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题总结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b94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8.png)
[必刷题]2024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地图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以下哪个城市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的首都?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杭州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灭六国C. 汉武帝大一统D. 唐太宗登基4.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代表?A. 李世民B. 李隆基C. 赵匡胤D. 朱元璋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6. 以下哪个战役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著名战役?A. 白江口之战B. 碾子山之战C. 玄武门之变D. 雅克萨之战7.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陶瓷业的鼎盛时期?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8.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民族融合的高峰?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唐朝的开元盛世C. 宋朝的靖康之变D.明朝的土木堡之变9.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一条鞭法”?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10.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了相同的货币、度量衡。
()2. 唐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最广阔的时期。
()3. 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使得平民有了更多的上升空间。
()4. 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____、____、____、____,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其中长度单位统一为____。
3.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史地图题型专题

2009高考上海卷:
6.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
A
C
C
B
D
D
2008高考上海卷:
(分叉A卷)9.下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分叉B卷) 3.右图表示的是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B.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C.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
A:古罗马文明 D:巴勒斯坦 G:古印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E:两河流域文明 H:中华文明
C:古埃及文明 F:阿拉伯半岛
二战后
冷战时期 的欧洲
一战前的欧洲
法兰西帝国时期的欧洲 (1804-1815)
一 战 后 的 欧 洲
九、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先后变化顺序是:
① 1871—1918
西汉初期 “郡国并行”
判断左图 为哪个朝 代疆域图, 请说明判 断依据。
判断上图为哪个朝代疆域图,请说明判断依据。
判断上图为哪个朝代疆域图,请说明判断依据。
南
判断上图为哪个朝代疆域图,请说明判断依据。
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上图相应区域的字母标号。
(1)辽阳行省所在地………………( ) (2)岭北行省所在地………………( ) (3)被称为“腹里”的区域…………( ) (4)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区域………( ) (5)宣政院管辖的特别地方行政…( )
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魏
蜀
吴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2010高考上海卷:
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隋朝 C.北宋 D.南宋
35. 从分散到整体
高考历史题型地图题的解读

(13海淀期末)下列历史事件与下图 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一、考察类型
1、政治 政治形势 疆域 政治制度 军事战争 重大事件 地理位置 主题
(16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 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17丰台期末)右图为“唐朝后期形势图”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黄河流域仍是王朝统治中心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C.地方势力职能多样 D.地方割据势力较大
(西城18期末)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 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①“中国”特指中原 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 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
(18海淀二模)下图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 是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 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②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 ③冲突是“冷战”格局的表现 ④冲突大多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
【方法指导】要想解答好此类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是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从图片 中获取信息,不仅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 图片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互补,提 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 2是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再分析判断 选项。即在准确提炼出历史地图中的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 为依托,弄清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3是要强化对历史地图的熟悉和识记。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对历史图 片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积累储备必要的知识;同时把历史知识 与相关图片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掌握,运用“左图右史”的学 习方法,是很有效的。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 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41题典型例题1.比较汉与明清经济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信息一: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
信息二: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隋以来大运河的兴建。
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信息一: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信息二: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信息三:体现的本质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信息四: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 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
信息二: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信息三:唐朝长安城市布局突出政治、军事功能,北宋东京突出商业、文化功能。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信息四:唐朝宫城在正北,北宋宫城在中心。
说明:北宋君主专制加强。
专题十一 历史地图

命题拓展 中考过关检测
专题归纳
-9-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反映 史实 重要 地 点解 读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 1 )南昌: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2 )长沙:湖南中心城市。秋收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 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 3 )三湾: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4 )井冈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会师
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 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第二部分
专题十一
历史地图
命题拓展 中考过关检测
专题归纳
-10-
6.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反 映 史 实 关 键 信 息 重 要 地 点 解 读 影 响 红军长征( 1934—1936 年 ) ( 1 )主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 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 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甘肃会宁 ( 2 )途径省份:从南向西北,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 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 1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都城、红军长征的 起点 ( 2 )遵义: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3 )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 4 )吴起镇: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 5 )会宁: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 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专题02 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2024年中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

专题02 地图、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类型解读】此类选择题往往通过地图、历史图片中的关健信息解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地图、历史图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多依据地图、历史图片考查相关史实,或进一步深入考查相关史实的背景、原因、影响、作用等。
【答题指导】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如下方面思考分析:第一,仔细审读题干,找到问题切入点。
解答此类试题不要被地图、历史图片的丰富信息所吸引,一上来直奔地图、历史图片,必须要首先仔细审读题干,明白问题的指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带着问题从地图、历史图片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地图、历史图片中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其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它们进行的文字说明以及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并重,提炼出完整的信息。
第三,把获取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在准确提炼出地图、历史图片中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地图、历史图片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形成对它们的完整认识,最终以确定正确答案。
【题型一】地图类选择题【典例分析】从1980年开始,我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
如图的四个“特区”中,与其他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是()A.澳门 B.深圳 C.汕头 D.厦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地图右下角的图例可知,A处的澳门是特别行政区,B、C、D处的深圳、汕头、厦门都是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
故选A。
【提分秘籍】一.澳门回归祖国1.问题由来:16世纪以后,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2.经过:(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区别和联系【变式演练】1.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答案】C【解析】解决本题首先要关注题干示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地点”和“人名”;进而由地图中的地点“广州”、人名“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分析。
中考历史识图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识图题答题技巧一、“识图题”考查形式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方寸邮票虽小,却是人类社会浩瀚历史长河中某个时刻的定格。
它们见证了实实在在曾经发生过得一切,成为收藏家和历史学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由于它隐含丰富的信息,也被命题专家的青睐。
邮票主要由铭记、面值、图案、邮戳邮等要素,解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
主要有疆域地、形势图、路线图和分布图。
4.统计图表反映历史现象的数量属性,其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正确的做法:第一,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
第二,发现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时代背景。
第三,结合题目要求和学习内容,确定正确选项。
5.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解题时要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能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
读懂漫画所表达的深刻寓意是解题的关键。
二、“识图题”考查方式1、单纯知识记忆型这种图画往往直接来自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也是来自书本,单纯的考对书本的熟悉程度。
这样的问题只要知识点记忆清楚,就很容易做出答案。
2、教材知识延伸型这种命题的图片一部分来源于教材,也有一部分图片来源于其他资料,但和教材上的图片有神似之处,所以让学生感到并不陌生。
3、史政热点结合型以历史图片为载体,切入当前的热点问题。
它不但考查学生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也隐性的体现出历史学科“以史鉴今”的功能。
高考历史地图型题目汇编

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2013年题组1.(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图5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方,排除A;图2到达150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
【答案】B2.(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3.(2013·福建文综·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图6)一战即发。
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
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里“东风”指()图6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考点】文史知识【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文史常识。
试题讲的是赤壁之战,曹军屯兵江北(即长江以北),孙刘联军则布防江南(即长江以南),所以攻打曹军,是从南向北,即东风是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图题总结
(2013 北京大兴一模)37.(36分)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
步。
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
(8分)
答案:(1)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
(2分)
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
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4分)
(2)阶段及特点:1949—1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
1982—1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
2000—2011年为
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分)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
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
(3分)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2分)
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分)
(2015北京文综)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
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
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
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
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6分)
答案:(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
网络。
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
总体
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2015 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北京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生活与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
说明。
(6分)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
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
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2 北京文综)37.(36分)(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
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
州及运河沿线大多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
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
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
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
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
答案:(2)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事业
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
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015 北京东城二模)40、中国城市自近代以来不断发生变化。
(1)请真难受材料信息分析近代广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原因。
答案:特点:半殖民地化,租界的出现;城市规模扩大,城区超出旧城墙向西、南、东方向扩展;新旧文明交织,既出现了新式学堂、福利机构,同时孔庙、民族分隔制度依然存在。
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聚居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条件: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之地。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