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单元2-1 C语言教案

【例 2-4】使用符号常量实现【例 2-1】——计算并输出半径为 r 的
圆的面积。
#include <stdio.h>
#define PI 3.14
//定义符号常量 PI 代表 3.14
void main( )
{ float r,area;
printf("请输入半径:");
scanf("%f",&r);
为:area= s(s a)(s b)(s c) (其中 a、b、c 为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入
s=(a+b+c)/2)
试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数据:
;
其中已知量有:
;
未知量有:
。
步骤二 讲授 2.1 数据表示
2.1.1 数据类型
计算机处理数据信息时,需要明确数据到底是什么类型,以便分配
2.1.2 常量
常量按照数据类型来分有整型常量、浮点型常量、字符常量和字符 对比讲解 串常量;按照表现形式来分有直接常量和符号常量。
1. 直接常量
(1) 整型常量 整型常量有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三种表示方式,如表所示。
表示方式 前置符号标志
构成
十进制 无
0~9、正负号
示例 65,-57
举例说明
表示形式
含义
\n
回车换行(将光标移到下一行开头)
\t
横向跳格(Tab)
\b
退格(将光标前移一列)
\a
警告(产生声音提示信号)
\\
输出反斜杠\
\’
输出单引号’
\"
输出双引号”
\ddd
ddd 为 1 至 3 为八进制数,如’\101’代表 A,’\37’代表▼符号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1_C_Story_time 公开课教案

S1: It’s a blackboard.
S2: It’s a bee.
Ss read the whole story by themselves.
Ss read after the tape.
Ss act the story.
Guidethestudentstothenewsituationbyshowingtheanimals’classroom.
Thus,itcanstimulatethestudents’imaginativethinking.
“Whenthebellrings,theanimalsarereadyfortheclass.AndwhatwillhappenonMissGoat’sclass?”Thissituationwillattractthestudentstowatchthevideoofthisstoryandmeanwhiletellusthetime,taskandwhatmighthavebeen.
Emotionaims:
1.SsmaylovetoactthestoryinEnglish.
2.Ssmaylovetheirclassroom.
3.Ssmayknowthemeaningofcooperativegroup.
Teachingimportant/difficultpoints:
Importantpoint:Sscanreadandactthestory.
Ss:Nicetomeetyou,too.
Oneblackboard,onecomputer,manydesksandchairs...
Singthesong.
HelptheSstorelaxandgetthemreadyfortheclass.
HXD1C机车ACU及TCU通讯故障处理

位”处理。
=21- =21- =21- =22- =22- =22- =23- =23- =24- =24- =43F144 F134 F157 F101 F102 F104 F108 F109 F103 F105 F139
主断 受电弓
过分 相 撒沙
_ MTP M电
源
=28F132 CCBII
_
EPC U电源
=28F133 CCBII
_ LCD M电 源
=32F113
辅助 控制
=31F115
ACU1 电源 辅变1
=31F116
ACU2 电源 辅变2
=34F181
制动 系统 防寒
=51F171
头顶 电源
辅助 压缩 机
VCM 1电源
VCM 2电源
GWM /ERM
GU1/
TCU1 主变1
GU2/
TCU2 主变2
1端司 机室 I/O
2端司 机室 I/O
第十条 ACU通信故障的处理
• 现象:显示屏报ACU1/2 MVB网卡板通信故障, ACU1/2通信故障。显示屏网络拓扑图上ACU1/2 图标为红色/咖啡色。
ACU及TCU通讯故障
货五指导组 洪文赋
第九条 TCU1/2通信故障的处理
• 现象:显示屏报TCU 1/2MVB网卡板通信故障, TCU1/2通信故障。显示屏网络拓扑图上TCU1/2图 标为红色/咖啡色。
正常
第九条 TCU1/2通信故障的处理
• 处理:
• 1.按压“微机复位”按钮,重合主断。
• 2.将相应的TCU1/2进行复位(断合相应的TCU电源自动 开关1次后按压微机复位按钮),若故障未消除则切除 故障的TCU维持运行。(根据列车运行情况,也可直接 切除故障的TCU维持运行,停站后再进行处理。)
放电电流1c

放电电流1c1. 什么是放电电流1c放电电流1c是指在电池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大小为电池容量的1倍。
电池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和释放的电量,通常以安时(Ah)计量。
因此,当一个电池以1c电流放电时,其放电电流大小等于其容量。
2. 放电电流1c的特点放电电流1c具有以下特点:2.1 高放电速率放电电流1c是相对较高的放电速率,意味着电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其全部电能。
这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非常重要,如电动工具、电动车等需要快速获取能量的设备。
2.2 高放电效率由于放电电流1c相对较高,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这使得电池的综合使用成本更低,并提高了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2.3 限制电池寿命尽管放电电流1c具有高放电速率和高放电效率的优点,但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带来一定的限制。
较高的放电速率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进行,导致电池的寿命降低。
3. 放电电流1c的应用领域放电电流1c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电动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需要大容量的电池来提供持续的动力。
放电电流1c可以满足这些交通工具对快速充电和高能量输出的需求。
3.2 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经常充放电。
放电电流1c可以使这些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充满电,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3.3 光伏储能系统光伏储能系统用于存储太阳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电能。
放电电流1c可以使光伏储能系统在高负载需求下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
3.4 能源存储系统能源存储系统用于储存电网、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地面能源。
放电电流1c可以使能源存储系统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快速响应并提供持续的电能输出。
4. 放电电流1c的优缺点放电电流1c作为一种放电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缺点:4.1 优点•高放电速率,能够快速获取电能。
•高放电效率,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适用于需要大容量和高能量输出的应用。
技术组 HXD1C 机车互换配件清单

1
3
开关电源插件
ZS224-00-00H
时代电气
1
4
四象限插件
TE274-041000
时代电气
1
5
模拟入出插件
TE274-042000
时代电气
1
6
逆变控制插件
TE274-043000
时代电气
1
7
CPU插件
TE274-044000
时代电气
11
8
通讯接口插件
ZS826A-443-000
时代电气
1
北京LEM
3
8
温度传感器
GW100\\-85~+200 P1Y
南京高华科技
3
9
压力传感器
P51-6BarS-A-MD-20mA
深圳杰英特
3
10
风机降压滤波组件
TE273-330000
株洲时代电气
2
11
同步变压器
8TBK1D-00-00
株洲时代电气
2
12
充电电阻组件
TE273-310000
株洲时代电气
1
19
模拟输入B
TE277-080000
株洲时代电气
1
20
网侧信号
TE277-050000
株洲时代电气
1
21
网侧控制(LCC)
TE277-020000
株洲时代电气
1
22
电机信号
TE277-040000
株洲时代电气
1
23
电机控制(MCC)
TE277-010000
株洲时代电气
3
24
SMC
电池规格里的1c

电池规格里的1c1C是指电池的放电倍率,也称为C倍率。
C倍率是指电池能够提供额定容量的放电电流。
当电池的C倍率为1C时,电池能够以其额定容量的电流进行放电。
例如,一个1000mAh的电池,在1C放电倍率下,能够提供1000mA的电流进行放电。
电池的放电倍率对于电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放电倍率意味着电池能够提供更大的电流,从而可以满足更高功率设备的需求。
而较低的放电倍率则适用于低功率设备。
放电倍率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决定。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电子设备需要较高的放电倍率才能正常工作,而电池的放电倍率又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并联多个电池来实现较高的放电倍率。
例如,如果一个设备需要2C的放电倍率,而我们手头只有1C的电池,那么我们可以并联两个相同规格的电池来满足需求。
放电倍率还与电池的寿命有关。
一般来说,较高的放电倍率会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
这是因为高倍率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较大的热量,加速了电池的老化过程。
因此,在选择电池时,我们需要权衡放电倍率和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除了放电倍率,电池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规格参数。
例如,电池的容量、电压和内阻等都会对电池的使用产生影响。
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量,通常以mAh或Ah为单位。
电压是指电池的电压水平,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压。
内阻是指电池内部的电阻,会影响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电压稳定性。
在选择电池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池。
对于一些高功率设备,需要选择较高放电倍率的电池来满足需求。
而对于一些低功率设备,放电倍率可以选择较低的电池。
此外,还需要注意电池的容量是否能够满足设备的使用时间要求,以及电池的电压是否与设备的需求匹配。
电池的放电倍率是电池规格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合理选择电池的放电倍率对于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电池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电池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放电倍率、容量、电压等参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选择。
HXD1C电力机车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HXD1C电力机车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目录一、HXD1C简述 (1)1总体结构----------------------------------------------------------1 2电气系统----------------------------------------------------------2 3控制系统----------------------------------------------------------2 4转向架-------------------------------------------------------------3 5冷却塔 (3)6牵引变流器 (3)7主变压器----------------------------------------------------------4 8辅助变流器--------------------------------------------------------4二、HXD1C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41受电弓无法升起或自动降弓故障------------------------------------4 2HXD1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故障 (5)3提牵引主手柄,无牵引力------------------------------------------7 4主变流器故障 (7)5辅助变流器故障 (8)6油泵故障---------------------------------------------------------8 7主变油温高故障---------------------------------------------------8 8牵引风机故障-----------------------------------------------------9 9冷却塔风机故障处理----------------------------------------------9 10空转故障 (9)11110V充电电源(PSU)故障---------------------------------------9 12控制回路接地 (10)13原边过流故障 (10)14各种电气故障不能复位、不能解决的处理-------------------------10 15制动机系统故障产生的惩罚制动---------------------------------10三、其他故障 (10)1控制电源UOv接地故障 (10)2空调接地引起ACU接地故障--------------------------------------11 3主变流器门极驱动板故障-----------------------------------------11 4主流器整流/逆变模块故障---------------------------------------12四、HXD1C日常运用维护保养--------------------------------------------121入库后维护 (12)2运行中维护----------------------------------------------------12 3日常生活维护-------------------------------------------------13致谢 (14)毕业设计(论文)HXD1C电力机车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HXD1C型电力机车有关内容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和日常维护及保养方法,HXD1C型电力机车是交一直一交流电传动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机车主电路由主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动机三大部分构成。
HXD1C型电力机车网络控制系统

GWM/ERM/VCM 主要接口
4、车辆控制模块VCM 每节机车装有2个车辆控制模块VCM,位于机械间内, 车辆控制模块VCM通过多功能车辆总线MVB(ESD+)与其 他设备通信。 车辆控制模块VCM是TCMS的核心模块,具备如下功能: 1)车辆级过程控制:执行诸如牵引/ 制动控制、空电联 合控制、超速保护和空调顺序启动等一系列控制功能; 2)车辆总线管理:具有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的管理能力, 并且能够进行主权转移; 3)数据通信:与 TCMS 系统的其他设备及非TCMS的智 能设备的数据交换。
二、机车网络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4、名词解释
简称 AXM CCU DTECS DIM DXM BCU ERM IDU MVB 英文全称 Analog Input/Output Module Central Control Unit Distributed Trai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Digital Input Module Digital Input/Output Module Brake Control Unit Event Record Module Intelligent Display Unit 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 中文全称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中央控制单元 分布式列车电子控制系统 数字量输入模块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制动控制单元 事件记录模块 智能显示单元 多功能车辆总线
数字量输入
通道数:24 逻辑“0”电压范围:0-49VDC 逻辑“1”电压范围:58-110VDC
智能显示装置IDU 每节机车装有2个智能显示装置IDU,分别位于2个司机 室内,智能显示装置IDU通过多功能车辆总线MVB(ESD+) 与其他设备通信。 智能显示装置IDU是列车控制和诊断系统TCMS的终端 设备,是司机和维护人员操作机车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ublic class InsertClass {
public void Insert() {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按以下顺序输入(以 table 键隔开):"); Console.WriteLine("编号\t 姓名\t 性别\t 年龄\t 学历\t 职称\t 工资\t 地址\t 电话\tEmail"); string rec = Console.ReadLine(); string[] str = rec.Split('\t'); score dat = new score();
binFormat.Serialize(fs, s4[j]); }
fs.Close(); Console.WriteLine("修改成功!"); Console.ReadLine(); Console.Clear(); string pd; Console.WriteLine("是否继续修改?(Y/N)"); pd = Console.ReadLine(); switch (pd) {
case "Y": Display(s4); break;
} } }
case "N": Mainclass ma=new Mainclass(); break;
public class Delete : Browse {
public override void Display(score[] s3) {
BinaryFormatter binFormat = new BinaryFormatter();
Stream
fs
=
new
FileStream("Information.dat",
FileMode.Append,FileAccess.Write, FileShare.None);
binFormat.Serialize(fs, dat);
dat.tno = str[0]; = str[1]; dat.sex = str[2]; dat.age = str[3]; dat.degree = str[4];
dat.title = str[5]; dat.salary = str[6]; dat.address = str[7]; dat.mobile = str[8]; dat.email = str[9];
fs = File.OpenRead("Information.dat"); int j = 0; score[] ss = new score[i]; i = 0; try {
while ((ss[j] = (score)binFormat.Deserialize(fs)) !=null) {
++j; }
case "11": Console.Clear(); Mainclass ma=new Mainclass(); break;
} } } if(con==0) {
Console.WriteLine("对不起,不存在你想要修改的教师信息!"); Console.ReadLine(); }
}
public void MoWrite(score[] s4)
string c=Console.ReadLine(); switch(c) {
case "1":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编号:"); s3[j].tno=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2":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姓名"); s3[j].name=Console.ReadLine();
{
BinaryFormatter binFormat = new BinaryFormatter();
Stream
fs
=
new
FileStream("Information.dat",
FileMode.Truncate,FileAccess.Write, FileShare.None);
for (int j = 0; j < s4.Length; j++) {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要删除的教师编号:"); string num; num = Console.ReadLine(); for (int j = 0; j < s3.Length; j++) {
if (s3[j].tno == num)
{
fs.Close();
Console.WriteLine("\n 是否继续输入?(Y/N)");
string pd;
pd = Console.ReadLine();
switch (pd)
{
case "Y": Insert(); break;
case "N": Mainclass ma=new Mainclass(); break;
case "5":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学历:"); s3[j].degree=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6":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职称:"); s3[j].title=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7":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工资:"); s3[j].salary=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8":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地址:"); s3[j].address=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9":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电话:"); s3[j].mobile=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10":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 Email:"); s3[j].email=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Stream
fs
=
new
FileStream("Information.dat",
FileMode.Truncate,FileAccess.Write, FileShare.None);
} catch (Exception e) {
Console.WriteLine(e.Message + "对象已经全部读取 222."); }
fs.Close(); Display(ss); } public virtual void Display(score[] s3) {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编号\t 姓名\t 性别\t 年龄\t 学历\t 职称\t 工资\t 地址\t 电话\tEmail"); foreach (score se in s3) {
MoWrite(s3); break;
case "3":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性别:"); s3[j].sex=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case "4": Console.Clear();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新的教师年龄:"); s3[j].age=Console.ReadLine(); MoWrite(s3); break;
if (j != s3.Length - 1)
{
for (int n = j; n < s3.Length - 1; n++)
{
s3[n] = s3[n + 1];
}
}
}
}
ReWrite(s3);
}
public void ReWrite(score[] s4)
{
BinaryFormatter binFormat = new BinaryFormatter();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no + "\t" + name + "\t" + sex + "\t" +age + "\t"+degree + "\t" +title + "\t" +salary + "\t" +address + "\t" +mobile + "\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