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全文翻译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
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在此耳。
•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 (名作状)
• 一也
(数作动,一样)
•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通“悬”)
楚王後面随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
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 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於志意修美高洁,德 性深厚笃实,生於当代而有志於古道,那是(完 全)取决于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於(认真做) 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 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於取决于我的事情,而 (一味地)贪慕那属於天的事情。君子会急於 (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 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 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於 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 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 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 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段:小结:
天邪 治 时邪 非 乱 地邪
诗曰由人(君)
荀子用设问,由三个问句,表达了 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第二段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 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 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 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 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自从我们的先民拿起工具,人类就成了自然界的LO霸GO 主;学会了钻木取火,人类自此吃上了烧烤;船舶的出 现,让我们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宇宙飞船使得我们 遨游太空的梦想实现;而手机电脑的发明,让你我当上 了主播,足不出户就能够讲授和学习文化知识……所有 这些,都是人类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认识自然、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意 蕴。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参考译文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星、祥瑞的历象,这在禹和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
(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季节决定的吗?回答说: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并且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和冬天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但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
(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地决定的吗?回答说:万物包括人得到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但禹凭借这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决定的。
《诗经·周颂·天作》说:“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
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使他们得安乐。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就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就废止宽广,德行好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就废弃好的德行。
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子有经久不变的准则、法式或者规矩。
君子遵行他的常规,小人却计较他的功利。
《诗》里说(该诗已逸):“只要不违背礼义啊,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楚王外出的时候,随从的车子有千辆,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以豆为食,喝冷水,不是因为他愚蠢:这些都是因为(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势、命运的制约。
至于思想美好,德行宽厚,智谋圣明,生于今世却笃信古道,这些都取决于我自己了。
所以君子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羡慕那些取决于天(即自己没法把握的)事情;小人丢下那些可以由自己决定(即努力就能够办成)的事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
君子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羡慕那些取决于天事情,因此一天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可以由自己决定的事情,而指望那些由天决定的事情,所以一天天退步。
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以一天天退步,是一个道理。
小筱 1.大天而思之_孰与物畜而制之

•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 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 而进行。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 念。 •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 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 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
整体感知
治乱非天 天有常道 大天而思之, 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孰与物畜而制之 天不可畏 人袄可畏 制天命而用之
人定胜天
•艺术特色:
• 说理清晰,论辩透辟, 逻辑周密 。 • 运用大量排比手法
•思考:
①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 什么? ②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 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1.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
•小结: 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第八段小结
大天而思之 则 失 万 物 之 情 故 错 望时而待之 人 而 因物而多之 思 天 物 思物而物之 物蓄而制之
天 从天而颂之
孰与 制天命而用之
应时而使之
逞能而化之
孰与 理物而无视之也
有物之所以成 愿与物之所以生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 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 • • • • • • • •
蕃长于春夏 • 辍广 • 啜菽 • 秽稼恶 • 籴贵民 • 雩而雨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楛耕伤稼 • 礼义之不愆兮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道
❖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 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 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 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文章 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 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 富多彩,善用比喻,排比,偶 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 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 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 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 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 、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 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古今异义)
❖ 怪星之党见
(傥现,偶然出现)
❖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尝)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日: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
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
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
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
(3)“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 之谓人祅。”荀子说,不整顿礼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 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互相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 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三个方面。
3、“人祆”会导致什么后果?
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祅 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 也,而不可怪也。”“错”指交错发生。荀子再次强调: 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 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 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其道理说起来十分浅近,它 们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而不可以感 到奇怪。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文白对译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文白对译治乱天邪?曰:日月、星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星以及祥瑞的历象,这在禹和桀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天也。
时邪?曰:繁启、蕃由天决定的。
是由季节决定的吗?回答说:在春天、夏天,农作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物纷纷发芽并茂盛地生长,在秋天、冬天,人们把谷物积蓄、收藏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起来,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季节决定的。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是由土地决定的吗?回答说:万物得到土地就能活下去,失去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土地就会死去,这在禹和桀又是相同的;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治,桀以乱,治乱非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也。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土地决定的。
《诗经》上说:“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
彼作矣,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使他们得安乐。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废止冬季,大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远而废止宽广,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就废弃好的德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行。
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子有经体矣。
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久不变的准则、法式或规矩。
君子遵行他的常规,而小人计较其功。
《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他的功利。
《诗经》上说:“只要不违背礼义,何必担忧别人说长言兮!”此之谓也。
道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楚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子有千辆,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吃菽饮水,非愚也:是豆类,喝冷水,不是因为他愚蠢:这些都是不取决于自己的因节然也。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贾谊《论积贮疏》文言文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贾谊《论积贮疏》文言文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论积贮疏》是由贾谊所创作的,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积贮疏》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论积贮疏》汉朝:贾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论积贮疏》翻译/译文《论积贮疏》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
”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子·劝学》) •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不苟》)
背景解读
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诸 子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耀眼夺目,但在 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与精英们所达到的 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社会上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 。我们从近年颇受关注的秦简《日书》中就可以窥 见当时人们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杂的避邪驱鬼法术 。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对于祈神 求鬼以致福的禨祥之事和迷信习俗进行了深入的批 判。他所著的《天论》就是最具这种思想光芒的篇 章。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课,主要是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
思考。
荀子认为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有时是无所作为的,但
又不是完全无所作为的。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
内 容 概 括
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又可以大有
作为。 大到江山社稷的治乱,小到个人的修身,都应该从自
身入手,寻找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君王应执着于 礼义治国,执着于选贤任能,执着于消除弊政;个人应执
• 天人相分 •
人定胜天? 天生人成?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天生人成。
• 大天而思之 因物而多之
(形容词意动,认为…伟大) • (形容词使动,使…增多)
• 孰与骋能而化之 • 思物而物之
• (动词使动,使…变化) • (名词使动,使…成为有用 之物)
使天下混乱) (状语后置)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翻译:
治或乱,是天造成的吗我说:“日,月,星,辰,瑞兆,历数,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治或乱,不是天造成的.”治或乱,是四时造成的吗我说:“农作物在春夏时候纷纷萌芽,茂盛,成长,在秋冬时结谷,蓄积,收藏,这又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治或乱,不是四时造成的.”治或乱,是地造成的吗我说:“万物有了大地就会生长,万物没了大地就会死亡,这又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可见)治或乱,不是地造成的.”《诗经》说:“上天创造了高大的歧山,周太王加以开垦,经过他的经营,周文王继承后,让百姓过安定的生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着,地有着常数,君子有着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楚王后面护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于志意修美,德性深厚笃实,生于当代而有志于古道,那是(完全)操之在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于(认真做)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于操之在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属于天的事情.君子会急于(认真做)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原因就在这里。
陨星坠落,林木怪呜,国人都十分恐惧.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没有什么.这不过是天地的变动,阴阳的变化,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觉得奇怪,可以;感到畏惧,那就不对了.太阳,月亮有亏蚀的现象,风雨有不合时的情况,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那个世代不曾出现过的啊!在上位者贤明而政治清平,那么即使是同时兴起,也没什么伤害;在上位者昏暗而政治险酷,那么即使没有一项出现,也没有什么助益.星辰坠落,林木怪呜,是天地变动,阴阳变化,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觉得奇怪,可以;感到畏惧,那就不对了。
已经发生的事物里头,只有人祆是最最可怕的了.草率地耕种会伤害农作物,草率地耘草会失去收成,政治险酷会失去民心,,农稼枯萎,粮价昂贵,百姓挨饿,道路上有活活饿死的人,这就叫做“人祆”.政令不清不明,举动措施不合时宜,农事不好好治理,百姓服劳役不按季节来,以致于牛马杂交,六畜反常,这就叫做“人祆”.礼义不好好修治,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互相猜疑,上下乖违背离,外寇内难同时产生,这就叫做“人祆”.人祆是由于混乱而产生出来的,以上祆交错出现的话,国家就不得安宁了.这个说法非常浅近,它的却非常惨重,可以觉得奇怪,也应该感到畏惧.古书上说:“万物的怪异现象,经典里头是不详细说明的.”没有用处的论辩,不急需的考察,都该抛弃掉而不加治理.
至于君臣间的大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妇间的分别,那就应该天天钻研探讨而不放弃。
祭祷祈雨而下了雨,为什么呢?我说:“这没什么啊!就好像不祭祷祈雨而下了雨一样。
日蚀,月蚀而去救日月,天干旱而祭祷祈雨,卜筮一番然后决定大事情,并不是真的认为祈求就可能得到,而(只是)做为政治的文饰(安慰安慰百姓罢了)。
”所以在上位者认为是政治的文饰,而百姓却认为是天上神灵的表现.认为是政治上的文饰就会吉祥,认为是天上神灵的表现就会凶险。
”
在天里头,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了;在地里头,没有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万物里头,没有比珠,玉更明亮的了;在人里头,没有比礼,义更明亮的了。
所以日,月不高悬的话,那么光辉就不够强烈;水火不累积起来的话,那么火光,润泽就不够广泛;珠玉不在外面闪烁的话,那么就不认为是宝贝了;礼义不施行在国内的话,那么功名就不能显耀。
所以人的生命来自于天,国家的生命来自于礼义。
在上位者崇尚礼义,尊敬贤人就能称王天下,重视法令,爱护百姓就可以称霸天下;在上者贪好私利,充满诈伪而国家危险,只会权谋倾轧,幽狠凶险而国家将会灭亡。
与其(一味地)推崇天而思慕他,怎么比得上将天当作物质而加以控制呢与其(一味地)顺从天而歌颂它,怎么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一味地)盼望天时的调顺而静待丰收,怎么比得上配合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呢与其(一味地)听任物类的自然生长而望其增多,怎么比得上发挥人类的智能,来助它繁殖呢与其(一味地)空想着天然的物资成为有用之物,怎么比得上开发物资而不让它埋没呢与其(一味地)希望了解万物是怎样产生,怎么比得上帮助万物,使它茁长呢所以放弃人为的努力,而寄望于天,那就违反了万物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