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
金融市场的市场调研方法

金融市场的市场调研方法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了解市场动态和趋势对投资者和分析师来说至关重要。
市场调研方法是帮助人们了解市场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工具。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选择适当的市场调研方法并正确应用它们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金融市场调研方法,并讨论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是通过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行业动态等因素来评估股票或债券的价值。
基本面分析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市场地位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作出投资决策。
例如,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评估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通过对行业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行业的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
优点:基本面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内在价值,对估值和未来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预测。
局限性:较为依赖公司的财务数据和披露信息,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市场价格图表和交易量等数据来预测市场趋势和价格走势的方法。
技术分析的核心观点是市场行为具有重复性和可预测性,通过对市场价格及交易量的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市场的未来走势。
例如,常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MACD指标等。
优点:技术分析简单直观,适用于短期交易和快速决策;可以帮助投资者捕捉价格波动的机会。
局限性:技术分析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长期走势和无法预测公司的内在价值;仅仅通过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进行判断,可能忽略了基本面因素。
三、事件研究事件研究是一种通过分析特定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预测市场走势的方法。
这些事件可以是公司的盈利预告、政府政策的调整、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等。
事件研究通过对事件前后的市场反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事件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和投资机会。
《2024年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范文

《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事件研究方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实证研究方法。
它主要关注特定事件对研究对象(如公司、市场或经济体)的影响,通过分析事件发生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估事件的经济效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事件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二、事件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事件研究方法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即市场是理性的,能够迅速对信息进行反应并调整资产价格。
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如公司公告、政策发布等,市场会迅速吸收这些信息,并反映在资产价格上。
事件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事件发生前后资产价格的变化,来评估事件的经济效应。
三、事件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1. 定义事件:明确研究的事件及其发生时间。
2. 选择样本: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样本,如公司、行业或市场。
3. 确定事件窗口:确定事件发生前后需要关注的时间段,即事件窗口。
4.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事件窗口内的相关数据,如股价、交易量、财务报告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5. 估计正常水平:运用统计方法估计事件窗口内相关指标的正常水平,如正常收益率。
6. 计算异常值:比较实际值与正常水平的差异,计算异常值。
7. 解释与推断:根据异常值分析事件的经济效应,并进行必要的推断。
四、事件研究方法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1. 公司财务领域:事件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公司财务领域,如公司并购、股权变动、股权激励等事件的股价反应及经济效应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前后股价、交易量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2. 金融市场领域:在金融市场领域,事件研究方法用于研究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的影响。
例如,研究货币政策调整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以了解政策变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3. 宏观经济领域:在宏观经济领域,事件研究方法可用于研究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对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

事件研究法的定义事件研究法是一种利用历史数据来分析事件对某个特定变量(通常是股票价格、交易量等)影响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事件前后的变化,来研究事件对该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事件研究法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特别是股票市场,用于评估特定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一个事件窗口,将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选择一个事件,例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政府宣布政策调整等。
然后,在事件发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收集相关数据,比如股票价格、交易量等。
接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事件对这些数据的影响。
在进行事件研究时,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是事件窗口的选择,即事件发生前后收集数据的时间段。
事件窗口的长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应该足够长以包含事件的影响期。
其次是控制组的选择,用于与事件组进行对比分析。
控制组应该是与事件组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以消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市场整体变化、其他重要事件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分析事件对特定变量的影响。
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影响。
此外,事件研究法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事件对特定变量的影响,对投资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然而,事件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事件研究法只能对特定事件进行研究,不适用于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其次,事件研究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持研究。
此外,事件研究法还可能受到事件选择偏差的影响,即选择某些事件而忽略其他重要事件,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用于评估特定事件对某个变量的影响。
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然而,事件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数据选择和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024年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范文

《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事件研究方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尤其在金融经济学领域,被广泛用于探讨特定事件对研究对象(如股票价格、公司价值等)的影响。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事件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二、事件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 基本原理事件研究方法基于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即市场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
当某一特定事件发生时,如公司公告、政策调整等,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该事件前后一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变化,来评估该事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2. 具体步骤(1)定义事件:明确研究的事件类型、时间范围和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形。
(2)确定窗口期:根据事件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分析事件前后的数据变化。
(3)收集数据:收集与事件和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市场数据、公司财务数据等。
(4)模型构建:选择适当的统计模型(如市场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评估事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6)得出结论: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三、事件研究方法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1. 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研究事件研究方法在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公司公告新项目、政策调整等重要事件时,事件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来评估这些事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化,来评估不同公司对同一事件的反应程度和方向。
2. 金融市场风险研究金融市场风险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事件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风险事件(如金融危机、政策调整等),来评估这些风险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例如,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后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可以评估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和影响范围。
3. 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效果评估是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测试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测试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反应快速、反应准确,能够及时反映出所有相关信息,从而使市场价格有效地反映出市场信号。
在金融市场中,有效性是指市场价格反映市场所涉及所有信息的程度。
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学的基础之一,是指在信息透明、权益平等和市场自由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因此市场价格是最为准确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
市场的有效性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一种理论假设,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践中并不是完全如此。
因此,在金融市场研究中,对市场有效性的测试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金融市场有效性测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是:事件研究法、回归分析法和协整分析法。
1.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是通过研究某一事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来评价市场有效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寻找一个可识别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一份财报,事件研究法会对这个事件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市场反映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
事件研究法的步骤大致为:首先,选定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然后统计对象的价格变动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不过,事件研究法的局限性较大。
首先,事件研究法只适用于研究单一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而忽略了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其次,事件研究法主要是对事件的直接影响进行研究,而忽略了事件的间接影响。
最后,事件研究法无法对市场中的长期趋势进行有效研究。
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金融市场有效性测试方法。
回归分析法的核心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市场变量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回归分析法可以通过检验市场变量是否有预测市场价格的能力来判断市场是否有效。
回归分析法的步骤为:首先,选定研究的市场变量和市场价格;然后根据变量间的相关性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年第
10
期
统计研究
No. 10 2006
Statistical Research
31
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 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袁显平 柯大钢
ABSTRACT
Abroad ,the event study method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external results of event study method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dures and properties of event study ,and compar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literature using event study methods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 many choices in event studie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as regards the literature using event study methods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some limitations remain in the internal literature ,compared to the external literature.
经比较成熟 ,值得信赖 ,而长期间事件研究局限尚存 ,有
硕士生学术论文中的金融学研究方法

硕士生学术论文中的金融学研究方法在硕士生学术论文中,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对于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融学研究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金融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旨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验证或推翻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可量化、可重复性高。
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事件研究、回归分析等。
1. 事件研究事件研究是一种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其基于特定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者通过选择某个特定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利用事件窗口期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对市场的影响。
事件研究的优点是对市场瞬时反应进行分析,但也存在着数据获取困难、数据选择偏误等问题。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
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
线性回归适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非线性回归适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回归分析的优点是可量化、可解释性强,但也存在着数据拟合问题和遗漏变量问题。
二、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实证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旨在通过理论的解释和实证的验证来推进研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给出更加全面的解释和推论。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综合和分析已有文献中的结论和观点,以推进金融学领域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筛选和归纳相关文献,对已有结论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争议,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
2. 模型构建与实证验证模型构建与实证验证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首先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构建经济或金融学模型,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出理论的实证验证,但也存在着模型构建的困难和实证的局限性。
三、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文字、图像、音频等非数值数据的研究方法。
谈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

谈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内容摘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当市场能准确而及时地反应当前公开信息时,就一定能良好地反应历史信息,因此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时存在信息遗漏,所以半强式有效性检验并不能一定导致弱式有效性。
这与从弱式有效性到半强式有效性的传统递进关系相矛盾。
本文重点分析了事件研究法的检验思路,及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半强式有效性的步骤,系统分析了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事件研究法市场有效性信息遗漏局限性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起源于对证券价格走势的分析。
真正把对有效性问题的研究系统化,并确立有效性问题在金融研究中重要地位的是Fama,他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市场有效性进行了全面总结。
按照Fama1965年在《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一文中所说:如果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可得的信息,证券价格总是其内在价值的最佳估计,则该股票市场是有效的。
其经济含义是: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市场能够对信息做出迅速合理的反应,使得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从而使资产的价格不可用当前的信息进行预测,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持续地获得超额收益。
金融市场有效性概述依照价格对信息反映的程度,金融市场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弱式有效市场是指目前的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信息,利用历史信息(包括历史价格、报酬率、交易量等)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发展趋势,进而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有效市场制的是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公司股票分割、年度报告、新股发行公告等,历史信息也属于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强式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能反映一切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消息。
在强式有效市场上,任何投资者都无法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
三个层次的有效市场形式是递进的关系,每一种都包含了前一种的内容。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融市场有效性三个层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即只有具备了弱(半强)式有效性,才有可能具备半强(强)式有效性;一旦具备了半强(强)式有效性,则一定具备弱(半强)式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内容摘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当市场能准确而及时地反应当前公开信息时,就一定能良好地反应历史信息,因此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时存在信息遗漏,所以半强式有效性检验并不能一定导致弱式有效性。
这与从弱式有效性到半强式有效性的传统递进关系相矛盾。
本文重点分析了事件研究法的检验思路,及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半强式有效性的步骤,系统分析了事件研究法在金融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事件研究法市场有效性信息遗漏局限性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起源于对证券价格走势的分析。
真正把对有效性问题的研究系统化,并确立有效性问题在金融研究中重要地位的是Fama,他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市场有效性进行了全面总结。
按照Fama1965年在《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一文中所说:如果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可得的信息,证券价格总是其内在价值的最佳估计,则该股票市场是有效的。
其经济含义是: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市场能够对信息做出迅速合理的反应,使得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从而使资产的价格不可用当前的信息进行预测,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持续地获得超额收益。
金融市场有效性概述依照价格对信息反映的程度,金融市场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弱式有效市场是指目前的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信息,利用历史信息(包括历史价格、报酬率、交易量等)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发展趋势,进而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有效市场制的是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公司股票分割、年度报告、新股发行公告等,历史信息也属于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强式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能反映一切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消息。
在强式有效市场上,任何投资者都无法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
三个层次的有效市场形式是递进的关系,每一种都包含了前一种的内容。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融市场有效性三个层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即只有具备了弱(半强)式有效性,才有可能具备半强(强)式有效性;一旦具备了半强(强)式有效性,则一定具备弱(半强)式有效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递进关系呢?这与三个层次对应的信息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相对应。
一个市场达到弱式有效,意味着该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已经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了历史信息;达到半强式有效,意味着该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已经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了公开信息;达到强式有效,意味着该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已经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
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全部信息作为三个信息集合,具有包含关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全部信息,这种包含关系可以表示为图1。
当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信息集B(公开信息)时,信息集A(历史信息)也必然被充分反映了,这表明半强式有效市场必然也是弱式有效的。
同样的,强式有效市场必然也是半强式有效的。
这就构成了金融市场有效性三个层次之间“弱——半强——强”的递进关系。
事件研究法简介对某个金融市场处于何种有效性层次,经济学家们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检验方法。
这些检验方法一般不具有通用性,即一种检验方法只能针对一个特定的有效性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进行检验,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弱式有效性,目前已经发展出很多种检验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自相关检验、游程检验、随机游动检验等。
探讨这些方法的文献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一)事件研究法的检验思路对于半强式有效性,检验方法就远没有对弱式有效性检验方法那么繁多,最主要也最常见的就是事件研究法(也称事件分析法)。
该方法的检验思路是:以某个公开信息的发布为事件,考察该事件发生前后非正常收益率的变动情况。
如果在事件发生前后不长的时间段里(通常被定义为事件窗),非正常收益率没有显著地异于0,表明该公开信息已经被充分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中去了,无法被投资者用于获取超额收益,市场可以被认为达到了半强式有效性。
反之,当所考察的时间段内的非正常收益率显著地异于0时,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性。
(二)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步骤通常,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要经历七个步骤,依次是:1.事件的定义。
这里的事件通常是指公开信息例如税率调整、收益公告等的发布。
还要确定考察的时期,我们称之为“事件窗”。
事件窗不仅包括事件发生期,通常还含有事件前后的一段时期,具体长度因研究对象不同而不同。
2.选择标准。
需要确定哪些市场或公司的数据被用于研究。
在半强式有效性检验中,常见的选择是某个投资组合或股票板块的收益状况。
3.正常和非正常收益。
这是整个事件研究法的关键步骤。
非正常收益是实际收益减去正常收益的差值。
实际收益数据通过对股票价格数据观察就可以得到。
正常收益需要通过模型加以估算,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市场调整法、市场模型法和均值调整等法。
br>4.估计程序。
为了估算正常收益,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进行估计需要样本,而样本通常选取事件窗之前的一个时期股票价格的实际数据,这个时期被称为“估计窗”。
时间发生的当期不能包含在估计窗内,否则该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正常收益估算的偏误。
5.检验程序。
得到正常收益后就可以计算非正常收益了,以下应该检验事件窗内的非正常收益是否显著为0。
如果是,则表明事件没有影响股票的收益,该事件已经被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市场应该是半强式有效的。
否则,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性。
6.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通常用计量经济学的公式来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检验中用到的数据不多,那么检验的结果容易受到个别极端数据的影响。
例如选择的投资组合中只有少数几支股票,则检验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值最大那支股票表现的影响。
我们在实证中不能忽略这个问题。
7.解释和结论。
这是对实证分析的延伸。
需要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市场为什么达到或未到达半强式有效,会对金融时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措施等等。
事件研究法的局限性分析半强式有效性对应的是公开信息,而根据信息公开的时间,可以把公开信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历史信息(对应图1的集合A)和当前公开信息(对应图1的集合B-A)。
历史信息主要是指以前的股票价格、交易量、报酬率等,而当前公开信息包括公司股票分割、年度报告、新股发行公告等,当然也包括一些政府调节措施的出台等(例如印花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利率的调整等),两者是互不相交的。
如果要检验股票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则要全面考虑股票价格对信息集合B即全部公开信息的反映状况。
可是,事件研究法所处理的信息是当前公开信息B-A,而不包含历史信息A,因此对信息A存在检验遗漏的情况。
即市场通过了事件研究法的检验,只是其达到半强式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当目前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当前公开信息B-A时,是否就一定能够充分反映历史信息A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认为经事件研究法检验确认的半强式有效市场确实是半强式有效的,可是目前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结论,甚至没有发现有进行类似研究的文献。
半强式有效市场要求事件窗内非正常收益率不能显著异于0,而弱式有效市场要求股票价格具备序列无关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前者的成立能必然导致后者的成立,因此对A的检验遗漏妨碍了事件研究法对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检验效果。
由于可能存在信息遗漏,在某些情况下,市场能通过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半强式有效性检验,却不一定能通过弱式有效性检验,这与市场有效性三个层次之间“弱—半强—强”的递进关系相矛盾。
以下是一个实证检验出现信息遗漏的例子。
周宏等在《上海证券市场年报公布的市场效应分析》一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就上海证券市场总体而言,投资者利用年报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已经不太可能,上海证券市场已经达到半强式有效性。
而胡波等的研究和吴振翔等的研究分别表明:沪、深两市直到2004年都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性。
这样的两个结论很显然产生了矛盾:沪市在没有达到弱式有效性的同时,已经达到了半强式有效性,这违背了金融市场有效性三个层次之间“弱—半强—强”的递进关系。
产生这个矛盾的根源在于有关结论的不严谨。
对该文中的结论:“就上海证券市场总体而言,投资者利用年报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已经不太可能”,笔者并不表示怀疑,可是该结论并不能构成证明命题“上海证券市场已经达到半强式有效性”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先对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检验,没有造成信息遗漏,事件研究法也不能很好地对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加以甄别。
金融市场是否满足半强式有效性的要求,只具有可证伪性,不具有可证实性。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某个事件对应的事件窗内非正常收益率显著地异于0时,可以下结论说该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性。
可是当非正常收益率没有显著地异于0时,我们能说该市场达到半强式有效性了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某个事件对应的事件窗内非正常收益率没有显著地异于0,只能说明该事件所蕴涵的信息已经被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但并不能代表所有对股价可能产生影响的事件信息都被股价充分反映了。
对弱式和强式有效性的检验也是如此。
结论与评述本文分析了事件研究法在半强式有效性市场检验中的局限性,它主要表现在:存在检验信息遗漏,不能构成确认半强式有效性市场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除了信息遗漏之外,事件研究法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其结果很依赖于对事件、公司、非正常收益率计算方法等的选择。
市场对不同的事件反应力度也是大不相同的,某个事件没有对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不代表其他事件也会如此,因此对同时期的同一个金融市场,分析的事件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论。
对公司和非正常收益率计算方法等的选择也是如此。
没有市场能100%达到半强式有效性的要求,因此在确定市场有效性时,不应该简单地说某市场达到(或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性,而应该说明其符合的程度。
即便是连弱式有效性都无法满足的股市,也可能对当前公开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只是程度不会太高。
当前对市场有效性进行分析时,结论总是以“达到”或“未达到”的形式来表述,没有程度上的区分,显得过于粗糙,这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1.周宏,刘勇,薛华.上海证券市场年报公布的市场效应分析[C].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32.胡波,宋文力,张宇光.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7)3.吴振翔,陈敏.中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的统计套利检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4.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W•罗,艾•克雷格•麦金雷,朱平芳,刘弘等译.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杜,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