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图书剔旧更新制度
[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文献剔旧制度
![[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文献剔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fa52818f18583d049645999.png)
文献剔旧制度
一、剔旧原则
1、文献剔旧是为了藏书体系的建设,通过补充新文献资料,保存有价值的各类文献资料,提高馆藏质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剔旧应有利于保持文献利用的活力,剔除各种沉积失效的滞呆和不宜流通的文献,方便流通管理,减少读者查找时间,以提高文献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二、剔旧范围
1、内容陈旧老化,失去科学价值已过时的文献资料。
2、内容不宜公开流通的文献资料,除入特藏外,其余剔旧。
3、复本过多,长期积压的书刊。
4、破旧不堪和残缺不齐,又无法修补的各类文献资料。
三、剔旧程序
1、剔旧调查:通过外借统计、馆内阅览及读者利用情况统计,拟定剔旧范围,并作好标记。
2、复审:建立由馆领导、部主任和学科专家组成的文献剔旧小组,对要剔旧的文献进行复审。
3、报批:文献资料为图书馆固定资产,剔旧原则,范围和具体方案须报馆长或分管院长批准。
4、馆藏注销:对批准剔旧文献资料逐一核对财物是否相符后,方可在馆藏登记上加盖剔旧注销章。
5、处理:对可出售的文献资料作好划价和处理工作,不宜出售的文献资料送交费旧收购站处理。
6、抄写清单:抄写剔旧文献资料清单一式三份,一份送报财务处注销资产,一份交馆长,一份剔旧部门自留备查。
四、剔旧方法
1、图书剔旧由流通部承担,由期刊部承担,非印刷载体资料由技术部负责。
2、对残缺破损不能流通和内容不宜公开的文献资料采取日常剔旧法,报馆领导。
3、属其他剔旧范围的文献资料宜采取集中剔旧,每二至三年进行一次。
五、任何人不得随意剔旧报损及注销文献资料。
文献剔旧工作制度

文献剔旧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随着图书馆藏书的不断增加,藏书空间逐渐紧张,同时,藏书质量也受到挑战。
为了优化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图书馆需要定期进行文献剔旧工作。
文献剔旧工作是指对图书馆藏书进行评估,筛选出不符合图书馆发展需求、读者需求和保存价值的文献,将其从藏书体系中剔除。
文献剔旧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图书馆藏书的更新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剔旧原则1. 读者需求原则: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优先剔除读者需求较低、利用率较低的文献。
2. 藏书质量原则:剔除内容陈旧、观点过时、错误较多的文献,保留具有学术价值、读者喜爱的高质量文献。
3. 文献保存价值原则:充分考虑文献的保存价值,剔除不具备保存价值的文献,如重复购置、破损严重、无法修复的文献。
4. 藏书更新原则:根据图书馆藏书的更新需求,剔除已达到收藏期限的文献。
5. 协调发展原则:在剔旧过程中,充分考虑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剔旧。
三、文献剔旧流程1. 成立文献剔旧小组:由图书馆馆长、采访部、参考咨询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文献剔旧工作的组织实施。
2. 文献评估:文献剔旧小组对图书馆藏书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文献剔旧原则,筛选出需要剔旧的文献。
3. 征求意见:将拟剔旧的文献名单征求各部门和读者的意见,确保剔旧工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4. 审批:文献剔旧小组对征求意见后的文献名单进行审批,确定最终剔旧清单。
5. 文献处理:对确定剔旧的文献进行注销、拆卸、打包等处理,确保文献安全。
6. 藏书更新:根据文献剔旧结果,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源,优化藏书结构。
四、文献剔旧工作要求1. 严格遵循文献剔旧原则,确保剔旧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 充分尊重读者意见,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提高剔旧工作的透明度。
3. 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剔旧。
4. 做好文献剔旧记录,建立文献剔旧档案,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

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为了建立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对失效或利用率低的呆滞书进行定期与经常相结合的剔旧工作,以提高藏书的流通率和使用效益。
一、时间安排:
图书每学期全面整理一次,每年清点一次。
二、剔除范围:
1、复本过多,长期压架的图书;
2、内容有严重问题,不宜公开流通的图书;
3、残缺破损,无法再投入流通的图书;
4、陈旧过时,已无利用价值的图书;
5、实用性差,流通率低的图书。
三、剔除与外理方法:
1、以剔除过多的复本为主。
2、在具体判断上根据外借流通统计、书龄以及利用价值三项指标为依据。
3、平时对残缺破损无法利用的图书给予剔除。
4、经常性与定期剔旧相结合。
5、对于丢失及剔除的图书应及时处理,做到帐、书一致。
图书剔旧制

图书剔旧制度为缓解目前馆藏空间紧张,解决新书上架难等问题,图书剔旧工作现陆续开展,藏书剔旧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慎重,特制定以下规则:一、藏书剔除的范围:1.对于流通率极低与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关系不大的图书可以剔除。
2.图书内容已陈旧过时:凡是观点陈旧过时、技术陈旧过时、方法陈旧过时的图书,内容在新版图书中已经更新的图书,应该剔除。
3.品相破旧、残缺不全的书籍,一些因流通率高而导致破烂或破损,不便读者继续使用的、并有新书代替的图书,可以剔除。
4.残缺不全、里面内容被大部分撕页的图书、多卷书、丛书没有使用价值的这类图书需剔除。
5.没有现实意义的,与时代精神不相吻合的图书需要剔除。
6.复本过多的、长期压架并且内容陈旧老化、无参考价值的图书,主要是文艺书籍、长篇小说,需要剔除。
7.经典著作,无论哪个学科,无论复本多少,不予剔除。
8.以前入库的图书,自然科学类入库五年后(如:应用技术类、计算机类内容重复的、过时的标准等)、社会科学类入库七年后(如:完成某阶段历史任务的宣传读物及配合历次政治运动的小册子、已出修订本的教学参考书和课本、已重新修定的有关法律方面的)可以剔除。
三、剔旧程序1.剔旧工作由各书库根据本书库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分编室负责审核剔旧图书。
2.流通部和样本书阅览室下架图书进入后备书库。
3.拟剔除到后备书库的图书经各部审核员、部主任、分编室负责人认可后方可登记造册.四、ILASⅡ改库程序:1.流通管理——系统维护——馆藏库维护2.打开馆藏库维护界面后,将条码扫入检索键值,例如:3.修改馆藏地点,原馆藏地点为社科流通部的图书更改到社科后备书库,原馆藏地点为科技流通部图书更改到科技后备书库内即可。
学校图书更新管理制度

学校图书更新管理制度学校图书更新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丰富、更新快速,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效果和学习效率,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图书馆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图书馆图书更新原则1. 保持图书馆的资源丰富性。
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应涵盖各个学科,从幼儿到高中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2. 更新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调整和更新图书馆的书目,提供新的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
3. 缩短图书更新周期。
为了保证图书馆的资源更新速度,图书馆每学期应按照实际需求和学生阅读兴趣重新购买和订购图书。
三、图书采购和订购1. 图书采购目标。
图书采购应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阅读需求为导向,围绕学校中心任务,选购相关学科的教材、参考书籍和文学作品。
2. 图书采购渠道。
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图书,包括但不限于与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参加图书交易会、使用电子书商店等。
3. 图书采购程序。
图书馆应组织相关人员评估教学和阅读需求,形成采购清单并进行预算编制。
经图书馆馆长批准后,由采购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洽谈、订货和付款事宜。
4. 图书订购。
图书馆应建立在线订购系统,方便师生进行图书订购。
订购单应由学生、教师填写并提交,经图书馆审核后进行订购。
5. 图书库存调整。
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定期对馆藏图书进行清点,将不再需要的图书进行处理或调整。
四、图书捐赠1. 图书馆接受的捐赠。
图书馆接受个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图书捐赠。
捐赠图书的品相应良好,没有严重损坏和过时的书籍。
2. 图书捐赠程序。
图书馆应建立图书捐赠登记制度,登记捐赠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并对捐赠的图书进行入库登记。
捐赠图书的使用权属于图书馆,馆方有权处理这些图书。
3. 捐赠图书的利用。
图书馆应根据捐赠图书的实际情况和读者需求,将其纳入到馆内的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将其放置在馆内供读者阅览。
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剔旧更新管理规范2016-9-26

ICS03.180A 1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XXXX—2017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剔旧更新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2017-XX-XX发布2017-XX-XX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1)5 监督管理 (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南充市教育技装所、成都市成华区教仪站、川大附中、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都红花实验学校、四川文轩云图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益创教育科技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静、代倩、杨兵、胡海洋、李娜、李蓉、袁红、李国珍、郑玮、马兰。
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剔旧更新管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剔旧更新的要求和管理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中小学图书馆(室)。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文件)《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图书 books and magazine本规范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期刊(期刊合订本)。
3.2馆藏 library collection指中小学图书馆(室)收藏的出版物总称。
本规范以纸质图书为主,以册为计量单位。
3.3剔旧 eliminate指将失去保存价值和阅读价值,且不适宜借阅的图书从馆藏中剔除并注销。
3.4更新 update指中小学图书馆(室)根据需要对馆藏进行新增、补充。
藏书剔旧管理制度

藏书剔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图书管理,便于读者查询使用,提高图书室的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藏书剔旧管理制度》。
二、剔旧范围根据《藏书剔旧管理制度》规定,剔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图书内容陈旧,不符合当前需求2. 图书破损、缺页、丢失3. 图书已被淘汰,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4. 图书存放时间过长,影响馆藏整体质量三、剔旧标准1. 图书内容陈旧,不符合当前需求:剔旧标准依据读者需求和图书内容更新情况确定。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定期对馆藏图书进行调研和评估,根据调研结果对内容陈旧的图书进行剔旧处理。
2. 图书破损、缺页、丢失:对于破损、缺页、丢失的图书,我们会对其进行修复或者补充,如果无法修复或者补充,则会被列入剔旧范围。
3. 图书已被淘汰,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对于因内容重复或者过时而被淘汰的图书,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剔旧处理。
4. 图书存放时间过长,影响馆藏整体质量:对于存放时间过长的图书,我们会定期进行整理和清理工作,根据图书的使用情况和状况确定是否剔旧处理。
四、剔旧程序1. 整理和筛选:定期对馆藏图书进行整理和筛选工作,根据剔旧标准确定应剔旧的图书。
2. 剔旧登记:对于确定需要剔旧处理的图书,我们会进行登记记录,包括图书名称、编号、剔旧原因等信息。
3. 剔旧处理:对于已登记的剔旧图书,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包括捐赠、转移、销毁等方式。
4. 信息公开:对于已处理的剔旧图书,我们会及时公开信息,方便读者查询。
五、剔旧时限根据《藏书剔旧管理制度》规定,馆藏图书的剔旧周期为一年,即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剔旧处理。
六、剔旧原则1. 依据实际情况:对于确定需要剔旧处理的图书,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度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公平公正。
2. 保护馆藏质量:剔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馆藏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会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图书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 服务读者需求:我们将始终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保证图书管理工作符合读者需求和图书使用情况,提高服务质量。
中学清点 剔旧和处理书籍工作

中学清点剔旧和处理书籍工作
根据吐故纳新、保证藏书质量的原则,每3年进行一次剔除工作,剔除图书要慎重,剔除时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以免将有价值的图书处理掉,剔除图书应及时通知采编做注销处理
1、剔除标准
陈旧过时的图书;失去使用价值,流通率很低的图书;复本过多,使用率不高的图书;内容污秽、格调低劣或上级明令下架的图书;过于残破、无法修复使用的图书。
2、剔除图书须持慎重态度,应与教研组取得联系,并须得到有关领导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3、对剔除的图书逐册登入注销登记帐,同时在有关数据库中进行相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村小学学校图书剔旧更新制度为优化图书室藏书结构,及时做好剔除陈旧图书和更换新图书工作,特制订如下规定:
1.剔旧更新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准备剔旧更新的书刊先广泛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再报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3.剔旧的具体范围:
(1)内容陈旧过时的书刊。
(2)长期以来无人问津或很少有人借阅,流通率极低书刊。
(3)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书刊。
(4)经过长期借阅周转,残破不全,无法修复的书刊。
4.更新的具体要求:
(1)图书资料的更新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2)图书购进必须严格的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写好购书清单。
(3)购进的图书,进行财产帐登记,进入书库,实行微机录入管理。
(4)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5.凡剔旧更新的藏书资料,都应在财产登记薄上予以注销和登记,
并及时造册,一式两份。
一份图书室留底,一份报总务处备案。
6.剔除更新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并做好总结工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