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1. 对称布局:中轴线在对称布局中起着核心作用。

它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组织空间,将建筑或城市划分为左右两个相等的部分。

这种布局方式传达出一种庄重、稳重和严谨的美学感受,同时也强调了平衡和对称的美学原则。

2. 线性空间:中轴线可以作为一种线性空间,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它不仅是一条连接点与点之间的路径,还是一个能够将城市空间组织得更加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元素。

通过中轴线,城市的不同区域可以以一种有机的、线性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种连续的城市景观。

3. 模数化构图体系:轴线空间布局是在严格的设计控制下形成的模数化构图体系,被赋予皇权、政权的统属关系,实现文化与空间布局的统一。

4. “中和”的观念:中轴线贯通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中华文化精神。

“中和位育”出自《中庸》,“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5. 以人为核心的人居建设:中轴线的营建秉承以人为核心的人居建设,构建合理的空间秩序,使人民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称、平衡、连续、模数化、中和以及以人为本等原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

银川“西中心”在哪里——银川市西夏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银川“西中心”在哪里——银川市西夏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面对“两区”建设的新机遇,作为宁夏老工业基地、高校聚集分布的银川西夏区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高校人才、技术集中、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城、陆港物流城、现代大学城、文化旅游城、运动休闲城“五城同进”和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葡萄酒产业“五业并举”的战略部署,实现商贸、物流、教育和葡萄文化旅游等产业迅猛发展,从而实现打造银川“西中心”这一战略目标。

这一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西夏区适应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有利于满足西夏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有利于实现银石一体化、沿黄经济区建设一体化和宁蒙有效互动。

这既是西夏区迫在眉睫的发展需求,也是促进西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 聚 焦 ┃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东以包兰铁路为界,西至贺兰山中轴线,南北分别与永宁、贺兰两县接壤。

境内土壤类型多样,适合水稻、小麦、玉米、油料、蔬菜、葡萄等农作物生长;矿产资源丰富,储藏的矿产种类有5大类21个品种;森林覆盖率达到20.1%,年平均优良天气数超过250天。

现辖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7个行政村,53个社区居委会,西夏区总面积1129平方公里,占银川市市辖区面积的49 %,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市辖区,可谓银川的“半壁江山”。

2012年年末西夏区总人口45万,占银川市市辖区总人口的21.4%。

西夏区是自治区、银川市的交通枢纽和窗口,是宁夏境内教育资源最为集中、教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这里是宁夏的旅游胜地,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而工业方面,已形成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银川市西夏区的设立还得追溯至2002年,那年的11月2日,西夏区正式挂牌设立。

此前,它被称为新城区,与老城区(现兴庆区)、郊区(现金凤区)共同构成1961~2002年银川市的行政区划。

西夏万达广场和贺兰山体育场西夏区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西中心”战略发展的需求。

这里人口密度为220人/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三个市辖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城市发展空间。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2•【字号】银政函〔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银政函〔2024〕22号银川市自然资源局:《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银川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研究范围为银川市中心城区(不含苏银产业园),总面积391.43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及经评估分析需进行城市更新的现状建成区域,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

二、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银川城市更新总体目标。

围绕“宜居、韧性、智慧”三大维度,统筹完成“空间结构提质、特色风貌升级、人居生活完善、生态环境改善、产业提档盘活、支撑体系优化”六大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把银川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西北地区重要现代化中心城市”。

三、原则同意《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同意“二轴三心四点六片区”的城市更新结构。

“二轴”即北京路有机更新主轴、丽景街有机更新次轴;“三心”即兴庆老城综合服务核心、金凤行政文化核心、西夏综合服务核心;“四点”即银川站公共服务中心、大团结广场公共服务中心、经开区产城融合中心、城北旧工业转型中心;“六片区”即旧工业转型提升区、历史城区保护焕活区、旧市场转型升级区、金凤行政文化更新区、西夏综合提质区、经开区产城融合区。

二是同意规划确定的六大核心任务:强化圈层更新导向,明确城市更新方向;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彰显银川人文特色;立足民生设施完善,缔造宜居生活空间;聚焦生态治理更新,营造绿色韧性空间;引领产业创新赋能,塑造高效产业空间;补足支撑体系建设,构造安全智慧网络。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19•【字号】银政办发[2014]142号•【施行日期】201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办发〔2014〕1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9月19日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银川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根据自治区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为有效衔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银川市城乡规划体系,科学定位城乡空间布局和区域功能,切实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需要将银川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三规合一”,推动银川市城乡规划及发展建设更加科学有序。

二、编制时限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初步成果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三规合一”工作的领导,确保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三规合一”工作,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银川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代荣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组长:杨振如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庆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成员:张晓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雪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马雪飞市财政局局长陈学忠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袁科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刘西存市农牧局局长雍辉市水务局局长马杰市工信局局长王琦市统计局局长陈志文市交通局局长郝天江市旅游局局长于小龙市文广局局长朱韶峰兴庆区政府区长李全才金凤区政府区长李维国西夏区政府区长邓彦芳贺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润军永宁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淑惠灵武市人民政府市长柏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何梅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土局局长邱志军滨河新区(经济试验区)规土局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规划管理局),具体负责“三规合一”组织协调工作。

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

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

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银川市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品质,制定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是当务之急。

一、总体目标。

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以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为核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全面提升银川市城市功能和品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二、发展思路。

1. 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加大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力度,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大对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引导和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

4. 促进人才聚集,提升城市智力支撑。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城市人才集聚和创新能力。

5. 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民生保障水平。

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民生福祉。

三、重点任务。

1.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水平,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2. 推进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地铁、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网络。

3. 打造城市绿心,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4. 加强城市安全管理,提高城市治安水平,确保城市社会稳定。

5. 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城市建设资金需求。

2. 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银川五区建设实施方案,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全面提升银川市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银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8•【字号】银政函〔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银政函〔2024〕12号银川市自然资源局:《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亲水北大街以东、正源北街以西、哈尔滨路以北、阅海路以南区域。

二、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

依托阅海湿地公园、花博园、元宝湖公园等生态公园,将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建设成为集现代居住、康养、商贸、交通与配套为一体的综合城市功能板块。

三、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区域总人口约6万人。

四、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一核、一轴、两带、两圈”的空间结构。

“一核”,指宁安北街与阅北六路之间的核心发展区;“一轴”,指宁安北街城市中轴线;“两带”,指阅北六路东侧蓝绿结合的生态绿带和观湖路两侧公共交通、公共绿化带;“两圈”,指以宁安北街为界,形成东西两个十分钟社区生活圈。

五、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容量指标控制要求等内容。

六、本规划一经批准,即为银川阅海经济核心区北部片区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应按法定程序报批。

银川市人民政府2024年1月28日。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城市规划区面积达2286.5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7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7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根据《规划》,本次划定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286.5平方公里,包括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个市辖区1773.5平方公里,德胜工业园区及商住区17平方公里,望远工业园区22平方公里,河东机场控制区80平方公里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控制区394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范围包括环城高速以内地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作为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城市,银川市承担着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的职能,承担着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职能。

银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面向华北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旅游组织、协调和商务服务的职能,承担我区最重要的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职能。

2010年城市人口165万人至175万人根据规划,到2010年,银川市区域总人口将达到165万人至175万人,2020年达到205万人至215万人;银川市中心城区人口2010年达到10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2010年,银川市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7平方米;2020年,银川市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7平方米。

城镇规划分为4个等级根据规划,银川市区域城镇规划等级机构共分为4个等级:多于100万人的城市1个,银川中心城(130万人);5万人至20万人的城市6个,包括灵武东塔、贺兰习岗、永宁杨和、宁东组团、德胜组团、望远组团;1万人至5万人的城镇10个,包括机场组团、掌政、大新、镇北堡、李俊、闽宁、洪广、马家滩、崇兴、丰登;小于1万人等级的城镇12个。

“三位一体”打造银川旅游业根据未来规划,银川将建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城市。

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

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

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引言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是为了有效利用和开发银川南门地区的空间资源,进行城市发展和改善市民生活而设计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原则、规划内容和实施计划。

目标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环境友好的城市空间,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和建设,在银川南门地区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2.优化空间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城市交通:规划并优化道路、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4.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促进经济发展: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商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率。

原则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布置各类功能区,确保规划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2.公众参与:充分倾听市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声音,广泛征求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的民主和公正性。

3.环保可持续: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规划内容银川南门新城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将新城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文化区和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合理布局各种功能设施。

2.道路和交通规划:规划并建设道路网络和交通枢纽,提高交通效率和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并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4.绿化和景观规划: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美观度,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

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

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

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

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