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研究传统文化的季羡林和南怀瑾等大师的观点来看,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文化精髓就是一个“道”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谐”。
而体现和谐文化价值和精神的非道家思想莫属。
一、道家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道家思想丰富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代意义。
1.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我们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
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之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起来,当前亟需解决现代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具有超前意识,提倡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老子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源于自然,也存在于自然,以自然为条件,归宿于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家园,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维持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的生态系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顺应自然,按照规律同自然相处,有助于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不谋而合,与当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理念相类似。
老子的先知先觉让西方学者惊诧不已,老子成了预测人类未来的世界哲学之父。
老子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当今世界树立以自然为主的生态伦理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2. 道家的生命伦理观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早在几千年前,道家就致力于人类灵魂的拯救。
道家注重修心养性的养生观,尊重生命,有利于人类对万物生命的保护和严肃对待生命这一问题。
道家提醒人们,当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应该懂得去过一种简单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应该懂得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因为精神追求无止境,它可以给人以更高层次的满足,它对于丰富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具有独特的作用。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
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安徽大学史向前教授针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它任何古代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和宏观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道家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与直觉认识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致思方法之一,被誉为最具魅力和自由创造力的现代思维方式。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道家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更是对人生、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自然与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地干预自然的运行。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青睐,才能事半功倍。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自然是无私的,只有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自然的恩惠,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二、自然与人生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三、自然与社会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社会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其中的生死观不仅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对现代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家对于生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生死相依,生死无常,生死自在。
道家认为生死是相互依存的。
在道家看来,生与死是一个整体,生命的产生与消亡是不可分割的过程。
正如道家经典《道德经》所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而后生。
”这表明生命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态,正如春天离不开冬天,夜晚离不开白天一样。
道家认为生死是无常的。
道家主张变通、拥抱变化,因此他们对于生死持有的态度也是相对开放的。
在道家看来,生死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无法预知和掌控的。
他们主张顺应自然,接受生死的无常性。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意味着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构成的,通过相互平衡、调和来实现和谐。
生死作为阴阳两极之一,同样也需要被接纳和平衡。
道家认为生死是自在的。
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追求自然的本性和自由自在的状态。
在道家看来,生死并不是一个可怕或者避免的事情,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应该随之而来,顺其自然。
生死是一个自在的循环,正如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所说:“生之徒,其生也脆;其死也坚。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表明只有接纳生死的无常,才能达到生命的自在、坚强和和谐。
这种道家的生死观对现代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家的生死观提醒着人们要顺应自然,接纳生死的无常性。
现代社会往往过于追求安逸和稳定,很多人对于生死有着很强的恐惧感。
道家的生死观告诉我们,接受生死的无常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有真正接纳它,才能调整好心态,平衡自己的情绪。
道家的生死观给予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现代社会对于生死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人们往往因为害怕死亡而放弃希望和挣扎。
道家的生死观告诉我们,人可以选择接受生死,也可以选择反抗生死。
死亡并不是最终的终结,而是一个循环中的一环。
论道家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道家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以老子庄子思想主张为例摘要:道家的思想一直被人们所向往追求,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来看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都会给当前环境以启迪。
正如老子庄子的思想内容一样,关于价值内在,众生平等,为而不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和谐之道的探索,自然环境的保护,人际关系的交往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老子庄子社会问题和谐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阐述着治家治国治天下的社会思想。
日下,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上日程,这一思想于道家的和谐主题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可见道家的社会思想对于解决当今我国社会问题,如和谐之道的探索,环境保护等,有着不可否认的深远意义。
“安国,安家,平天下。
”自古就是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无数英雄在苦苦追寻着的治世方法。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倡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理念,所阐述的一些方法对于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有着诸多非凡的借鉴意义。
一、对于探索和谐社会的意义。
作为道家代表的老子认为,人类应当在与万物和谐一体并生的存在前提下展开自身的实践,从对立走向和谐共生的相处。
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既是宇宙本源和谐的原初物质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又是能生万物,包容一切统摄一切的“一”,即根本总规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第三十九章)而且还是周行于万物中的那种一体统一并生而又对立相促动的关系总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用看似平淡的自然描绘了一幅统一和谐的宇宙图景。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日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就业增压,竞争失常等现象都在暗示着我们如果不及时解决“和谐”问题,我们即将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道家思想顺应自然的智慧之道

道家思想顺应自然的智慧之道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顺应自然,求得内心平和与生活和谐。
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智慧之道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的智慧之道,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在于“道”,指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无形之道。
道家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摒弃刻意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欲望的做法。
道不可名,其无形却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是宇宙的根源和本质。
二、顺应自然的智慧之道1.融入自然:道家思想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并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应当尊重大自然,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与运行规律,触类旁通,从而取得启发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2.守中庸:道家思想注重中庸之道,认为人应当避免过于偏激和极端。
人的行为和思想都应该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谐。
3.淡泊名利:道家思想反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认为这只会使人们陷入无止境的欲望和竞争中。
只有淡泊名利,超脱浮华,才能真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幸福。
4.自我约束:道家思想倡导人们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到内心的平静。
三、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充斥着物质欲望和竞争压力,道家思想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简单。
人们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智慧之道,舍弃浮华虚荣,选择简单而独立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
2.环保意识: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对于当代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们应该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倡绿色生活和可持续消费,积极保护环境资源。
3.心灵健康: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许多人感到压力重重,道家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通过修炼道家思想中的智慧之道,人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4.和谐社会:道家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和平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可以使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公管1班崔惜舜
20173216
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于《老子》,应在中国或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口口中流传。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蒂全在道教。
在诸多影视作品、志怪小说、远古传奇中都有着关于道家的各种描述,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封神榜》、黄巾军张角的传于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道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蓬勃发展,潜移默化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要说道,又不得不说老庄。
老子被誉为道家祖师,写出《道德经》的皇皇巨著,其思想主要存于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叫道生万物。
这个思想,是为我们中国人,当然也是为世界人,提供了一个解释宇宙的框架。
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顺服自然。
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治理国家,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根本的准则,根本的原则。
第三,就是相反相成。
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总结,相反相成。
这个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的基本法则。
第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持盈,盈是盈满,把这杯慢慢的水端在手上这
个叫持盈,持就是把持,持盈守缺以柔克刚。
第四个方面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总结,后面四个字也行,就是以柔克刚。
而庄子则是继老子后道家中集大成者“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
”《庄子》其书,以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抱,使其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啬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在我的体会中他的文章主要体现了他的生死观,名利观和道德观。
对于我而言,听了关于于丹对庄子的解读,了解了庄子的世界观和生死观,发现他的思想,是我们这些羡慕田园生活、渴望内心宁静的现代人无比向往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他对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可火炬没有熄灭,对于光亮而言,不是太难堪了吗?应时的雨已经降临,可浇灌还在进行,对于润泽而言,浇水不是多余的吗?如果立先生为天下之主,那么天下定然太平;而今我还身居其位,这不是多余的吗?请让我将天下交给你。
”肯将天子之位出让,尧乃是一片公心;也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日月可鉴。
但许由不这么认为,他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还要叫我来接替你,难道我是为了虚名吗?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来说没有好处。
”
以许由为例,他觉得隐居山林水泽比出任天子更清闲,更有益于身心。
即便他能使天下太平,良好地完成尧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在任时却时常眷念山水,身在曹营心在汉,同样是不愉快的。
一个人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得开心。
只要你的所需是单纯的,你会活得快乐。
的确,现在社会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大,贪念也越来越重。
为什么现在的贪官这么多?正是因为当官给了他太多的权利,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进了股票,你想赚一点就出来是很困难的。
万一之后继续升,你肯定会后悔,而一般能赚钱的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掌握股市行情的,第二种就是见好就收,赚一点就脱身出来的。
而事实上,第二种人真的很少。
因为人的欲望就不容易满足的,我觉得股票是一种不劳而获,而现在这么多人去炒股,更多的是一种盲目从众,一旦赚了一点,就想要赚更多。
“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动态平衡、整体把握”等思想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日益得以对象化,使人的本质力量逐步得以释放和彰显。
“人类文明的发展远离了自然、逼退了自然。
文明使人们忘记了自然本来的面目,也忘掉了自己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
”在这文明的背后留下了太多的苍白与困惑。
据有关的环保资料显示:因地表的植被大量地被破坏,地面逆辐射显著增强,加之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和汽车燃烧不充分的尾气)的温室效应,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据专家预测,在2030----205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现在上升1.5℃----4.5℃,因气温升高造成北极冰雪融化
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20厘米,这意味着几年以后,世界上海拔较低的大陆将被海水淹没。
此外,全球气候变迁反复无常,冰雹、酸雨、龙卷风、沙尘暴、疾病、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恶劣的自然环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重新审视庄子的天道自然观,以尊重、顺应的态度对待自然,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
除此之外,庄子的生死观是我非常欣赏的。
当妻子死了,庄子则鼓盆而歌,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不重情重义,批判他这样的做法。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这是对死亡的一种达观认识,对死亡的理性超脱和颂赞。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是告诉你,必然来临的东西不可阻挡,必然离去的东西不可挽留。
现在的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在乎的东西越来越多,把生死也看得那么重。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
这也是在我亲身经历后的体验,不了解死亡的人说可能无所畏惧,直面生死后更感生命无常,而庄子却超然物外,逍遥游。
这个世界变得很快,物质,科技,军事等等都迅速发展。
然而,我却觉得我们的心灵有时跟不上世界的发展变化速度了,一个人为了学而学,为了上班而上班,为了挣钱而挣钱……忽然想起一首歌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也许可能我们能从中国文化之根的道中寻找自己,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