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流程图

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流程图
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流程图

标准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

每个产品团队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流程,无论这个工作流程是否最高效、是否体现最大价值,但是我认为只要这个流程能够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过程的保障就可以算是好的流程。对于流程本身而言,可以因团队不同或工作任务不同而有差异。一个成熟度的产品团队可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轻松适应任务的变化,也就是说能够依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调整对应工作的流程。也只有这种团队才能正真体现最大的价值,称得上是一个敏捷的、能快速响应变化的团队。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做产品设计时的团队工作流程。我总结为是一个相对normal的流程。大多时候,一个PM,一个美工,一两个写Html的工程师就足够了。

如下图所示:

工作流程包括:

? 当产品经理做好了产品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实现批次计划后,开始计划产品迭代过程。? PM做好产品的线框设计,交给前端工程师(Front-End);

? 前端工程师开始依照产品经理的线框做HTML开发,同时要肩负一些交互设计工作,比如,导航,搜索,查询,弹出页面或层设计,menu等;

? 同时,美工开始依照线框,做页面的视觉设计,比如,色彩,按钮,logo,icon等;

? 当HTML和美工设计都ok了,就可以交给Javaer、PHPer等做前后台整合了;

? 然后是产品的一系列测试,包括可用性测试,功能性测试,性能压力测试,产品集成测试,发布测试等。

然而,随着产品精细化设计的要求,特别是web2.0的一些标准逐步引入到产品设计畴。以注重用户体验,注重以人与系统的交互为设计重点,崇尚简约和适度的设计理念被提出来,并逐渐引领了产品设计的主流思想。

在新的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web2.0的UE设计元素,实现产品设计的工作精细化,我们逐步优化了新的产品标准工作流程,并定义了产品工作流程的标准输出成果。

如下图所示:

新的产品设计团队标准工作流程被划分为两个领域:

1、产品功能设计领域;

2、产品视觉交互设计领域;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把产品不再仅仅看作一个由代码构成的系统,而更是一组由用户行为构成的服务集合。从系统角度来看设计更看重的是功能,而从服务角度来看设计更看重的是体验,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条线去关注产品的功能设计,一条线去关注产品的体验设计。

只有两个领域都做到了精致,做到了极致,一个产品才称得上是好产品,才有机会帮助投资人获得盈利的可能。

产品功能设计领域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 制定工作计划

? 用户需求调研

? 产品功能分析

? 信息架构设计

? 原型制作

? 部评审

? 出资方评审

产品视觉交互设计领域包括的环节是:

? 交互呈现调研

? 视觉风格调研

? 视觉设计

? 视觉部评审

? 资方评审

? 裁图及前端实现

从UE的五层要素设计思路来看,用户需求调研过程是对应的Strategy和Scope层;产品功能分析过程对应了Structure层;交互呈现调研、原型制作对应了Skeleton层;视觉风格调研和设计对应了Surface层。信息架构设计则对应了Structure层的信息架构和Skeleton层的信息设计。

下面对每一个流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描述:

l 1制定工作计划

主要参与角色是PM-产品经理;主要的标准成果物是《工作计划》。

第一步非常重要,可以理解为是产品路线图上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计划。熟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确保成功的第一步。一个成功的产品在其生命历程上,会包括:

创意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运行阶段---更新升级---消亡

这里制定的工作计划是设计阶段的工作计划,这个阶段计划的目标是把产品的创意变成可实现的产品设计语言,确保产品的创意和目标得以在实现过程中完美体现出来。

同样,在计划的过程中,PM也要考虑工作任务的特性,结合工作流程做出适应和改变。我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使用的工具一般是MS的Project或者Excel,计划容要明确至少四大要素:

1、任务:要完成的任务最好能做合理的细分,可以参考WBS的定义。

2、时间:任务开始和结束时间;

3、资源:投入到任务的资源,要责任到人;

4、产出:标准的产出物是什么,这是检验其工作成果的最好载体。

l 2用户需求调研

主要参与角色是PM-产品经理;主要的标准成果物是《调研问卷》和《调研分析报告》。对于有特定目标用户的研发型产品,往往都需要PM在产品设计之初对用户做详尽的调研,调研的容包括:

? 总体性调研

产品价值目标,用户的业务目标,用户的组织架构,与产品相关的流程,规章制度,出资人对于产品认定的成功标准等。

? 功能和非功能性调研

产品用户角色,产品功能需求,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优先级,产品容需求,产品约束,运营需要,性能要求,其他特性等。

在进行调研的时候,调研问卷是必不可少的一份文档。在准备调研问卷时,PM可以通过问卷明确调研的方向和把控围;被调研者可以了解调研重点,并准确的给予响应,明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围(深度和广度等)。

需求调研完成后,PM要及时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并与用户进行确认。

调研分析报告是将调研过程中形成结论的容按照一定的逻辑格式规整成文后,方便用户进行逐条确认。

调研分析报告一般着重体现五点容:

1、产品的战略目标和价值体现

2、产品的核心业务形态

3、产品的功能分布和描述

4、产品的非功能需求(不包含交互和视觉部分容,这部分将单独调研)

5、产品的容需求(作为信息架构设计的基础)

如果调研报告能将上述的五方面容说清楚了、说准确了,我们会认为调研工作是成功的。

l 3产品功能分析

主要参与角色是PM-产品经理;主要的标准成果物是《产品需求文档》,有个洋名字为PRD。

产品需求文档是对产品的需求分析后,以设计语言进行描述,将作为开发阶段的主要输入物之一。

如果是通用型产品,在PRD的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借鉴MRD。在这类项目中,PRD在产品项目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是基于MRD容的深化和落地,对下是要把MRD中的容设计语言化和技术化,向研发人员说明产品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

在这里,我们抛开市场元素,只从产品本身的功能特性来看,我们约束PRD要体现以下的一些容:

?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 实现进度安排规划

? 产品技术路线

? 对产品feature详细描述

? feature优先级

? 产品release计划

? 用例(use cases)设计

? 产品部署设计

? 产品性能设计

至于产品的需求分析方法,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探讨APP的分析过程》。

l 4信息架构设计

主要参与角色是PM-产品经理或IA-信息架构师;主要的标准成果物是《信息架构设计》。

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文档主要包括:

? 信息架构策略

? 信息架构蓝图

? 容映射

? 容模型

? 原型(着重体现四大体系:导航,搜索,标签和组织)

具体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信息架构的设计思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特别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信息架构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不能把它作为产品需求设计的一个附属任务来完成,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安排有经验的专家来负责把控。因为,我见过很多因没有重视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而到后来不得不推翻重做的产品,这种劳命伤财的过程希望不要再发生了。

l 5原型制作

主要参与角色是PM-产品经理和UE交互设计师;主要的标准成果物是《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

很多产品经理都是十项全能,画线框,画原型,做分析,做设计…….但是真正检验一个产品经理的业务能力和设计素养的就是他做的prototype。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往往身上都背负着产品创新和设计的重任,这种能力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通过原型来展现,一个有想法并能将想法快速展现出来的PM,具备成为一个合格PM的基础。

在不同的团队,PM的工作略有不同。有的产品经理只画线框,然后把线框交给UE,由UE完成prototype的制作,因为在UE的工作中还包括了交互的设计。

有的产品经理则需要一把抓,从功能设计到交互设计全部搞定,当然这样的产品经理虽然累,但综合能力将会更为突出一些。

再来说说线框和prototype的区别:

? 线框是静态的;prototype可以是有交互能力的;

? 线框是思路;prototype是思路的具体实现;

? 线框包括静态页面和说明;prototype是页面和行为展现;

? 线框更多体现框架、组织、结构、功能划分及布局等;prototype更多体现:逻辑,细节,元素,整体,色彩,交互,容等。

Prototype又分为低保真和高保真两种:

? 低保真原型反应页面的框架逻辑,导航逻辑,交互逻辑,标签逻辑,容组织逻辑等。? 而高保真原型在低保真原型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信息容,视觉元素,交互细节等。

两种原型的用法也略有不同:

一般在产品团队中,部更看重的是低保证原型。因为,在设计之初,最怕的是偏离设计方向而浪费资源,所以通过低保真原型可以快速的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迭代设计完善产品框架和主体构造。

一般在与外部进行产品工作成果说明和演示时,用高保真原型更好。因为,sponsor或用户更喜欢关注产品的实际模样,因为他们骨子里是代表未来实际使用者的利益,如果他们觉得色彩不好,交互细节有问题,那么他们会坚持要求团队做出响应,直至他们满意为止,既然如此,我们最好将这个过程安排的越早越好,至少不要因为他们的意见而导致后期的开发工作重复。

l 6部评审

主要参与角色是Product Owner;主要的过程产物是《评审报告》。

在一个以自有产品销售为主的企业里面,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往往是两个体系。我们将产品的研发负责人称为PM,而将销售的负责人称为Product Owner。

PO熟悉客户,知道客户为何需要这个产品,也知道市场的很多方方面面,所以,他们参与产品的部评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部评审过程中,我们要做好评审报告的记录。对于评审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特别记录:

1、一致认同的问题。在会上就要给予明确的响应措施,谁负责响应,多长时间响应,谁来检查等;

2、不能落实的问题。在会上要形成跟进方案,谁来跟进,找谁获取资源,争取什么时候获得结论等;

3、形成的结论。会议上形成了什么结论,后续有何安排等,都需要详细记录。

4、这份会议纪要将发送给谁,抄送给谁。

有时候,产品团队和销售团队不总是一团和气,一碰面总容易擦出火来。这是因为,一旦争论到产品的细节,产品团队总认为销售方面不懂产品,不懂技术;而反过来,销售团队又会责备产品团队不懂用户,不懂需求,自以为是。

说实话,这种情况不太好处理,但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如果会审时度势,做出明智的决定,也许可以化解一些矛盾。

比如,

亲自去再摸一次需求,而不是一味的火拼,甚至找到老板来协调;

做出两套方案,待与用户参与的评审时,确定最终的需求;

如果明知自己是对的,则冷处理,将类似的问题全部挂起,并尽快整理一份书面澄清函,由PO提交用户逐一回复。

l 7出资方评审

主要参与角色是Sponsor,Product Owner,PM等;主要的过程产物是《评审报告》。部研发型产品的sponsor一般是分管产品研发的副总或CTO,有时候CEO,销售副总也会作为干系人列席;交付型产品的sponsor一般是用户方的业务负责人。

在这种级别的评审会议,PM要非常的细心准备好每个细节,熟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如果不能通过会议让sponsor认为出资是值得的,那么团队的日子将非常难过,对整个team的信心将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一些要点是特别要注意的:

1、要有P3组合。PPT+Prototype+Plan。

? Ppt着重介绍产品的主要设计细节,核心技术方向,产品亮点,有必要还需要包括用户调研的数据分析成果,外部的可靠来源数据依据等。

? Prototype主要展现产品的外观模样,主要展现的是功能性,交互性,以及视觉性。

? Plan主要展现,截至目前阶段产品研发的过程到了哪个环节,一共花费了投资人多少钱,成本是否在可控围,后续还要投入多少资源等等。

2、要有问题应答表。

? PM要准备好sponsor可能会问道的一些问题,并做好准确、真实的答复准备,以随时响应sponsor的提问。

? 如果PM不能cover所有的方面,就一定要做好分工,不同的人准备回答不同的问题。

3、要准备现场的一些记录工作。

? 安排特定人做现场的录音或记录工作。

会议中,一般会形成一些重要结论,比如:目前的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可以继续到下一个阶段;是否需要做出修改和调整;是否要停止下来,等待其他条件满足后再继续。

不管怎样,PM要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随时与各方面做好沟通和传递。

l 8交互呈现调研

主要参与角色是视觉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标准成果物是《交互呈现调研报告》。

在交互呈现调研过程,主要是明确用户群体的特性,包括了解其使用习惯,特殊偏好,在用产品操作过程的友好或缺陷之处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常常将会用到一些可重用的资源来作为调研的辅助,比如:

1、框架体系;

2、设计模式;

3、组件;

这些可以被用来作为调研的资源,为我们快速的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调研过程中,有很多时候用户会告诉你,他们看过的某某,某某产品的某些表现形式很好,可以借鉴。但是,哪些表现元素是真正可以被借鉴的,哪些是不适合被借鉴的,都没有明确下来,包括如何借鉴,如何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都只是一些非常空洞和概念的想法而已。

所以,我们会用到一些被我们沉淀和积累的资源来作为调研过程中的案例标准来展现和承载探讨。

? 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指产品依据展现业务的不同而设计的有着在联系的各种页面展现框架集合。举个例子,一个购物有注册框架,支付框架,购物流程框架,商品展现框架。同时,为了支撑购物的良好体验,一般还会有商品的论坛框架,评价框架,搜索框架,比较框架等等。那么,如果是个着重于信息的管理产品呢,则有信息发布框架,信息聚合展示框架,信息搜索框架,栏目展现框架,详细信息页框架等等。

如果我们能过将这些框架示例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和整理起来,在调研过程中,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的展现相类似的框架示例,那么就可以方便直观的基于示例进行探讨,明确用户的意图,形成调研结论。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一种常见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案。

比如,用户忘记了密码怎么办,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密码找回模式,这个模式是通过输入注册的地址后,我们将用户的密码发到该。相应的,还有登录模式,各种搜索模式,分页模式,日期输入模式,图片切换模式,评论模式,留言模式……

有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式资源库,也就是将各种设计模式的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保存,在网上或企业部进行公开。

比如,雅虎的设计模式库:developer../ypatterns/。

? 组件

组件是页面最通用的组成元素,比如,文本,,按钮,复选框,图片等。一般模式可以在不同产品用,然而组件却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产品,因为,组件是确定了展现形式的成品,可以直接被使用。

组件资源库和模式资源库一样,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来管理和收集,比如wiki的方式。也有很多公共的资源提供,比如,https://www.360docs.net/doc/014465952.html,/,上面就有很多最新的组件资源

l 9视觉风格调研

主要参与角色是视觉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标准成果物是《视觉风格调研报告》。

视觉风格调研工作在交互呈现调研的基础上,调研产品的实际用户群体的熟知的文化理念,以及现有在用产品的生命原色,产品隐喻,所在地方的政治约束,社会元素等众多因素,为后期设计适合本产品的特有视觉风格提供依据。

调研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要点包括:

? 企业CI

? 企业部的视觉设计规

? 现有系统的视觉设计

? 企业文化

? 用户群体特性

? 操作使用环境

? 操作使用习惯

有时候,用户会要求你去改变现有产品的视觉设计,那么还需要调研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改变,原来的视觉有什么不足之处。

l 10视觉设计

主要参与角色是视觉设计师;标准成果物是《页面效果图》,《视觉设计规初稿》。

在视觉调研完成后,VI进入设计阶段。在设计之初,PM、UE首先要与VI确定工作容和计划。

比如,

? 哪些页面要做效果,这些页面的确定稿分别在何时会提供给VI。

? 哪些组件会被使用到,有多少种组件需要做效果,这些组件何时会确定提供给VI。

除了页面的效果图,还要形成视觉设计规的初稿,在这份规中,要形成视觉设计的各种标准。比如,

? 页面栅格系统

? 视线流

? 框架布局的大小

? 各个元素的大小,色彩,对齐

? 各种留白

? 交互defalt样式,鼠标划过样式,点击样式

? 文字规,字体,大小

? 图片样式,大小,格式,显示处理等

在这个阶段VI的成果只能称为视觉设计规的初稿,这是因为只有在得到sponsor评审确认后,设计的标准才能最终确定下来,成为后续工作的基线和准则。

l 13裁图及前端实现

主要参与角色是前端工程师,F.E;标准成果物是《静态页面》,《视觉设计规》。

前端工程师的最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1、切图。

2、编写页面JS和CSS等实现脚本。

下面是一个前端工程师交给PM的成果目录结构:

后续工作将交给PHPer,Javaer完成前后台的渲染。

到此,整个产品设计工作将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续则是产品开发工程师实现代码,产品测试工程师完成测试和集成,最终发布;产品进入运营阶段。

本文参考了:

《WebAnatomy:Interaction Design Frameworks that Work》

By Robert Hoekman,jr. Jared Spool

产品设计主要工作流程图

标准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 每个产品团队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流程,无论这个工作流程是否最高效、是否体现最大价值,但是我认为只要这个流程能够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过程的保障就可以算是好的流程。对于流程本身而言,可以因团队不同或工作任务不同而有差异。一个成熟度的产品团队可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轻松适应任务的变化,也就是说能够依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调整对应工作的流程。也只有这种团队才能正真体现最大的价值,称得上是一个敏捷的、能快速响应变化的团队。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做产品设计时的团队工作流程。我总结为是一个相对normal的流程。大多时候,一个PM,一个美工,一两个写Html的工程师就足够了。 如下图所示: 工作流程包括: ? 当产品经理做好了产品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实现批次计划后,开始计划产品迭代过程。? PM做好产品的线框设计,交给前端工程师(Front-End); ? 前端工程师开始依照产品经理的线框做HTML开发,同时要肩负一些交互设计工作,比如,导航,搜索,查询,弹出页面或层设计,menu等; ? 同时,美工开始依照线框,做页面的视觉设计,比如,色彩,按钮,logo,icon等;

? 当HTML和美工设计都ok了,就可以交给Javaer、PHPer等做前后台整合了; ? 然后是产品的一系列测试,包括可用性测试,功能性测试,性能压力测试,产品集成测试,发布测试等。 然而,随着产品精细化设计的要求,特别是web2.0的一些标准逐步引入到产品设计畴。以注重用户体验,注重以人与系统的交互为设计重点,崇尚简约和适度的设计理念被提出来,并逐渐引领了产品设计的主流思想。 在新的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web2.0的UE设计元素,实现产品设计的工作精细化,我们逐步优化了新的产品标准工作流程,并定义了产品工作流程的标准输出成果。 如下图所示: 新的产品设计团队标准工作流程被划分为两个领域: 1、产品功能设计领域; 2、产品视觉交互设计领域;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把产品不再仅仅看作一个由代码构成的系统,而更是一组由用户行为构成的服务集合。从系统角度来看设计更看重的是功能,而从服务角度来看设计更看重的是体验,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条线去关注产品的功能设计,一条线去关注产品的体验设计。

小家电产品研发设计流程

小家电产品研发设计流程 步骤一:对市场的客户进行分析及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开放计划书及订定产品规格。 步骤二:对设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初期零件表 2、初期制造流程图 3、关键性零组件适用报告 步骤三:拟定产品外观设计作业办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观设计方针说明表 2、草绘、概念图 3、外观实际尺寸图、三维文档 4、产品外观色彩计划,即配色表 5、外观手板模型制作 步骤四:进行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软件规划说明书 2、软件设计说明书、测试表 步骤五:进行硬件设计作业(PCBlayout),包括以下两项: 1、电子线路图、零件外观及尺寸规格 2、Layout注意事项与规格书, 步骤六:拟定结构设计作业,包括以下几项: 1、提出结构开发计划,对产品的材料先定好,如软胶、硬胶或透明件。对一些不太肯定的塑胶材料向模具厂请教参照意见。 2、设计三维结构图,考虑好上下盖得固定方式,设计出扣位和螺丝的位置,检查里面空间是否足够。想好按钮的固定方式和操作情况,注意按钮和按键之间的距离,特别注意设计在侧面按钮空间和操作可行性。 3、对透明件尽量不要用扣位,因扣位会使产品露白,建模前应把整体构思结构向上司汇报,并确认后方可进行,检查三维模型的干涉,进行机构模拟,对两件之间的配合要考虑,预留空间(因喷漆和电镀都会使产品空隙很紧,对上下盖得

配合能通过挤压和落地测试检查)。结构完成后要存储成图片给客户确认。 4、给出PCB的具体尺寸及限高,以便电子工程师列PCB。 5、绘制结构零件图、爆炸图、产品规格检验表,做零件样品检查记录。 6、制作结构手板和零件打样。对手板需严格要求,对做出的手板和图纸进行对照。利用手板的时间,准备其他东西,如充电片和螺丝等。将检查的结果再次给客户确认(同时将方件给模具厂报价,并定好模块)。出工程图时标明零件材质,是否有喷漆、电镀等进行标明,并注明产品不能有缩水、毛刺、熔接痕、露白和尺寸误差等。 7、做零件承认计划及量产准备计划 步骤七:制定模具开发作业,包括以下两项 1、签定模具开发合约书 2、试模检查。看纹路是否均匀一致,夹水线是否严重,美工线是否均匀,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胶垫是否一致,扣位工作是否可靠,披锋是否严重。螺丝柱是否对证,上下螺丝柱是否顶住,是否虚位太大。表面缩水是否严重,入水位置是否影响外观,用手掐四周是否有异响,锁螺丝后是否离壳,锁螺丝是否可靠(打爆或打滑),胶壳是否变形严重、是否顶白、是否料花、是否胶花,胶件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软件开发流程图.docx

软件开发流程图 项目前期 需 求 变 化项目启动 需 要系统实变现 更系统调测 开始 获取用户需 编制初步方 编制进度 / 跟踪 需求基本确定 编制详细预 配置内部资 分配开发任 系统实现 控制/调 无需变更 技术调测 PM:获取 EU主要的关键性需求 PM:根据 GM安排编制简略 / 详细的建设方案 PM:基于内部预算对 EU提供费用报价 PM:与 EU确认需求变动及方案、费用调整 PM:完成详细内部预算并提交给GM PM:通过内部项目管理系统配置详细人员、进度安排 PM:移交 EU需求给PG,安排 PG开发任务 PG:根据 EU需求及 PM要求,执行开发任务 PM:通过内部项目管理系统审核PG工作日志, 确认 EU需求变动,执行进度控制,必要时变 更人员安排及内部预算 PG:技术调测及修改;根据TE 测试文档调试修改集成测

部署试

TE:进行集成测试,编制测试文档,提交PM,送达PG 未 通 过通过 通过项目后期 系统验收 结束PG:部署至外部服务器 PM:系统初验 EU:试用 PG : 部署正式上线,编制开发字典,提交PM M 获得试用意见 TE:编制系统操作手册、功能列表,提交PM PM:提交开发字典、操作手册、功能列表给EU,通过内部项目管理系统结项,向 GM汇报 备注: PM (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PG (Programmer):程序员EU (End-User):最终用户TE (Test Engineer):测试工程师GM (General Manager):总经理 硬件开发流程图

产品调研 / 新产品立设计开发执行子项目分支执 首样评审业务部主导 研发部 研发部主导 业务部 研发部主导 研发部主导 业务部 采购部 研发部主导 业务部 工程部 1、资料搜集并拟定产品需求表 ① 预期的用途,特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 ② 类似产品的名称,型号或参考实物样板; ③ 细化客户对产品的外观、功能、价格等要求; ④拟定《产品需求表》展开评审会议 , 并形成《技术可行性分 析报告》同时交总经理审批。 2、研发经理组织结构、电子与ID 协调定义,进行3D 图形设计 与修改,形成《产品外观效果图》《产品3D 图》、《产品规 格书》会同业务、总经理展开评审会议,若评审通过,由业 务形成《立案通知书》和《产品研发任务书》交总经 理审批,输出交研发部进行设计开发工作。 注: B 类项目可直接评估形成《产品研发任务书》 3、研发部签收《产品研发任务书》 , 项目负责人根据《产品外 观效果图》、《产品 3D 图》、《产品规格书》、《产品研发 任务书》的要求对设计工作进行策划形成《项目进度表》,包括: ① 设计过程中各阶段时间和工作内容的安排; ②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安排; ③ 设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分工及各小组之间的接口及工 作顺序等; 4、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进度表》推进设计,每设计阶段 必须与研发部经理进行设计评审,设计评审完成后研发部 完成硬件打样,首样制作由该项目各负责工程师共同制作, 并完成《样机测试记录表》、《操作说明》、《首样评审表》, 并填写《线路板通知书》、《开模申请表》交研发经理审核。研发 部根据设计评审结论编制 BOM、电路原理图、贴片图的PDF电子 版、结构爆炸图、《样机测试记录表》、《软件测试 记录表》、《样机测试记录表》并存档。 5、结构电子依《首样评审表》内容,对需要做设计变更的 尤其产品外观改动的,需经总经理批准的《设计变更表》, 才能对其模具设计修改,并填写《改模记录表》。首样评审完 成修改通过后,发放至工程部由工程部汇总完成《工程 样机测试汇总表》,3 个工作日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电子、 结构、工程、品质、业务进行项目首样评审。

公司软件产品流程图

流程图一般应用于企业、公司、医疗、教学、生产线上,流程图制作软件是这些办公人员必备的武器之一。流程图可以给我们清楚的展现出一些复杂的数据,让我们分析或观看起来更加清楚明了。一个工场的生产流程,一个公司的运营模式都只需要用一张流程图就可以简单的概括出来。下面给大家推荐的流程图制作软件,你尽可以用它们来完成任务。 当你对那些简洁美观的流程图感到羡慕不已,是否好奇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是否想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今天,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你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可视化流程图。而且一切操作都异常简洁。

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首先,设计流程图的难点在于对业务逻辑的清晰把握。熟悉整个流程的方方面面。这要求设计者自己对任何活动、事件的流程设计,都要事先对该活动、事件本身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内在的属性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流程设计的环节和时序,做出流程的科学设计。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这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也是设计一个好的流程图的前提条件。

然后再根据事物内在属性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作用、功能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一个进程来表示。在流程图中进程使用方框符号来表达。 既然是流程,每个环节就会有先后顺序,按照每个环节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箭头线在流程图中表示各环节、步骤在顺序中的进展。 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要注释,也可不作注释。 经常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用来表示过程中的一项判定或一个分岔点,判定或分岔的说明写在菱形内,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对该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判定符号之外引出的路线,每条路线标上相应的回答。 选择好的流程图制作工具 亿图发布第一款支持快捷操作的流程图制作工具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专业流程设计的门槛,让大多数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绘制出专业的流程图。

机械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

机械工业产品的设计开 发流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机械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 机械产品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提供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有市场竞争力、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机械工业产品设计和开发基本程序》JB/T 5505-2011,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的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必要的先行性实验和(或)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后,做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通过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的分析选择设计计算以及必要的实验,完成编制全部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的工作阶段。 3.试制阶段 试制阶段是通过产品的试制和实验,验证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工装图样的正确性,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完成产品鉴定的工作阶段。试制可有样机试制和小批试制。 4.定型生产阶段 定型生产阶段是工艺、工装定型,并进行生产制造的阶段。大批量生产的某些产品(如汽车、拖拉机等)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在定型生产前可增加“试生产阶段”。

5.持续改进阶段 持续改进阶段是通过了解并掌握解加工、装配、贮存及使用中的质量信息,用户要求,及时汇报、分析与处理,进行必要的实验,及时的改进和改善,以实现产品质量的不断发展,提高产品适用性的工作阶段。 对于一个已经决定开发设计的产品来说,意味着已经超过产品决策阶段,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一般更关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详细工作内容见表1-1 表1-1 设计阶段详细内容

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

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 现在一些公司的需求还停留在视觉设计上,随着行业的发展,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我们整理了较为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关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我们将在六个阶段根据需要提供产品物。 第一阶段:基础调研 竞争产品分析 寻找市场上的竞争产品,挑选若干代表性产品进行解剖分析。整理竞争产品的功能规格,分析规格代表的需求,用户资料和用户目标;分析竞争产品的

功能结构和交互设计,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解释其优缺点及其原因,成为我们产品设计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领域调研 结合上述分析基础和资料,纵观领域竞争格局、市场状况,利用网络论坛、关键字搜索、访谈等各种手段获得更多用户反馈、观点、前瞻性需求。 产出物:对比分析文档和领域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产品分析 产品定位 分析产品推出的意义和重点关注的方面,执行性评估,明确列出产品定位,通过讨论修缮取得决策层的认可; 用户定位及分析: 结合竞争产品的分析资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获得对目标用户在概念层面的认识;通过用户调研手段(如观察、访谈, 焦点小组等), 了解用户及其使用场景,包括用户心理行为模式,为后继设计提供良好基础。 产品概述 以最简短的文字,向用户清晰、重点突出的介绍产品; 功能需求规格整理 归纳关键功能,结合竞争产品规格整理的认识,从逻辑上梳理需求规格,重在逻辑关系清楚、组织和层级关系清晰。划定项目(设计和研发)工作内容; 产出物:用户分析文档和产品概述、功能规格列表 第三阶段:交互设计(功能结构和交互流程设计) 产品概念模型分析 从产品功能逻辑入手,结合相关产品使用经验和对竞争产品的认识,及对用户的理解,设计概念模型,成为产品设计的基础框架; 功能结构图 在产品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丰富交互各部分,并清晰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 使用场景分析 模拟典型用户执行关键功能达到其目标的使用场景; 交互流程分析 模拟在上述产品框架之中,用户使用场景的关键操作过程(即鼠标点击步骤和屏幕引导路径);推敲调整,使其以最高效的方式交互。

机械设计流程

机械设计流程及要求: 1、确定设计思路及方向 1.1由业务部门或相关部门下发产品,研发部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 剖解分析,做一个大概的汇总,然后确定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向。 1.2填写评审表。 2可行性分析 2.1对该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要搜集产品相关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厂家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料的汇总与对比,从人机法物环方面充分考,从而分析自己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怎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到如果该方案可行,对该产品进行初步的成本核算 2.2开评审会,汇报上级领导 3、结构设计 3.1对通过可行性分析的产品进行工作原理、核心计算等工作,并出结构草图 3.2开评审会,填写结构评审表 4、建模与力学分析 4.1用相关软件对产品建立主要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以此达到预想的效果 4.2开评审会,填写评审表 5、零件设计 5.1对该产品进行零件设计,并画出对相应的加工图纸

5.2对加工图纸进行审核 6、产品明细表、安装说明书草案 6.1在总装图上填写产品明细表 6.2根据总装图拟写安装说明书草案 7、购置清单及外协加工清单 7.1填写产品购置清单;对于需要外协加工的零件,需填写外协加工清单,并附领导批准的图纸 8、采购 8.1小组组长把需要购买的产品以及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交与公司采购部门,并督促采购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购买 9、物料验证 9.1设计人员、品保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对采购回来的物品进行物料的验证,对采购回来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或结构等与设计不符合的问题,及时记录,填写检验报告,采购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10、样品制作 10.1安装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进行现场安装,进行样品制作,设计人员、保人员在此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11、调试与功能试验 11.1对已经安装成功的样品进行调试,各组成员记录好重要参数,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把重要的问题点进行汇总。 12、优化改进

网站(产品)设计流程图

每个产品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可行性评估 主要执行人员:UI、UE、需求部门、程序部 需沟通人员:销售部 当产品经理确定基本的思路后,会先会跟我们沟通,并说明这个产品的思路、受众及一些自己的想法.接着会拿来一个结构图来和我们探讨实现方面的可行性。我们也会准备相关资料与其进行沟通,主要会从数据报告、功能性及可行性三方面下手,在探讨的同时会指出功能或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这步一定得仔细,UI、UE深入探讨并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实现的细节,待框架打好后,出好的产品很容易.但如果在可行性评估上出现隐患,余下的其它工作也将会遇 到诸多问题。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 ?数据报告 通过99Click、Netratings、Counter三套系统来进行数据收集,并在分析报告中指出相应的问题。

?功能性 站在用户角度上,对方案的结构及功能性进行评估,提出并解决操作上的问题。 ?可行性 每个产品初期都是感性的,但在不能保证每个功能都能按原有思路进行实现,具体还需要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探讨、碰撞后形成最终的产品思路。二产品原型 主要执行人员:UI、UE、需求部门 需沟通人员:程序部、销售部 在产品原型方面,主要指的是黑白稿或线稿,除了颜色基本采用黑白的形式,最终出的产品原型将会和实际产品没区别。这个环节会拟定出产品页面的宽度, 广告的形式,导航基本样式,各内容的区域的表现形式等… 当经过可行性评估阶段后,产品经理的思路和自己也基本达成共识,接下来将进行原型设计,我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来实现: 1) 纸稿

一般情况下结构图都是采用word文档描绘,我选择笔和纸的方式,主要还是比较方便、易修改,有任何突发的思路只需要擦一下,就可以直接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由于之前的讨论没有实物参照,在这个环节你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 2) 线稿、黑白稿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图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图 开始 客户要求提出 1.产品开发项目(PDP) : 1.客户提供书面文件数据;输入输出 2.客供图纸及其它文件;2.客户电邮、电话或会谈记营业部受理及确认客户要求 3.客供马达样办及客产品;录等信息; 通知工厂确认可否开发 1.客户要求清单;输出输入 2.客办分析记录;客户要求分析及确认 3.客办相片; 输出输入1. APF或WWDDA;项目开发可行性评估2. RNPJ. 输入输岀1.批准之APF或WWDDA;是否立项2.批准之RNPJ. ------- 欢迎下载资料,下面是附带送个人简历资料用不了的话可以自己编辑删除,谢谢,No营业部回复客户1.产品开发项目(PDP) ; Yes 2.客供图纸及其它文件;输出输入3.客供马达样办及客产品;1.产品开发计划书;产品设计开发策划4.客办分析记录;5.客办相片等.6. 输入设计和开发 XXX个人简历过程设计开发产品设计开发 1.产品开发计划书、RNPJ; 2.试产通知书;1.产品开发计划书;个人资料 1.初始物料清单;1.类似产品以往生产异常、3.图纸、Part List、QCS等; 2. 客户要求清单及其对应之输出输入输出输入客户投讨退货、严重质理2.初始过程流程图;4.初始过程流程图;相关要求;产品设计前期准备PFMEA分析资料收集事故、设计更改数据. 3.初始特殊特性清单.□.初始特殊特性清单;3.客办分析记录及相片等.姓名:xxxx婚姻状况:未婚6.原材料及包装规范等. DFMEA分析资料收集出生:1987-06-24政治面貌:团员输出输入1. PFMEA. PFMEA分析输出输入1. DFMEA;性另lj:男民族:汉1.试产过程流程图;DFMEA分析2.特殊特性清单;

机械类-设计部新产品研发流程

技术部新产品研发流程(草案) 一、部门内部核心文化 “品德、智慧、学习、创新”,成就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友好、信任,创造和谐环境;团结、奋进,发挥共赢精神”,成就一个卓越的技术团队。 二、新品研发步骤与绩效考核办法 1、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市场调查及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包括成本概预算)。 2、积极参与投标过程中的技术交流。(派技术代表) 3、合同签订后开始履行合同,具体流程如下: ⑴通过e-mail传达合同精神,所有技术相关人员均需参与设计提案。 ⑵合同提案专题会议。(群策群力,提出最优方案,体现团结思想及团体智慧) 交流设计思想,初步确定设计方案,拟定设计项目组,并指定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负 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可获得500元项目管理奖。 ⑶签订项目履行协议,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具体设计周期。 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可获得500-1000元不等项目奖金。 团队人员按时完成任务可以获得每人500-1000元不等奖金。 项目未按时完成不发奖金,且推迟一天完成任务按100元/天罚,罚款上限为1000元。 ⑷初步设计 方案原理图设计。 产品总图设计。 产品主要分部件总图设计。 传动及重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⑸总图会审(结构合理性,避免大的设计错误发生,设计交流学习)。 ⑹零部件设计。(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合同履行) 优先设计能产生大量生产量的零件及制作周期最长的零件设计。 ⑺设计图纸的校对、审核、批准,并确定生产完工日期。 及时做图纸电子存档,并复印已签字图纸作资料库存档。

做标准件库零件存档。 ⑻图纸发至车间生产,并作图纸发放登记。 跟踪车间生产,核实生产与设计是否相符,通过生产检查零件设计。 督促车间生产质量,做好设计检查跟踪记录。 ⑼零件图全部完成应到车间继续跟踪,进一步检查设计结果。 ⑽售后跟踪与服务 (项目负责人应对这个项目都有所了解,并能适应产品售后的安装技术指导或客户技术交流。) 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设计问题,项目负责人应参与包括故障分析,现场问题指导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且其它项目组人员都应积极支持产品售后工作,争取将设计工作做到更好,更完善。 ⑾项目组负责人负责检查整理所有项目存档文件。 项目组所有人均应写一份产品设计跟踪体会。 ⑿开项目完工总结会,并对设计人员发放项目奖金。 (在新产品第一轮试制完成,第二轮完成小批量并生产投入使用后执行)

产品结构设计开发流程

结构设计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 开发性设计(OEM):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适应性设计(ODM):在原理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做局部的变更或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方面更能满足使用要求。变型设计: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果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更多的容量要求。这里的容量含义很广,如功率、转矩、加工对象的尺寸、速比范围等。 一、新产品立项阶段 根据公司或客户提出项目设计要求,由开发部、销售部、品管部参及项目评审会议。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开发负责人,由项目开发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统筹工作,还要编写设计任务书、新产品成本预算表、设计开发计划任务书 二、设计平面图(效果图)阶段 1.确定开发项目后,由平面设计工程师在一周内完成平面设计效果图. 2.由项目负责人召集会议,对效果图进行评审,包括: A.结构的可行性. B.包装方案. C.外观颜色的搭配. D.零件的材料要求.

E.功能是否可行. F.特别注意对产品功能以及产品成本的影响. 3、如评审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重做效果图。 4、做好评审报告。 三、设计结构图阶段 1.此阶段工作由结构工程师及电子工程师共同负责. 2.结构工程师根据效果图,用PROE(或其它软件)设计结构图;如果有IGS文件则可以直接导入,如没有则对应效果图做结构图,若在画图过程中发现在PROE上是不能做到,或是出不了模时应及时提出,看是否可以更改外观要求.普通的结构图必须在5天内完成,复杂的结构图必须在7天内完成. 3.做结构图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A.胶件的缩水问题; B.胶件出模具角度问题; C.生产装配的问题; D.零部件生产可行性,五金件尽量用现有的,标准的. E.装配间隙的问题(如喷油后,电镀后的装配问题) F设计结构时注意胶件尽量不要用行位出模. G.包装保护. H.胶件的进胶问题. I.安全性的问题. 4.如果结构涉及到五金模具方面,需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跟供认

2017年新产品开发全套流程图方案图

2017年新产品开发全套流程(内部资料) 一、决策阶段 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先行试验,作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期工作,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含下列程序。 (一)市场调查和预测 内容包括: 国外市场有无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 1、国内外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对比; 2、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及市场竞争能力等; 3、顾客对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对新产品的要求; 4、提出新产品市场预测报告。 (二)技术调查 内容包括: 1. 国内外技术方针策略; 2. 过内外现有的技术现状,产品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专利情况及有关最新科研成果采用情况; 4. 功能分析; 5. 经济效果初步分析; 6. 对同类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归纳; 7. 同类企业与本企业的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点; 8. 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有关标准、法规、可靠性、外观等),安装布局应执行的标准或法规等; 9. 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根据需要提出攻关课题及检验大纲。 (三)先行试验

(四)可行性分析 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内容: 1. 分析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2. 分析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含功能参数; 3. 提出攻关项目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4. 技术可行性(包括先行试验情况,技术先进性,结构,零部件的继承性分析); 5. 产品经济寿命期分析; 6. 分析提出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 7. 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8. 经济效果分析: (1) 产品成本预测; (2) 产品利润预测。 (五)开发决策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报告及开发项目建议书一类文件。开发项目建议书内容: (1) 新产品开发项目(顾客需要、目标预期效果); (2) 市场、顾客调查结果(市场动向、预测需要量); (3) 技术调查结果(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分析); (4) 新产品基本构思和特点(初步设想、包括外观要求); (5) 开发方式(自行开发或需引进技术,确定先行研究的内容); (6) 必要的投资概算; (7) 可行性分析; (8) 销售设想(时间、数量、价格、利润)即竞争性分析。 2.厂长批准开发项目建议书,正式列入企业性产品开发计划。 二.计划阶段

设计开发流程

设计开发流程(初稿) 根据开发的各阶段进程,将开发过程规划为如下五个阶段: ●开发策划阶段 ●开发设计阶段 ●制样验证阶段 ●试产定型阶段 ●衍生拓展阶段 为了对开发的各阶段进行有效的系统控制,各开发阶段工作完成后,开发部应填写《产 品开发进度报告》 1、开发策划: 1.1市场调研:引用后附的《市场调研告报》 1.2开发立项建议:根据各项反馈和收集的信息,必要时可填写《立项建议书》,提出 新品开发意向和建议,统一上报至总经办,由总经办备案保存。 1.3立项审核:对于提报的立项建议,总经办可甄选处理,可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 1.4编制《设计任务书》:应包括内容 *依《立项建议书》上的相关要求和意向,包括功能和性能上的原则要求等。 *顾客对产品的设计要求,包括合同、样品、图纸等 *类似或相近产品所提供的参考信息,包括各种性能参数,外型结构等。 *各项国家/行业/企业内部标准等。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过往类似产品所提供的适用信息 *设计开发所必须的其他适用信息 * 编制可实施性的具体开发设计方案,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并依实际情况拟定日程计划表,以有效控制开发进度。 1.5《设计任务书》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审核/审批通过后以ISO文件形式予以保存,以待开发。 2、开发设计: 开发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几个大的方面:如软件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试样确认/文件存档等方面,实际运作时可依据各个过程间的有序性和相关性采取并行工作或单线工作。如:软件设计、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可安排不同人员,齐头并进地开展工作,但工艺设计一般在上述设计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展。 2.1软件设计: 2.1.1编制程序:如程序流程图,编程等 2.1.2 仿真调试:

机械设计流程

机械设计流程

物料验 优化改调试与功< 能试验— 样品制 作― 发档

机械设计流程及要求: 1、确定设计思路及方向 1.1由业务部门或相关部门下发产品,研发部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剖解 分析,做一个大概的汇总,然后确定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向。 1.2 填写评审表。 2可行性分析 2.1对该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要搜集产品相关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厂家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料的汇总与对比,从人机法物环方面充分考,从而分析自己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怎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到如果该方案可行,对该产品进行初步的成本核算 2.2开评审会,汇报上级领导 3、结构设计 3.1对通过可行性分析的产品进行工作原理、核心计算等工作,并出结构草图 3.2开评审会,填写结构评审表 4、建模与力学分析 4.1用相关软件对产品建立主要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以此达到预想的效果 4.2开评审会,填写评审表 5、零件设计 5.1对该产品进行零件设计,并画出对相应的加工图纸

5.2对加工图纸进行审核 6、产品明细表、安装说明书草案 6.1在总装图上填写产品明细表 6.2根据总装图拟写安装说明书草案 7、购置清单及外协加工清单 7.1填写产品购置清单;对于需要外协加工的零件,需填写外协加工清单,并附领导批准的图纸 8、采购 8.1小组组长把需要购买的产品以及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交与公司采购部门,并督促采购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购买 9、物料验证 9.1设计人员、品保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对采购回来的物品进行物料的验证,对采购回来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或结构等与设计不符合的问题,及时记录,填写检验报告,采购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10、样品制作 10.1安装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进行现场安装,进行样品制作,设计人员、保人员在此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11、调试与功能试验 11.1对已经安装成功的样品进行调试,各组成员记录好重要参数,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把重要的问题点进行汇总。 12、优化改进

机械设计实用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要求规范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 一、总则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使用围推广,为适合公司发展需要,针对机械结构设计人员制定本设计流程及规 二、工艺设计原则 电子产品设计在结构上面一般有印制电路板、接插件、底板、机箱外壳和面板组成;是把构成产品的各个部分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的过程,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及配合、安装调试、产品的外形设计、抗干扰措施及维修方便等方面。 2.1、整机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的各项功能指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 ?体积小、外形美观、操作方便、性价比高; ?绝缘性能好、绝缘强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符合国家标准; ?装配、调试、维修方便; ?产品一致性好、适合批量生产或自动化生产; ?元器件排列要尽量对称,重量平衡,对于比较重的组件,在板上要用支架或固定夹进行装卡,以免组件引线承受过大应力,对于可调组件或需要更换频繁的元器件,应放在机器的便于打开、容易触及或观察的地方,已利于调整与维修; 2.2.1、材料学设计(选材) ?常用钢板 a)、冷轧普通薄钢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板的简称,简称:冷板,它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热轧钢板经过进一步冷轧制成厚度小于4mm的钢板,由于在常温下轧制,不产生氧化皮,因此,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再加之退火处理,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良好,是钣金加工最常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常用牌号:国标GB(Q195、Q215、Q235、Q275) B)、连续电镀锌薄钢板,俗称:电解板,是指在电镀锌作业线上在电场作用下,锌从锌盐的水深液中沉积到预先准备好的冷板表面上,钢板表面就会产生一层镀锌层,使钢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常用牌号:国标GB(DX1、DX2、DX3、DX4) C)、连续热镀锌薄钢板,一般简称镀锌板或白铁片,钢板表面美观,有块状或树叶状镀结晶花纹,且镀层牢固,有优良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同时,钢板还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成型性能,与电镀锌板表面相比,其镀层较厚,主要用于要求耐腐蚀性较强的钣金件。牌号:国标GB(Zn100-PT、Zn200-SC、Zn275-JY) D)、不锈钢板,是一种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 又称不锈耐酸钢。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 不锈钢通常按基体组织分为: ◆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备注:不锈钢板的强度较高,对数控冲床的刀具磨损较大,一般不合适数冲加工。牌号:不锈钢的种类有很多,钣金加工常用的是一种奥氏体不锈(1Cr18Ni9Ti) ?常用铝板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纯铝强度很低,无法作为结构材料使用,钣金加工一般用到的是铝合金板,根据合金元素含量不同,铝板可以分为8个系列,分别为1000 系列、2000系列~8000系列,常用的有2000系列,3000系列和5000系列。2000系列是一种铜铝合金,特点是硬度较高,又称硬铝;可用作各种中等强度的零件和构件,3000系列是一种锰铝合金,防锈性能较好,所以又称防锈铝;5000系列是一种镁铝合金,主要特点为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在相同面积下铝镁合金的重量低于其他系列。常用牌号:3A21(老牌号LF21) 、5A02(老牌号LF2) 、2A06(老牌号LY6) ?常用铜板 紫铜板:紫铜是纯铜的俗称,外观呈紫色,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但价格昂

产品设计开发与注册申报流程图

产品设计开发与注册申报流程图 主流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设计开发文档注册申报资料 1市场调研 2.立项分析、评估与评价3风险分析 4文献、资料查找1产品知识、背景、发病率、注 册、标准及市场情况 2开发成本预算、人员、场地、 设备、时间、技术等评价 3风险分析、开发难点、技术难 点、法规、关键点等 1新产品开发建议书 2新产品开发可行性评估 报告 3新产品开发成本分析 4风险分析报告(第一阶 段) 综述资料 整个研发过程需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对设计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形成记录 1成立研发小组 2研发设计、试验 3实验室小试生产 4研发评估 5试产(转产准备)1收集产品资料 2形成产品的初步设计构想 3产品分类及研发思路确认 1制定简单的质量标准(国标、行标) 2查找并筛选原料供应商 3调整、搭配配方小试 4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筛选 5初步形成产品说明书、注册标准 1如果产品能达到标准要求,可 进行小试生产 1产品分析性能评估 2参考值确认及评估(临床前研 究) 3稳定性评估 1完成生产工艺文件(关键控制点等) 2完成产品BOM 3产品相关质量标准 4完成产品说明书 5制定标签、彩盒等 1新产品项目开发经理及人员任 命书 2新产品开发计划、责任书 3新产品开发任务书 4设计输入 5设计输入评审设计输岀评 审 6原辅料筛选及供应商资料和评 审 7配方筛选及评审 8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及评 审 9产品说明书和评审 10产品质量标准和评审 11分析性能评估 12参考值(范围)评估 13稳定性评估 14设计变更和评审 15合格供应商资料和评审 16产品BOM及评审 17标签、彩盒样稿及评审 1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 2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 料(初稿) 3产品说明书(初稿) 4拟定产品技术要求(初 稿) 5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6参考值(范围)确定资 料(初稿) 7稳定性研究资料 8包装、标签样稿

产品开发设计流程图.doc

厦门唯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图 注: "* " 为主导部门 规划阶段 流程图 责任部门 参考文件 策 输 开发意向 * 销售部 合同和技术协议 划 入 阶 阶 研发部 * 研发部 客户规格书 段 段 产品设计 * 研发部 设计输入文件 NO 检讨 设 NO OK * 研发部 任务书 手板制作 计 OK 阶 输 NO 是否通过测试 段 出 , 阶 设 段 设计评审 计 * 研发部,品质部 设计输出评审报告 评 审 设计图纸和文件 COP4.1-8.1 附件 完成文件 合同评审表;立项申请书 设计开发可行新分析报告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设计输入评审报告 设计图纸 /文件初稿 手板测试报告 手板样机评审报告 设计输出评审报告 采购文件 生产设备清单 检验文件 工艺文件 外构件 PLM.BOM 发放 模具制作 首批样板零件测试 工程样板试装 NO 是否通过测试 设计验证 NO 验证通过 验 提交样板做安规认证 证 阶 安规认证通过 段 设计图纸和文件修改 STP.BOM 试产准备会 试产通知 生产试产 试产样板测试 确 寄样板给客户 设计确认 认 Pilot Run Sample (试产总结会) 阶 段 客户确认合格 发放 PSA 大批量生产 生 产 技转交接会 阶 生产后 30天内项目组交工程组负责 段 开发结束、归档 * 研发部 设计输入 采购部 设计输出文件 PMC 设计输入 * 研发部 设计输出文件 品质部 产品规格书 产品检验文件 * 研发部 品质部 产品规格书 生产部 设计验证报告 PMC 销售部 * 品质部 产品检验文件 * 研发部 品质部 设计输出文件 生产部 试产总结报告 销售部 * 研发部 试产总结报告 销售部 PSA 样板 *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PSA FIN.BOM 工程部 * 研发部 PWC 、图纸 品质规格 (项目组转工程组) 测试报告 FIN.BOM 设计图纸、设计文件 PLM.BOM 外协件设计要求 产品检测报告 产品检测报告 设计验证报告 更新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STP.BOM ID ,MPL 试产通知书 产品检测报告 设计确认报告 FIN.BOM PSA 生产计划 新产品移交会议记录 新产品技转清单

产品设计说明及流程图

产品部设计工作流程说明 目标确定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具体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描述用户典型使用情境,清晰划定设计范围,在公司决策人、设计人员、开发人员中对设计目标达成共同认识,并有依据地设定开发工作计划。 [1]资料收集 由项目经理组织,收集资料供决策参考。 [2]设计目标讨论会 由项目经理组织,所有设计人员参加,其中重要的讨论产品总监参加,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邀请相关决策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参加。 [3]设计目标会签 至少需要总经理、总工、产品总监会签,设计目标会签前应将目标分析思维导图和设计目标说明书发给参与审核人(总经理、总工、产品总监等),根据需要召开说明会。 [4]制定设计工作计划 由项目经理负责,计划中应对设计目标进行分解,并确定分解目标的设计人。 初步设计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定分目标使用情境,确定相应操作流程,设置页面功能需求。 [5]设计目标分析 设计人分析目标,设定情境,穷尽相关需求。

[6]流程设计 设计人,设计可以覆盖所有预设使用情境的流程。 1. 分目标设计思维导图; 2. 操作流程图; 3. 功能列表; 4. 主要界面示意图。 [7]界面设计 确定各界面功能和摆布。 [8]设计初审 三名以上设计人员参加必须包括设计负责人,可能情况下邀请相关开发运营负责人参加。对设计人员设定情境、流程和界面功能安排进行评审。 详细设计和文档撰写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实详细描述功能细节和数据需求,绘制界面效果图, [9]设计文档撰写 [10]界面效果图绘制 美工根据设计人提供的界面草图和文档,根据设计人要求绘制界面效果图。 [11]设计评审会 项目经理检查设计后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开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参加,可能情况下邀请相关决策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产品总监参加。 会签应提前将设计成果发与会人员。 [12]设计会签 至少包括,设计人员、开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运营负责人、项目经理、产品总监。

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图

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图 序号作业流程责任部门相关表单重点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市场部 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供应链部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质量管理部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质量管理部 相关部门 研发中心 供应链部 生产部 研发中心 供应链部 质量管理部 生产部 供应链部 质量管理部 生产部 《市场调研报告》 《技术调研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 《立项申请书》 《设计开发任务书》 《项目章程》 《设计开发计划书》 《风险管理计划》 《设计开发输入文件清单》 《设计开发输入评审表》 《风险管理报告》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清单》 《设计开发方案书》 《风险管理计划》 《设计图纸》《计算书》《BOM》 试验、检验记录等 《设计开发输出评审表》 《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测试报告》 《材料可靠性测试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 《试制申请书》 《样机试制报告》 《客户体验报告》 《设计开发验证记录》 《设计开发确认记录》 《试产报告》 《质量检测记录》 《可靠性测试报告》 《用户体验》 《小批量报告》 *市场管理部进行市场调研,并编制 《市场调研报告》;研发中心进行技术 调研,并编制《技术调研报告》。 *设计输入内容须体现以下要求: a) 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c) 风险管理报告; f) 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 息; g)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 合理性、适宜性、经济性、技术协议 和执行合同通知单明示或隐含的要求 等)。 *由研发中心组织评审小组对设计开 发输入内容进行评审。 *设计输出主要分下列几个阶段: 方案设计 产品标准 技术设计 风险管理 产品图样设计和工艺设计 *所有的设计输出文件在发放前必须 进行评审,设计输出评审目的是确认 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供应链部负责样品生产计划安排和 实施。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参与样机生 检验(参与)的技术指导。 *为保证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 求,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的规定, 在以下适当的设计阶段由产品经理组 设计开发策划 设计开发输入 设计开发输入评 审 设计开发输出 设计开发输出评 审 样机试制 设计开发验证 设计开发确认 试产 小批量 量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