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题总结

历史地图题总结
历史地图题总结

历史地图题总结

(2013 北京大兴一模)37.(36分)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

步。

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答案:(1)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2分)

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4分)

(2)阶段及特点:1949—1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

1982—1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2000—2011年为

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3分)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

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3分)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分)

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

(2015北京文综)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

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

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

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答案:(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

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

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2015 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北京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生活与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

说明。(6分)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

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

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2 北京文综)37.(36分)(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

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

州及运河沿线大多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

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

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

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答案:(2)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事业

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

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015 北京东城二模)40、中国城市自近代以来不断发生变化。

(1)请真难受材料信息分析近代广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原因。

答案:特点:半殖民地化,租界的出现;城市规模扩大,城区超出旧城墙向西、南、东方向扩展;新旧文明交织,既出现了新式学堂、福利机构,同时孔庙、民族分隔制度依然存在。

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聚居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条件: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之地。(10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本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2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黑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

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候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四、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雅思小作文地图题

雅思小作文题型多样,其中就包括地图题,本文将详细讲解雅思小作文地图题写作技巧。评分标准 ?TA – Task Achievement 任务完成情况 ?CC – Coherence and Cohesion 意合与形合 ?LR – Lexical Resource 词汇资源 ?GRA – 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语法广度与精确度 审题 The map below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of Ryemouth between 1995 and present. 文章结构 第一段 交待写作目的 第二段 描述1995年的地图 第三段

拿现在的地图和95年的做对比 第四段 总结全文 第一段 This report compares how the village of Ryemouth has developed and changed since the year of 1995. 题目:The map below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of Ryemouth between 1995 and present. 第二段 As is clearly described in the first picture, Ryemouth was a coastal city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y two roads. In the southern part, there was a fishing port on the sea, with a fish market located in the north and a coffee shop in the north-east. A block of shops was situat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market… 第三段 In the second picture, the village changed a lot. The fishing port has been removed and the fish market is replaced by apartments. Several restaurants also occupy the place of the shops on the roadside. Moreover, a parking lot is newly built on the east of the hotel. In addition, … 第四段 Overall, based on the brief description above, it is clear that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village does not change a lot, while some newly-built facilities and housing has ornamented the small village.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选择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七、历史地图类选择题 【题型分析】 1、题型特点:历史地图往往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呈现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观、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的描绘、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线等问题,通过这些地图语言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地图类选择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形势图、分布图、疆域图等。 2、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和箭头指向。结合地理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出结论。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接下来,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 【高考再现】 近六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汇总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 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

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 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四幅图中的含历史信息,可以用找基法。解读四幅图片,只有图①出现了奥匈帝国,据此判断图①是一战之前的情形,其余三幅图都出现了奥地利或匈牙利,是一战之后的情形,据此判断选择C项。 【答案】C 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实用】

历史地图类试题 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 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 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 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 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 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欧共体成立 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 D.北约空袭南联盟 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直接促成该疆域形 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战争结束 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 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D.两德统一完成

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 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 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 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 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 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第二国际建立 C. 两德统一完成 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历史地图题总结

历史地图题总结 (2013 北京大兴一模)37.(36分)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 步。 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答案:(1)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2分) 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4分) (2)阶段及特点:1949—1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 1982—1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2000—2011年为 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3分)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 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3分)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分) 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 (2015北京文综)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 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 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 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答案:(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 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 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雅思小作文地图题讲解

一个地图题的开头: The map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sufficiently illustrates the way of progress of this area. In this map, we can find four main sectors and two main roads intersected with one railway and one motor way. It seem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is village has strong connec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雅思小作文地图题词汇 Part 1:表时间 流程图和地图题中都可能涉及时间表达。流程题中,使用较多的是过程时长的表述,而地图题的时间使用则体现为地理变迁的时间变化。一般在方位选址图题中较少出现。确切的时间指引,既增加文章的自然和连贯度,也能体现行文的精确性。 常见表示时间的词: in few hours几小时 during the period of …在…期间after 10 days 10天后 from…to从…到… between …and在…之间 over the…year period在一个…年期间5 years before 5年前a decade earlier几十年前from that moment on从那时起after a while一会 since自从 since then自从 finally最后 over the subsequent …years近连续几年 例句:The process lasts for up to 7 day s and the products are finally distributed to customers. Part 2:表空间 空间表达地图题出现概率较高,但流程图也偶尔出现。空间应该是地图题解题关键和主要特点。许多考生容易误把地图题的空间位置写成上下左右位置,这是失分点非常大的地方。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提示烤鸭,空间表达时需要注意区分:在空间状语里,in表内部,on表接壤,to表分开。 常用的空间词: lies 靠近

2012-2017高考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 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 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2017·天津高考·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 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 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 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 位于右图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2017·江苏高考·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 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 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4.(2017·北京高考·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 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 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 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 原因不包括()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2016年题组1.(2016·北京高考·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 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4.(2016·浙江高考·23)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本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2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宋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黑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宋体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二、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候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雅思写作地图题深度解析(上)

雅思写作地图题深度解析(上) 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姜芮 在雅思小作文中,流程图和地图题无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都有不小的威胁,很多考生在遇到此类型的题目时,会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从何写起。许多考生抱着侥幸的心里,往往不重视此类小众题目的备考,结果作文分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本系列文章中,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写作组的专家将着重对雅思写作地图题做一个深度解析。 我们用两个经典的地图题真题为例,在近两年出现的数次地图题中,多数都是属于这类“三格地图”。 WRITING TASK 1 You should spend about 20 minutes on this task. The diagram below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of Kelsby between 1780 and 2000.

Summarise the information by selecting and reporting the main features, and make comparisons where relevant.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时态:关注时态是小作文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同样对于地图题,我们也应该很好地注意时态,本文的时间是明确的,都是过去的时间,因此全文应当使用一般过去时。 2. 顺序:该图属于动态的地图题,这种类型的地图题一律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在这道题中,也就是按照图的顺序依次来写,不要把元素拆开。如果是静态的地图题(即不涉及时间变化的题型),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在描述单幅地图时,我们可以采取上北下南的顺序描述,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可以,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地图上有明显的方向标示,那就要根据这个标示来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的写作。 第一段:Introduction 引言段就是把题目进行改写。原文中的diagram,可以替换成figure,原文中的shows,可以改为illustrate, demonstrate, reveal, indicate等词。宾语development,可以替换成transformations,也可以改为宾语从句how the village of Kelsby developed/ changed. 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比较模糊,可以具体化为in 1780, 1860 and 2000. 【例文】The three maps illustrate how the village of Kelsby changed in 1780, 1860 and 2000. 第二段:描述1780年的地图 1780年的情况只涉及到静态的数据,因此只需要用存在句即可表达,不涉及任何变化的单词。但是,考生非常容易把这些元素全部用there be这个句型来表达,从而导致句式单一。表示存在的句型除了there be之外,还有非常简单的have句型,还有lie/ be located/ be situated这样的结构。另外还有一种倒装句型,比如“桌子上面有一本书”,可以翻译为on the desk is a book. 除此之外,要注意几个元素的顺序问题。这里有四大元素:住宅区homes,树林woods,农场farms,还有一条河流river。理论上只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比如顺时针、逆时针,从左到右)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家庭数量的变化是导致其它所有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先写住宅区homes。 还有就是土地单位的表达,land是不可数名词,因此不能说a land,只能说a piece of land。为了表达更加精确,可以用a plot of land(一小块),a stretch of(一长片),a large expanse of(一大片)。 另外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提醒考生们还要注意方位词的表达。地图题中常用的方位词有:in the east/ west/ south/ north of ...; in the eastern/ western/ southern northern part of ...; 如果是在角落,可以用in the southwestern corner of ...; 在河流的上/下游:at the lower/ upper reaches of the river; 在河岸:alongside the riverbank; 在河流的南端: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river.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有历史地图的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应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那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对往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分析。 我们对近十年来的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以及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和其他高考历史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高考历史地图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出现历史地图,并通过历史地图直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种形式较为常见。直接历史地图题中的历史地图主要两方面:一是命题者直接引用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或依据试题内容对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然后为己所用;一是命题者自己编制与试题相关的历史地图,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考查了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题,命题者通过自编历史地图中的四个地点,让考生判断四个地点中

哪一个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该题不但要求考生知道元朝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泉州,还要求考生明确知道泉州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虽然课本的历史地图中并未标出泉州的具体位置,但如果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该题应该不难解答。 2.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不直接出现历史地图,但是试题本身或答案的确定与历史地图有很大关系。这种形式不太容易理解,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8题,要求考生在“广通渠”、“通惠河”、“会通河”、“胶莱河”四条河道中,确定“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这道题本身并没有出现历史地图,考生只有在对课本中的“元朝的河运和海运航线”一图有了充分掌握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正确答案应为“通惠河”。 第二,题型多样。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历史地图题在题型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凡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解析题中,均出现过历史地图。在早年的高考试卷中,历史地图题一直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题型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分值较小,考查内容较单一。自1999年高考起,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突破了小分值的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的传统范围,出现了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问答题及解析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99年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上学期已经结束,回顾一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我这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思考让学生如何学才能学好。注意学法指导,根据学习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怎么学历史,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育教学工作更具艺术性。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课堂的管理。如有部分同学上课时喜欢说话、做小动作,我就让这些学生排练课本上的重大事件,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这既对违纪学生的是惩罚,又是对这些同学的一种锻炼,同时还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我觉得要做好教育,不仅要用心、用力,还要运用教育智慧。爱心是我们做好教育的基础,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精彩。 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课堂品味。认真研读课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尽力使每节课都更加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引用颇具历史韵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历史的魅力。 虽然我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需要努力改进: 1、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期末的练习,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以后要继续要求学生预习,及时检查学生的

预习情况。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基础知识,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尽力增加学生的历史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加强练习,教给学生们审题,答题的技巧。 3、学生的书写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书写潦草,在本学期纠正错别字的基础上,下学期平时的作业中对学生要更严格要求,对书写毛草的要求练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优良的学习习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良好成绩的取得,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为了学生们的明天,继续努力! 2018/3/13

2017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重点难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 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并有茶树生长。 依据图和材料,完成3—5题: 3.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 A.小溪B.平原C.沙滩D.梯田4.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丁我国的 A.青藏高原B.江南丘陵C.黄十高原D.四川盆地5.从保护农业生态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图示区域最不宜种植A.中药材B.柑橘C.花卉D.水稻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6.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8.图中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9.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1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1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4.如果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剑日出的点是 A.甲村B.乙村C.①地D.②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七3班七4班科任: 一、基本情况概述 这个学期担任的是703、704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回顾这个学期进行的四次考试情况分析,总体来说,704班的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的成绩较为稳定,但第三次月考时,成绩下滑了六分的平均分。703班历史成绩呈现出下滑趋势。成绩的起伏与考试试卷的内容、难易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703班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弱,因此在学习方面不够自觉、主动,有部分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较差,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知识点混乱的情况,但由于日常学习中又不够自觉学习和背诵,因此成绩出现下滑趋势。 704班的基础较好,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自觉的,主动的并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活跃的,能独立的解决基础和中等难度的知识点,但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背诵不过关,导致成绩有所下滑,大部分学生成绩均分在74-80之间。 二、本学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学到了中国早期人类、原始居民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的生产生活方式、禅让制等知识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学到了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时期政治特点、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的思想等知识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学到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末农民起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东汉后期的政治特征、丝绸之路、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等知识点。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学到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秦统一黄河流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等知识点。 三、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1. 作为义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历史,它是一门学科,记录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涉及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因此课前读书活动环节

七年级上历史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历史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历史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

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我没有急于求成,总是给学生鼓励,对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围绕“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学好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等主题开展教研,完成主体教研文章撰写。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本学期完成20节的听课任务。在教学公开周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高三历史复习如何把握历史地图

高三历史复习如何把握历史地图 近年来,历史高考从知识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转化的趋势在日益发展,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考查方法及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掘。历史地图知识以其直观性、客观性、灵活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高考命题创制新情境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高考命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繁出现,并且题型多样,分值也日益增加。在2004年高考中,历史单科江苏卷、广东卷、上海卷等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但是由于在历史学习复习中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如何把握历史地图应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就结合近年来高考历史地图题的一些特点和高三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如何复习把握历史地图。 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象,与文字材料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叹。所以,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复习太平天国我们就可以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根据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图上显示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地区,你就会直接感受到农民起义者从拜上帝教直接活动的狭小范围,发展到鼎盛时期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这样,我们不仅了解地图的基本内容,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清晰直观。但是,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有文没图。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册,它是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在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26题唐长安、北宋东京布局图,教材中没有出现,在历史地图册中就非常详细。 二、史地结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地图不同于地理地图,后者反映的是立体的地理环境,而历史地图则主要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反映的地理知识相对贫乏。这往往造成学生分析历史地图的困难,不利于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史地结合,适当运用地理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示意图中,有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造船业中心洪洲(今南昌)会孤悬内地?”这里我们只要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洪洲处于长江的支流赣江沿岸,并且在地图上标出赣江的大体位置,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七年级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487 七年级历史老师工作总结Summary of the work of the seventh grade history teacher

七年级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老师工作总结(一) 一、教学计划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明白教学计划非常重要,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时整个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初中阶段的历史主要就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那么有了详细的教学计划除了可以帮助老师安排好时间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间去及时的复习。 二、认真备课 备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在于课前的备课。备好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好手上的《全品新教案》以外,要利用好网上的资源,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做好导学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是在下半学期的时候才开始用导学案的,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像:有的学生不做了;有的学生做不完了;有的学生做的不认真了等等问题的存在,那么在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对导学案做一个完善的要求,提高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三、教学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多听一些有经验老师的课,多和王校长等一些教学专家交流一下,虚心向他们请教。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教学技能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导致个别学生上课不集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在听过一些老师的课后,以及在王校长的指导下,我转变教学的方法,上课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你要是严格要求他们的话,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老师要求的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和生物学科来说只要多记忆,那么完全有能力考出一个好的成绩来。但学生的程度都

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

编号:YB-ZJ-0987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 A good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ork.

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 作总结(通用版) 导语: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 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提高工作效益。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七年级历册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除了学到知识,还要进行能力培养及情感的升华。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并适时的加以引导。 3、积极的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突破。主动听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