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地图题解析

合集下载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作者:贾全全魏凤岐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6期随着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历史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

”[1] 同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划分,制定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标准。

这样,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考”的重要指导,解决了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水平”和考试“考到什么层次”等问题,为我们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任务明确了方向,也为学科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一直以来,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和研究是反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

课程考试,尤其是高考,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学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研究高考真题,把握其中的命题趋向和发展变化,借以快速找到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操作路径,可谓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本文即以2016年到2018年全国卷、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高考卷中的“历史地图”真题为例,尝试从“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来分析试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以为课堂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2] 而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其水平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3]就“时空观念”素养来说,其学业质量水平主要分为4个等级,笔者将其要点概括为时空定位、时空描述、时空联系和时空解释等四个方面。

一、时空定位历史事件基本史实“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高考复习]高中新教材常用历史地图及注释《世界历史地图》

[高考复习]高中新教材常用历史地图及注释《世界历史地图》

世界历史地图1、古代主要文明分布注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代文明发展体现出独立发展,多元格局的特点。

从文明区分布变化,可以看出亚欧非大陆文明区总体呈现不断扩展趋势,但扩展范围相对有限,并且比较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2、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注释:通过丝绸之路,以间接交往为主;汉朝班超曾经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能抵达罗马;166年,罗马皇帝派使来华,抵达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3、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注释: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注意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位置以及主要国家,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全球贸易与物种交流影响巨大,结合选修2相关内容明确物种种类,物种传播方向。

4、其他航路开辟注释:英国、荷兰等国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路,西欧人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欧洲人寻找新航线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受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的航海活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

影响:推动欧洲逐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

促进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

5、三角贸易(16世纪至19世纪末)注释:路线及内容: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前往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完善版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完善版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含参考答案或解析)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相关唐、宋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唐代海陆并举宋代海路发达。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北方经济发展,南方得到开发,国力强盛,国际威望很高,保障了海陆丝绸之路的畅通。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路上丝绸之路衰落,经济重心南移,制瓷业、丝织业、茶叶等生产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发达,促动海路交通。

信息:宋朝出现了少数民族的建立的政权,如辽、西夏、金。

唐朝没有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宋代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清代南北大运河通州段上,河上行船往来穿梭,桥上行人来往持续,岸上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像。

清代北京鼓楼前,店铺林立,百货竞陈。

说明:清代的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城市。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从上面图表中分别提取这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41、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相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①李鸿章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2分)说明: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具有改革思想,受到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尊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分)信息: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分)说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教育近代化;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军事近代化。

(2分)③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大,发展艰难。

高中历史图表题答题技巧.doc

高中历史图表题答题技巧.doc

高中历史图表题答题技巧篇一: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2)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

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 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解析】有人说标题是图表的“眼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标题“国文教科书”及图片是文字“电话”可以作出判断,②④与材料无关,①③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例2]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关注。

高考历史地图知识专题复习指导

高考历史地图知识专题复习指导

高考历史地图知识专题复习指导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地图约近130幅,按照地图中的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它分为三类,即“各朝或各国疆域图”、“战争形势示意图(含对外关系图)”和“经济发展分布图”。

历史地图是教材具体内容的扩展、延伸,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和深化理解教材的内容,是高考命题专家比较重视的一个高考知识切入点。

由于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识别和解读能力参差不齐,它是考生历史学科能力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在高考专题复习时,历史地图知识是我们值得重视一个专题,我们必须要认真复习,并及时总结这方面的解题经验。

《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拟订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和要求中第一条“目标”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并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①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②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③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历史地图知识的考查正是这一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体现。

那么,有近些年来,有哪些地图知识已经考查过呢?它是如何进行考查的呢?我们在复习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近年来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及解答分析(一)近年来高考考过的“各朝或各国疆域图”试题及解答分析1、【1996年高考】右图是南北朝后期形势,填出北朝两个政权的名称:A ________B ________此题正确答案为A北周、B北齐。

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魏分为东魏(控制某某以东)和西魏(控制某某以西),后又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东魏和西魏的位置学生不会搞错,但此题解答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东魏和西魏最后被哪个政权所取代。

2、【2006年高考】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三家分晋”。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图5是“春秋形势图”,图6是“战国形势图”,首先应该排除D“秦修万里长城”,因为它是在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进扰,巩固北部边防,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

2023年新高考辽宁卷历史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

2023年新高考辽宁卷历史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

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

“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

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

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3.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

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北人的大量南迁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

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

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

这表明()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

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

”此谕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D.规范文书体例6.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

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口呼“立宪”,胸藏“专制”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预备立宪来欺骗国人,故选D项; 清政府口呼立宪反映的不是“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排除A项;清政 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骗局,跟漫画的主题不吻合,排除B项;漫画讽刺的是 清政府欺骗国人,未涉及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排除C项。
答案 解析
13
刷最新模拟题
5
高考改编题
*
D 1.(2019·全国文综Ⅲ,31,改编)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新时代的反映 B.创作时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时代风貌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 家建设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人物画,排除A项;“1953年” 时三大改造刚开始,改造的实质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说法有误, 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男女平等无关,排除C项。
根据题干中“《天工开物》中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 的工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十分重视白银,且中国白银大部分来自国外,故选C项;题 干无法反映琉球诸国的白银工艺来自中国,排除A项;外国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在海外 贸易中占优势,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琉球诸国制银工艺,未提及白银在商业中的地位,排除 D项。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 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 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 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 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 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41题典型例题1.比较汉与明清经济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信息一: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

信息二: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隋以来大运河的兴建。

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信息一: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信息二: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信息三:体现的本质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信息四: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 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

信息二: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信息三:唐朝长安城市布局突出政治、军事功能,北宋东京突出商业、文化功能。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信息四:唐朝宫城在正北,北宋宫城在中心。

说明:北宋君主专制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地图题解析
一、历史地图题特点
简明、直观
1、表现的形式:
信息量大
题型多样 观察能力 概括能力
2、能力的考查:
综合分析能力 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历史地图题的解题方法
识认 地图
(图题,图例)
提取 地图信息
(结合课本)
阐释 地图信息
(结合题目)
疆域四至,政治中心、
历 史 地 图 题 的 分 类 及 解 题 方 法
A

① ③

A.①
B.②
C.③
D.④
经济发展分布 图
阅读《长江三 角洲地区民族 工业分布图》 回答问题: 请分析民国 初年与同时期 的其他地区相 比,长江三角 洲地区民族工 业发展特别快 的原因?
组 合 型 地 图 题
(05上海32)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 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 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
AHale Waihona Puke BCD战争形势示意图(含对外关系图)
【1996年高考】见右图,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 (B)
(1)A—英国法系;B—罗马法或大陆法系。 (2)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儒家思想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3)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法律思想传入。此后,中国进入了立法的新时期。
看下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你能获取的信息有: ①存在两大对立集团 ②战争以欧洲为中心,波及北非和中东地区 ③1914年参战国多加入同盟国 ④战场主要在陆上和海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疆域图
(2008上海) 右图表示的是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B
B.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C.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
战争形势示意图
【2006全国】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中反映的战争是 B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对外关系图 下图中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对照比较,综合分析,抓住地图主题 分析其中原因、影响及对当今社会启示
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史地结合,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提高历史地图分析能力
练习
大约七八千年前,农业革命的浪潮开始形成,推动人类 进入农业时代。以下不是农业革命最早发生的中心地区是 A(1) B(2) C(3) D(4)
C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 系。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 (2)传统中华法系具有怎样的特征?决定这一法系特征的思想文化背景又是 什么? (3)如何认识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华法系的解体对以后中国法制建设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疆域图 单 一 型 地 图 题
对外关系图
四周并立的政权或存在的邻国
境内重大的活动地点、重要的建筑工程……
对外交往的重要地点、
通商口岸、路线、特点……
战争形势示意图
战争的主要国家或军事集团 主要战役的准确地理位置
战争进程路线……
组 合 型 地 图 题
经济发展分布图
表面信息(铁路线路,水利 工程、工商业城市……) 隐形信息(政治、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