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回族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合集下载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篇一:回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文化和传统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回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保护和传承回族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保护、传承和发展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保护回族文化回族文化是多元的,包括语言、宗教、食品、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

保护回族文化,首先要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回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回族文化。

保护回族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回族文化做出贡献。

政府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回族文化的研究和报道,提高公众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回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宣传教育,推动回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个人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传承回族文化,例如学习回族文化、参与回族文化活动、保护回族文化遗产等。

二、传承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发展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回族文化需要加强回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回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首先,回族学校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具有回族文化素养的人才。

其次,政府、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回族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传承回族文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回族文化的传播方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回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回族文化,激发更多人对回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回族文化。

《浅谈民族宗教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民族宗教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民族宗教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通过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大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均衡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小康社会。

“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妥善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新的考验。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切实加大民族宗教工作力度,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党的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努力营造多民族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相互团结、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当前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促进民族宗教工作与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中,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共同繁荣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很重要的一步,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文化多样性,更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谐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提高政策效果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文化不同于汉族的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使少数民族享有更多的文化自主权和发展权。

在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政策的切实可行性,必须要在各地的实践中加强检验和落实。

二、扶持文化传承扶持文化传承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广泛动员和组织各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建立有世代传承和价值感染力的文化载体,如各级文化馆、文化中心、民族文化综合体等。

同时,必须要集纳贝母不散的文化瑰宝、方言、戏曲、舞蹈、饮食、服饰、歌唱等各方面的经典元素,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适应性。

三、发挥文化旅游作用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大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和旅游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因此,开发、利用、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增加民族地区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四、加强民族交流各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是促进文化融合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交流中,各民族可以相互了解和学习,激发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意。

可以通过举办各民族文化特色活动、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以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让文化进入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已经不再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社会中每一位公民的参与。

在生活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艺术欣赏活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体验活动,是使民族文化更贴近人民,让人民享受文化的一种渠道。

同时还可以加强社会参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作者:王洪 杨世英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0期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体现。我国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由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组成,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和谐的关键,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红河的多元文化特点比较突出红河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红河和谐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原儒家文化与边地文化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人与自然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各种文化在长期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独特的红河文化在红河各民族和谐思想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就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和睦相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这些思想与中国儒家的和为贵及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而加上红河独特的地域和民族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红河山区各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
一、红河各民族文化当中自有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并深刻指明了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和谐云南的实施意见,红河州委六届二次全会作出《中共红河州委关于构建和谐红河的决定》,确立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红河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保护并发展民族文化,推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红河发展。

回族女性论文: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现代女性家庭价值观

回族女性论文: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现代女性家庭价值观

回族女性论文: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研究【中文摘要】社会变迁与国民教育的提高,使我们个人的认识世界和价值观念都发生着转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主张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回族是所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回族女性担当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对建立和睦家庭和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她们婚姻家庭观的转变,既反映出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以及转型期带来的深刻变化,也反映出未来回族家庭和民族发展方向。

在我国,回族女性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双重文化的塑造,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她们除了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伊斯兰独特的宗教文化渲染。

她们自幼便接受家长的宗教思想教育,回族自出生后就有虔诚接受宗教洗礼的义务。

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之间不断相互同化和融合,呈现出难得的和谐局面。

如今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并存,竞争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让回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观自然受到社会大局势变迁的冲击而发生转变,根深蒂固的宗教价值观是与之抵抗、顺应时势,还是融合变通?个人行为面对宗教、道德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又会坚定怎样的立场?社会提倡性别平等的呼声是否有助于她们个人婚姻家庭观的正确树立?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期望通过调查研究,探析今日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英文摘要】Our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happening all ideas and values has been transformated with the Socialprogress and national education rise.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our government advocated ethnic equality and un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The Hui nationality is the largest part in chine by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women of hui nationalit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family and society.They are willing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family and society. The change of their values about ma...【关键词】回族女性宗教文化现代女性家庭价值观【英文关键词】Hui women religious culture modern women family value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研究摘要3-5Abstract5-6第1章绪论9-21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9-111.1.1 研究目的9-101.1.2 研究意义10-1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1.2.1 国内研究11-141.2.2 国外研究14-15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71.3.1 研究思路151.3.2 研究方法15-171.4 概念界定17-181.4.1 回族女性171.4.2 价值观171.4.3 婚姻家庭观17-181.5 理论视角18-21第2章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调查分析21-492.1 调查地点基本状况21-232.2 样本基本情况23-242.3 调查内容分析24-492.3.1 婚恋观24-402.2.2 家庭观40-432.2.3 生育观43-462.2.4 亲子教育观46-49第3章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的特点49-573.1 择偶标准世俗化49-503.2 外族通婚逐渐被接纳50-513.3 反对父母包办婚姻51-523.4 认同晚婚晚育523.5 重视婚姻质量52-533.6 看重婚姻生活中夫妻地位的平等53-543.7 生育观趋于少生、优生543.8 重视子女知识教育54-57第4章转型期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57-674.1 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存在问题57-614.1.1 重物质外在,轻精神内涵的择偶观57-584.2.2 盲目攀比,追求排场的结婚仪式58-594.3.3 追求物质享受,”二奶”“情人”异化现象上升594.4.4 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无知与冷漠59-614.4.5 对家庭暴力的默认614.2 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1-674.2.1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并存62-634.2.2 家庭结构小型化及家庭关系简化63-644.2.3 宗教及社会舆论约束力下降64-654.2.4 回族女性教育程度相对较低65-67第5章回族女性走出婚姻家庭观误区的路径选择67-735.1 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回族女性正确婚姻家庭观的形成67-685.2 重视网络媒体等的舆论导向作用68-695.3 发挥妇联组织的沟通与桥梁作用69-705.4 鼓励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回族女性开展心理疏导工作70-715.5 提升回族女性个人文化素质,帮助她们走出婚姻家庭观误区71-73结语73-75参考文献75-79附录79-85致谢85-87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87。

伊斯兰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伊斯兰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伊斯兰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者:马晓明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0期[摘要]伊斯兰文化,尤其是《古兰经》,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本文主要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关和谐思想的内容,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自然等方面。

这些思想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和谐理念;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52-03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研究伊斯兰文化时,会惊奇地发现:人类在每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中,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探索都蕴涵了丰富的和谐理念。

伊斯兰信仰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体系,在这种文化关怀下的生命体验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伊斯兰文化内核之中关于和谐的分量及其价值。

在当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完全可以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之中,且成为穆斯林聚居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发掘和弘扬伊斯兰教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充实社会主义和谐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伊斯兰文化中蕴涵着极为深邃和朴实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内容。

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其内涵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理念,仍颇具普世价值。

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文本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关于和谐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自然等诸多方面,重点讲人的和谐,即人和人之间,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回族文化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价值

回族文化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价值

前提 下如何 发 展少 数 民族 文化 这 个 命 题 , 注 的人 关
教 信 仰 、 章 制 度 等 。具 体也 包 括 人 生 观 、 界 观 、 典 世
善 恶美 丑价 值 观 、 言文 字 、 语 思维 方式 、 达方式 等 。 表
则 比较少 。结 合我 国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实 际看 , 区 社 和谐 确是 社会 和谐 的基 础 , 并 不 意 味着 所 有 的社 但 区都 遵循 统一 的模 式 , 即使 是 特征 较 为 接 近 的不 同 社 区间 , 应 当尊 重 和 保 护社 区建 设 的多样 性 。人 也 是文 化 的载体 , 和谐社 区建设 中 , 的本质作 用往 在 人 往通 过 民族 文 化 的特殊 价值表 现 出来 。对于具 有 民
第3 2卷 第 2期
21 0 2年 3月
中南 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unl f o t— et nvrt rN t n ie( maie n oi c n e) ora o uhC nr U i s yf a oat s Hu nt sadSca Si cs S l a ei o i l i i l e
有 侧重 的 。要建 立 和 发 展 社 区 , 就 必 须从 各 个 社 那 区 自身 的文 化特 色 出发 。
然不 能忽 视 民族文化 的地 位和 作用 。在 和谐社 区 的 构建 中 , 民族 文化对 于社 区管 理 的规范 、 区经济 的 社
发展 、 区文化 的丰 富 、 区生 态 的建 设 、 区认 同 社 社 社
用 。可 见 , 文化 在构 建 和谐 社会 的过 程 中 , 往 是 “ 往 从 深层 次上 产 生着影 响 。……无 论是从 最 基层 的社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基于社会主义核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基于社会主义核
关键词: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 中图分类号:B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9)02-012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提倡 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① 在儒家 文化、伊斯兰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流交融实践中形成的回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 化之一,与诸多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立足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凝练、升华。显然,二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血脉、同根契合, 以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表”,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里”,以彼此契合之处培育回族地区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 “本”。
一、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关系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存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 多层次契合。 (一)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首先,回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元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是在中国古代以来诸多民族和地区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创造者包括汉族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炼和 升华,是历史积淀创造性发展的结晶,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符合时代 发展要求的正确指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追求的 “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价值取 向的一致性、先进性。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可以在丰富回民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 同时,振奋回民的精气神。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目标导 向。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是行为指南,通过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乃至思想境界的提 升,进而整合社会意识,为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广泛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引领和增进全国 各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刊改革与开放试论回族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马伟王白中(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830054)摘要: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

研究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透过回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了解,对于我们客观准确地认识回族产生形成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理解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culture is propped up national spirit is the backbone,and the soul of national spirit.Research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The Hui nationality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features of understanding,for our objectiv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history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understand the basic spirit of Hui culture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关键词:回族文化和谐社会Key words:Hui culture in Harmonious Society作者简介:马伟(1983-),男,(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专业方向宗教文化王白中(1985-),男,(汉),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宗教学研究生宗教史方向【中图分类号】G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36-02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

它既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表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客观表现。

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文化就必然要带有民族的传统和特色。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回族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经过数百年的融合而由多种民族成分重新建立的一个“新民族”。

从唐代起,第一批阿拉伯人把自己信仰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开始定居,直到元明时期回族作为民族而最终确立。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又有汉、蒙、维吾尔等民族成员加入进来。

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成员虽然风俗各异,语言不一,但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使他们的观念在融合的基础上趋于一致,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

1一、回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关于回族文化基本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关于回族文化的界定尚无一致的观点,但已经有许多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学科和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兹就有代表性的观点列举如下:第一种观点认为回族文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大量吸收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即融两种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充分体现了回族文化民族性的鲜明特征。

2第二种观点是从文化学角度提出“:回族文化是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当恰当,相当充分,相当全面的合和。

”3第三种观点从回族史的角度讲“:回族的形成属于一种特殊的模式,因此,回族文化的形成也属于一种特殊的模式。

伊斯兰教在回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她从起源上和本质上决定了回族的命运,决定了回族文化的性质。

”“以宗教为纽带和核心将民族穆斯林凝聚在一起,铸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广泛汲取文化并将两者融合起来,酿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回族文化”。

4第四种观点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回族文化基本上是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本土文化通过双向交流,在渗透过程中形成的。

而这种文化,在当时以其各自独特的风貌,丰厚的积淀,现实的价值,历史的地位雄踞于世界文化的巅峰。

两个高度发展的文化,俱是源远流长,在这个新的社会共同体中,它们融会成一种新的民族文化。

”5第五种观点从多维视野的角度提出“:在文化上,回族文化是在伊斯兰文化(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突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等交流、融合,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但回族文化不是以上几种文化的简单堆积和叠加,而是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

”6综上所述,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相互碰撞、交流、渗透、吸收与融合的历史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回族作为民族所形成的四方面条件,不仅决定了回族的民族性格与属性,而且还决定了回族文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反映了回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起点、高度发展、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

其中,回族文化中有很多和谐理念,它是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谐理念(一)饮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思想回族的饮食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和当地文化交融的产物,它的饮食严格遵守伊斯兰教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定。

所以,饮食文化有利于回族聚居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古兰经》等宗教经典中对穆斯林饮食———可食之物与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和狮、虎、狼、豹等野生动物;可食的动物有牛、羊、鸡、鸭、鹅等,其中以牛羊为主。

对于可食的植物与不可食的植物,著名的回族学者刘智在其《天方典礼》中写到:“果、谷、瓜、蔬菜之属,均属无论;草木之属,毒甚者不食。

”回族更注重从“是否清洁”的角度而不是从“是否有营养”的角度来选择食物,那些通常被很多人视为美味佳肴的山珍海味,在回族家庭的餐桌上很难见到。

这种饮食习俗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回族饮食习惯中的可食之物一般处于食物链的较低等级,数量多;不可食之物多处于食物链的较高等级,数量少,是需要加以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这种饮食文化客观上体现了回族人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体现了他们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二)回族人尊崇“孝文化”孝意识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起点。

回族的孝文化是回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回族家庭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回族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以伊斯兰为内核和特质的。

伊斯兰教认为,善待父母、孝敬双亲是每个穆斯林应有的道德修养之一。

这种“孝文化”反映出回族内部人们的和谐理念。

1.孝的第一要点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敬主的一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要求儿女孝敬父母“: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应当孝敬父母。

”将孝敬父母视为仅次于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

2.孝还强调善待亲缘。

真主安拉的使者说:“骨肉血亲挂在阿热史上,它呼唤谁持续了我,安拉接待了他;谁断绝了我,安拉断绝了他。

”7这里的骨肉血亲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接续自然就是要以观念和态度上对之含照顾之情,善待之义。

3.孝具有持续性。

父母生前的孝行是赡养之孝,父母辞世后的身后之孝是持续性的。

父母辞世是孝的延续,也是爱和感情的延续。

把对父母的爱和思念之情转移成对亲友、长辈的爱和孝敬,使人们在绵延的孝道上受益无穷。

回族的这种孝文化使回族人和谐相处,互相尊敬并且团结友爱,使本民族的凝聚力增强。

同时,对外部民族,回族又提倡“和而不同”的思想。

(三)对外文化,提倡“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均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和平、顺从”之意,“穆斯林”是它的分词,意思是顺从者,只要顺从真主者就是伊斯兰群体中的一员,就是兄弟姐妹或朋友,有困难会慷慨解囊相助,不论贫富贵贱都以诚相待。

8《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

”“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就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

”回族文化作为这两种文化互相碰撞而形成的复合体,既继承了伊斯兰文化中“和平、顺从”的思想,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气、包容”的理念。

回族文化既注重求同又善于存异。

回族在文化求同的过程中善于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汉文化的借取和吸收总是有选择的。

求同既优化了本民族的文化结构,也有利于促进族际关系的改善,存异则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回族文化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处理“他文化”与“我文化”的关系以及回族人对待外民族人民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1.回族在处理“他文化”和“我文化”的关系时,首先强调求同,但这种求同不是追求普同,而是异中求同,同中留异,是对本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个性的一种有意识的保护。

回族在文化上的求同是为了实现“和”,但不会因为追求“和”而舍弃自己的信仰,丢弃本民族的文化根基,而是保持本民族文化个性,正视民族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和”,是通过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统一的“和”。

9 2.在这种“和”文化的陶冶下,广大的回族人民对其他人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待人热情主动,因为他们认为真主是全知的、公平的,从而克服了仇视心理,陶冶了高尚的情操。

回族严格规定,偷听、撒谎、伤害、污蔑、嫉妒、怀恨、猜忌都是妨害人际关系的大罪。

10回族文化的这种“和而不同”的思想使回族人民与外族人民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稳定和谐有积极的作用。

三、回族文化和谐理念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回族文化的和谐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可以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精神资源的作用,从而发挥其独特的时代价值。

首先,回族文化所提倡的和谐思想,有助于为发展现代经济,安定和谐社会环境奠定思想基础。

回族文化所提倡的和谐思想,强调对立矛盾的统一性,就是强调“和”,用“和中“”适度”方法加以处理,协调各种矛盾,把矛盾限制在质量互变的“度”的范围内,不使它发展到破坏统一体、影响社会安定的程度。

其次,回族文化所倡导的“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和谐提供依据。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集合体,人与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的一切行为皆根源于利益,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

在人们对自己的利益追求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利益占有的多少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发展为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差别和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和谐社会也不是要取消差别与矛盾,相反,一定程度的差别与矛盾运动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