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一、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指的是市场能够快速有效地反映信息,促进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其中强有效市场是最高级别的市场效率。

在弱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过去的信息,但未来的信息无法预测,因此投资价值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等方式获得;在半强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公开的信息,但未公开的信息仍然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在强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信息,即使是未公开的信息也已经被内部人员知道并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任何试图获得额外收益的尝试都是无效的。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他们就不能通过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来获得额外的收益。

相反,他们必须采用被动投资的方式,如指数型基金等。

二、影响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1、信息传递效率信息传递效率是评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时,市场的效率更高。

信息传递效率包括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2、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买卖资产时所面临的费用和成本,包括买卖差价、手续费、资金成本等。

交易成本越低,市场的效率越高,因为更多的投资者能够进入市场进行投资。

3、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定义为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操作时,买方和卖方能够快速、容易地买卖资产而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显著影响。

市场流动性越高,市场的效率越高,因为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价值。

4、市场制度市场制度是指市场规则、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市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框架。

市场制度越完善,市场的效率越高。

具体来说,市场制度需要保证交易的公平性、透明度和监管合规性。

5、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对市场有效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研究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研究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研究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有效市场假说是其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张金融市场能够迅速反应新信息,价格能够充分体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信息。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概念、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以及对此假设的争议和实证研究。

一、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概念金融市场有效性是指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和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是否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公开消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换句话说,是否能够将所有的可得到的信息都准确地反映在证券价格中。

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变动信息,交易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利润;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变动信息,还反映了公开的经济、政治和其他消息,交易者无法通过基本分析获得超额利润;在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信息,还反映了私人信息,交易者无法通过任何分析方法获得超额利润。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有效市场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于1965年提出的。

它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①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在投资决策中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②市场参与者具有相同的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③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获得超额利润,他们只能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实现正常的市场收益。

三、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议自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它一直备受争议。

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市场假说忽视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现实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市场参与者可能拥有比其他参与者更多的信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未能解释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例如,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和泡沫破裂等现象无法通过有效市场假说解释。

金融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理论

金融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理论

金融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理论金融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理论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尤金·法玛将这种理论推向高潮。

市场有效性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对于所有的信息都是敏感并能够及时反映出来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和预测市场来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

首先,市场有效性理论主要强调信息的即时性和透明度。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是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当新的信息出现时,市场价格会迅速反应。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获取公开信息或者分析市场趋势来实现超额收益。

因为一旦信息被发布,市场价格会立即反映出这些新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通过买卖交易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其次,市场有效性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弱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和强式市场有效性。

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过去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过去的信息和公开透明的信息,只有内幕信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强式市场有效性则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过去的信息、公开透明的信息和内幕信息,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此外,市场有效性理论还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学者认为,市场有效性理论忽略了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和情感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价格并不仅仅受到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投机者的行为和市场情绪的影响。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市场的长期收益是存在的,虽然短期内市场价格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市场的收益是可预测的。

总结起来,金融市场的市场有效性理论认为市场对所有的信息都是敏感并能够及时反映出来的。

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过去的信息、公开透明的信息和内幕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和预测市场来实现持续的超额收益。

然而,该理论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包括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和情感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长期收益的可预测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利用理性的投资策略来进行投资决策。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其有效性对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

一、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定义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在该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价格和收益率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并且能够迅速调整到信息的变化。

有效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的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实现投资者的最大化利益。

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1. 弱式有效市场理论(WFEM)弱式有效市场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上已公开的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即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走势获得额外的利润。

因此,技术分析和基于历史数据的投资策略在弱式有效市场下是无效的。

2. 半强式有效市场理论(SFEM)半强式有效市场理论认为,除了弱式有效市场理论中所阐述的无效性外,金融市场还应考虑公开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即只有那些非公开,即内幕信息,对价格形成有显著影响。

因此,基于内幕消息的交易策略才能产生超额利润。

3. 强式有效市场理论(FEM)强式有效市场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信息都已经被及时反映在价格中,即使通过非公开的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利润。

在强式有效市场下,市场参与者无法通过信息获取优势来赚取超额利润。

三、影响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因素1. 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信息是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基础,良好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机制对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

投资者越容易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就越高。

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信息披露规定以及媒体对金融信息的报道都对市场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2. 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上交易的资金量或资产数量。

当市场流动性足够高时,投资者可以更快地将资金转化为其他资产或者获得现金,从而增强交易的灵活性。

高流动性的市场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3.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佣金、税费、买卖价差等。

当交易成本较低时,投资者更容易进入和退出市场,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有效性

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有效性

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有效性金融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资源配置和资金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市场并非完美,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及其影响。

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引起资源分配的偏离。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往往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其他人则没有或者信息不足。

这样的不对称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使得获取高质量投资机会的成本增加,影响了市场的效率。

2.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对其他方产生的非市场外部效应。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不能充分反映个体行为对社会的负面或正面影响,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偏离。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不能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使用之后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二、市场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是指市场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全部可得信息,并以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

市场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弱式市场有效性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是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所能反映的结果,即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过去的信息。

弱式市场有效性意味着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获得超额利润。

2.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公开发布的公司财务报表等。

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已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只有通过非公开信息才能实现。

3. 强式市场有效性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已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

即使是持有私人信息的投资者也无法通过该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强调了市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市场迫使投资者通过分析信息、加强研究和判断能力,以合理的方式决策。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近年来,金融市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发展和运作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以及有效市场假说,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全部有效信息。

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弱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和强式市场有效性。

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过去历史信息,即不能利用过去的价格走势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全部公开信息,即不能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即不能通过任何途径获得超额利润。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根据这一假说,投资者不能通过分析研究或者利用内部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对于解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践表明,金融市场并非绝对有效。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对观点。

其中,行为金融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总是理性行为的,他们可能会受情绪、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些错误决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价值,并产生一些套利机会。

因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成立。

此外,金融市场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好的信息,而另一方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这些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效率下降,同时也给市场参与者带来风险。

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会依赖信息中介和分析师的建议去做决策。

而信息中介和分析师的诚信问题会对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及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及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及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有效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有效性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理论,是指市场上的信息是否能够完全反映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完整的信息,并在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资产价格将始终处于合理水平。

有效性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假设:信息的完备性、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和市场的均衡。

信息完备性要求市场上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被投资者充分获得,并且能够在合理时间内进行交易。

投资者的理性行为指的是投资者在面对信息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市场的均衡要求资产价格能够反映出供需关系,不存在明显的价格异常。

二、有效性理论的三种形式有效性理论主要有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种形式。

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信息是随机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因此,基于历史数据的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不能通过公开信息来获取超额利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在资产价格中。

但是,通过私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投资者可能获得一些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被投资者充分获取,并被尽可能快地反映在资产价格中。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无论是公开信息还是私人信息,投资者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三、有效性理论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有效性理论在实际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有效性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例如,投资者可以根据有效性理论来选择投资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追涨杀跌。

其次,有效性理论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制定监管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推动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监管和打击市场操纵等措施,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金融市场有效性分析

金融市场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 :收益率 ;股票市场有效性 ;时间序 列

极 其明 显的 “ 政 策 市 ” 特 征 ,尤 其 在 2 0世 纪 9 O年 代 初 期 ,收 数据 的分布特征 1 9 7 8 年 以 前 , 中国一 直 处于 封 闭状 态 ,近来 由于 实施 经 济开 益 率 波 动 幅 度 很 大 。1 9 9 2年 5月 2 1日收 益 率 最 高 达 7 1 . 9 %,
假设收益率服从广义 t -分布 :
里 一
F a ma ( 1 9 9 8 ) 研究表明 :股息对收益影响不大 ,在统计上 完全可
以忽 略 。 因 此 ,我 们 才 通 过 考 察 资 本 升 值 来 定 义 收益 描 述 我 国 用 最 大似 然 法 估 计 出 收 益 率 广 义 t 分 布 参 数 为 : 位 置 股票市场 的收益特 征。但是 由于股票 收益序列通常会 有尖峰厚 尾 性 , 因 此 建 模 过 程 中 我 们 通 常 使 用 对 数 收 益 来 代 替 ,这 样 上 参 数 =0 . 0 0 0 2 9 2 7 3 , 规 模 参 数 o=O . 0 0 9 7 8 6 , 自 由 度

0 0 6年 7月 2 1日到 2 0 0 6 年 1 2月 2 0日共 1 2 0个 交 易 日的 数 据 在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市 的 股 票 中选 取 。本 文 还 涉 及 深 圳 证 券 交 2 0 0 1 年 1月 易 所 的 交 易数 据 。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原 始 数 据 是 上 证 指 数 每 日的 收 用 作 模 拟 比 较 ,用 于 模 型 参 数 估 计 的 样 本 数 据 包 括 2 盘 价 。 我 们 知 道 股 票 指 数 的 收 益 率 可 以被 定 义 为 资 本 升 值 ,因 2日到 2 0 0 6年 l 2月 2 0日共 1 8 1 5个 交 易 日的 收 益 率 数 据 。 此忽 略 了股 票 红利 收入 ,还 可 以表 示 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市场有效性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1992年5月21日到2006年12月20日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运用统计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并对我国的股票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收益率;股票市场有效性;时间序列
一、数据的分布特征
1978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近来由于实施经济开放政策,中国大陆自1985年起允许公司得以资本股份方式募集资金。

1991年起为能透过股票市场吸引外资,发行以人民币标示面值,以外币认购和进行交易,只供中国境内外的外国和港、澳、台的自然人或法人购买的股票(b股);境内居民(自然人)不得买卖b股,只能在a股市场中投资,长久下来,a股的平均本益比愈来愈高,至2001年初a、b股之间的价格差距约为四倍。

本文将分别从股票价格指数和个股价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指数数据将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而个股数据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选取。

本文还涉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

本文所研究的原始数据是上证指数每日的收盘价。

我们知道股票指数的收益率可以被定义为资本升值,因此忽略了股票红利收入,还可以表示为:
中国的股票市场并不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它是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产生的,所以中国股市具有极其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收益率波动幅度很
大。

1992年5月21日收益率最高达71.9%,1995年5月23日收益率最低跌到-17.9%,从1990年12月20日到2006年12月20日上证指数收益率均值为0.073%,标准差为0.0278。

如果将超过3倍标准差的样本点视为异常值,则整个样本区间中存在60个异常值,这些异常收益率的绝对值都超过了8.345%。

从1996年12月16日开始实行t+1和涨跌停板限制以后,波动幅度下降。

从该日至2003年11月7日期间,只有5个交易日收益率超过了3倍标准差,这些日期存在一些特殊的事件冲击。

因此我们取样从1997年开始。

为了保留2006年7月21日到2006年12月20日共120个交易日的数据用作模拟比较,用于模型参数估计的样本数据包括2001年1月2日到2006年12月20日共1815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数据。

利用这组数据经检验样本数据峰度为9.165,超过正态分布的峰度。

在5%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对收益率序列正态分布假设进行lilliefors、cramer-von mises、watson和andersondarling检验,各统计量均显著拒绝正态分布的零假设。

假设收益率服从广义t-分布:
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出收益率广义t分布参数为:位置参数μ
=0.00029273,规模参数σ=0.009786,自由度υ=3.0645。

从图示可以看出,与正态分布拟合曲线相比,日收益率数据存在尖峰厚尾,但用广义t-分布可以很好地拟合日收益率。

最后,利用adf检验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自相关检验,说明收益率以及收益率平方序列均存在明显的自相关。

若现在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利用任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则市场是强势有效的;如果现在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相关信息,没有人能够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配方案的信息中获得超额收益,则市场是半强势的:如果现在的股票价格充分地反映了所有过去价格的信息,没有人能够通过分析价格的变化获得超额收益,则市场是弱有效的。

1.市场有效性检验方法。

市场的有效性假设是为了测量某类特定的信息交易是否能产生超额收益,具体地,检验市场有效性的方法有以下三类:①检验资产价格的变化模式。

这种方法根据特定的历史信息,考察在某一时间序列中,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

②考察基于某些特定公开信息的交易策略,检验这些交易策略是否能获得超额收益。

③考察特定交易者,对于不同有效程度的市场检验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市场的弱有效性检验。

检验市场弱有效的主要方法是随机游动检验(单位根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

随机游动检验的原理是:如果证券市场达到弱有效性,则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将呈现出随机状态,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预测的确定趋势,也就是说,在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零,其中,相关性检验就是随机游动检验的基本方法。

游程检验是一种检验证券价格波动的方法。

它可以消除不正常数据的影响,当证券价格上升是用“+”号表示,下降是用“—”号表示,同一标志的一个序列是一个游程。

当样本足够大时,总游程
趋于正态分布,如果证券市场是弱有效的,则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各种统计指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过滤检验是一种交易策略检验。

当股票价格从基价上涨一定的百分比时买入股票,而当该股票价格从这之后的最高点下跌同样的百分比是,就卖出该种股票。

此外,日历效应检验(例如,周一效应和周末效应)也可以用于检验市场的弱有效性。

(2)股票市场的半强有效性检验。

检验半强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检验。

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

第一种方法是将公司按规模大小分组,然后根据投资于规模较小公司的证券组合,检验这种策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投资于市盈率较低的公司的证券组合,检验其年均收益是否显著地高于那些市盈率较高公司的证券组合。

②检验市场是否有过度(或延迟)反应。

该方法以信息公布时间为分界点,把整个交易期间分成组合形成期间和检验期间两个时间段,按组合形成期间各证券的累计超额收益大小分别构成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在检验期间检验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平均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差异。

如果赢家组合的收益率低于输家组合,则表明证券价格有反向修正倾向,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如果证券市场中过度反应,则投资者可以通过反向操作而获得超额收益。

③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

这种方法要检验专业投资者在不占有内幕消息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依靠专业技能(包括技术面分析和
基础面分析)获得超额收益,。

(3)股票市场的强有效性检验。

在许多国家,公司内幕人员的交易受到控制,必须定期报告。

这样,内幕人员的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己经成为公开信息。

而且,研究表明,采取跟进交易策略的投资者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尽管各个国家的证券法都严厉禁止内幕交易,但实际上内幕人员总可以利用其他特定关系进行内幕交易,所以,对强有效性的检验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2.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的实证研究。

根据市场有效性的定义,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中,证券的当前价格中已经反映了该股票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股票价格变动与其历史行为无关;在半强式有效的股票市场中,证券的当前价格中不但反映了该股票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还反映了所有有关的公众信息,包括公司公布的报表所揭示的财务状况,已公布的公司经营计划等所有历史的和当前的公开信息;在强式有效的股票市场中,证券的当前价格中不但反映了该股票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和有关的公众信息,还反映了只应为少数人所了解的内幕信息。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中国的股票市场显然不具有半强式有效性,因此,对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主要集中在它是否具有弱式有效性上。

我们从沪市st板块中随机抽出选取十四支股票,从深市的st板块中随机抽出选取八支股票。

我们把沪市十四支股票按照流通盘大小加权组合用于代表沪市st板块,同时我们把深市八支股票按照流通盘大小加权组合用于代表深市st板块。

所用的价格是收盘价,
因为我们考虑到收盘价是多次均衡的结果,能够比较充分的反映交易日的信息量。

同时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表现出无效或弱有效的特征,因此我们主要检验弱有效性的存在。

作者分别用adf法和bds法对弱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沪市上证指数通过了市场弱有效性检验。

深市综指按流通盘子组合也通过了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深市st板块(2000年7月3日~2001年12月31日)的按价格组合没有通过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

按价格组合中每种股票的股数是一样的,本文认为,作为真正的市场,各种股票的流通股数是不一样的,因而此种组合就没有能够如实的刻画真实的市场,得到组合非弱有效的检验结果也不能否认深市st板块是弱有效的。

该组合没有通过检验的原因可能是组合中小盘股的比重相对于市场来说加大了,而小盘股的股价在实际中容易被操纵,使得组合没有显现出弱有效性。

在本文随机选出的st股票中大多数通过了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有8只例外:st东北电和st特力a是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st成百、st吉发、st鞍一工、st联益、st海洋和st宏业是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

参考文献:
[1]靳云汇于存高:中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1998,(3):40~45.
[2]高鸿祯:投资决策—技术分析与金融工程[m].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潘红宇: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