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完美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对地球家园形成⼀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分析】学⽣本就⽣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画⼀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来说难度不⼤。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的所见所闻。
然⽽,对低年级学⽣来说,⽐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有意识的分类。
学⽣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造的,有可能是有⽣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命的,教师在学⽣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进⾏分类。
【教学⽬标】科学概念⽬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壤、岩⽯、⽔、动物、植物、⼈等。
2.阳光、空⽓、⽔、植物、动物等⾮⽣物和⽣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不可。
科学探究⽬标1.会⽤图⽂的⽅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然资源与⼈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的语⾔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懂得地球是地球⽣命共同的家园,⼈类的⽣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难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准备:学⽣活动⼿册、⼤⽩纸(⼤⽩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神奇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3. 美丽的自然学习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了解生命的奇妙。
3. 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探索自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
生物标本、图片。
天气、季节、地理现象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引入新课。
出示生物标本,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身体。
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介绍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记录自然现象。
4. 例题讲解:身体器官的作用。
生物的分类。
5. 随堂练习:画一画身体器官。
判断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器官的作用2. 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3. 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身体器官,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列举身边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身体器官作用:心脏负责血液循环,眼睛负责看东西。
生物分类:猫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物体有什么特征,1.2物体的分类,1.3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分类和运动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分类。
2. 教学重点:物体的特征,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物体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放大镜,直尺,画图工具,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物体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物体分类。
3.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分类的方法,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给物体进行分类。
5. 知识拓展:介绍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实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周围的物体2. 板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物体的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
(2)举例说明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2. 答案:(1)物体特征描述及分类见学生作业。
(2)物体运动示例:书本从桌子上掉落,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物体特征、分类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答案。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运动规律的讲解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抛物线运动、直线运动等,通过动画、实验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2)物体的分类:物体的分类应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最新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周围物体》:认识各种物体性质、分类和用途。
2. 第2章《空气与水》:解空气和水存在形式、性质及用途。
3. 第3章《力和运动》:学习力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
4. 第4章《地球和太阳》:认识地球和太阳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章节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概念、空气和水性质、地球和太阳关系。
2. 教学重点:物体分类、力作用、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教学挂图、模型等。
2. 学具:学习用品、实验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第1章《我们周围物体》中,展示不同形状、颜色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在第2章《空气与水》中,讲解空气和水性质、用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第3章《力和运动》中,讲解力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第4章《地球和太阳》中,让学生绘制地球和太阳关系图。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方式,直观展示各章节知识点。
2. 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三种物体,并说明它们性质和用途。
(2)简述空气和水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应用。
(3)阐述力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绘制地球和太阳关系图。
2. 答案:(1)物体1:橡皮擦,性质:柔软、易弯曲,用途:擦除铅笔痕迹。
物体2:玻璃杯,性质:透明、硬,用途:盛放液体。
物体3:磁铁,性质:磁性,用途:吸引铁质物体。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固体物体,如木块、金属片、气球等。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和示范:讲解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并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水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2. 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以及相关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和示范:讲解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并示范相关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学习不同物体的特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
2.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原理,如水的溶解、力的作用等。
3. 第三章《动植物的世界》: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4. 第四章《我们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人体的健康知识。
5.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天体运行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复杂实验操作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册: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心得体会。
2. 家庭实验:根据所学知识,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家庭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课后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01
02
03
04
光照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水分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用于 生长和代谢。
土壤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和支撑。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
2024/3/26
8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 水膨胀、萌发长出根和芽 的过程。
2024/3/26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 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趋势 和特点,以及不同条件对 植物生长的影响。
10
03 动物行为与习性
2024/3/26
11
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
觅食行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 取食物,如捕食、觅食
、寄生等。
2024/3/26
防御行为
动物为保护自己而采取 的行为,如逃跑、躲藏
、警戒等。
繁殖行为
鼓励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科技制作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 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14
04 物质变化与实验
2024/3/26
15
物质状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蒸发与凝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观察和实验 ,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 态变化。
探究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蒸发)和从 气态到液态(凝结)的过程,了解湿 度、风速等因素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熔化与凝固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熔 化)和从液态到固态(凝固)的过程 ,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 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兴趣。
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会不断改进。
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具体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 第二周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 第三周1-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3 第四周1-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4 第五周1-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5 第六周1-4.观察月相6 第七周国庆假7 第八周1-5.各种各样的天气8 第九周机动9 第十周1-6.不同的季节10 第十一周1-7.做大自然的孩子11 第十二周第一单元学习梳理12 第十三周2-1.我们生活的世界13 第十四周2-2.不同材料的餐具14 第十五周2-3.书的历史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15 第十六周2-4.神奇的纸16 第十七周2-5.椅子不简单17 第十八周2-6.做一顶帽子18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19 第二十周期末测试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板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水:海洋河流空气阳光集体教案个性化修改《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
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