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合集下载

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也越来越重视。

根据生产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1. 物理危险因素物理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物理性危害的因素,如射线、噪声、震动等。

物理危险因素的危害通常是直接可见的,如暴露在较高噪声环境中的人员,容易出现听力丧失。

常见物理危险因素的代码:代码危险因素PHA 爆炸、淹没PHB 射线、辐射PHC 热、冷PHD 气味、异味PHE 噪声、声振2. 化学危险因素化学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健康产生的危害,如有害气体、腐蚀剂等。

化学危险因素的危害可能是暴发性的,如接触到强酸、强碱等;也可能是慢性的,如接触一些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后可能会导致癌症。

常见化学危险因素的代码:代码危险因素CHA 有毒气体、蒸气CHB 腐蚀性液体CHC 易燃、自燃、爆炸性物质CHD 有毒、有害物质CHE 污染性物质3. 生物危险因素生物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生物体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如病原体、微生物等。

生物危险因素的危害可能是慢性的,如接触到某些病原体,长期暴露后可能会导致某种疾病;也可能是暴发性的,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常见生物危险因素的代码:代码危险因素BIA 病原体BIB 昆虫、蛇蝎等有毒动物BIC 鱼虫等水生生物BID 垃圾带来的危害BIE 其他生物因素4. 机械危险因素机械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性伤害的因素,如旋转机械、锯、压力机等。

机械危险因素的危害通常是直接可见的,如工人的手指死角处被机械夹伤。

常见机械危险因素的代码:代码危险因素MEA 机器传动部分MEB 物体掉落、倒塌MEC 机器旋转部件MED 散热风扇、切割机等MEE 网带输送机、皮带传送机等5. 电气危险因素电气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电击伤害的因素,如高压设备、带电设备等。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1.物理因素:
-P01:噪声(超声和防喷头等)
-P02:振动(机械振动和车辆振动等)
-P03: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
-P04:温度(高温、低温和极端温度等)
-P05:照明(不良照明和闪烁光等)
-P06:气压(高压和低压等)
-P07:电力(电击和静电等)
2.化学因素:
-C01:有毒物质(酸、碱、有机溶剂和毒性气体等)
-C02: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氨、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C03:腐蚀性物质(酸和碱等)
-C04:爆炸性物质(易燃气体和粉尘等)
-C05:致癌物质(石棉、苯和镍等)
-C06:过敏原(杀虫剂、花粉和动物皮屑等)
3.生物学因素:
-B01:细菌和病毒(传染疾病和职业病等)
-B02:真菌和霉菌(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病等)
-B03:寄生虫(疟疾和其他寄生虫感染等)
-B04:动物和植物(动物咬伤和植物过敏等)
-B05:生物毒素(毒蛇咬伤和毒蘑菇中毒等)
-B06:染色体和基因(放射线和化学物质致畸和致突变等)
4.机械和物体因素:
-M01:机械设备(旋转设备和压力设备等)
-M02:移动设备(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等)
-M03: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工具和手动搬运等)
-M04:移动对象(掉落和滚动物体等)
-M05: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等)
-M06:碰撞和冲撞(撞击和跌落等)
这些分类代码有助于分析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安全标准。

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识别和应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2 化学性
2201 爆炸品 220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2203 易燃液体 220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20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206 有毒品 2207 放射性物品 2208 腐蚀性物品 2209 粉尘与气溶胶 2299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 生物性
230101 细菌 2301 致病微生物 230102 病毒 230103 真菌 230199 其他致病微生物 2302 传染病媒介物 2303 致害动物 2304 致害植物 2399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10 高温物质 211001 高温气体 211002 高温液体 211003 高温固体 211099 其他高温物质 2111 低温物质 211101 低温气体 211102 低温液体 211103 低温固体 211199 其他低温物质 2112 信号缺陷 211201 无信号设施 211202 信号选用不当 211203 信号位置不当 211204 信号不清 211205 信号显示不准 211299 其他信号缺陷 2113 标志缺陷 211301 无标志 3101 室内地面滑 3102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3103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3104 室内地面不平 3105 室内梯架缺陷 3106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3107 房屋基础下沉 3108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3109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3110 采光照明不良 3111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3112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3113 室内给、排水不良 3114 室内涌水 3199 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43 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规章制度不完 4303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4304 培训制度不完善 善
4399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 2106 电离辐射 健全 2107 非电离辐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duction proces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12 发布1993-07-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 说 明─────────────────────────────────────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5 设备、设施缺陷10505 强度不够10510 刚度不够10515 稳定性差 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

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 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 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10530 外形缺陷 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 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 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10 防护缺陷11005 无防护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 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 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 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 用不当。

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 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13861)人、物、环、管理因素;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20类必须会写,且能区分出是那些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具体事故类别如下:01 物体打击02 车辆伤害03 机械伤害04 起重伤害05 触电06 淹溺07 灼烫08 火灾09010 坍塌011 冒顶片帮012 透水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015 瓦斯爆炸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018 其它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020 其它伤害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duction proces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12 发布1993-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5 设备、设施缺陷10505 强度不够10510 刚度不够10515 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

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10530 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10 防护缺陷11005 无防护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

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完整word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完整word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cessGB/13861-2009(代替GB/13861-1992)自2009-12-1起执行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术语和定义3.1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

代码结构见图1。

××××××代码
第四层细类
第三层小类
第二层中类
第一层大类
图1代码结构
5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
表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