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仁者见仁
10 其 恕 乎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终 身 行 之 者 乎
智者见智—个性解读
9
岁 寒 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凋 也
8 死 而 后 已 不 亦 远 乎
仁 以 为 己 任 不 亦 重 乎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任 重 而 道 远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重温经典——感悟心路历程
万 世 师 表
一 代 圣 贤
《论语》十则
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则论语的内涵。 2、能联系生活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
温故知新
可以为师
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 《论语》或孔子的新知识。
《论语》 之最
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赵普
出成语最多的书 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
最早语录体记录的古籍
—康德
岁寒松柏
• • • • •
美文联读五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松柏有本性,只是罹凝寒。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为草当作兰,为本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唐· 陆龟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为你赠言
请选择《论语》中你最喜欢的 一句送给自己、同学或老师…… 简要说明赠送理由。
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
三人行
必有我师—智慧交流
《论语》十则知识分类积累卡
文学常识 字音 通假字 成语 学习方法 格言分类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仁者见仁
5 不 知 为 不 知 是 知 也 诲 汝 知 之 乎 知 之 为 知 之
智者见智—个性解读
4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3 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 师 矣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2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1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不 亦 君 子 乎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七单元 古韵留香(二)
25.《论语》十则
1.字音 三省.吾身( xǐnɡ ) 韶.( sháù ) 冠.者( ɡuàn )
弘.毅( hónɡ ) 舞雩.( yú )
2.文意感知 《〈论语〉十则》,从内容上看,偏重于阐释儒家思想的修身 之道。十则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 1~3 则讲_做__人__的__道__德__修__养__, 要多“自省”,讲恕道;第 4~8 则讲做人要有追求,有抱负, 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第 9~10 则讲人要 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这些思想,千百年来影响 着我们,是我国乃至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论语》六则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 20 篇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有语录体(也 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它 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 11750 字,出成
语 147 条)。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孔子(前 551 —前 479),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授 课 陈 加 彬

鹤 庆 一 中 初 中 部 校 内 孔 像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
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 起听范读,轻声诵读 。
坏的、恶行 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遵守、奉行 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 身遵守的准则吗?孔子说:“是宽容啊!自 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请同学们欣赏 配乐范读,在听的 过程中请认真的参 照范读,感受其诵 读的节奏、语速、 停顿,并注意生字 生词的读音。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 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合作探
讨,疏通文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

诚心诚意 反省检查 自己
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诚信
为人谋而不忠乎? 信乎?传不习乎?”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是我国古代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为人谋而不忠。 替,给 2、吾亦为之。 做
3、不图为乐
为,作,指创作
1、传不习乎
2、见贤思齐焉 3、成人之美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 秀的人、贤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 事。 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 好的事。 名词作动词,吹风。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 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 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 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 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 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 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 重而道远”得到了强调;“士 不可以不弘毅”这一分句采用 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 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所表达的 内容都得到突出。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 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 险的道路还很长。”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方法。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据有,取。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的 之,不去也。” “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
意思是“子贡请教 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
意思是“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 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 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 坏的,不好的。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 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论语》十则【语文版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论语》十则【语文版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也!”
5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论语》十 么道理。
理解文意, 则主要讲了什
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 人的道理。
6
精 读 课 文, 探 究 课 文 思 想 内 涵
反省(检一查)
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二)
交往子曰:“见贤(思三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
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 xíng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九 年 级 语 文 执 教 者 :
1
《论语》十则
2
复 习 《 论 语
复习《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 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怨可恨以,为心师里矣不。满”
方 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9
课堂练习
一、填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__己_所_不_欲_,勿施_于_人___ 对富与贵的追求应该:_____成人_之_美___ _____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____行_人_道_得_之__ ___如_不_可_求_句已日成三为省成吾语身,试着把见它贤们思找齐出,来见。不贤内自 省

九年级《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4、不成人之恶 5、风乎舞雩
名词作状语,每天。 6、吾日三省吾身
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1、倒装句
1、欲乎沂。
2、风乎舞雩。
即“乎沂欲”,状语后置
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六七”定语后 置
[译] 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
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 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 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这一则讨论的是: 品德修养问题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堂作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见贤思齐焉 指德、行优秀的人 诚心诚意 (2)为人谋而不忠 (3)士不可以不弘毅 宽宏坚毅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据有,取
2、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小人反是 “是”前面省略介词“于”。
(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 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 之道。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 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 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 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
每天,名词作状语 xǐng,反省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泛指多次 诚心诚意 交往
谋划,商量办法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Chuá n,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温习,复习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诚心诚意呢?跟朋友 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不是复习过呢?”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 论语十则(上课用) (共35张PPT)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 论语十则(上课用) (共35张PPT)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 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 对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通“暮” 做好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吹风,名用动 洗澡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赏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 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 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 啊!”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
做君子 实行
从之。” 代“行”
使……跟从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坏的, 成全 好的, 不好的, 形用名 人反是。” 这 形用名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 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人与此相反。”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施加 在,介词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 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 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 上。”
远大的抱负, 读书人 坚强的意志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 道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 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险的道路 还很长。”
指德、行优秀的人 看齐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 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 己。”
可:可以 。以:用来 一个字 大约
代“言”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课件 语文版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一二三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恕.( shù )
弘.毅(hóng )
韶.( sháo)
沂.( yí )
舞雩.( yú )
2.读准多音字
喟.然( kuì )
(1)论.语: lún
其他读音: lùn
组词: 论辩
(2)自省.: xǐng 其他读音:shěng 组词:省份
3.找出通假字
(3)行 终身行之 先行其言
遵守,奉行 实行
莫春者 莫 通 暮 意思: 晚,末
一二三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诚心诚意。
(2)不处.也 处:据有,取。
(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料想。 为:作,这里指欣赏。
2.一词多义辨析(1)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Nhomakorabea和
吾与点也
赞赏
(2)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判断动词,是 小人反是 代词,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 则不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也主张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第十则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点:孔子的学生,曾点,曾参的父亲。 翻译:(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 (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 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思想品德修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读了《论语》,你的理想更远大了吗? 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了吗?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读 书人)的人生理想。
回忆《论语》六则
你还记得几则呢?
《论语》六则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词类活用

Hale Waihona Puke 1、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德行优秀的人, 贤人。 3、成人之美。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4、不成人之恶。形容词做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5、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古今异义词

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3、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 天下”。
返回
《论语》的众多版本
研析前五则 你知道这五则 《论语》的意思吗?
每天,名词作状语 xǐng,反省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泛指多次 诚心诚意 交往
谋划,商量办法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Chuá n,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温习,复习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诚心诚意呢?跟朋友 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不是复习过呢?”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奉行
终身行之者乎?”
大概 恕(道) 想要的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 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比一比:
背《论语》十则的前 五则
看谁背的快 ~~~
2.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 从之。”
第 六 则
行:实行,实践 言:说话 从:说出 翻译: 子贡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行 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分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而后言。这句
话用来一对反义词“先”“后”,来强调 “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而”,表明 “行”和“言”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 重要性。
一词多义

5、成
春服既成。(做好) 成人之美。(成全) 6、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厌恶) 不成人之恶。(坏的,不好的事) 7、行 终身行之者。(遵守,奉行) 先行其言。(实行) 8、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承接) 富而可求也。(表假设)
一词多义

9、为 为人谋而不忠。(替,给) 吾亦为之。(做) 不图为乐。(作,这里指欣赏)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 录体的散文集。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 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 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 礼、智、信、忠恕、孝悌。“仁者爱人”“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这些 思想的表现。
课堂作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1)吾日三省吾身 A、shěng B、xí ng C、xĭng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A、wū B、wù C、è
重做
课堂作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1)吾日三省吾身 A、shěng B、xí ng C、xĭng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A、wū B、wù 下一题 C、è
这一则讨论思想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看齐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但是,表转折。
而内自省也。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这一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
一句话
做官。做官要“求”,要以自己的修养来 “求”。 “不可求”是指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有仁 德也不能做官。
第九则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翻译: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不出
肉味,感叹道:“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
分析
先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韶》乐之美,在写
第2题
课堂作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见贤思齐焉 指德、行优秀的人 诚心诚意 (2)为人谋而不忠 (3)士不可以不弘毅 宽宏坚毅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据有,取
课堂作业: 3、填空 教育 家。《论语》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 读 lún 。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明做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坚强的意志的 句子是 士不可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 (2)孔子提出的关于“恕”的处世准则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一则讨论品德修养问题。
(四)
读书人
宽宏坚毅. 这里指抱 负远大, 意志坚强
任务,使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
重大 道路,路程
而道远。
这一则指品德修养问题。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
[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 大,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 命,路途又很遥远。”
第八则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而:如果,表假设。 求:求的,追求。 执鞭之士: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翻译:孔子说:“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是 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追求得到, 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
分析
周代做官才有丰厚的俸禄,所以”富“就是
古汉语句式

一、倒装句。1、浴乎沂。即“乎沂浴”状语后置。 2、风乎舞雩。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六七”定 语后置。 二、判断句。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省略句。小人反是。“是”前面省略了介词 “于”。
这一则讨论:
品德修养问题
(五)
做官 想要的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方法,这里指孔子主张的仁道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据有,取 背离,抛弃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厌恶的 讲仁义之道却得到了贫贱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分析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
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 载舞的游春图。通过孔子对曾点的赞许,来 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 亲近。
通假字
“莫春者”的“莫”通“暮”
一词多义

1、道 任重而道远(道路) 不以其道得知(仁道) 2、与 吾与点也(赞赏) 与吾父居者(和) 3、去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蓬山此去无多路。(距离) 4、士 是不可以不弘毅。(指读书人) 虽执鞭之士。(小官)
学以致用
读了这五则《论语》
我懂得了……
(一)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二)
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多向贤德的、 有大智慧的人学习。
(三)
思想品德修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思想品德修养: 为理想而奋斗,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五)
[译] 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
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 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 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这一则讨论的是: 品德修养问题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堂作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1)吾日三省吾身 A、shěng B、xí ng C、xĭng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A、wū B、wù C、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