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触探自动记录及报告

合集下载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说入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施工部位
委托日期
仪器编号及环境条件
名称
型号
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动探类型
采用标准
序号
探杆总长(m)
入土深度(m)
贯入度(cm)
锤击数(击)
换算击数(击/cm)
承载力(Kpa)
平均值(Kpa)
备 注
试验: 计算: 校核:
静力触探试验报告
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仪器名称
锥头横截面积(cm2)
锤重(kg)
用途
路基填筑高度(m)
设计承载力(kPa)
试验依据的操作规程、标准
桩号
测点顶面标高(m)
贯 入 深 度(cm)
锤数(次)
总贯入深度(cm)
限位器以下杆数(根)
每击贯入量(cm)
清 淤深 度(cm)
承载力(kPa)
标准
实际
测点平面布置图: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编号
触孔地点
试验日期
触孔编号
记录编号
设计深度
报告日期
试验深度(m)
土层名称
比贯入阻力ps(MPa)
锥尖阻力qc或ps(Mpa)
侧壁摩擦阻力fs(kPa)
摩阻比
Rf(%)
承载力σ0(kPa)
成果图: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试验: 校核:

静力触探检测报告有图

静力触探检测报告有图

目录1 概况 (2)2 测点位置 (2)3 检测依据 (3)4 检测主要设备 (3)5 检测主要原理 (3)6 地基基本承载力确定方法 (4)7 检测结果 (4)7.1静力触探1#测点检测结果 (4)7.2静力触探2#测点检测结果 (5)7.3静力触探3#测点检测结果 (6)7.4静力触探4#测点检测结果 (7)7.5静力触探5#测点检测结果 (8)1 概况受XXXXXXXXXXXXx公司的委托,我公司于2015年6月10日至6月12日对XXXXXXXXXX合同段路基原地面(软弱土层地基)进行静力触探试验,以确定现场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并计算基本承载力。

本工程设计为公路等级二级,路基宽度12米,本段软弱土层地基桩号……………………………….。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代建单位:公司,设计单位为, 监理单位:监理所,施工单位为公司。

2 测点位置本次静力触探共检测5个点,测点位置由委托方现场确定,现场高程数据由委托方提供,详见下表。

3 检测依据本次检测,根据委托方要求,主要依据以下规程及标准: (1)《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 (2)本项目合同文件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4 检测主要设备本次采用的主要设备情况见下表。

5 检测主要原理静力触探适用于软土、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及含少量碎石土层,可划分土层界面、土类定名、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极限荷载、判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及测定地基土的物理学参数等。

试验时以一恒定的贯入速率将圆锥探头通过一系列探杆压入土中, 并按一定深度间距根据测得的探头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 地基基本承载力确定方法本次试验探头采用单桥探头,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时,由于无地区使用经验可循,本报告参照《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表10.5.16-1“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算表”中软土层公式σ0=0.112Ps+5计算所得。

7 检测结果7.1静力触探1#测点检测结果1#测点,位于K104+428右幅距中2m处,原地面高程1851.670m,触探面高程1849.150 m,各土层深度的比贯入阻力及基本承载力检测结果见下表。

6131C 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 - 模板

6131C 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 - 模板

检测报告NO: XXXXXXXX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测方法:静力触探试验报告日期:某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地址:邮编:电话:传真: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MMJC-6131C批准:审核:校核:项目负责: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附录)一、工程及地质概况根据《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1、填土:灰黄色,稍湿,松散,厚度约0.4~4.8m。

2、中砂:灰黄色,饱和,稍密,厚度约0.85~5.6m。

3、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灰白色,可塑~硬塑状,厚度约0.9~23.8m。

4、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硬塑状,岩芯呈砂土状,风化裂隙极发育。

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

厚度约0.5~28.35m。

5、强风化花岗岩(砂土状):灰黄、灰白色,岩芯呈砂土状,致密,散体结构,风化裂隙发育。

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

厚度约2.4~14.4m。

6、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灰黄、灰白色,坚硬状,岩芯呈碎屑、碎块状,块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

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

7、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块状结构,岩芯成柱、短柱状,裂隙尚发育,岩石坚硬程度为较坚硬,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2.0MPa。

土石工程分级为Ⅴ~Ⅵ级,未揭穿。

二、检测目的和内容对《XXXX工程》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后的桩间土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检测,确定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该工程场地完成静力触探孔10点。

三、检测原理及仪器静力触探(CPT)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内的测力传感器,通过电子量测器将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

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以达到了解土层工程性质的目的。

本次检测试验贯入系统采用WYSB型液压机;探头:单桥探头锥头面积15cm2;仪器编号为MMJC-236D-1;反力装置为地锚反力。

试验过程严格遵循《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JGJ340-2015),保证贯入的垂直度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贯入速率按1.2±0.3米/分钟进行,按规范进行评价。

实验一静力触探试验实验报告书(一)2024

实验一静力触探试验实验报告书(一)2024

实验一静力触探试验实验报告书(一)引言概述:在地质工程领域中,静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对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和参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并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结论。

大点1:实验目的1.1 研究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

1.2 掌握静力触探试验的操作方法。

1.3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地层的承载能力。

小点1.1.1 确定实验区域的选取标准。

小点1.1.2 选择合适的试验点位。

小点1.1.3 确定试验的深度范围。

小点1.2.1 了解静力触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小点1.2.2 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小点1.2.3 准备必要的触探工具和配件。

小点1.3.1 对触探曲线进行解读和分析。

小点1.3.2 计算地层的强度指标。

小点1.3.3 归纳地层的特征及承载能力。

大点2:实验方法2.1 选取实验区域,并确定试验点位。

2.2 准备静力触探仪器和配件。

2.3 进行静力触探试验。

2.4 记录实验数据。

2.5 分析触探曲线和计算地层参数。

小点2.1.1 考虑地质条件和实验要求。

小点2.1.2 考察试验点位的可行性和典型性。

小点2.1.3 确定试验点位的布设方式。

小点2.2.1 确保触探仪器和配件的完好性。

小点2.2.2 配置稳定的触探装置。

小点2.2.3 调试仪器和配件的工作状态。

小点2.3.1 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触探操作。

小点2.3.2 控制触探速度和触探力的稳定性。

小点2.3.3 保护试验设备和人身安全。

小点2.4.1 记录试验点位的具体位置。

小点2.4.2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观测和操作。

小点2.4.3 清理试验现场,整理实验数据。

小点2.5.1 采用曲线解读法分析触探曲线。

小点2.5.2 根据地质力学原理计算地层参数。

小点2.5.3 综合分析结果,对各地层进行评价。

大点3:实验结果和分析3.1 触探曲线的特征及解读结果。

静力触探报告

静力触探报告

静力触探报告报告编号:XXXXX检测时间:20XX年XX月XX日检测地点:XXXXX地段一、检测目的本次静力触探检测旨在了解地下土层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质,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检测设备及方法本次静力触探检测采用的设备为YDZ-2000型静力触探机,采用连续推进法进行测试,测试范围深度为0-20米。

三、检测结果1. 地下土层分布情况据本次静力触探检测得出,地下土层从表面到深部可以分为(顺序依次):填方土、淤泥、中风化泥岩(R 3-4级)、致密黄土、风积黄土、中风化砂岩(R 4-5级)。

2. 地下土层物理特性填方土:密度1.8-1.9g/cm³,含水率10-18%。

淤泥:密度1.5-1.6g/cm³,含水率25-35%。

中风化泥岩:密度1.9-2.2g/cm³,含水率12-18%。

致密黄土:密度1.9-2.1g/cm³,含水率10-14%。

风积黄土:密度1.3-1.5g/cm³,含水率20-25%。

中风化砂岩:密度2.0-2.3g/cm³,含水率12-16%。

3. 土层力学特性填方土:无法形成有效桩基。

淤泥:桩基极易沉降,需要采取加强措施。

中风化泥岩:深基础建设时需注意底部地层的稳定性。

致密黄土:适用于各类基础。

风积黄土:适用于建设轻型房屋。

中风化砂岩:适用于建设沉降容许较小的建筑物。

四、结论根据本次静力触探检测结果,填方土、淤泥、中风化泥岩、风积黄土层地力较弱,需要加强。

致密黄土和中风化砂岩地力较强,可使用于各类基础建设。

建议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说明:
结论:
试验:计算:校核: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施工部位
委托日期
仪器编号及 环境条件
名称
型号
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动探类型
采用标准
序 号
探杆总
长(m)
入土深度
(m)
贯入度
(cm)
锤击数
(击)
换算击数
(击/cm)
承载力
(Kpa)
平均值
(Kpa)
备注
试验:计算:校核:
静力触探试验报告
动 力 触探试验记录表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仪器名称
锥头横截面积(cm2)
锤重(kg)
用途
路基填筑咼度(m)
设计承载力
(kPa)
试验依据的操作规程、标准
桩号
测点顶
面标咼
(m)
贯入深 度(cm)
锤数
(次)
总贯入 深度
(cm)
限位器以 下杆数 (根)
每击贯入量
(cm)
清淤深Leabharlann 度(cm)承载力(kPa)
标准
实际
测点平面布置图: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编号
触孔地点
试验日期
触孔编号
记录编号
设计深度
报告日期
试验深度
(m
土层名称
比贯入阻力
ps(MPa
锥尖阻力qc
或ps(Mpa)
侧壁摩擦阻力
fs(kPa)
摩阻比
Rf(%
承载力厅0
(kPa)
成果图: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试验:校核: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试验单位
试验日期
仪器名称
锥头横截面积(cm2)
锤重(kg)
用途
路基填筑高度(m)
设计承载力(kPa)
试验依据的操作规程、标准
桩号
测点顶面标高(m)
贯入深度
(cm)
锤数(次)
总贯入深度(cm)
限位器以下杆数(根)
每击贯入量(cm)
清淤
深度(cm)
承载力
(kPa)
标准
实际
测点平面布置图:
说明:
结论:
试验:计算:校核: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施工部位
委托日期
仪器编号

环境条件
名称
型号
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Biblioteka 相对湿度动探类型采用标准
序号
探杆
总长
(m)
入土深度
(m)
贯入度
(cm)
锤击数
(击)
换算击数
(击/cm)
承载力(Kpa)
平均值(Kpa)
备 注
试验:计算:校核:
静力触探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编号
触孔地点
试验日期
触孔编号
记录编号
设计深度
报告日期
试验深度(m)
土层名称
比贯入阻力ps(MPa)
锥尖阻力
qc或ps(Mpa)
侧壁摩擦阻力fs(kPa)
摩阻比
Rf(%)
承载力σ0(kPa)
成果图: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试验:校核:

静力触探检测资料报告材料有图

静力触探检测资料报告材料有图

目录1 概况 (2)2 测点位置 (2)3 检测依据 (2)4 检测主要设备 (3)5 检测主要原理 (3)6 地基基本承载力确定方法 (3)7 检测结果 (4)7.1静力触探1#测点检测结果 (4)7.2静力触探2#测点检测结果 (5)7.3静力触探3#测点检测结果 (6)7.4静力触探4#测点检测结果 (7)7.5静力触探5#测点检测结果 (8)1 概况受XXXXXXXXXXXXx公司的委托,我公司于2015年6月10日至6月12日对XXXXXXXXXX 合同段路基原地面(软弱土层地基)进行静力触探试验,以确定现场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并计算基本承载力。

本工程设计为公路等级二级,路基宽度12米,本段软弱土层地基桩号……………………………….。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代建单位:公司,设计单位为 , 监理单位:监理所,施工单位为公司。

2 测点位置本次静力触探共检测5个点,测点位置由委托方现场确定,现场高程数据由委托方提供,详见下表。

3 检测依据本次检测,根据委托方要求,主要依据以下规程及标准:(1)《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2)本项目合同文件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4 检测主要设备本次采用的主要设备情况见下表。

5 检测主要原理静力触探适用于软土、黏性土、粉土、砂类土及含少量碎石土层,可划分土层界面、土类定名、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极限荷载、判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及测定地基土的物理学参数等。

试验时以一恒定的贯入速率将圆锥探头通过一系列探杆压入土中, 并按一定深度间距根据测得的探头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 地基基本承载力确定方法本次试验探头采用单桥探头,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时,由于无地区使用经验可循,本报告参照《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表10.5.16-1“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算表”中软土层公式σ0=0.112Ps+5计算所得。

7 检测结果7.1静力触探1#测点检测结果1#测点,位于K104+428右幅距中2m处,原地面高程1851.670m,触探面高程1849.150m,各土层深度的比贯入阻力及基本承载力检测结果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探深度
仪表
校正后
比贯入阻力
锥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读数
75 99 94 135 100 140 144 221 225 244 210 218 249 205
读数
75 99 94 135 100 140 144 221 225 244 210 218 249 205
16 m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静力触探仪 DY-2000 19-XC70-055 0~100KN
/
/
/
/
原地面已清除
采用标准
2014/1/20
第 分辨力
页共
温度 (℃)
页 相对湿度(%)
/
1
69
/
《铁路路基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
10.0035kpa
探头编号
854#
ps(MPa)
0.75 0.99 0.94 1.35 1.00 1.40 1.44 2.21 2.25 2.44 2.10 2.18 2.49 2.05 成果图
qc(MPa)
/ / / / / / / / / / / / / /
fs(kPa)
/ / / / / / / / / / / / / /
Rf(%)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触孔编号
静力触探试验记录
表号:铁建试录170 批准

39#
记录编号 XCZQ7-ZX- JC-20140120-01
触孔地点
DgK244+ 319
委托编号
GD3- JC-20140120-01
孔口标高
/
委托日期
2014/1/20
设计深度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触探状况描述 率定系数
/ / / / / / / / / / / / / /
附注:
试验:


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