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卸八块读书法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莫言《檀香刑》的苦难叙事研究

读书心得——莫言《檀香刑》的苦难叙事研究

读书心得——莫言《檀香刑》的苦难叙事研究苦难是人生的一种存在形态,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苦难叙事通过文学话语阐述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文学和苦难总是有着不解之缘,苦难叙事不是一味地倾诉苦难,而是在苦难的诉说中给予肉体和灵魂的慰藉。

《檀香刑》以苦难叙事为创作基调,文本通过多元化叙事视角、映衬手法以及拟声化语言,诠释出苦难叙事所蕴含的抗争姿态。

一、酷刑下的身体创伤和精神悲痛莫言善于描写人生苦难,《檀香刑》中表现为对酷刑的展示,作品涉及到种类繁多的刑罚:腰斩、凌迟、五马分尸、大卸八块、阎王闩……莫言在开卷以颇具讽刺的笔锋写道:“让人忍受了最大痛苦死去,这就是中国的艺术。

”《檀香刑》通过描写残忍至极的刑罚来展露人类身体所承受的痛苦。

《檀香刑》详细描述了三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酷刑,分别是阎王闩刑、凌迟和檀香刑,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三种酷刑对人类身体的摧残。

“铁箍子煞进脑壳”“头被勒成葫芦”“脑骨碎了”“脑浆子和血沫子渗出来”等细节的凸显暴露了阎王闩刑的残忍与暴虐,文本以动态化的审视再现了刑罚的恐怖。

凌迟这一酷刑是通过周围看客的反映来加以描绘的,围观这场面的人有的昏倒、有的跌倒在地,恐惧的场景不仅演示了刑罚的技艺,更展现出人类设计出这种惊悚酷刑来残忍虐待同族的可悲之处。

相比凌迟而言,本书的重点酷刑——檀香刑在细节方面更是考究非凡。

一截檀木是必备的用具,需要在热油中煮一天一夜,浸油是为了防止受刑者在行刑时被木头吸干血而提前死去。

行刑时檀木需要从谷道处进入,贯穿整个身体,在刑犯的五脏六腑之间穿过,最终从肩膀处“钉”了出来,这要求实施檀香刑的刽子手要准确把握力度,既让受刑者痛苦万分,但又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酷刑展现出人类的凶残,苦难的体验透过文本话语符号的渲染得以淋漓尽致。

《檀香刑》中的酷刑彰显为身体所受到的惩罚,酷刑描述之详细、手段之残忍,使得文本充斥着沉闷压抑的氛围。

受刑者遭受的苦难不仅展示了刑罚带给身体的创伤和煎熬,更讽刺了人类的相互残害,体现了莫言对人类残虐同族的抨击。

【阅读文化】李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

【阅读文化】李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

【阅读文化】李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著名作家、学者、批评家李敖,曾经被媒体称为“很可能是50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又最有文采的人”,李敖本人对这句话的态度是:“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错。

”李敖著作等身,其文多旁征博引。

他经常与人论战,所引用的材料之多,更见其广博。

因《百家讲坛》而走红的纪连海曾经说过,如果是李敖的粉丝,那么别读李敖,而是要看李敖读过的那些书,让自己成为他那样的人。

上大学时,李敖声称图书馆里的每本书他都摸过。

那一时期,在他的日记中,他曾经点评了多部让他印象深刻的书籍,由此可以管窥青年李敖的兴趣和志向。

那一时期的李敖提到的书大都是经典著作,而且是常人看来较枯燥的作品。

如罗素的《幸福之路》,李敖评价说:“(读这本书)极广胸襟,今天得到的另外一个具体的念头是,‘对世界的胸襟开旷的态度’,建设这种态度的方法很多。

”又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李敖的评价是:“卢梭应征作文,灵感如泉,写出时汗流浃背,自言能捉到的灵感不过四分之一耳……其《民约论》(当时的译法)乃有感情之书,故能动人。

”在读明代吕坤的《呻吟语》时,他在日记中写道:“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断耳……”大学时期的李敖特别珍惜时间,羡慕一边穿衣服一边读书的萧伯纳,发明了“随时读书法”,吃饭、走路、如厕时都在读书。

读了那么多书,如果不能驾驭,在李敖看来就变成了累赘。

为了能吸取书中的精华,李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他称之为“大卸八块”“五马分尸”。

他看书的时候总是准备好剪刀,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动手剪下来。

有的时候,正反面上的资料都是李敖所需要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李敖最开始时把背面的内容复印下来。

后来,他觉得复印太浪费时间,于是干脆一开始的时候就买两本书,然后把两本书上的资料都剪下来。

剪下资料很容易,难的是分类。

李敖准备了很多夹子,在夹子上标注好资料的类别名称,把资料放到相应的夹子里去。

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八步读书法“读书”的方法很多,国外流行的有“五步法”等,人们常用的有“默读法”、“朗读法”、“圈点法”、“设疑法”、“浏览法”等。

目前在国内语文课堂上有较大影响,指导自学较好的,是魏书生等语文老师常指导学生学习的“四遍八步读书法”。

所谓“四遍”,是指学习一篇文章时读四次;“八步”指的是在每读一次时要完成一定任务,共有八个步骤八项任务。

“四遍八步读书法”在《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中有简略介绍:第一遍,跳读。

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的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应达到每分钟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

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

每分钟要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

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

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

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据魏书生老师在有关刊物上和学术会议上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是他教给学生“读书”的一种重要的效果良好的方法。

我们是自从向全国中语会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上报了《学堂·主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改项目并被“中心”立项以后,就侧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法指导。

最近,上述项目又被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金”教改科研项目,拓展课题名称为“贫困山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学堂·主人·训练教改实验”。

我们语文科的教改实验就更加讲究学法指导了,在对学生进行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学信心”、“例谈指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例谈指导学生自学一个单元”、“自学一篇课文”、“五读法”等学法指导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学习语文教材上的有关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其做法为:一、教给学生“四遍八步”读书法。

语文阅读“四遍八步法”

语文阅读“四遍八步法”

语文阅读“四遍八步法”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同学们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我向同学们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

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

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

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

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

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

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

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在这一部分还要进行质疑,尽量提出自己不懂的,有质量的问题。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一、预读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15篇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15篇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15篇小学五年级读后感1我看了一本名叫《狼王梦》的书,我认为它是我看过的书中的最好看的书。

《狼王梦》写了一匹名叫紫岚的狼,她一心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狼王,结果都不成功。

她把希望放在她的女儿媚媚身上。

希望那些公狼崽长成狼王。

紫岚身上有浓浓的母爱,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孙子长成狼王,不惜牺牲自己。

我的妈妈也这样,但她没有生病什么的。

那时,妈妈来接我,可是雨伞少了。

我和妈妈在一起打伞,妈妈为了我的身上不被淋湿,就把雨伞向我这边挪。

这时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我以前看到了一个故事:在一场地震中,有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把孩子藏在一个地方,在里面放上一个录音机,一直在放“我在这,我在这”。

然后,趴在上面。

她被砸死了,可她的孩子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很感人,我就把它收藏起来了。

母爱胜于一切,这句话说的真好。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2习惯和惰性往往使人不愿改变,害怕改变使人不愿接受改变,一厢情愿地认为奶酪会回来。

处理事情:考虑安全中的危险,先发制人,改变。

我宁愿相信,当我们开始尝试改变时,我们只会失去暂时的舒适和稳定,会有更大更好的奶酪等着我们。

没有必要等到上帝关上一扇门,我们才去寻找那扇窗。

学会自嘲,不断否定自己,否定过去,打开属于自己的窗户。

个性:身边人的变化往往是由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

而一些情感上的崩溃往往是由于我们对彼此的感知一直停留在过去。

没有意识到细微的变化,奶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

人们总是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他们对待自己的感情,每天都互相了解,让他们的生活保持新鲜。

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

家庭、爱情和友谊也是如此。

小学五年级读后感3我最近迷上了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

我看了《笑猫日记》其中的一本叫《小白的选择》。

小白是一只“贵妇犬”的名字。

故事是讲小白的朋友笑猫打算给他找一个主人。

小白的好朋友蒂娜给小白找了三家,可都不行,第一家虽然是明星的家,但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黑暗中,而且晚上都有咒骂声,还会传来打架的声音。

安百尚教你如何拆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安百尚教你如何拆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安百尚教你如何拆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关于百尚老师高效拆书,其实你也学得会~。

拆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

对于三年前的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新词儿。

三年后,我是一名拆书家,也是北京翰林分舵的教育长老。

有人会觉得“高效拆书”很功利。

但我有我自己对拆书的理解。

记得三年前,我交一个便签读书法都有点困难,可三年后,应对一场三小时的演武场拆书也只是一个小case。

目前大大小小的拆书,也带了100余场。

自己受益也非常大。

其实我想说,拆书,你也学得会。

本文作者安百尚,拆书帮组建之初的元老级拆书家,北京翰林分舵教育长老,资深拆书家。

曾参与建立了北京分舵的国贸场,此后又组建了通州练武场。

已拆书三年有余,爱读书,爱拆书,爱分享。

曾经主持拆解《影响力》《谈判力》《社会性动物》《高效人士七个习惯》《管理的常识》《拆出你的沟通力》等。

先后组织拆书活动上百次,拆解的图书片段上百个,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学员反馈安老师的拆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让大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此外,还培养出了多名骨干拆书家。

远程支持了多个分舵的建设和拆书家的培养。

近期参与了领教工坊EMBA项目拆解和组织拆书家训练营的项目活动。

分享开始之初有两个个疑问:1、大家为什么要参加今晚的在线分享活动?你的目的是什么?学会读书的方法;结识更多不爱读书的小伙伴;或者你现在有一些读书的困惑,想找到更好的读书的方法?2、你平时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兴趣、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职称职级的提升?或者你的角色变了,需要提升新的角色要求的技能等等。

一开始,今天强调的拆书帮关注的图书是致用类图书。

大家看到了这样一个报名帖,就点击就参与进来了。

那你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学习到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开启我们的学习。

今晚的学习,分为这么五个部分:一、什么是拆书?二、读书学习的小调查?分析学习现状。

三、成人学习的三个问题?四、拆书学习三种武器(三个方法)五、拆书常见的问题问答。

学会“拆书”提高读书效率,一天读懂一本书

学会“拆书”提高读书效率,一天读懂一本书

学会“拆书”一天读懂一本书谈到拆书,我自认为那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拆书会涉及到拆什么书?用什么方法拆?拆解什么内容?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拆了书之后如何致用?第一招:学会拆书——便签读书法便签读书法将阅读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A2(以后我怎么应用)★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便签读书法大大降低人们读书的压力,即随时随地翻看书籍有价值的环节进行拆解与应用。

但是这样的方法要求拆书者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初级学习该方法最好还要有拆书家引导促进,然后才能学以致用。

首先选择一本书坚持拆;其次运用自己的思考模型与框架来展示自己的拆书以此来启发读者的思考;最后提高拆书的内容与趣味性以迎合读者的需求。

第二招:清晰拆书的步骤1、学会选择一本书来拆。

首先选书应该考虑话题是否能够引发共鸣,内容具有连续性而又容易结合现实的书;其次优先选择那些写的不够深入而又容易整合的书,以便进行拆解改造;最后要抓住重点,在书的内容上加上自己原有的积累。

2、选到书后先把整本书通读一遍,把这本书逻辑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再挑自己觉得对我有用的章节进行细读。

这里重要的是:一本书并非只有完全读完才有收获,读明白一段或者一句就可以有很大的收获。

3、拆完书之后要进行分享,可以写你对这本书对你有帮助的句子、你的思考、感悟,甚至是句子的摘录等等。

然后可以发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跟别人分享。

第三招:梳理属于自己的拆书框架拆书拆的是思考与应用,而拥有一套适合自己快速拆解一本书的拆书框架将会使拆书事半功倍。

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拆书框架之前可以先参考并模仿他人的框架。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通用8篇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通用8篇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通用8篇通过读后感,我对作品的意境描写和情感渲染有了更为细致的体验,通过读后感,我能够更好地品味作品中的语言和意境,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农夫与蛇的读后感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篇1大家都听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吧?那个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把蛇救了,而被蛇咬死的故事。

我这个是说,农夫救了蛇,蛇报答农夫的事。

想要具体知道这个故事,就和我一起走进我的童话世界吧。

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有两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孙女。

一天,农夫见家里的柴要烧光了,就对老伴说:“老伴,你在家里照看孙女,我上山打柴去,老伴说:“好吧,那你快去快回哟,说完,农夫就动身了。

农夫走着走着,在半山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受了伤的小白蛇。

见它可怜,就把它带回了家,却忘了打柴。

回到家,他的老伴问:“你打的柴呢?”农夫恍然大悟:“哎呀!我把小蛇带回来,忘记打柴了!”就在这时,小蛇醒了,用微弱的'声音问农夫:“救命恩人,你有什么麻烦吗?”农夫好象听见蛇在说话的样子,回答道:“小蛇,你可以说话?我救你忘了打柴,难道你可以变出来吗?”蛇信心十足地说:“当然。

你看你们放柴的地方,农夫一看放柴的地方,有一大堆柴,欣喜若狂。

从此以后,农夫带着伤已经好了的蛇到处帮助穷人。

小蛇见农夫心肠好,给农夫变了间比较好的房子。

可农夫不住,把房子让给了比他还穷的老人。

小蛇一见,又给了农夫一百年的寿命。

小蛇认为它这样做,农夫就不可以把寿命给别人了。

但出乎它的意料,农夫却叫小蛇把寿命给他的孙女。

小蛇无法拒绝,只好从了。

一年一年过去了,小蛇也长大了,农夫放它回自己的家乡森林中去了。

后来,农夫还是活到了九十九岁。

也许,这还是小蛇多给的他的寿命吧?农夫与蛇的读后感篇2周末,我读了《农夫和蛇》这个故事。

这儿故事讲了:天很冷。

一个农夫出去办事,便看见地上有条蛇。

想救活蛇,可是一想蛇会咬人。

于是又把它丢在了地上。

农夫走了几步又走了回去,自己说:“我是它的救命恩人,它不可能恩将仇报,农夫又拿起蛇,蛇活了后咬了农夫一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卸八块读书法
李敖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

书,大家都会看,可是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

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柯勒律治,他讲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时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几乎原样吐出来,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都能够消化吸收;第二种是沙漏型,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部漏走,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

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一般人一本书拿起来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书时,第一本书就离他远了一点,看到第三本书,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点;到了第十本书,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点;到了第十本书,第一本已经离他十万八千里了。

一个人督导第一百本书的时候,他还能记得多少第一本书里的精华?当时花时间看过,可是时候大部分忘记了。

我看书很少会忘记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

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

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资料,我就把它切下来。

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切下来的资料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的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

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分的很细很细。

一般图书馆的分类,好比哲学类,宗教类、文学类······宗教类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我分类分得比这个更细,好比“天主教类”还要细分,修女算一类,神父算一类,还俗的又是一类。

好比发生了一个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的新闻,我要发表感想的时候,把这个架子里的资料一打开,文章立刻写出来!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资料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有人说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一定是记忆力好。

我告诉大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我读书方法好。

读书的时候一开始就不能偷懒,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是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资料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

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面这些资料。

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的精华全都抓出来扣在一起。

这就是我的“土法炼钢”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