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有历史地图的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应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那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对往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分析。

一、我们对近十年来的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以及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和其他高考历史试卷的历史地图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高考历史地图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 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出现历史地图,并通过历史地图直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种形式较为常见。直接历史地图题中的历史地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命题者直接引用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或依据试题内容对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然后为己所用;一是命题者自己编制与试题相关的历史地图,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题,命题者通过自编历史地图中的四个地点,让考生判断四个地点中哪一个?quot;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该题不但要求考生知道元朝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泉州,还要求考生明确知道泉州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虽然课本中的历史地图中并未表示出泉州的具体位置,但如果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该题应该不难解答。

2. 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不直接出现历史地图,但是试题本身或答案的确定与历史地图有很大关系。这种形式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不妨结合实例来具体说明。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8题,要求考生在"广通渠"、"通惠河"、"会通河"、"胶莱河"四条河道中,确定"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这道题本身并没有出现历史地图,考生只有在对课本中的"元朝的河运和海运航线"一图有了充分掌握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正确答案应为"通惠河"。

第二,题型多样。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历史地图题在题型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凡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解析题中,均出现过历史地图题。在早年的高考试卷(主要是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历史地图题一直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题型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分值较小,考查内容较单一。自1999年高考起,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突破了小分值的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的传统范围,出现了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问答题及解析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以及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都是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题,其中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达13分(总分150分),占总分值的8.7% , 而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和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均达30分(总分均为300分),占总分值的10% 。

第三,与课本中历史地图关系密切。绝大多数的高考历史地图题都与课本中的历史地图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历史地图题要求考生必须对课本中的历史地图熟练掌握才能解答。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6题,要求考生判断"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岭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四行省中的哪一省,这个题目所要考查的内容在课文的文字叙述中根本就没有涉及,考生只有平时注意阅读课本中的《元朝疆域图》才有可能知道: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

第四,考查全面。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对考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

1. 考查考生对课本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题目常出现在低分值的题型中,也最简单,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10题,要求考生在一幅有关香港的历史地图中找出"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一区给英国示意图"一图,该题就很容易回答。

2. 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99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2题,要求考生在牧野之战、垓下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四大战役中,确定"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场战役,该题在课本中并没有现成的地图和答案,要求考生在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必须把上述四大战役发生地放在同一幅地图中进行比较、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垓下之战"。该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查考生通过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3题,通过三幅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的历史地图,要求考生"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该题"将三幅历史地图作为一组相关材料,引入问答题的题面,构成设置试题情境的组成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意,提取图中信息,然后将信息放入特定的世界历史环境中,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系统地解释信息,呈现出对考生综合处理多种信息能力的考查?quot;(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组评语,见《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价》一文,载《历史教学》2000年第3期)这种题型自在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以后,在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2002年春北京内蒙古文科综合卷中再次出现。

二、研究近十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和近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地图题,不难发现这种试题的发展趋势。那么,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历史地图题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毋容置疑,在今后的高考历史试卷或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历史地图题都有可能继续出现。十年来,除了2000年外,历史地图题在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基本上连续出现,而且在近年来的上海卷,天津、江西卷中也经常出现。可见历史地图题具有题型多样、考查全面性的特点,它正日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其次,单纯考查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历史知识的试题将逐步减少,未来的历史地图题必将会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能力的考查。这是因为这类历史地图题在考查上更具全面性,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考生通过历史地图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重视能力的培养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重视能力的考查则是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

再次,综合性历史地图题出现的机率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它更容易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之所以说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内综合的重要载体,是因为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中活动的具体活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历史地图的形式来反映,例如历史疆域、城市布局、战争等等,这就为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的综合创造了条件。同样,之所以说历史地图是跨学科综合的重要载体,是因为历史地图可以通过地图的形式,把文科中的三门课程历史、地理、政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历史地图需要借助地理中最基本的地图形式,以及历史地理基本要素来表示历史内容,而历史地图所表示的历史内容又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前面所提到的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就是历史地图在历史学科内综合的极佳体现,而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2002年春北京内蒙古文科综合卷第40题则是历史地图跨学科综合的最好例子。

必须强调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历史地图题并没有出现过对历史地图本身进行综合与分析的例子,这在今后的高考复习当中必须予以适当的重视。

三、通过前面的回顾与分析,使我们对历史地图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历史教师应当怎样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进行历史地图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呢?

第一,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知识。虽然目前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否则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便会成为空话,成?quot;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掌握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记忆。不过,强调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到历史地图,可采用形象记忆、归纳综合等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第二,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思维分析的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单一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历史地图除了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史实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知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通过阅读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分?quot;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地域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类的历史地图很多,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在高考复习的阶段,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其次,培养学生对具有相同主题(或共同表示内容)的多幅历史地图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探究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历史史实的本质、规律、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所谓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在中国史方面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图、城市图以及经济分布图等,而在世界史方面则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图(包括世界范围及主要国家)、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地图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第三,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地图,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进行跨学科综合思维分析的能力。在这一方面,中东问题,南斯拉夫问题,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等等,都提供了通过历史地图进行跨学科综合考查的可能。

2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地球与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2.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 A.一半B.等长 C.1.5倍 D.2倍 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据图1回答3~5题 3.B处陡崖的顶部与④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60米B.9米 C.100米D.150米 4.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 瀑布长时期侵蚀而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2,完成3~5题。 3.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 A .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 .北半球比南半球少 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 .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4.当火炬传递到( ) A .①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 B .③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 C .④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D .⑤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 节 5.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A .7日4时 B .7日12时 C .8日4时 D .9日12时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cm ,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cm ,读图完成9~10题。 180° 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453030015 图2 北京奥运会火炬拉力传递示意15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选择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七、历史地图类选择题 【题型分析】 1、题型特点:历史地图往往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呈现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观、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的描绘、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线等问题,通过这些地图语言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地图类选择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形势图、分布图、疆域图等。 2、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和箭头指向。结合地理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出结论。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接下来,将以历年真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解题思路。 【高考再现】 近六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汇总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 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

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 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四幅图中的含历史信息,可以用找基法。解读四幅图片,只有图①出现了奥匈帝国,据此判断图①是一战之前的情形,其余三幅图都出现了奥地利或匈牙利,是一战之后的情形,据此判断选择C项。 【答案】C 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实用】

历史地图类试题 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 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 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 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 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 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欧共体成立 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 D.北约空袭南联盟 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直接促成该疆域形 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战争结束 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 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D.两德统一完成

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 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 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 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 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 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第二国际建立 C. 两德统一完成 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历史地图题总结

历史地图题总结 (2013 北京大兴一模)37.(36分)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 步。 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答案:(1)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2分) 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4分) (2)阶段及特点:1949—1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 1982—1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2000—2011年为 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3分) 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 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3分)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分) 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 (2015北京文综)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 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 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 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答案:(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 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 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 A.火星 B.土星 C.地球 D.金星 2.这颗“蓝色弹珠”形似圆球.但实际上是一个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葫芦体 3.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示意图”,其航行线路未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 下面四幅图中,M点同时符合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A. BC. D. 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火箭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更接近图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016年6月9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读如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各题。 6.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这一天东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极昼现象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昼长夜短 8.下列四图是襄阳小元同学绘制的两分两至正午日照图,他忘了哪一幅是冬至期间绘制的,请指出 A. B. 9.在我们的印象中,圣诞老人穿着皮袄,坐着雪橇,而澳大利亚的广告画面中,已出现了身穿背心短裤、畅饮橘子汁的圣诞老人。这是为什么() A.澳大利亚人追求新潮 B.澳大利亚的圣诞节是6月25号 C.过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是夏季 D.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地区,终年炎热 10.北京天安门升国旗时间每个月都有一个时间表,基本上与太阳刚要出升时相当,下列节日中,最早升旗的是 A.春节 B.六一儿童节 C.国庆节 D.圣诞节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完成39~42题.

2012-2017高考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 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 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2017·天津高考·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 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 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 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 位于右图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2017·江苏高考·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 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 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4.(2017·北京高考·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 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 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 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 原因不包括()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2016年题组1.(2016·北京高考·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 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4.(2016·浙江高考·23)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地球地图检测题

地球和地图单元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读下图,完成1~2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一直向正南 2.若D点所处经度为116°E,与116°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B.西经64°C.西经116°D.西经180° 3.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④B.乙—①C.丙—③D.丁 —②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4~6题。

4.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 444㎞B.3 333㎞C.2 222㎞D.1 823㎞ 5.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6.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7~9题。 7.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B.丘陵C.低缓高原D.平原 8.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50米B.90米C.155米D.220米 9.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向东 C.由东南向西北D.由东向西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保 护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0.关于图中游览路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游客在游览路线中各地均 能观测到甲地河道 B.游览路线包围的地区大多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有历史地图的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应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那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对往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分析。 我们对近十年来的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以及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和其他高考历史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高考历史地图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出现历史地图,并通过历史地图直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种形式较为常见。直接历史地图题中的历史地图主要两方面:一是命题者直接引用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或依据试题内容对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然后为己所用;一是命题者自己编制与试题相关的历史地图,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考查了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题,命题者通过自编历史地图中的四个地点,让考生判断四个地点中

哪一个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该题不但要求考生知道元朝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泉州,还要求考生明确知道泉州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虽然课本的历史地图中并未标出泉州的具体位置,但如果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该题应该不难解答。 2.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不直接出现历史地图,但是试题本身或答案的确定与历史地图有很大关系。这种形式不太容易理解,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8题,要求考生在“广通渠”、“通惠河”、“会通河”、“胶莱河”四条河道中,确定“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这道题本身并没有出现历史地图,考生只有在对课本中的“元朝的河运和海运航线”一图有了充分掌握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正确答案应为“通惠河”。 第二,题型多样。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历史地图题在题型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凡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解析题中,均出现过历史地图。在早年的高考试卷中,历史地图题一直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题型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分值较小,考查内容较单一。自1999年高考起,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突破了小分值的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的传统范围,出现了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问答题及解析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99年

地球地图测试题-含答案

《地球与地图》测试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o 2.如右图,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 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地的地理位置是: A、无法确定 B、120oE,50oN C、120oE,40oN D、120oW,50oN (2008?昆明)云南位于低纬高原,是我国天文观测的理想地之一。现有两个知名的天文观测站:一个是昆明东郊凤凰山观测站(25o02'N,102o45'E),海拔2 000米;另一个是丽江高美古村观测站(26o42'N,100o02'‘E),海拔3 200米。据此回答 3.高美古村观测站位于凤凰山观测站的 (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 4.若一架从B地飞往C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其飞行方向是: A、沿纬线向正东 B、沿纬线向正南 C、先向东北飞行,然后向东南飞行 D、沿经线先飞到北极再沿经线飞到C处 5.在下图所示经纬网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6.下面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7.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合的是() ①② ③④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8.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1:100000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哪一幅示意图 A.A B.B幅 C.C幅 D.D幅 10、图中悬崖底部和顶部的高度可能是 A、370米、600米 B、200米、390米 C、400米、700米 D、390米、750米 图9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 C.E处为悬崖 D.F处为盆地 12.图中河流干流在河段①(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 A.从北向南 B.从南向北 C.从西南向东北 D.从东南向西北 13.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则图中②地区最适合发展的产业是 A.水稻种植业 B.林业 C.游牧业 D.小麦种植 14.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 B、1500m C、1000m D、500m

2017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重点难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 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并有茶树生长。 依据图和材料,完成3—5题: 3.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 A.小溪B.平原C.沙滩D.梯田4.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丁我国的 A.青藏高原B.江南丘陵C.黄十高原D.四川盆地5.从保护农业生态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图示区域最不宜种植A.中药材B.柑橘C.花卉D.水稻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6.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8.图中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9.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1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1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4.如果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剑日出的点是 A.甲村B.乙村C.①地D.②地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 A、平面 B、正圆 C、不规则的球体 D、圆柱体 2、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E 3、纬线指示() A 东西方向 B 南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4、地球仪上的0°纬线也叫()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的“地”所在的纬线是() A 赤道 B极点 C回归线 D极圈 6、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请判断出④的地理位置() A. 60°N、60°E B. 60°S、60°E C. 60°N、60°W D. 60°60°W 2)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7、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8、下图中,湖北鄂州(°N,°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 为() A.30°S,30°W B.30°N,30°E C.30°N,30°W D.30°S,30°E 10、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 ①中国地图②世界地图③江苏省地图④淮安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11、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如果你去观看升旗仪式,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元旦 B、“三·八”妇女节 C、“六·一”儿童节 D、国庆节 1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高三历史复习如何把握历史地图

高三历史复习如何把握历史地图 近年来,历史高考从知识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转化的趋势在日益发展,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考查方法及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掘。历史地图知识以其直观性、客观性、灵活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高考命题创制新情境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高考命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繁出现,并且题型多样,分值也日益增加。在2004年高考中,历史单科江苏卷、广东卷、上海卷等都出现了历史地图题。但是由于在历史学习复习中对历史地图的忽视,历史地图分析能力薄弱,许多考生在历史地图题方面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如何把握历史地图应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就结合近年来高考历史地图题的一些特点和高三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如何复习把握历史地图。 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象,与文字材料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叹。所以,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复习太平天国我们就可以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根据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图上显示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地区,你就会直接感受到农民起义者从拜上帝教直接活动的狭小范围,发展到鼎盛时期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这样,我们不仅了解地图的基本内容,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清晰直观。但是,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有文没图。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册,它是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在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26题唐长安、北宋东京布局图,教材中没有出现,在历史地图册中就非常详细。 二、史地结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地图不同于地理地图,后者反映的是立体的地理环境,而历史地图则主要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反映的地理知识相对贫乏。这往往造成学生分析历史地图的困难,不利于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必须史地结合,适当运用地理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示意图中,有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造船业中心洪洲(今南昌)会孤悬内地?”这里我们只要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洪洲处于长江的支流赣江沿岸,并且在地图上标出赣江的大体位置,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地球地图测试题(有答案)

地球地图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成立,另外三个是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昆仑站(80°25′S,77°06′E)。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泰山站到昆仑站的距离大约是 A.700千米 B.70千米 C.7000千米 D.无法计算 3.若泰山站的物资主要靠长城站供给,今有一架飞机从长城站起飞,沿最短航线 供给泰山站物资,则其飞行方向是 A.东北→东南 B.西南→西北 C.东南→东北 D.西北→西南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日出总是早于B地 B.A地昼长总是大于B地 C.A地地方时总是早于B地 D.A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B地 5.关于A、B之间的河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B.流量较大,侵蚀为主 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6.上图所示区域内最大高差最接近 A.400米 B.450米 C.500米 D.520米 下图为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8.若某人于北京时间17:30在①处拍摄日落照片,此时太阳方位应为 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正西方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 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阴坡 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10.若b为12°C等温线,则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8 B.9C.11 D.13 图甲和图乙是南半球同一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

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测试题含解析答案

高二下学期地理周练(二) ——《地球与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2.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 A.一半B.等长 C.1.5倍D.2倍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 C.⑥点的位置是135°W,70°N D.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4.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 B.②点在④点的西南方向 C.⑤点在⑥点的正南方向 D.⑦点在⑧点的东北方向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5~7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 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 6.从①地到②地走最近路线,其方向是( ) A.一直向南B.一直向东南 C.先向南后向北D.先向北后向南 7.a图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5时B.17时 C.4时44分D.16时44分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图,其纵坐标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 A.1: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 C.1:10000和1:5000 D.1:20000和1:5000 9.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350米和200米B.200米和250米C.200米和150米D.100米和125米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D.西北流向东南 11.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米B.550米 C.385米D.632米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 470米

2018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1.1 地球基础知识练习题 读经纬网图(图1)回答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的是 A .③④ B .①② C .⑤⑥ D .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4.已知甲地(70°N,80°W)、 乙地(70°N,150°E),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地位于乙地正西方向 B .甲地位于乙地正东方向 C .沿纬线向东走两地路程最短 D .两地的最短距离的路线应经过北极 5. 我国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6.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距离最接近 ( ) A .120km B .1000km C .1100km D .1 225km 读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图2,)两幅图图幅 相同,乙地西临海洋。完成7-8题。 7.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 B .甲图所示地域范围和乙图一样大 C .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高温季节 D .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雨季 8. 有关甲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有错的是 A .位于亚洲东部 B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 学校购回一批直径为32厘米地球仪,据此回答9-11题: 9.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 .1::400 B .1: 40000000 C .1: 32000000 D .1: 32000000 10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 25 厘米 B . 40 厘米 C . 60 厘米 D . 80 厘米 12.如果原来地球仪的比例尺是新地球仪的2倍,那么原来地 球仪上60 °N 的纬线长度( ) A. 64厘米 B .50厘米 C .100厘米 D .200厘米 读图4回答 13.若 b 、d 经线的经度为 150°E ,则 ab 、bd 、cd 、ac 图1 图4 图3 330 300 320 350 74 71 图2

2014-2016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地图式主观题汇总

2014-2016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地图式主观题汇总 1.(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向外国学习,可以是传播中国文化,也可以是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与唐朝的繁荣等。然后根据材料中展示的信息和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述要有内在逻辑性。 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拓展认知] 古“丝绸之路”与新“一带一路”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丝绸

地球与地图经典练习题集锦

地球与地图单元测试 读图1四幅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B点位于丁图中B点的西北方向 B.甲图阴影部分所示范围与乙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范围大小相等 C.站在丁图中的A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 D.丙图中的B点位于乙图中A点正北方 图2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3.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图3“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4题。 4.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图4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关于图4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比B地降水多 B.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400米 C.A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 D.CD是山谷,EF是山脊 6.该处山脉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7.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 崖最高处,最大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599米 C.198米 D.298米 读图5完成第8题。

8.飞机从A城市沿最短航线飞往B城市,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A.先西北后西南 B.正东 C.先东北后向东南 D.正西 读图6,完成第9题。 9.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丙处比例尺最小,甲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乙处比例尺最小 D.丙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甲 读图7“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 线),完成第10题。 10.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 ②线两个方案,①线方案与②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 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读小明在野外实习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左图,单 位:米)及他沿左图中某线路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 图(右图)。据图回答 11一 12 题。 11.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 A1B1 东北方向 B. A2B2 西北方向 C. A3B3 东南方向 D.A4B4 西南方向

地球地图世界地理概况练习题

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一测试地理学科试题 2015.10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 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A.(30°S,105°E)B.(30°S,105°W) C.(30°S,75°E)D.(30°S,75°W) 3、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甲﹣南美洲 B.乙﹣太平洋 C.丙﹣南极洲 D.丁﹣印度洋 读右图,完成4—6题. 4、M观景台东侧陡崖的的高度是() A.275米 B.300米 C.450米 D.200米 5、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 实地距离是() A.1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D.1000千米 6、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读右图,完成7-8题: 7、指出图中流经辛庄和城区的河 流基本流向()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地为山谷 B.乙地为山脊 C.四条线路中,①线坡度最陡 D.图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9、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活 动,在当地某个山区(图 所示)考察,按预定计划 需搭帐篷宿营.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从安全的角度最适合宿 营的地点是D点 B.测得图中海拔最高处的 气温为20℃,那么C处气 温为18.8℃ C.图中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②处 D.图中①②两处都为山脊 读某地区经纬网及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位于荆门市(31°N, 112°E)东北方向 B.该地区位于北温带,有太 阳直射 C.甲村的经纬度为33°22′ N,118°12′W D.乙村附近的河流有西南向 东北流 11、图示四地中最适宜开展户 外攀岩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12—13题。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是近年来中考较常见的一种试题类型,该类型试题信息提供的方式有文字和历史地图,地图多数属于试题的题干部分,起辅助说明的作用。历史地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此类试题融知识的抽象性与图片的形象性于一体,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现以2008年中考中的两道试题为例,谈谈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技巧。 【例1】(2008年中考河北省文综卷22)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回答: 右图最适合陈列在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解析】本题从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历史情景入手,配以历史地图,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认真看图,提取有效信息。地图的主要部分在朝鲜半岛,能与此空间区域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只有抗美援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生在中国境内,西柏坡位于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平津战役发生在北京、河北、天津区域,都与图中所示的地理方位不符。故答案为D。 【例2】(2008年中考连云港市7)若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的学习活动,应选择右图航线中的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读地图反映的内容,且准确掌握哥伦布的航线。回顾所学知识,①是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航线,②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③是麦哲伦船队环球的航线,④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故答案为B.②。 【方法指导】要想解答好此类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不仅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互补,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