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烟台常年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3.5 5.3 气温 5.5
气温 30 /℃
单位:℃
9
10
11
12
-2.5
13.5 19.7 25
28.6 25.5 16.4 11.3 3.6
方法 一横月, 二纵温, 三网格, 四定点, 五连线。
20
10 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观察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最高值?出 现时间? (14时左右) 气温最低值?出 现时间? (日出前后) 温差是多少?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时
冬天
高 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海陆位置
低 高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气温的分布规律
1.低纬度地区气温__,高纬度地区气温__。 (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___) 2.同纬度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气温的垂直分布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 山上、山下差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气温 C、水分 D、土壤 5.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 的差,叫做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6.一般来说,海洋气温最低月比陆地气温最低月 A、早一个月 B、晚一个月 C、早2个月 D、晚2个月 7.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A、高 B、低 C、相同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C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 了气温对( C )的影响
• A.饮食 B.穿衣 C.农业生产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 平均气温为( B )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_最_高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与____ _最_低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的__差__。
南半球
气温和气温分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1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7_月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2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8_月___。
活动2 气温和气温分布
冬季相反。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
• 纬度位置 • 海陆分布 • 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0
10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曲AB气地地线温越-年1弯00南较曲半差,球最气=大最冷温的高陆月年月最在较均热7差月温月(-。在最年变低1月化月),均越温大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分布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7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1_月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8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2_月__。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 30
(1)最高月平均气温
的数值及月份:
20
7月 220C
(2)最低月平均气温
10
的数值及月份:
1月 1.50C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31℃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14:00
最低气温: 24.5℃ 出现时间: 04:00
气温日较差是:
31-24.5=6.5℃
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天来了,人们为什 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 呢?说明你的理由。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年平均气温 12个月温度相加除 以1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月是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图3、14 、
表述为“ 冬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温和”、0℃以下为“寒 ℃ 以上表述为 温和” ℃以下为 冷” 夏季气温2 ℃ 以上表述为 炎热” 表述为“ 夏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炎热”、20℃以下为“凉 ℃以下为 爽”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 ) 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 ) 差标上气温刻度。 3)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 注出来。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划出一条曲线。
P51 活动 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月 (2)读图最低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 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22℃-1.5℃=20.5℃ ℃ ℃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气温/° 气温 °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案例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六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中学张晓燕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案例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中学张晓燕一、教学设计综述1、创新点:(1))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课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提前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切实认识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教材分析:《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二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变化规律、感受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这是后面学习气候的一个铺垫。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地理课程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我的教学设计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充分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能够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3)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变化规律。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1)绘制气温曲线图;(2)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

学具准备:预习试卷5、学生分析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天气要描述的要素之一是气温,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能够感受到气温与自己生活的密切。

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但是初一学生接触地理的时间不是很长,对于读图能力还很欠缺,因此,要想让学生从图中分析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可能有些难度。

本节课,在解决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6、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师的多媒体投影。

7、教学策略: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我采用以下环节:创设情境—预习展示—质疑解答—小组讨论——展示成果——练习反馈——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北半球颜色多, 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
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大, 海洋面积广阔。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三
从图4.6中读出世界7月平 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不 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 值。 (3)红色曲线表示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是气 温值。 (4)无论是南半球 还是北半球,颜色都以玫 红色和黄色为主,除南极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一
从图4.4中读出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的气温值。
(3)红色曲线是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 是气温值。
(4)年平均气温 高于20℃的地区,大
图4.4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
等温线的绘制 .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 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 A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近地面温度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 温区,就像凸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 域,所形以成就城被市形热象岛地效称应为的城主市要热因岛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 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2.你知道赤道雪山(峰)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说明一天中的气温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气温是指 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测量次数 一般四次 2时 8时 14时 20时
2、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
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 的。人工观测通常每天在8时、 14时、20时、2时测。
本课结束,同学们 再见
( A)
A.1月
B.7月
C.8月
D.2月
•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你还能找到什 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
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 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 因素为主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的南、北半球 分别有什么差异?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 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密集。
AB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北半球同纬度地带,1月大陆气温低于海洋, 7月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 不同
山地随海拔是增高而降低; 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就
约下降0.6℃
(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低纬度
_非__洲___是最炎 热的大陆_南__极___洲_
是最寒冷的大陆。
气温的分布的最 基本规律是从
低__纬__度__向_高__纬__度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选择题
1.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C.秋季秋高气爽
D.冬季寒冷有雪
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12点
B.14点
C.13点
D.11点
3.下列关于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B.世界最高气温分布在赤道地区
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D.同纬度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
4.下列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B.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一样
C.地势越高,气温越高
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气温
5.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南半球出现在()。

A.七月
B.一月
C.八月
D.二月
6.气温年较差大的地方比年较差小的地方的不同点是()。

A.温差大的地方冬冷夏热
B.温差小的地方冬冷夏热
C.温差大的地方四季分明
D.温差小的地方四季分明
7.右图是同一天内测得的三次气温数值,这个天平均气温是()
A.10℃
B.20℃
C.15℃
D.45℃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_______。

2.等温线是_______相同的地点连成的线。

3.一年当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

4.一天中,陆地口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

5.某地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7℃、15℃、13℃、7℃,日平均气温为_______℃
6.在同纬度地带,高山、高原气温较_______,平原的气温较_______。

7.如果世界气温继续升高,_______会融化,_______会升高,会被淹没。

8.重庆比峨眉山顶的海拔高度低2739米,气温相差_______℃。

二、连线题
①一天中最高气温 A.七月
②一天中最低气温 B.一月
③一年中最高气温 C.14时
④一年中最低气温 D.日出前
三、综合题
下图中:
(1)A表示的气候带是_______带,B是_______带,C是_______带。

(2)年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各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度以上。

(3)B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4)B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5)B他的年较差是_______,C地的年较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D
2.B
3.AC
4.AB
5.A
6.AC
7.C 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大气的温度
2.温度
3.7 1
4.日出前后
5.10.5
6.低高
7.冰川海平面海拔较低的沿海与岛屿
8. 16.4
二、连线题
①-C②-D③-A④-B
三、综合题
(1)热温寒
(2)A 25
(3)-5 -27
(4) 25 5
(5) 30℃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