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普及,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其的融入。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运动、健身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旨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是传承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例如,在比赛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公平竞争,引导学生学习敬重对手,遵守规则的游戏精神;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生命平等,让学生明确运动场所组织安排,注意自身健康;在团队中,教师应该注重互助精神,鼓励伙伴之间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等实践,培养集体意识。

其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并进一步坚定这些价值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故事、典型人物、实践案例等对学生进行案例剖析、评价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团队合作等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最后,体育教学还应该促进学生正确面对输赢,关注体育道德。

体育活动中赢输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比赛,在比赛中引导和纠正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关注道德,重视参与与分享,从而形成为社会贡献的行动,这样的教育是非常积极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对于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全面发展每个学生个体、促进整体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承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者:王玮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6年第07期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包括利用室内课和讲评总结时的榜样作用进行渗透;根据体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渗透;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渗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利用组织教法进行渗透等。

使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支持。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方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价值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可以挖掘出小学体育教学中持久、特殊、鲜明的学科价值。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发回体育学科积极的德育教学功能,既增强了学生的体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磨练了学生意志、陶冶了学生情操,对学生三观的梳理起到了强烈的积极作用。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贯彻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了学生直面人生、迎难而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又能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的习惯,形成独立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法2.1 利用室内课和讲评总结时的榜样作用进行渗透榜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方法。

例如,利用体育明星与身边学生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为现代化建设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利用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内容的教育。

例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例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例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作者:王安孙乐君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07期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健康体质的同时,还肩负着育心、育德、育人、育才的重要功能。

合理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以《快速跑》一课为例,谈以下四点教育体会。

一、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在进行游戏“抢占位置”时,教师发出口令后,学生迅速跑至对方的位置,先到达者为胜,游戏结束后学生都说自己最先抢到位置,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不仅要勇争第一,更要诚实守信,谎言得来的第一胜之不武,经过教师的一番引导,接下来的比赛变得异常流畅有序。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的行为更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要用爱心呵护学生,用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用诚信激励学生,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或单纯地说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成为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行者和引路人。

二、和谐文明,平等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体育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催化剂”。

体育教学中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能充分展现出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心态。

要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如,在快速跑练习中,对跑不快的“小胖墩”,教师要真心关怀,循序善诱,根据学生实际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不能因其跑得慢、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就讽刺嘲笑或置之不理,教师真诚的关心、平等待人的态度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育教师要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玩”,陪学生一起“练”。

这样,既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朋友和伙伴,只有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分析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分析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焦点。

在中学生的教育领域,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体育运动中的公平竞争、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品德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品德要求。

在比赛中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并内化这些品德要求,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体育运动中,团队作战和个人努力都很重要,学生需要明白每个人的努力都为集体荣誉做出了贡献。

通过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形成正确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团体项目中,每个人都要尽力做好自己的部分,才能让整个团队取得成功。

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并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运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在运动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了解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体育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举办国庆爱国主题运动会、组织爱国主题的晨跑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爱国情怀。

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奥运健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爱国先进事迹,感受国家荣耀和自豪。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团体项目比赛、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展示优秀团队合作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弘扬民族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用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民族舞蹈等,让学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中讲解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4.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

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

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青蓝体育班于某某案例1在运球及投篮动作的练习上,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运球练习由原地练习行进间练习行进间变向练习,投篮练习设计了从近距离到远距离的练习。

在每次练习之前教师要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核心价值观教育因素,克服怕苦、厌学心理,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暗示鼓励学生自己一定行,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动作上,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学生们信心满满地去完成任务,还在他们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案例2篮球比赛是最能培养一个的责任感及团队意识的团体活动,适时组织一场篮球比赛对于培育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比赛前老师要按学生水平合理分配队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是公平竞争,对于没上场的队员要求不得离开做别的事情,要在场边为队友加油鼓劲。

在比赛的过程中所有球员要严格遵守篮球竞赛规则,要知道每一个犯规动作都会受到规则的相应处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公民必须遵纪守法。

而篮球竞赛规则就是比赛中的法,约束着队员的行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教育意义是做人做事要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

篮球比赛是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需要全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种凝聚力正是取胜的基础,也正是核心价值观所彰显的精神。

案例3在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老师的评价有着导向以及激励的功能。

因此,老师的评价不能只以终结性评价为依据,应多注重过程性评价,如在考核学生投篮动作时,不能只看最终的投篮命中率,应综合该学生在学习这项技能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态度等因素,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评价标准多元化、具体化才是真正的“公平”。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上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践行。

而体育教育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扮演重要角色。

体育教学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第一、体育教学促进团结和互助的精神体育教学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学生在体育课上通常需要和同学们一起训练、比赛,也需要和教师进行协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慢慢培养出团结合作的意识和意愿,形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和精神。

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团结、友爱、互助等核心价值观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体育教学强调公平和公正在体育课上,老师会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对待和公平考核,不会因为学生的外貌、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有所偏袒。

体育竞赛也强调公平竞争,不会因为一方的优势而破坏比赛的公正性。

这种体育教学中的公平、公正观念,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平、公正、平等等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第三、体育教学培养坚韧和毅力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坚持和毅力的活动,学生在体育课上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取得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克服困难,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形成永不言败的意志。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致的,体育教学正是在培养学生这些积极向上的品质。

最后、体育教学强调团队荣誉感体育运动通常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这就需要学生树立团队荣誉感,把个人的荣誉感与团队的荣誉感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忠诚、诚实、守信等品质。

这些品质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主张和倡导的,这些都是体育教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体育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

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项目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项目通常都是需要进行竞技对抗,学生需要通过比赛争取胜利。

在比赛中,学生会体验到竞争的激烈和压力,这时候就需要他们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和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并且在比赛中体现出公平正义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体育项目常常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不怕艰苦、勇往直前。

这需要学生具备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针对困难制定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让学生不怕失败,敢于迎接挑战。

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环保、参与慈善活动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坚强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魄,更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结合起来,可以使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形式
1.要结合体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同学们体会到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激烈对抗性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这样,教师也可以安排些室内教学活动,比如观看体育运动节目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党爱国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拼搏的精神;集体合作性是体育教学特点之二,这样,教师可以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比如在进行器械体操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在球类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遵纪守法、不骄不躁的优良品质。

同时还可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的教学,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德。

比如:在课的开始,提出课的要求、目的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

通过这些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队列的练习,培养他们服从指挥,行动快速,遵守纪律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这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组织于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对培育时代精神有利的因素。

因此,要利用各异的教学素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品德教育。

比如上课前检查出勤,能培养学生的习惯教育和纪律意识;器械体操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球类教学,比如篮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集体协作,深入配
合,互相关心。

跳马教学,通过观看录像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及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武术教学,通过讲解名人岳飞、霍元甲等的生平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良好的武德.
5.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渗透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用语规范、言行一致,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以健康、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

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教育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

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如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同时,还应为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环节中,除了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示范外,还需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这样寓情于教,以身做则,以情感人,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
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给予学生道德上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

”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身体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

中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为出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

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教育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进一步打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思想渗透基础,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