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

写作顺序一共有哪些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按地点的变换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

又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有的文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如《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爱拣石头、爱赛石,这是发现“中国石”的起因;拣石、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这是拣到“中国石”的经过;战士们喜爱“中国石”,这是“中国石”带来的结果。

这样写,让人明白事情发展的阶段性和来龙去脉。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

这种方法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达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2.先总后分再总。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写作的顺序很多,作文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掌握材料的情况选用,做到恰到好处。

写作顺序是:顺叙:按时间的先后的顺序记事.倒叙是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在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在接着记叙.文章叙述顺序有:1、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顺序)2、时间顺序3、参观、游览顺序4、插序5、空间转移顺序6、倒序7、类型顺序。

写作复习步骤

写作复习步骤

写作复习步骤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考研还有3个来月时间,冲刺分三个阶段1.攻克词汇。

尽管没有单独考词汇,但是词汇太弱的话,想过就是做梦。

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再把词汇好好看和背2.精研真题(10—12月),不要做什么模拟题。

模拟题不可能做得跟真题一样的难度,而且出书都比较马虎。

最近15套真题。

1995—2009年(1)先搞定词汇再去做真题(2)做好真题以后再去研究真题,最好研究三遍以上。

a.词汇(要做到没有一个词汇不认识,不喜欢背词汇书的同学,把真题里的词汇搞定就可以。

考研并不是看词汇量,5500就够,重点是一词多义,熟词僻意。

这个词在真题中是什么意思才是他的核心意思)b.句子结构(没有一个句子结构不清楚)长难句。

c.选项设置(没有一个选项不清楚)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出处在哪里,错误选项为什么错,也有出处。

d.背诵(经典真题)每一类考题背1—2篇。

(cloze,阅读的分类,每类一到两篇,就能搞清楚词汇,词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选项结构。

虽然比较花时间,但能真正提高你的实力。

e.英译汉(提高阅读和翻译最好的方法)找经典的翻译。

再对照正确翻译会发现一是用词翻译的不同,二是句子结构不同。

3. 适当模考。

考前两周。

至少模考三次。

(时间)写作复习一、背诵默写中译英(10-11月)写作不重视,就知道背单词做题目,看到写作就省略或者背一些模板。

有些同学六级考过了,结果考研作文就得个2—3分。

现在的评阅老师有反模板倾向。

(练基础)1. 背诵20-30篇经典文章(历年的高分作文或者是经典的范文)。

背诵程度: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

很多同学说背了很多,上了考场啥都记不起来或用不上,两点原因:一是背得不够熟练;二是没有进行造句的工作。

我们的中文写作就是从造句练起的。

英文也不例外。

见到好的词汇、词组、句型就造句。

一次太少,三次太多,两次足够。

写作复习步骤范文

写作复习步骤范文

写作复习步骤范文
写作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的技能。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
生活中,良好的写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一个重要
的步骤是进行系统的复习。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进行写作复习的步骤。

第一步:审视自己的写作
第二步:学习写作技巧
写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你可以学习
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有效的语言表达观
点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写作指南、参加写作工作坊或找寻写作指导来
学习这些技巧。

第三步:拓宽阅读范围
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

在复习期间,你应该拓宽自
己的阅读范围,涉及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科学研究文献、新闻报道等。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你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了解不同的写作
风格和结构。

第四步:重写旧作
复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写旧作。

回顾之前写过的文章,重新思考结
构和用词,并进行修改。

通过重写,你可以发现之前的不足之处,并尝试
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这也是一个练习不同写作技巧的机会。

第五步:练习写作
复习的核心阶段之一是练习写作。

通过定期练习写作,你可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速度和技巧。

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题目,如议论文、说明文、叙
事文等,来锻炼不同类型的写作能力。

同时,可以请教老师或朋友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估和反馈,以帮助你不断改进。

总结。

202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写作顺序”复习笔记

202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写作顺序”复习笔记

写作顺序【记叙文】(记叙顺序)文章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中考试题中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频率较高。

(1)倒叙:将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作用:突出事件的结局,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十六年前的回忆》)(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主要是回忆),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作用:对故事情节起补充作用,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使结构曲折有致,突出中心。

(《羚羊木雕》)(3)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作用: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说明文】(说明顺序)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

b.以空间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

c.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还有的逻辑词语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

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

有的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不能明显地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我们就概括归纳文意,厘清写作思路后,才能把握文章顺序。

【议论文】(论证思路)答题模板(1)首先,直接提出……的论点(或通过写……的事例/名言,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或引用名言、诗句等),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论证论点)。

最后,得出……论点/揭示……意义/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2)不能调换。

×段论证了……,×段论证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关系(或按照××思路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写作文要遵循哪些顺序

写作文要遵循哪些顺序

写作文要遵循哪些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二、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下.常用于写下游记、参观记、活动.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四、按相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下.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3.先总后分后.另一种意见是:常用的文学创作顺序存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表列不属于文学创作顺序,而是属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存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1,时间顺序即为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去了解某一事物的表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赖于时间,例如表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进、人物蜕变、动植物生长等等,都需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为按照事物空间存有的方式,或从外至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至局部去予以了解,这种表明顺序有助于全面表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通常表明某一静态实体(例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为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至通常,或由具体内容至抽象化,或由主要至次要,或由现象至本质,或由原因至结果,环环相扣,或归纳至具体内容,或特点至用途,或由整体至局部一一了解表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拓展资料:理清说明顺序:一就是正视表明对象,分析表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就是把握住语言标志,“念”出来表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顺序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顺序
事物类别顺序
1.《再见了,亲人》一文,前三段分别描述 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 最后一段总结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分——总
2.《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 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春、夏、秋、 冬四季分别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 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顺序
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 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 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 整的整体。以(早→中→晚,前→中 →后)组织材料。
优点: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 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 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 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总——分——总
谢谢观赏!
2020/11/5
12
地点变换顺序
《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开始爱拣石头、 爱赛石;接着拣石、洗石、发现了 “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 最后,战士们喜爱“中国了 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 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表达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3)总——分
当堂训练
《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 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 秋、冬”一年四季,描写皂荚树给 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
时间顺序
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 →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 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 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
2.《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 →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 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

写作文的顺序都有什么常见的写作顺序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下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下。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表列的顺序写下。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就是:常用的文学创作顺序存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表列不属于文学创作顺序,而是属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晚→中→晚,前→中→后)非政府材料。

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会用的各个材料串起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并使文章构成一个完备的整体。

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论是通过一件事写人还是通过几件事写人,或者写景,写活动,写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写。

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3)按照空间切换顺序非政府材料。

即为按照方位、除此或地点转换去精心安排材料,同意材料先写下李德生的次序。

(4)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顺序组织材料。

即面对众多的事物(或内容),把同类的放在一起,然后一类一类地写,写完这一类再写那一类。

(5)按照事物(或内容)几方面顺序非政府材料。

除以上五种文学创作顺序之外,除了按归纳具体内容顺序(归纳→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归纳),按总述表列顺序(总→分后、分后→总、总→分后→总),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按前后对照顺序,按猜谜顺序,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按事物特点顺序,按整体至部分的顺序,按生长顺序等非政府材料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时间先后顺序。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述。

2、按地点变换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记述。

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按照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A先分后总。

《再见了亲人》B先总后分。

《美丽的小兴安岭》C叙述顺序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例文1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吉林九中贾晓瑞……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

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

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

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

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

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

“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

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

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

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

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

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

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

妈妈,您能原谅我吗?[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

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例文2分房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

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

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

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

“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

“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房了。

”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

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里。

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

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茏”。

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

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

“不,我们就睡在外面。

”“听话,快进去。

”“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

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

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

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

那时,我对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如果我们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那该有多好哇.....“莹莹,吃西瓜!”妈妈递来一瓣西瓜打断了我的思绪。

“你在想什么?想新房子?还没有呢,要等下个月才能搬。

”是的,妈妈,我确实又想到了房子。

“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纳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我的话竟有点严肃了。

他们怎么能忘记呢?那天,爸爸单位的书记李伯伯骑着自行车赶来,车还没有停稳,就喊开了:“老涂!老涂!房子分下来了!照顾你们两个知识分子,街道口新宿舍有你的一套,四楼的二间房,这下可好了......”说着,拿出两把银光灿灿的钥匙。

朝思暮想,一旦实现,我们全家都喜呆了。

爸爸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二把沉甸甸的钥匙。

那夜,我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爸爸使劲地吸烟,妈妈眼里闪着泪花,姐姐乐得手舞足蹈。

一家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彻夜谈论着房子。

从此,我们家有了像样的房子,坐北朝南,一间十三平方米,一间十二平方米,有厅、有阳台。

那年夏天,我们感到特别凉爽,坐在阳台上纳凉,全家谈笑风生。

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喜悦过啊!房子,又是房子,今天你勾起了我们新的憧憬。

“新房子就在东湖边,我上班更方便了。

环境好,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真是没话说。

”——这是爸爸兴奋的话语;“房子大了,家里缺少一个写字台,一人一个写字台,晚上才能好好地工作和学习。

”——妈妈的眼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客厅用来接待客人,三间房,我和妹妹一个人一间......”——姐姐指手划脚地计划开了。

这欢声笑语在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禁仰望天空,啊,千里婵娟,万家灯火,凉风沁人,心旷神怡。

我出神地遐想,明天的纳凉之夜,爸爸又将带回什么好消息呢?[评析] 住房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篇作文通过小作者的笔,写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住房的变迁。

从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到刚刚分到的三居室。

作者对这变化未加任何评论,但读者从中自然会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脚步。

本文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情节,而是把好几年的事情浓缩在夜晚纳凉的回忆中。

运用两次插叙记述了记忆中的往事。

文中插入的两段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描述了无房之苦和有房之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运用插叙时与文章的主体部分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浑然一体。

1|评论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应该是事情的发展顺序~~~虽然时隔好久,但我还是比较确定的4|评论一、记叙文阅读的重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的分类:第一,从写用内容方式看,可分为:①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文法较单一,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金黄的斗笠》。

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枝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如《背影》、《荔枝蜜》等。

第二,从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①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老师》、《回忆我的母亲》。

②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等。

③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海滨仲夏夜。

等。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的向,如《小麻雀》、《荔枝蜜》等。

所以记叙文阅读重点是:①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在阅读中重点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描写和他所处的环境,从而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与业绩。

②叙事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情的意义和影响。

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侧重分析景物或物的特点、状写的顺序以及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列出记叙的要素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者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把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时间——晋代;地点——武陵;人物——渔人;原因——渔人误入桃花源;经过——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所见、做客及辞去;结果——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

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楚,使全文眉目清晰,故事完整。

再看《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作者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