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中俄贸易发展背景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自上世纪中叶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贸易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换,更是包括了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内容。
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俄贸易合作已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具有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
中方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高科技产业。
双方在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两国政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双方的经贸交流和合作。
双方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加强了双边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背景十分有利,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数:261】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中俄贸易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两国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为两国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产品、科技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有所增加,使得中俄贸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俄两国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共同探索第三方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关系的影响是积极的,为中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拓展贸易领域,推动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发展壮大。
2. 正文2.1 中俄贸易合作现状分析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加强,目前已经成为中俄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重要的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分析双方贸易的特点、趋势以及对双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背景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显著增长。
双方在共同的边境线上展开频繁的贸易往来,发展了丰富的双边贸易渠道和合作项目。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双方互补性强,为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贸易特点1. 能源贸易:能源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和天然气进口国,而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市场。
能源贸易对俄罗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则可保障其能源供应需求。
2. 农产品贸易:俄罗斯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
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了两国农业发展。
3. 高技术产品贸易:中国与俄罗斯在高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的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品在俄罗斯市场有着良好的销售前景。
而俄罗斯在核能、卫星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和产品,为中国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贸易趋势1. 增长势头: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两国政府积极推动贸易合作、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建立贸易便利化措施,为贸易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结构升级:在贸易结构上,双方逐渐从传统的资源型产品贸易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贸易转变。
双方加强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上的合作,推动了贸易结构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3. 区域合作:中国与俄罗斯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四、影响1. 经济发展:中俄贸易能够促进双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贸易合作带动了就业增长和资本流动,为两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地缘政治:中国与俄罗斯是互为重要地缘政治伙伴。
中俄两国大力发展贸易往来的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大力发展贸易往来的重要意义1. 贸易往来的基础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更是如火如荼。
想想看,从昔日的“老大哥”到如今的“兄弟”,中俄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亲密,彼此间的经济往来更是频繁得不得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两个大国像是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互相传递着食材和秘方,让彼此的经济大餐变得更加丰盛。
1.1 经济互补性首先,咱们得提到经济互补性。
中国有着丰富的制造业,而俄罗斯则是能源大国。
两国各自的优势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日益走俏,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也是不可或缺。
就像你炒菜时缺了盐,味道就是差那么一点,而中俄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简直就像是为大锅饭加了调味料,让双方都能受益。
1.2 增强战略合作而且,贸易往来的发展也能增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试想一下,双方在经贸上越是紧密合作,政治上的信任感也就越强。
就像邻居之间的关系,时常一起吃饭、聊天,久而久之,信任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这种战略合作,不仅能有效应对外部压力,还能促进共同发展,双赢的局面就能轻松实现。
2. 人民生活的提升当然,发展贸易往来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利益,咱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毕竟,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随着中俄贸易的增加,大家会发现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选择也更多了。
想象一下,你走进超市,眼前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俄罗斯的伏特加、鲟鱼子酱,也有中国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2.1 物价的稳定而且,贸易往来还能有效稳定物价。
市场上多了货源,竞争就会加剧,物价自然就会趋于稳定。
这就像我们平时买菜,如果摊贩多了,价格自然就不会涨得那么离谱了。
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大好事。
想想看,不用为了买个苹果愁眉苦脸,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愉快多了。
2.2 文化的交流再说说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好机会。
随着商品的流动,两国的文化也在不断交融。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

主要进出口商品类别
进口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以及部分 化工产品和金属及制品。
出口
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金属及制品等。
商品结构变化趋势
• 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双边贸 易的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和俄罗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将更加多元 化和平衡。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将更加高端化和智能化。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的石油、天然 气、煤炭等能源产品,同时进口中国 的轻工产品、纺织品等资源密集型产 品。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农产品和食 品加工品,如小麦、大豆、肉类等, 同时进口中国的茶叶、水果等农产品 。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飞机、船舶、铁路 设备等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同 时进口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
俄罗斯在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而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也较大,因此两国在这些 领域有较强的合作潜力。
农业和食品工业
中俄两国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各具特色,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俄罗斯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品在中国市 场受到广泛欢迎。
主要进出口产业类别
能源和资源产品
农业和食品工业产品
机械设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国之一,向俄 罗斯出口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机床、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等。这些机械设备在俄罗斯的工业化和 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属及制品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向中国出口的金属 及制品主要包括钢铁、铝、铜等。这些金属及制 品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 位。
2024中俄关系论文

2024中俄关系论文一、引言中俄两国是重要的互利合作伙伴,彼此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本文对2024年中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两国合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背景中俄关系源远流长,自建交以来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轨道。
经过多年的合作,两国在能源、军事、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各自国内外挑战的增加,对中俄关系提出了新的考验。
三、现状分析1. 经济合作中俄经济合作是双方关系的重要支柱。
两国在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2023年,中俄贸易额已达到数百亿美元,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已建立起稳定的基础。
另外,中俄还积极探索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人民币与卢布的交流使用。
2. 军事合作中俄的军事合作自建交以来一直紧密合作。
两国共同参与军事演习和联合反恐行动,积极推动军事技术和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两国军队的战略合作能力。
此外,中俄还密切合作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加强网络战与太空军事合作。
3. 政治合作中俄政治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两国常常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保持密切协调,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
此外,中俄还推动共同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稳定。
四、面临的挑战1. 国际压力中国和俄罗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分歧,例如人权、地区冲突等。
这些分歧使得两国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压力,可能产生一定的贸易限制和制裁。
2. 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就业压力等问题,对两国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3. 区域安全局势中俄两国在周边地区都面临一些安全挑战,如东海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
如何处理好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对两国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未来发展展望1. 深化经济合作中俄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两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持续发展,双方在经济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本文将从贸易合作的背景、合作形式、合作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
背景:中国与俄罗斯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始于上世纪。
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在加强双方两国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作形式: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包括货物贸易、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
双方通过建立贸易合作区域、签署双边贸易协议、举办贸易展览会等方式,积极推动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
合作领域: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涵盖多个领域,如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
其中,能源合作是中俄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填补了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
同时,中国也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消费品等出口到俄罗斯市场,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
此外,两国还在高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互利共赢: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双方通过贸易合作,不仅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机会,也促进了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关系是坚实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未来展望: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将进一步增加,双方还将加强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同时,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加深,中俄贸易合作有望达到新的高度,为两国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两国之间通过不断加强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首先,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双方的合作领域涵盖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诸多领域,为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中俄两国在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元首的高层互访成为常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为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另一方面,中俄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政策方面的互补性较强,两国经济结构相互补充,市场需求相辅相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产品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此外,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也为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贸易结构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中,能源产品出口占据很大比重,这种单一依赖的结构使两国在贸易中过于依赖于市场价格波动,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因此,双方需要进一步拓宽贸易领域,实现多元化的贸易结构。
二是地理和交通条件限制。
中俄两国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距离较远,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双方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中俄两国文化和语言差异较大,这给商务交流和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需要加强人文交流,提供更多的翻译和培训支持。
展望未来,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为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有望迎来新的突破,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有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贸合作进一步升级。
此外,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将继续加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分析摘要:中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最为稳定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双边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达到600亿美元以上。
本文通过对中俄贸易关系的总体情况、特点和互补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促进中俄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未来中俄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关系;总体情况;特点;互补性;促进因素;制约因素;发展建议一、引言中俄贸易关系一直是中国最为稳定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了一定的规模。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双边贸易总额也在飞速增长。
截至2019年,中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079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俄贸易关系的总体情况、特点和互补性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中俄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制约因素,并提出未来中俄贸易发展的建议。
二、中俄贸易关系的总体情况中俄贸易关系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为496.7亿美元,同比增长6.7%;进口额为582.2亿美元,同比下降0.6%。
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快于进口,进一步扩大了对俄贸易顺差。
三、中俄贸易关系的特点1. 能源贸易占据重要地位能源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国,而中国则是俄罗斯最大的进口国。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7808万吨原油,同比增长12.6%,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从俄罗斯进口了317.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同比增长8.4%,占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3.6%。
可以看出,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
2. 对冲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中俄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俄的进口已经开始向中高端产品转移,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高端制造业和医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年月日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经济一体化;另一个是区域集团化。
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中俄双方应该准确的认清自身处境,充分利用两国之间的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合作,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牢固确立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双方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所以从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适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双边贸易关系;制约因素;对策措施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has two big trends, one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other is a regional group. In this kind of econom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oth sides should be accurate recognise their own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strengthen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firmly established both strategic partner relationship, enhance both parti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purpose. So that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rom the constraints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Keywords: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Restricting factors;Policy measures目录一、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现状和趋势 (1)二、中国和俄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一)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二)俄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三、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关系的制约因素…………………………………………?(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二)双方贸易结构上的差异制约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三)双方贸易的投资水平较低,投资架构不合理………………………?四、促进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制定长期的战略合作计划发展中俄双边贸易………………………?(二)以促进双边贸易量的增长为目的调整贸易制度……………………?(三)中俄加强互相投资力度以改善双方的投资架构……………………?(四)双方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展自身优势领域………………?参考文献……………………………………………………………………………?由于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以及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途径上出现了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将贸易和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俄罗斯,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加具有各方面的优势,更加应该与俄罗斯进行深入的合作。
一、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增加,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全球的经济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具体表现为:其一,在全球经济中,新兴经济体的权重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新兴经济体崛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长期发展趋势。
据统计,新的“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30%,人口占世界的42%,经济总量大,2011年占全球GDP的20%以上,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经济力量。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升高,其人口总数、GDP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仅APEC成员人口即达27亿,占全球40%,GDP和贸易量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
其二,新兴经济体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引导的能力不断提高。
它们积极参与到各种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中,推动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当前,二十国集团正处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转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经济、金融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三,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实力上升,其全球责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国家”、“钻石十一国”、“展望五国”和“灵猫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和主张在国际事务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开始有一些话语权。
二、中国和俄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中国跟罗斯作为“金砖国家”中的成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下文将对中国和俄罗斯索面对的经济形势展开分析。
(一)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当然中国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对外贸易稳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已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积累形成了巨大优势,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日益突出。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
在矿产资源方面,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即使是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储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大,单位产品能耗高。
2009年,我国消耗的钢材占全球的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水平约低20%。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超过50%。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
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适龄劳动人口逐步接近峰值,“人口红利”正在接近拐点。
劳动力作为支撑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基础因素之一,其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今年以来,沿海及内陆省市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缺口问题,熟练工人工资平均涨幅在20%-30%之间。
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尽管上调了工资水平,但仍面临用工难问题,工资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而我周边国家,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正进一步显现。
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难以继续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出口位列第一,但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我国仍基本集中在中低端,获取的贸易利益比较少。
出口产品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仍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虽出口额分别占59.2%、31.2%,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体,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产品比重低。
据测算,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金额比重不足10%。
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虽然规模增长快,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局面难以长期持续。
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警示中国必须尽快提高外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部分外贸企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偏低,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出口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情况下,一些出口行业订单下降,利润增长趋缓,亏损压力上升,资金周转困难。
这一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较突出,部分中小外贸企业已被迫关闭或外迁。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议价能力差,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当前,加工贸易企业的综合成本大幅上升致使企业利润被压缩,部分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被迫调整,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加工贸易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企业倒闭、出口放缓,对社会就业和稳定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把握各种宏观调控政策中应兼顾外贸企业的承受力。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实施的主要是以鼓励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特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也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即出口金额及增速皆大于进口,我国连续17年皆为贸易顺差,金融危机后,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政策的实施,进出口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二是区域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即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体规模的90%以上,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整体较弱,但近年来,随着中央支持中西部加快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及产业梯度转移的加快,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要普遍高于东部地区;三是贸易伙伴发展的不平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与最大的前十位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
这些不平衡现象客观上要求我国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