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科技的不断革新,大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不仅仅是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阶段,还承载着社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就业机会和自我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第一个使命是寻找和争取良好的就业机会,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
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各类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掌握职业规划和拓宽就业渠道的方法,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除了个人的就业和发展,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责任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需求。
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支教、参与社团组织等方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关注国家、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环保,倡导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生活方式。
三、创新精神和科技应用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并将科技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发掘新问题和创造新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参与创业和创新项目、科技竞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社会和人文关怀大学生应当具备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中。
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使者,他们具有对社会和人类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因此,大学生应当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五、文化传承和创造当代大学生也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和创新。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参与文艺活动等方式,大学生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输出。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翼,承载着建设和发展国家的重任。
以下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的详细描述。
一、责任:1.学习责任:作为大学生,首要的责任是学习。
他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做好准备。
2.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参预环保组织、志愿者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等。
3.家庭责任:大学生也有家庭责任。
他们应该尊重父母,关心家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例如,照应年迈的父母,匡助家庭解决问题等。
4.个人责任:大学生应该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责任。
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使命:1.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翼,他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投身科研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参预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预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等。
2.传承优秀文化: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们应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3.引领社会风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引领社会风尚。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礼仪,反对不良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
4.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的责任,也包括社会的责任和国家的使命。
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关心社会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风尚,传承和宏扬优秀文化。
惟独这样,才干真正履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为建设夸姣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并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以下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的详细描述。
一、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材。
因此,大学生应该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预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和实践实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实用之才。
同时,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心,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预公益活动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预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预环保、扶贫等公益事业。
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提出创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与他人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关注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要找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既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要关心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自我反思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积极参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参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可以通过参预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希望。
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责任:作为大学生,首要的责任是好好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社会责任:大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环保责任: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学生应该担负起环保责任。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大学生应该具备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活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创新责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大学生应该担负起创新责任。
他们应该勇于尝试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5. 文化责任: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大学生应该担负起文化责任。
他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大学生应该具备文化素养,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志愿责任: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责任与使命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应该具备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志愿组织和活动,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是多方面的,既要关注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越来越多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国家的未来希望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一、学术使命1.1 提高学术水平: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1.2 推动学术进步: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推动学术进步,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
1.3 传承优秀文化:大学生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前辈学者的学术精神,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社会责任2.1 关注社会问题:大学生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支持。
2.2 传播正能量:大学生应当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倡导社会和谐与进步。
2.3 参与社会建设: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关注国家的发展需求,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新使命3.1 培养创新思维:大学生应当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2 创业与创新: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勇于创新,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和机遇。
3.3 推动科技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四、自我成长使命4.1 健康成长:大学生应当注重自身的健康成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2 个人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3 实践经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增加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五、环境保护使命5.1 提高环保意识:大学生应当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5.2 推动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应当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
以下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详细描述。
1. 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大学生,首要的使命是积极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他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学习资源,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科素养。
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大学生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培养创新精神,推动科技进步当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大学生应当肩负起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
他们应该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为社会提供新的科技成果和解决方案。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3. 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4. 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应当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留学交流等活动,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与国际同龄人的交流,大学生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5. 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他们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多样性。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和精神领袖。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发展,也包括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和奉献。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展开论述,并探讨大学生应如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履行这些使命和责任。
一、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拥有着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大学生也是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承载着家庭、社会和国家对他们的期望。
二、大学生的使命1.学习使命大学生首要的使命是学习。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摇篮。
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当全身心地专注于学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通过广泛的学科知识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社会责任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肩负着社会责任。
他们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在校期间,大学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农村等地开展调研和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时代使命时代发展的需求决定了大学生的使命。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大学生应当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他们应当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并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大学生的责任1.个人责任每个大学生都有着个人责任。
他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同时,大学生应当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2.家庭责任大学生作为家庭的希望,应当承担起家庭责任。
他们要关心家庭的发展和家人的健康,尊重父母的付出和期望,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情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和支持。
3.社会责任大学生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环保等方式来履行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责任,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贡献力量。
以下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详细描述。
1. 学术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完成自己的学业。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我们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观点,推动社会进步。
2. 社会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为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公平做出贡献。
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他人,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创新创业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勇于创新和创业。
我们要敢于追求梦想,勇于尝试新的事物。
我们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创业,我们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创新和创业也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 文化传承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学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我们要继承先贤的智慧和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文化传承,我们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5. 国际视野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要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关注全球性问题。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与国际同龄人的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结起来,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包括学术使命、社会责任、创新创业使命、文化传承使命和国际视野使命。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勇于创新和创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责任杨福家什么叫大学?大学是University,词根是universus,意味着普遍性、普适性、世界性、宇宙性。
一流大学正是群英汇聚的殿堂。
一个大学要达到一流,必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聚在一起,在人类知识的宝库、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知识宝库里,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实现梦想。
一、大学的使命我想先谈谈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
首先来看耶鲁大学,无论怎么排,它总是在世界最顶尖之列,连续几年在美国排在第三位,紧跟普林斯顿与哈佛大学之后。
它成立于1701年,现有大学生(耶鲁学院)5316人,研究生(文理研究生院)2522人,专业学院学生(医学院、法学院、音乐学院等11个学院;均在大学毕业后进入)3552人,学生总数为11483人。
它的使命是什么呢?在创立这个学校的时候,就有一个建校的使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
它是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五六个美国总统的母校,它也培养了530个国会议员,为很多一流大学培养了杰出的校长,为墨西哥和德国培养了总统,为韩国培养了总理,为日本培养了外交部长。
后来又提出了它的基本使命:要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
初看一下,它似乎只是词语的堆砌,但是,如果仔细品味一下,就能了解,假如使命只有“传授知识”这一条,那么这个使命就对美国3688所大学与学院都适用,若加上“推进和丰富”,马上只有3%的大学能够胜任,再加上“文化”两字,恐怕减到了1%,至于能够涉及“保护知识和文化”的,只怕不足千分之一。
使命要有差别,有特殊性,如果这个使命什么学校都能用,那它的表述就不很贴切了。
我今天特别着重谈文化,我感到我们很多地方对文化没有足够重视。
尽管我国是出口大国,但是唯独有一个例外,文化出口非常少。
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她的电影、图书却很难走出神州的土地,这是让人遗憾和惭愧的事情。
我们每出口1本书就有100本书进口。
刚才提到“保护知识和文化”,耶鲁大学拥有的世界上最好的稀有图书馆正是承载着这样的使命。
世界上有些孤本图书资料几乎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
那么怎么来完成这个使命呢?耶鲁校长说得非常精辟,第一,要有有形资产;第二,要有人力资源;第三,要有文化内涵。
我们讲得比较简洁:大楼、大师、大爱。
如果理解全面,那么意思是一样的。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讲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把重点放在大师上,而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情况那样,总是把大部分钱花在造房子上,却并没有足够地注意到大师。
可是,耶鲁校长的提法更加完整:有形资产不仅包括大楼,而且还有设备、图书等等。
同样,人力资源也不仅仅指大师,还有学生和管理人员。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学生,他们同样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关键的是大学的文化内涵。
不同类型的学校,侧重点和社会分工不同。
加州理工学院就不叫大学,而是叫学院,很小,386位教师和研究员,大学生、研究生加起来2172位(2005年)。
董事会一开始就规定:不管什么人做校长,都不能扩大它的规模。
加州理工学院的使命是: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并造福社会。
在一个单一的学院里,在交叉学科的气氛中,研究科学技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基本问题,同时教育一批杰出的学生成为在社会中富有创造性的成员。
这里就没有提到文化。
不是说这个学校没有文化,作为一个学院,它的使命在侧重点上与耶鲁大学有所不同。
该院出现了32个诺贝尔奖得主,这就是它对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火箭的百分之九十是在这里设计的,这就是造福于它的社会。
今年它发现了太阳系的第十个行星,又进一步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宝库。
而且,除了32个诺奖得主,还有一大批没有获得诺奖的杰出校友,包括我们的物理学元老、192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的周培源;原子核物理的中国奠基人赵忠尧,是该校1930年的博士毕业生;谈家桢,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1936年的博士毕业生;我国第一号科学大家,钱学森,1939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
所有这些大师奠定了这所学校在世界的地位,不需要排名的肯定,它就是世界顶尖的大学,虽然它自称学院,不叫大学。
二、大学的文化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
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
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
北京大学:“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济大学:“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一次由4762人参加投票的媒体调查表明,在对“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哪个校训最好?”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获第一名,拿了54%的票。
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排第二。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大学的校训。
哈佛大学:“truth”(“真理”;有人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
耶鲁大学:“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
华盛顿大学:“通过真理取得力量”。
都离不开“真理”两字。
2005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引了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之所以重提这十六字,因为在我们大学,出现了很多造假的事情。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
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大学作为后盾,但是大学带给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应该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的提升。
大学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它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
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
如今我们的媒体经常在说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
人在生活中,感恩情怀不可缺少。
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使社会能更和谐,世界更美好。
但是,也有些不协调的声音:在很多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
所以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仅看智商,还应看情商,进而看德商”。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在大会上讲: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 be),要让学生学知识(learnto know),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掌握这些知识(learnto howto l earn),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 todeal with the others)。
三、一流大学的启示大学是群英汇聚的地方,因此我们既要走出去,融入到世界各地,同时又要请进来。
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是看国际学生占了多少,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又占了多少。
这是衡量融入世界的一个指标。
耶鲁大学为什么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那么多领袖?耶鲁校长谦虚地说:“我们是向英国学习的,吸取了英国的精髓。
”英国高等教育的亮点在哪里?从15世纪开始,牛津和剑桥就实行导师制并有了住宿学院。
耶鲁校长说,所有后来成为总统的,都是在导师指导下,在住宿学院里组织的各种各样社团中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学生。
社会工作是同等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是重要的“第二课堂”!领袖人物都是从这些组织中培养出来的。
大学精神就是融入在学校浓郁的气氛之中,而这种气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住宿学院正是这种精神存在的物质载体之一。
普林斯顿大学连续六年美国排名第一,目前有6677名学生,其中4678名大学生,1999名研究生。
有人认为,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数量一定要超过本科生,一定要有医学院。
这种看法对普林斯顿大学不适用。
它没有医学院,研究生数量也不过30%,但绝对是世界顶尖大学。
顶尖在哪里?除了造就了20余位诺奖得主外,校园中那种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确实让人啧啧称赞。
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1985年在普林斯顿升为正教授后,九年里基本上没有写出文章。
从校长到教研组长,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也不管他在做什么。
九年以后,他解决了世界数学界360年没有解决的难题——费马大定理,获得了当今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
约翰·纳什患精神病30多年,他生病后,普林斯顿还是把他从MIT请过来,给他温暖。
他的家人和同事对他无比关怀。
三十年后,奇迹发生,他身体恢复,1994年拿了诺奖。
这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魅力!纳什的故事被写成小说《美丽心灵》,拍成电影,拿了奥斯卡奖。
所以,有大师还必须有大爱,在一流大学,应该到处可见美丽的心灵。
再来看“导师制”。
牛津大学培养了那么多首相。
它有这样一个说法:导师在学生面前“喷烟”,直至在学生心里点燃火苗。
李开复在一本书里写道:“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你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火种在哪里,在导师、家长的帮助下把火种点燃,就有成才的可能。
无独有偶;三千年前,有哲人就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
”人无全才,人人有才。
关键是怎么发现这个才。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不叫学院,不叫大学,而叫学校。
我们最看不起的名字,它却保留下来,不愿意改。
但它也是世界一流大学。
它的校长在北京说过一句话:“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
哈佛校长在哈佛350周年校庆时说,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奖,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
他承认进入哈佛的每个人都是金子,他的任务就是让这些金子发光。
只要一个人头脑中的火种被点燃,那么,不管他(她)读大学还是读高职,他(她)都能发光。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3688所高等院校中60%是职业学校、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只占3%;而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居然超过美国,高职的数量却远远少于美国。
我国的大学近些年来不断扩招固是好事,使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
但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的不只是大学生数量的变化,还要使高等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
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高职上。
但是,社会上很多的家长看不起高职,认为进高职没出息。
其实高职与本科院校好似乐队中两种不同的乐器,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