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烟台常年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3.5 5.3 气温 5.5
气温 30 /℃
单位:℃
9
10
11
12
-2.5
13.5 19.7 25
28.6 25.5 16.4 11.3 3.6
方法 一横月, 二纵温, 三网格, 四定点, 五连线。
20
10 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观察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最高值?出 现时间? (14时左右) 气温最低值?出 现时间? (日出前后) 温差是多少?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时
冬天
高 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海陆位置
低 高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气温的分布规律
1.低纬度地区气温__,高纬度地区气温__。 (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___) 2.同纬度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气温的垂直分布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 山上、山下差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气温 C、水分 D、土壤 5.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 的差,叫做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6.一般来说,海洋气温最低月比陆地气温最低月 A、早一个月 B、晚一个月 C、早2个月 D、晚2个月 7.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A、高 B、低 C、相同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31℃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14:00
最低气温: 24.5℃ 出现时间: 04:00
气温日较差是:
31-24.5=6.5℃
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天来了,人们为什 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 呢?说明你的理由。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年平均气温 12个月温度相加除 以1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月是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图3、14 、
表述为“ 冬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温和”、0℃以下为“寒 ℃ 以上表述为 温和” ℃以下为 冷” 夏季气温2 ℃ 以上表述为 炎热” 表述为“ 夏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炎热”、20℃以下为“凉 ℃以下为 爽”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 ) 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 ) 差标上气温刻度。 3)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 注出来。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划出一条曲线。
P51 活动 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月 (2)读图最低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 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22℃-1.5℃=20.5℃ ℃ ℃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气温/° 气温 °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分布(市优质课精选)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气温 ℃
30 15 0 15 30 45 60
北半球某陆地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某海洋
气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化曲线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某城市常年月平均气温
2
-3.5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时间
0
2 7
4 4
6 3
8 9
10 12 14 16 13 17 21 18
18 20 22 13 12 10
气温℃ 9
一横、二纵
三描点、四 连线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C.七月 D.八月 3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夏季海边的人们
喜欢洗海澡避暑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海陆位置
桔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纬度因素 海拔因素
123
● A
等温线稀 疏的地方, 气温差别 小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思考
夏季,居住在海边的人们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A ●
● B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A●
B ●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喜马拉雅山 脉
B
长江中下游 平原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
2.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天气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解释,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气温分布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 利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加深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的相关图片、数据和案例。
2. 准备世界气温分布图。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这一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介绍气温的定义,解释摄氏度、华氏度等温度单位,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
3. 分析气温分布规律:讲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4. 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加深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气温分布案例,使学生掌握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张简单的气温分布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2. 开展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气温分布图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实地观测气温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北半球颜色多, 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
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大, 海洋面积广阔。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三
从图4.6中读出世界7月平 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不 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 值。 (3)红色曲线表示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是气 温值。 (4)无论是南半球 还是北半球,颜色都以玫 红色和黄色为主,除南极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一
从图4.4中读出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的气温值。
(3)红色曲线是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 是气温值。
(4)年平均气温 高于20℃的地区,大
图4.4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
等温线的绘制 .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 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 AB
思
考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近地面温度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 温区,就像凸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 域,所形以成就城被市形热象岛地效称应为的城主市要热因岛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 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2.你知道赤道雪山(峰)吗?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汇报人:日期:•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影响因素目录•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气温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展望01气温的变化日夜气温变化白天升温,夜晚降温01这是大多数地区气温的典型变化模式。
在白天,太阳的辐射能量会导致气温上升,而在夜晚,由于缺乏太阳辐射,气温通常会下降。
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时间02在一天中,最高温通常出现在下午2点至4点之间,而最低温则通常出现在凌晨4点至6点之间。
季节性变化03在夏季,白天的温度通常较高,而夜晚的温度则相对较低。
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
这两个季节的气温较为温和,通常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而秋季气温则逐渐降低。
季节气温变化春季和秋季夏季的气温通常较高,尤其是在赤道地区。
在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通常比冬季高20°C至30°C。
夏季冬季的气温通常较低,尤其是在极地地区。
在北半球的冬季,气温通常比夏季低20°C至30°C。
冬季纬度纬度对气温有显著影响。
靠近赤道的地区通常较炎热,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则较寒冷。
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在赤道附近最强,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
海拔海拔对气温也有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通常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空气能够吸收和传导的热量也减少。
地理位置与气温变化02气温的分布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通常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使得太阳辐射在赤道地区最为集中,而高纬度地区则接收较少的太阳辐射。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通常以摄氏度(°C)为单位。
例如,赤道地区的平均气温通常比极地地区高出约20°C。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极端气温(如最高和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不同纬度地区。
例如,热带地区经常出现高温,而极地地区则经常出现低温。
极端气温的分布纬度与气温分布经度与气温分布经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经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某些地区可能会受到季风、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图片猜测:
海拔高与海拔低的气 温相同吗?
2.完成P52 女孩的提问
(2)气温海拔变化规律 一般海拔 气温
同纬度,海陆气温有没有差别? 下列现象说明了什么?
? 夏季:海夏梅凉季沙拥陆挤热的深圳大 ? 冬季:海暖陆冷
练习
一.判断题: 1.一般来说赤道热两极冷( ) 2.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 3.赤道一定就热( ) 4.同一纬度,夏季海边比较凉爽( ) 5.冬季北京比东莞气温低,是因为北京的纬度比较
C .32 。C
D.24 。C
2.夏季我们班组织去爬博罗的罗浮山主峰飞云 顶海拔1296米 并且准备过夜,我们这样做 行吗?(带上水、干粮、穿上短衣裤)
3.夏季去避暑,我们可以选择的是 A.南半球 B.高纬地区 C.高山 D.内陆地区
后,地面吸热,气温开始回升
日落
日出
散
吸热>散热
热
吸热<散热 散热
29?C 5?C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
(1).找出月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它们的气温是多少?年较差是多少? (2).你能说出南半球陆地最热和最冷的月份吗?
练习:完成 P51练习1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 和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 值和月份
高( ) 6.北半球是北冷南热,而南半球是北热南冷( ) 7.陆地上7月最热( )
二.看图题:为什么这里会形成低温 中心呢?
可能是山地
三.实际应用
1.东莞最高峰是谢岗的银屏嘴,海拔为 898m,
山顶气温是 28。C,试问在山脚某地(海拔 98米)的气温是多少?
A. 32.8 。C B.23.8 。C
一年当中气温有没有变化规律?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 验回答 下列问题: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 在什么时刻?你同意同学的说法吗?
早晨起床 课间操
6:00
10:00
上午放学 12:00
下午上学 14:00
下午放学 18:00
凌晨
4:00
晚上 00: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1. 看曲线读出最高气温,最低 气温是多少?
看看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一 个月前我们穿的衣服相不相 同?
跟我们的环境有没有关系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 、气温与生活
1.气温 °C 摄氏度
练习: 读出下列气温: 17 ?C ,-17 ?C
气温用来描述空气的冷热 程度,它用温度计来量 气象站的温度计放在百叶 箱里面
百叶箱
8?C
16?C ?C
2. 说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 现的时间?
30.9 ?C 3. 计算气温日较差
24.5 ?C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30.9 ?C?C-24.5 ?C
=6.4 ?C
气温日变化曲线
为什么一天中最热时间出现午后 14:00上学时候而不是中午 12: 00放学的时候呢?
日出,地面吸热,气温升高,到12点太阳最强, 吸热最厉害,午后阳光减弱但吸热仍大于散热, 气温继续升高,直到午后两点左右,此后阳光 明显变弱,散热>吸热,气温下降,日落后, 地面仍然在散热,气温继续下降,直到日出前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说名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 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三、气温的空间变化
C
等温线越密,气
温差别越大
B
(12 ?C )
A
等温线越稀疏, 气温差别越小
(0 ?C )D 1. 等温线
(1).说出A,B点的气温
(2).C、D两个地方哪里的气温差别比较大呢?
2.气温分布规寒律 带
北温 带
-10 。C 20。C
热
带
北温 带
20。C
寒 带 -10。C
1.完成练习P3 第一题 提示:这里用什么来表示气温高低? (1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下降,因为太阳辐射赤道强, 两极弱(2)>20 ?C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 -10 ?C在北极圈以北(内)和南极圈以南(内)【寒带】
(1)气温纬度变化规律 一般纬度 气温
2.气温与我们
着装 饮食 房屋建筑 农业
交通 ……
完成P50 活动: 联系生活说说气温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这些饮食店什么时候生意好?
雪糕点在气温高季节生意最好 而火锅店在气温低季节生意最好
东莞本地能够生产这些水果吗?
高温爆胎
冰冻天气防滑链
北方汽车暖这气些现象与气温有雪关中系艰难吗推? 车
根据生活体验,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时间气 温会不同,但是一天当中,一个月当中,
12?C
-6?C
1.读出8点,14点,20点,2点的气温
2.计算日平均气温
= 【 8?C+ 16?C+12 ?C+(-6 ?C)】/4=10 ?C
3.日/月/年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2日平均气温+3日平均气温…..)=月平均 气温
(1月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 3月平均气温….. +12月平均 气温)=年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