斯作为世界资源最富饶的大国恰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出口;中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俄罗斯多年来人口都在缓慢减少,劳动力已经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产品的出口大国,而俄罗斯轻工及食品产业落后,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拥有大量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其人力资源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高于欧洲任何国家,航天、核技术、军事等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而毋庸置疑,中国在这些领域并不具有优势。

同时,中俄政治关系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些都是中俄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这样的经贸大背景的稳定性,未来中俄经贸的这种发展势头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参考文献:

[1]李自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形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0,(01)

[2] 包淑芝.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前景[J].商业经济,2010,(02)

[3] 易芳芳.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北方经贸,2009,(06)

[4] 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9,(08)

[5] 刘红雨.优化中俄贸易结构的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6]石艾馨.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经济,2008,(04)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作者:方晓玲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刊名:

科学时代

英文刊名:KEXUE SHIDAI

年,卷(期):20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13738835.html,/Periodical_kxsd201211219.aspx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0%,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但应该看到,两国贸易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互补格局没有变,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危机使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贸易框架、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如能借“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那么将能使中俄经贸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邦——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线达四千三百多千米,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已发展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中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地缘便利性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一些差异与问题,目前中俄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经贸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与关系变化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5.6%;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增长42.7%;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中国为俄最大的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09年l一9月,双边贸易额为280.4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2008年1—10月,中俄贸易增长超过40%,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潜力正开始得到发挥。 但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趋势,自11月份起两国整体对外贸易和双边贸易都出现滑坡。双边贸易下滑幅度与俄整体外贸下滑速度一致(—40%左右),但大于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21%左右),显示中俄贸易的基础尚不够稳固。2009年2月,双边贸易滑到谷底,仅为20.74亿美元。虽然自三月底开始反弹,但是要恢复到08年月均水平仍需一段时间。、 2.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分析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关于《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为学术堂为大家提供的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如该篇不是您所需要的,可下拉到本页底部,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外交领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在战略安全方面有诸多合作,作为邻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两国贸易记录数据,发现中国对俄贸易关系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与俄罗斯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双方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国可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加强能源领域以及边贸合作,并积极拓宽经贸合作领域,深化双方经济协作,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中俄两国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合作逐渐加深,作为具有极高发展潜力的大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各有优势,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对维持两国的战略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体系中,俄罗斯在资源结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在轻工业部门产品方面略有优势,因此,双方在贸易往来上的互补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具有较高的发展空间。对中俄贸易互补性开展实证分析,有助于客观反映双方的贸易关系,对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已成为强弩之末,国家经济结构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体制名存实亡,出于各自利益,中苏之间近30年的冰冷关系有所好转,双方开始恢复小规模的贸易往来;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双方贸易形式仅限于军火交易和边境口岸贸易,物资紧缺的俄方为弥补缺口,以易货交易形式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规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边界的最终确立,双方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奠定了中俄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外交级别也延伸至全面战略协作关系,除08年经济危机外,十几年来双方贸易额始终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1]. (二)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尽管中俄贸易额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相比美国、欧盟、日韩等地区,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中俄在战略安全上达成共识,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截止201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中俄石油贸易分析

中俄双边石油贸易分析 王勃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五班 201024204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稳定的能源供应从何而来,本文主要论述中俄石油贸易的原因以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的石油困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全国82个主要沉积盆地开展石油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更缔造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据2009年数据统计。我国石油探明可采量约67.91亿吨,待探明储量约144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近中期正处于储量发现的稳步增长阶段。但是,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局面并不乐观。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消费需求急剧增长,2009年国内石油表现消费量为4.0837亿吨,2010年国内石油消费突破4.5亿吨,达4.58亿吨。面对国内石油的刚性需求,1993年我国就已经石油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成直线上升。2001年石油净进口7416万吨,2004年达1.1062亿吨,2009年突破2亿吨大关,2010年更是达到2.55亿吨,成为稳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5%。国内石油产量虽然在2010年突破2亿吨,但相比之下,由于政策导向以及东部石油产区减产,西部产区开发缓于预期,海洋石油产量低等原因,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能源缺口,国内油田显然力不从心,海外购油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欧亚地区21.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两者之和高达79%。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自古以来中东以及非洲就非太平之地,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纷扰不断。石油时代来临之后,更成为各大国争夺的实力范围。20世纪美国“卡特主义”剑指波斯湾,而今,爆发在利比亚,埃及,也门等国的政治危机更加重了本区的紧张局势,石油开发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 同时我国石油进口的运输渠道单一,从中东以及非洲进口的石油必须通过海运,提高了运输成本。从战略风险角度讲,海运通过波斯湾以及马六甲海峡,那

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分析

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两国贸易长期逆差;产业间贸易在商品贸易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发展迟缓,双边贸易结构不能得到调整与优化等。因此,针对中俄贸易结构研究对发展我国对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制约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在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改进传统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方面,分别采取俄罗斯对华投资方面和中方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技术方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国际贸易结构理论???????????????? 四、中俄进出口贸易规模及其问题??????????? 五、结论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作为在世界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交往的中俄两国,在多个领域交往频繁,这 种由历史凝结而成的优越条件,必将给新时期中俄两国的经贸发展带来良好的铺垫。自1949年至今的65年间,中俄两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友好合作在多 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两国间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江泽民主席执政期间, 双方合作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中俄两国通过始终保持加强密切、信任的高层交往,不断丰富和加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将政治关系上的密切往 来转化为高水平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在经贸领域上,双边贸 易额预计2015年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2020年双边 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①,双边贸易从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推动两 国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范畴及两国双边贸易中均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683.2亿美元,两国间的贸易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量来看,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都 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中俄贸易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两国经贸发展及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逆差额的持续扩大,所引起的中俄贸易结构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到201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 逆差额为269.9亿美元,2013年俄方逆差额已经达到了350.4亿美元。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状况是导致中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剖析中俄两国 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为中俄两国未来贸易合作的发展战略、贸易决策和贸易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年月日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经济一体化;另一个是区域集团化。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中俄双方应该准确的认清自身处境,充分利用两国之间的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合作,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牢固确立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双方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从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适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双边贸易关系;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has two big trends, one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other is a regional group. In this kind of econom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oth sides should be accurate recognise their own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strengthen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firmly established both strategic partner relationship, enhance both parti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purpose. So that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rom the constraints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Keywords: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Restricting factors;Policy measures

中俄贸易

中俄贸易仍主要限于传统商品交易。在俄对中国的出口中,机器设备、矿物燃料、木材、钢材、肥料、化工产品、海产品、有色金属、纸浆处于前9位,占到了95%以上的贸易份额。 俄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机器设备、皮革制品、鞋、纺织品、针织服装、化工产品、肉类、玩具和体育器材、裘皮、果蔬制品、干果制品、粮食、陶瓷、水果、矿物燃料,这些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85%。 在双方投资方面,中国对俄累计协议投资额相当于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8%,相当于俄累计外资额的0.8%;俄对华累计投资额相当于俄对外投资总额的6.3%,相当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0.089%;两国相互投资也仅相当于去年双边贸易额的4.8%。 、贸易壁垒 (一)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 俄进口关税的设置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进口税率分为五档,即0%、5%、10%、15%、20%。 2005年8月,俄罗斯对外贸易和关税税率保护委员会发表声明,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和纺织品的进口关税从5%上调到10%。 2005年12月,俄政府通过的“关于确定对大米及其制品进口关税税率”的政府决议决定自2006年1月10日起将大米及其制品的进口关税确定为0.07欧元/千克,以取代此前实行的海关货值的10%,但不低于30欧元/吨的税率。这将对中国大米对俄出口造成严重阻碍。 与此同时,为了振兴本国民族工业,控制原料型产品的输出,俄政府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涉及进口技术设备(包括工业机械装置)和高科技产品的减税或免税措施。俄政府和国家杜马已经批准的《俄罗斯特别经济区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的商品出口者在出口过程中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降为0%。 俄多次提升原油出口关税,控制原油的输出。2005年8月1日,俄原油出口税提高至每吨140美元,而2000年这一税额仅为每吨14美元。 为保护国内林木业发展,俄罗斯政府对外贸易和关税协调委员会称,从2006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未加工原木的出口关税将提高6.5%,达到4欧元/立方米。到2007年7月1日,俄罗斯未加工的原木出口关税将提高10%,达到6欧元/立方米,以防止俄原木大量出口。 上述带限制性措施实施后,将对中国传统商品的出口和大宗原材料的进口形成阻碍。 (二)进口限制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俄贸易产品结构,并对中俄贸易结合度和双方贸易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对俄贸易产品结构趋于优化;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结合度呈平稳上升趋势,但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则趋于下降;双方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趋势越来越强;中俄贸易深入合作潜力极大。 【关键词】中俄贸易结构产业内贸易指数RTA指数 近年来,中俄贸易增速较快。2007年前8个月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贸易增速(30.2%)远超过俄罗斯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德国(15.8%)、与第二贸易伙伴国荷兰(12.6%)和第四伙伴国芬兰(8.9%)的贸易增幅。本文从两国贸易产品结构和相互关系角度研究双边经贸特点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1、中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多年来都比较稳定。由于有着鲜明的资源禀赋差异,双方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极少存在相似产品的双向流动。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方面,服装、纺织、家电及零部件等中国的传统出口优势项目一直处于出口前列。其中,第84章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一直是中国对俄出口最多的产品;近年来,第76章、77章的机电产品上升速度很快,2006年已经分别居于出口的第2位和第6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第33章(石油)上升很快,近年这一项的出口额超出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木材及各种初级原材料类产品出口比例很大;而第79章(运输设备)、第71章(动力机械)已经由1994年占出口的第3位、第5位下降到第6位以外。 2、产业内贸易分析。本文进一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来分析中俄贸易结构状况。表2是2006年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中我们发现除第0类、第5类和第6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了0.5,属于产业内贸易之外,其他种类的都属于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而这些产品占总产品的份额非常小,3类合计为22%左右;而且,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按大类计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要比细类计算的指数偏高。可见中俄贸易中主要形式是产业间贸易,这种贸易的基础是双方资源禀赋的极大差异。由此发现双方贸易合作层次

8中俄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 近些年以来,中俄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双方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的贸易发展创造了契机。中俄两国关系的改善、贸易市场秩序的恢复,使贸易环境宽松稳定,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外部性,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对两国进出口商都是有的,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8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这一年年,俄中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7.1%。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 中、俄双边贸易的飞速发展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事实。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中俄贸易中所确实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问题,寻找相关的对策是进一步促使中、俄双边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以发现寻找中俄贸易间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俄贸易;问题及对策;贸易理论;政策建议易互补性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ntinue to improv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established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create an opportunity. The improvement of Sino-Russian relations, the resumption of trade in the market order, so relaxed and stable trading environment,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external market, thereby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are profitable for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thus active trade. Information: from the 20th century, early 90's statistics in 2008, the Sino-Russian trade is indeed showing a trend of accelerated growth, from 1992 to 2001 Sino-Russian trade for 10 years spent 10 billion U.S. dollars breaking the mark; 2001 ~ Sino-Russian trade in 2004 with a 3-year period exceeded 20 billion U.S. dollars a barrel; from 2004 to 2005 Sino-Russian trade only 1 time in nearly 30 billion U.S. dollars mark by 2008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lready exceeded 50 billion U.S. yuan. China, Russia bilateral trad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act that we have to see. But China and Russia can not conceal the existence of the trade issue.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solution is to find further related to China, Russia,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guarantee. Key words:Sino-Russian trade; questions and responses; trade theory; easy complementar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University Study on Structure of Sino-Russian bilateral trade Undergraduate:Wei Jiayun Supervisor:Vice Prof. Wen Zhengwei Maj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University June 2013

摘要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延续了中苏的关系。在过去的近20年中,国际经济状况和两国国内环境都有不同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断扩大深化两国各方面的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层次低的特点。分析中俄双边贸易结构,巩固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是目前两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中俄的贸易历史开始,通过分析2002年—2011年十年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的相关数据,简述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存在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双边贸易,互补性

ABSTRACT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on December 25, 1991, China and Russian continues the relation of Sino-Soviet.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ir domestic environment have different variations. Faced with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have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they expand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in various areas. China and Russian are both the world’s important economies. At present, China has emerged as Russi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Russiaalso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lthough China and Russian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ilateral trad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bilateral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re the common concerns of scholars in related fiel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urrent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history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y analyzing the 2002 - 2011 decad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related data, outlines the status of bilateral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ltimately conclud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s words:China, Russia, bilateral trade, complimentarily

中俄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3738835.html, 中俄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作者:齐黎丽 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2期 [摘要] 由于银行本身不具备竞争力、没有专业的人民币清算平台、国家没有从根本上将 人民币顺利流通到俄罗斯银行平台以及现金存储问题,使我国的人民币结算弱化。“卢布结算一边倒”局面差强人意,本币结算配套政策尚需完备。目前,我国大力推行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贯彻力度大而坚定,思路很清晰,目标明确,并且金融深化程度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 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问题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circulation of RMB between Russian banks is not smooth and there is also a problem for cash deposit as Chinese banks have no competitive power and there is no professional RMB settlement platform, resulting in weak RMB settlement. One-side Rouble settlement is barely satisfied and the domestic currency settlement support policy is to be improv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ow vigorously promotes RMB settlement in Sino-Russian trade with intense effort and firm determination. The thought and the target are clear. With strengthened support role of finance,the status of RMB becomes more prominent. Key words: Sino-Russian bilateral trade, domestic currency settlement, problem 一、中俄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的现状 (一)中俄经济贸易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形成 中俄建交以来,经济交流一直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两国经济交流十分便捷,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宗商品的制造基地以及旅游人口的主要需求群体。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制造的小商品,手工艺品以其物美价廉风靡全球,俄罗斯人民同样对中国商品青睐有加,同时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俄罗斯作为我国的邻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国旅游人群的首要选择。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处于衰退期,俄罗斯也受到了很大波及,为了应对这种经济情况,俄罗斯通过调整关税进行应对。比如限制大米和汽车商品的进口,甚至单方面关闭口岸。这些对生产原材料的降低进口,导致了我国黑龙江地区对俄罗斯出口的力度。但是事物的结果都是在各方面共同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黑龙江作为主要出口产区,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的影响,进口需求不断攀升。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杨湛兰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11)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逐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的,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了解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合作的动因,更有利于中俄经贸稳定良好地发展,并对探析中俄经贸的合作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依赖性,互补性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不仅在地域上关系紧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很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尤其是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地互访,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的同时,两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在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正在走复兴道路的俄罗斯来说,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两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走向共同繁荣。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从1992年至今,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2至1993年。这个时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寻求对外发展的新时期。中俄两国的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这个时期双边贸易发展快速主要是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迅速放开物价,但国内商品十分匮乏,急需从我国进口商品。加上我国鼓励与原苏东国家进行贸易,促使大量我国的消费品进入俄市场,因此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但 是这种增长不是贸易自然发展的结果,因此缺乏后劲。 第二阶段,从1994到1996年。这个时期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由易货贸易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贸易规模有所下降,1996年双边贸易额仅为68.4亿美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同时,俄方又大幅度降低出口关税,鼓励出口,使得1995年、1996年我国对俄的进口额反而有所回升。 第三阶段,从1997到1998年。这个时期主要是上述原因的持续效应,双边贸易额继续下滑。1997年贸易额为6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0.5%。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但这一时期两国边境地方贸易发展较快,1998年边境贸易额比1997年增长超20%,约占两国总贸易额的1/3。 第四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个时期是双边贸易最乐观的时期,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31.1%),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达到333.9亿美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550亿美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