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高职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中州 大 学 工程技 术 学 院 , 州 404 ) 郑 504
摘 要: 分析工程测量课程传统教 学模 式 中存 在的 问题 , 据该课 程核 心能 力进行教 学 改革 , 依 采用“ 四层 次 , 一 ’
接轨 ” 的基于工作过程项 目教 学模 式 , 改善课程 实训教 学 内容 与考核标 准 , 学效果 显著提 高。 教 关键词 : 工程测量 ; 学改革与 实践 ; 四层次 , 教 “ 一接轨 ” 项 目教 学模式 ; 中图分 类号 :B 2 T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7 5 2 1 )4— 13— 3 10 3 1 (0 1 0 0 2 0
() 2 校企合作原则。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参 与课程
设计 、 材建 设和 实践教 学 。 教
( ) 向学生 原则 。教学 过 程 以学 生 为 中心 , 3面 坚持 适
度 够用 的理 论基 础教 学 , 调 动 手操 作 能力 , 升 学生 综 强 提 合 素质 。
2 2课 程教 学 工作项 目的确 定 .
项 核 心能 力 。该 课程 的 最 大特 点就 是 既 要 掌握 基 本 专业 理论 知识 又要熟 练掌 握各 种测量 仪器 的操作 技 能 , 更重要 的是 能运用 所掌握 的知 识 和能 力综 合 应 用 于建 筑 工程 规 划 设计 阶段 、 工建 设 阶段和 运营 管理 阶段所 必需 的各种 施
能 力 为工程 施工 放样 、 筑 变形观 测 以及地 形 图应用 。针 建
综合 技 能训 练 。学 生到 校外 实训基 地顶 岗实 习过 程 中 , 再
进行 提升 训练 , 到与 生产 实 际 近距 离 接 轨 ( 虑 到 顶 岗 达 考 实 习与就 业 岗位职 责上 还有 一定差 距 ) 。 () 2 结合 工作项 目, 用任 务 驱 动教 学 法 。首 先 教师 采 将班 级学 生分 组并 选 出组 长 , 下发 工 作 项 目教 学 任 务 书 ,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透在学 习过程 中 ,引导学生加 入其 中 ,引起学生 的兴
4 . 在考试 成绩 的记录上 , 提高平 时成 绩的分量 。根 据学生 的表现 , 平时成绩 的 比例可 以在 5 %左 右 , 0 期末
笔试成绩也在 5 %左右 。 0 尽管提 出了创新 的模 式 ,但是在 实行上还是 有一 定的 困难 。作 为公共基础课 的高等数 学课程一 般是大

段 解决实 际工 程问题奠定 必要 的基础 。课 程的 目的及
任 务是使 学 生掌握 一般 测量 仪器 和工 具 的使 用技 术 , 掌握 工程测量基 本工作 的原理 、 法及注 意事项 , 方 在建
筑施工 中能进行 建筑施工 测量 的工作 ,并能进行 简单 地形 图测 绘工作 。 1 . 知识结构体系 的构建 。 程知识 结构应 从建 课程 课 筑工程测 量 的实 际应用 出发 ,以建筑工 程测量 的主要 任务为切人 点和核心 , 以社会需 求为导 向 , 在测量 教学 中融人新技术 、 新仪器 、 规范 。 新
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 , 给学生锻炼 的机会 , 同时给该组 成
论 知识 并上升为运用能力 。具体能力 目标 为 : 以水 掌握 准仪 、经纬仪 、全站仪 为主 的测 量仪器 的基 本操作方 法, 能对测量仪 器进行检 验和简单 的校正 ; 有进行测 具
合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教学 的重点不
【 教改创新 】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的改革探索
张学仁 ( 鄂东职业技术学 院 , 湖北 黄 冈 480 ) 3 0 0
摘要 : 随着高职 高专建 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 内容、 测绘技 术、 测绘仪器设备 的不 断更新和提 高, 必须对不适应 现阶段 建设工程特点的教 学进行 必要 的改革 。本 文从教 学思路 、 教学 内容 、 学方法和手段 、 教 教学仪器与场地 、 课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摘要:随着高职高专类教学改革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项目化教学提出了几个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化岗位能力目前高职高专类高校的教学改革已提上日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逐步实现高工专人才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培养手段的多样性,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综合化和技术化。

建筑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知识,具备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建筑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而《建筑工程测量》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目前的教学中,仍以讲授传统测量方法为主。

故有必要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革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几个问题也凸显出来。

①理论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厌学等。

②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组多、指导老师少的现象,指导老师大部分时间忙于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疑问。

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③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重复、重点不明确,特别实用的知识往往得不到加强。

④教材及相关知识点陈旧。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在建筑工程出现和应用的施工技术已远远超过了原课程和教材中的内容。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⑤教学方法落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环节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方法多、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而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有限,缺乏必要的现场经验,故学习效果往往欠佳,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⑥教学手段落后,过多依赖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课堂教学,可提供的信息量少,因而教学效率低。

以下笔者将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课改新思路1.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测量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其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提 高 了建筑 工程 测量课 程教 学质量 和毕 业 生的 测量技 能 , 同时促 进 了“ 师型 ” 双 师资 队伍 建设 。 关键 词 : 筑工程 测 量 ; 建 课程 改革 ; 学改革 教


建 筑 工程 测量 课程 教学 改革 的必 要性
量职业技术标准 ,共 同改革课程体系 ,开发课程 内
中国冶金教育
★ ★v ; 》★ ★ ★
20 年第 5 08 期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李 仲
( 山西工程职 业技 术 学院. 山西太原 000 ) 3 0 9
摘 要 : 通过 深入 开展 建 筑工程 测 量课程 教 学改 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 效地 推动 了土建 类 专业 建设 , 有
位 的教 育思 想 。
课程教学内容应随着学科 的变化发展 、专业的
视 能力 训练 的 现象依 然存 在 ,主 要表 现在 过分 强 调 调 整及 时修 改 。修订 后 的教学 内容 紧紧 围绕 土建类
知识 的系统性 和完整性 , 重理论轻应用, 知识 陈旧、 专业的培养 目 标和《 工程测量规范》 的要求 , 从根本
方 面 的技 术 技 能 和 动手 能 力 起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科 的专 长 , 业人 员有 丰 富 的生产 实践 经验 , 企 学生 对
随着科 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 , 测绘新仪器 、 新技术 、 新 课程 的学习有 自身的认识 。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
方法的推广应用 ,s 3 技术 、数字技术给测绘行业带 实践 , 构筑了比较合理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体系 , 充 来了新 的革命 ,使建筑工程测量学从理论到实践发 分体现 了高职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并重 、以能力为本 生了根本性变化 。 多年来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过分强调知识而忽

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所 占 比例 过 低 , 教 师 的 总 体 专 业 实 践 素 质 与指 导 实 训 环 节 的 能 力 有 待 提 高 :4 ()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的 建设 和 利 用 不 够 .学 生 实 践 技 能 的 培养 与行 业 ( 业 )要 求 脱 职 轨 .导 致 学 生 职 业 素 质 的 培 养 滞 后 ; 5 ()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单 ~ . 式 过 于 僵 化 . 能 形 不
术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但 目前 在 高 职 院 校
进 课 程整 体 教学 质 量 的提 高
以职 业 (岗位 ) 需 能 力 为 导 向 . 所 创 新 课
专 业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问题 极 大地 制 约 了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 1 教学 大纲 的 制 定 缺 乏 足 够 的论 ()
能 力 培 养 、 践 教 学 环 节 建 设 、 资 水 平 实 师
提 高 、 外 实训 基 地 利 用及 考 核 方式 优 化 校 等 方 面人 手 进 行 大力 改 革 . 而 有效 地 促 从
论 基 础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学 生 在 校 学 习 期 间 . 论 知 识 以够 用 为 度 . 重 技 理 注
全 方 位 地 对 学 生 的技 能 水 平 进 行 评 估 .
大 大 降 低 了学 习 的积 极 性 以 上存 在 的 问 题 .归 根 到 底 是 由于 学 校 在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中 培 养 目标 与 社 会
职 教 育 教 学 的 核 心 问 题 高 职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决 定 了 高 职 课 程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征 : 出 知识 的 实 用性 , 出 职 业 的 针 突 突 对 性 . 出课 程 目标 的 多样 性 . 出课 程 突 突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l ・ 5
课程改革 前 , 建筑工程测量》课 的总学 时为 《 5 4学时, 中 4 其 6学时的理论课, 学 时的实践课。 8 由于实践课时过少 , 没有足够的时间操作和使用仪 器, 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工程项 目的模拟训练, 学 生只能简单地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 , 无法熟练掌 握仪器的使用 。
掌握程 度 和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
足。为提高综合实训效果 , 我们通过建立开放性实
训室 来弥 补课 间实 训 教 学 的 不足 。这 样 , 可 以让 就 学生 在规 定 的教 学 时 间 以外 进 行 实践 操 作 , 免 了 避 由于项 目实训 时间 太 紧 , 有些 学 生 为完 成 实 训 任务 不得 不按 时归还 仪器 而编造 实训 数据 的情况 。如果 本次 实训 没有完 成 , 生 可 以凭 学 生证 在 规 定 的 开 学 放 时间领 取仪 器进 行训 练 , 这样 做 既 提高 了学 生 的
目 , 前 从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 的教学 现状来看 , 仍存在一些不能适应测量 岗位需要 的问
[ 收稿 日期 】 0 1 5 _ 8 2 1—o _0
要求测量放线过程必须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也可以
说, 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 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厅 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 立项课题 [ 作者 简介] 毛 颖 (90 )女 , 17一 , 吉林德 惠人 , 省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副教授 。 吉林
21 0 2年 2月
高 院 建 工 测 "程 学 法 改 职 校“ 筑 程 量 课 方 的 革口 毛 颖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建筑工程 系, 吉林
[ 摘
长春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结合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从笔者授课的过程经历来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1 课程特点“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且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新办建筑工程的积极性很高。

其中大多数专业课实际上是以过去的工程测量学科为主,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也主要是到工程测量相关的单位。

这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 师资力量不足我院自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开办以来,教师就严重不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建筑工程类专业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教师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的教师都得承担两门课程以上的授课任务,但学院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老师,在此情况下,笔者必须同时承担理论课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实训条件不足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实现实践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实训测量仪器的满足与实训场地的提供。

工程测量教学使用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除了常规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外,还有许多专用的测量仪器,如测深仪、垂准仪、陀螺仪、扫平仪等,一般只在工程单位才有,而学校一般较少或没有。

我院目前只有常规的测量仪器,并且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像全站仪,只能安排15人共同使用一台仪器。

高职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

高职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
基于约束理论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曹瑞青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02
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李爱卿
职业教育研究
2007/09
公路客运挂靠经营剖析与治理
王劲松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07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计策
刘学群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04
连续箱梁桥加固技术及加固成效分析
高职院校督导听课排课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邢伟
中国西部科技
2007/04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港口仓库实时无线监控及GPRS技术应用
钟更进
微运算机信息
2007/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研究
钟更进
微运算机信息
2007/13
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理念
叶华
商场现代化
2007/16
传感器信号电压丢失对发动机性能阻碍的研究
戴洁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08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摸索与计策
江能兴
职业圈
2007/07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WWW之论
黄小鸣
科技资讯
2007/20
高职院校实现内涵进展的探究与实践
陈周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0
突出进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治理学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
胡昌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9
从行政治理运作层面上探析公务员的幸福指数
李加林
中外公路
2007/04
某大桥支座板缝隙及拼装缝隙的灌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基于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提出了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即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针对教学内容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教学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ation, voc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statu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that is, to re-build course content modules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curriculum module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
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测绘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现在正在向信息化测绘阶段过渡。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新设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做了很多研究,但多集中在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而偏离了教育培养“人”整体素质的主线。

本文试图通过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任务项目模块,突出教育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课程的定位与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在对课程体系的定位时必须考虑与相应专业技术的融合,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协调一致,要服务于专业但不拘泥于专业[2],目的是让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中要用到的测绘知识、手段、技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测绘技能、测绘意识的其他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需要研究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及课程内容模块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以及
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方面。

1)教学对象的研究。

高职学生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最主要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差;其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但是高职学生也有他们的长处,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善于动手,对实践性知识比较感兴趣等。

2)课程内容及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衔接。

将课程内容按模块整合,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知识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测绘技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作用切入,每个模块在以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

3)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运用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其中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号模块
名称模块
任务能力
要求素质
培养
模块一
测量基本知识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4、评定精度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1、熟练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2、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能够运用误差的基本知识进行精度评定。

学习
能力
模块二
测量仪器的使用
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正确操作与使用。

熟练掌握主要测量仪器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角度、距离测量。

具备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能力。

自学
能力、
动手
能力
模块三
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
1、小区域控制测量。

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3、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具备小地区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计算能力。

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能力。

具备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能力。

团结、
协作、
能力
模块四测量方法的基本应用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测设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坡度线。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1、掌握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测设。

2、掌握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五测量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建筑物沉降观测。

具备建筑物定位与放样、基础测量、轴线投测、高程传递的能力。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六
测量新知识、新技术gps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gis、rs概述。

成熟测绘软件的使用,如南方cass的使用。

编程计算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掌握gps的使用。

具备数字化测图能力。

了解当前或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测绘新知识、新技术。

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模块的设置体现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同时体现了“基础——应用——提高”的思路。

3 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实践多”。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模块化教学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是每一门课都必不可少的,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教学。

将概念、理论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客观现象理解、掌握知识。

2)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仪器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必备工具,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对于这种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采用面对实物讲结构、步步动手讲操作,使学
生眼见为实,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手段使用效果较好。

在讲解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时,也可配合视频或录像的示范讲解,使学生较快理解并掌握其要领。

3)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

本部分涉及测、绘、算能力。

对于计算能力,建筑工程测量中主要涉及简易平差、高程计算、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土石方计算等。

教学中,将每项教学任务都融入具体测量实例中,让学生不仅学会计算方法,而且明白其含义、适用范围,使学生将抽象的计算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课后,还需布置一定的习题,巩固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