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天数计算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

三数下《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班级姓名【需要孩子理解并熟记的常识】:①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③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⑤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

⑥一年中特殊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计算经过天数】: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

一、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

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

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31=59(天)二、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

27-3=24(天)三、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

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

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

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总天数:10+30+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上册 (1)第一单元时分秒 (1)第三单元测量 (1)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4)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4)下册 (6)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6)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6)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7)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7)第五单元面积 (8)第六单元年、月、日 (9)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0)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六大类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六大类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六大类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计算经过的天数计算经过的天数,关键是:先确认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找到从几日到几日。

公式:经过天数=结束日期-减开始日期+1(如果跨月,要分段计算各月天数,再加起来)例1:爸爸5月3日到5月28日要出差,爸爸一共出差多少天?分析:爸爸的出差日期是从5月3日到5月28日,5月3日是开始时间,5月28日是结束时间,用公式经【过天数=结束日期-减开始日期+1】计算即可。

28-3+1=26(天)答:爸爸一共出差26天。

例2:学校7月4日放暑假,9月1日开学,暑假一共有多少天?分析:暑假是从7月4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需要分月统计,先计算7月天数,再计算8月天数,再相加。

7月:4日-31日,31-4+1=28(天)8月:31天(整月是几月就对应多少天)总天数:28+31=59(天) 答:暑假一共有59天。

例3:一个蛋糕的保质期是5天,生产日期是2021年12月4日,哪一天过期?分析:保质期1天,就在生产日期后加1天,公式【生产日期+保质期天数】。

这个蛋糕是4日生产的,保质期有5天,即4+5=9,9日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 10日就过期了。

例4:小林家的洗衣机是2015年3月15日买的,保修期为2年,能保修到哪一年的3月15日?分析:保修期1年,就在购买年份上加1年,公式【购买年份+保修期年数】。

洗衣机是2015年购买,保修期为2年,就是2015+2=2017,所以保修到2017年的3月15日。

计算有多少个星期计算有多少个星期(关键:先算一共多少天,再用天数÷7,答案就是商)例题:一年最多多少周?分析:一周有7天,就是求一年里有多少个7天,用除法。

但是这道题没有说明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所以我们要把平年和闰年的周数分别计算出来再判断。

平年有365天,算式为:365÷7=52(周)……1(天)平年有366天,算式为:366÷7=52(周)……2(天)全年最多52周。

计算年月日(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培优)学生版

计算年月日(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培优)学生版

(1)大月和小月:大月有7个:1、3、5、7、8、10、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小月有4个:4、6、9、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2月:通常都是28天,闰年的2月才有29天。

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

(2)季度:第一季度:1月、2月、3月,共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4月、5月、6月,共91天;第三季度:7月、8月、9月,共92天;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共92天。

上半年包括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共有181天或182天;下半年包括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共有184天。

(3)平年和闰年及其判断方法:平年有365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有366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则除以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因此,通常每四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

(4)年月日表示方法:三种简写方式,分别是“年-月-日”、“年/月/日”和“年.月.日”,都表示某年某月某日。

注:一位数字的前面都要加上0如:2009年3月8日,简写为2009/03/08或2009-03-08或2009.03.08(1)重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

了解平年、闰年、季度,会计算一年的天数及各个季度的天数。

看懂年历表、月历表,了解日常生活中节日。

(2)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易错点: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说到“下半年”,可以理解成“从7月份到12月份”,也可以理解成“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还可以理解成“184天”,关键要看问题是怎么问的,再确定应该哪种理解才对。

填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3年=()个月26个月=()年零()个月(3)今年一、二月共()天。

(4)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5)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相信大家对数学的知识点不是很清楚吧,那么店铺为大家搜集了三年级数学的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提高考试成绩!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一、年的认识和运算1.认识年:年是时间的单位之一,用来表示一年的时间。

在公历中,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常用来表示出生年份、历史事件的年份等。

2.年的读法:年的读法通常是按照各个位数进行读数。

例如,2024年可以读作“两千零一十年”或“二零一零年”。

3.年的计算:年的计算主要涉及加减法,可以通过年的增减来计算相隔年份或计算到达一些年份需要经过的年数。

例如,2024年加上5年等于2024年;2024年减去2024年等于10年。

二、月的认识和运算1.认识月:月是时间的单位之一,用来表示一月的时间。

在公历中,月份分别为1月、2月、3月……到12月,不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2.月的读法:月的读法通常是按照各个位数进行读数。

例如,7月可以读作“七月”或“七月份”。

3.月的计算:月的计算主要涉及加减法,可以通过月的增减来计算相隔月份或计算到达一些月份需要经过的月数。

例如,3月加上5个月等于8月;11月减去8月等于3个月。

4.月的大小:在公历中,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同的。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和11月有30天;2月在平年中有28天,在闰年中有29天。

三、日的认识和运算1.认识日:日是时间的单位之一,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在公历中,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同的,大多数月份有30或31天,2月的天数根据是否为闰年而不同。

2.日的读法:日的读法通常是按照各个位数进行读数。

例如,10日可以读作“十日”或“十号”。

3.日的计算:日的计算主要涉及加减法,可以通过日的增减来计算相隔天数或计算到达其中一天需要经过的天数。

例如,15日加上8天等于23日;30日减去16日等于14天。

4.闰年的计算:闰年是指比普通年多一天的一年。

在公历中,规定了闰年的计算方法为:“每四年一闰,但每百年不闰,每四百年再闰”。

根据这个规定,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闰年。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中年、月、日的知识点及解释简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年、月、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间知识盘点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间知识盘点

《年、月、日》知识盘点【需要理解并熟记的常识】①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是平月。

②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③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

平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零2天;⑤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

⑥一年中特殊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计算经过天数】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

一、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

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

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 31=59(天)二、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

27-3=24(天)三、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

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

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

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总天数:10 30 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经过天数”几点教学思考­­­­­­­­­­­­­­
相信很多三年级老师也和我一样,正面临着如何教学生计算经过天数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算头不算尾;
2、两头算;
3、算尾不算头。

这三种情况在具体问题中视情况而定。

比如:苏教版国标教材配套的《评价手册》第13页就有这样一道习题:
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两头算”。

列式:23-8+1=16(天)
可关键是如何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减了8又加上1”的问题。

如果我们借助月历表来理解的话,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日一二三四五六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从表上不难看出:如果从23天里去掉前8天,那么8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

如果我们要把8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1天。

实质上就是去掉7天。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是不是更直观更清晰?
教材上还要求算出农作物的生长期。

下面,我以“求水稻的生长期”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的。

表格中水稻的信息如下:
水稻:播种日期5月5日
收割日期10月16日
生长期()天
我的理解: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

我带领学生一起分三步去做:先整理出水稻的生长周期,然后分段逐月统计数据,最后累计数据。

生长期:5月5日~10月15日.
(5.5~5.31)(6月)(7月)(8月)(9月)(10.1~10.15)
↓↓↓↓↓↓
? 30 31 31 30 15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30+31+31+30=30*4+2=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27+122+15=164(天)
特别是整理月段后,我让学生标出整月天数和从1日起算起的天数,将不好确定的这段天数用“?”标出来,待后面列式重点解决。

这样分三大步整理后,学生对较复杂的求经过天数的计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程序清晰、步骤有序的构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