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3月6日石嘴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科学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要求,按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成果为基础,推进各级各类规划协同编制,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升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构建全市统一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与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的一张蓝图,推动城市发展。

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可展望至2050年;市级规划以市辖区为重点,加强市域层面统筹协调。

平罗县范围为行政区全域。

规划编制内容涵盖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内容。

以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为基础,整合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数据和信息,形成现状底数和底图,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定位基础。

二、工作任务(一)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石嘴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石嘴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嘴⼭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总则1、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5年。

同时对远景做出构想。

2、规划区范围(1)规划协调范围:即市域⾏政区规划范围,总⾯积5310平⽅公⾥。

(2)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武⼝、惠农以及外围⽔源、⽣态控制区域、总⾯积593平⽅公⾥,其中:⼤武⼝城市规划区⾯积约270平⽅公⾥。

惠农区城市规划区⾯积约323平⽅公⾥。

城市规划区总⾯积约593平⽅公⾥。

3、规划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标,紧抓西部⼤开发、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的机遇,⽴⾜于宁蒙接壤区、⽯嘴⼭及周边区域视⾓,准确把握⽯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发挥⽯嘴⼭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态优势和政策优势,明确市域城镇体系格局以及城区定位、规模和发展⽅向,进⼀步完善城区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道路⾻架、绿地⽹络,加强⽣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然⽔系、绿地系统的有机融合,强化地域特⾊,将⽯嘴⼭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旅游兴旺、特⾊鲜明的⽣态宜居宜业型⼭⽔园林城市。

4、规划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

(2)集约发展原则。

(3)⽣态优先原则。

(4)以⼈为本原则。

(5)持续发展原则。

⼆、产业发展导向1、产业发展导向(1)产业分区根据⽯嘴⼭产业布局现状,地域产业布局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以下三个⽚区:⽣态保护区、⼯业商贸发展区和农业旅游提升区。

(2)第⼀产业布局重点推进“五带三区⼗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粮⾷⽣产、蔬菜种植、⽔产养殖、经济林、制种产业发展带,形成粮⾷、牧草、花⽊三⼤发展区,在五带三区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范基地,整体上形成点(基地)、线(产业发展带)、⽚(产业发展区)整体分布的⼤格局。

(3)第⼆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强化循环经济,坚持⼯业园区管理,规模以上⼯业引领、集群化发展,⼤项⽬推动,做⼤做强汽车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及精细化⼯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农副产品加⼯业等⼯业⽀柱产业,形成完善的⼯业发展结构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石嘴山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石嘴山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石嘴山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的批复
正文: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石嘴山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石政发〔2013〕5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石嘴山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二、同意将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规划的5.9370公顷限制建设区和朝阳街道办事处12.5599公顷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用于环星海湖中域开发项目建设。

三、同意将大武口区星海镇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区18.4969公顷调整为限制建设区。

四、你市要尽快将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相关资料一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未经备案,不得申报建设用地。

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具体项目建设用地规模要符合批准的规划调整规模。

此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7日
——结束——。

石嘴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石嘴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十二五”时期,是石嘴山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的攻坚期;是实现产业、城市、生态、民生全面升级的关键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幸福目标至关重要。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和形势分析一、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石嘴山市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成效显著,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末,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27%,年均增长13.5%,提前两年实现GDP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达到53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88%,年均增长2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60%,年均增长29%,高于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达到158亿元,煤矿机械设备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37%以上,钽铌铍占世界的30%,电力总装机容量达308万千瓦,太阳能、汽车制造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

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建设了惠农陆路口岸,吞吐量达到2.8万标箱,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五年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9534人;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形成了清真牛羊肉、枸杞、水产、蔬菜、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

城乡统筹全面推进。

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大武口、惠农、平罗新增建成区面积分别为25、24和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实现了从功能单一的工矿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

滨河大道、西线高速、沙湖大道、星光大道和星海湖跨湖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新增城市道路120公里、农村公路21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18万立方米、供暖达1700万平方米、供气1.9亿立方米/年。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大武口区位于宁夏北部,是石嘴山市的三个辖区之一的主要的市域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

60年代的大武口还是戈壁滩上的一个小城,新中国成立后五湖四海的人们因开发大西北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开始建设这个小城,现在大武口区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25.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2.6万人,占总人口的87.2%,2009年城镇化率达59.6%,近年来,大武口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商贸等新兴产业,发展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宜居宜业型城市。

大武口区现建成区域北侧、西侧沿贺兰山脉,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其中,北侧建有大型生态森林公园,公园中横穿货物运输铁路,西侧为中高档居住小区、绿化景观区;建成区东侧临近建城区,主要为工业用区和部分居民区及教育用地,留有有一定的发展用地;建成区南侧地势平坦,用地完整,生态格局良好,有大面积水域,对外交通便捷,是未来远期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现已经建成新区市政府及部分居住区、绿化风景旅游区以及一所高校,还留有大面积区域有待开发建设。

在近几年的规划方案中大武口区将形成城市与外围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规模合理、布局紧凑的城市形态。

城市中世纪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山水大道为生态景观主轴。

城市主要分为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星海新区。

老城区与星海新区以山水大道为主要连接轴线,山水大道两侧为大型人工星海湖及景观绿化区。

规划未来在新城区中由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疗养中心、教育中心、绿化中心形成新城区的城市公共中心,现已建成行政中心、绿化中心、教育中心、疗养中心以及部分文化中心。

与老城区的公共生活中心形成两个主要城市公共中心。

城市中居住区在新、老区中组团分布,形成不同等级的公共中心,在规划建设中将在每一居住聚集区中建设完善的基础公共设施及服务中心。

老城的公共生活中心将在现在的基础上以世纪大道为中心建设并与新城区连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1•【字号】宁政发[2009]134号•【施行日期】200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宁政发[2009]13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精神,促进石嘴山市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石嘴山市曾作为全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等许多矛盾和问题。

石嘴山市具有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较强、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等优势,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率先发展的基础条件。

帮助石嘴山市解决因资源逐步枯竭而发生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经验,促进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加强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具有西部资源型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石嘴山市建设成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石嘴山建设西街 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石嘴山建设西街 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石嘴山建设西街规划方案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石嘴山市在吸引投资和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一部分,西街一直是石嘴山市发展的热点区域。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街的形象和功能,本文提出了一份西街规划方案,力图将西街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人性化的城市中心区域。

背景石嘴山市是较早建设的内陆开放城市之一,市区中心场区拥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西街作为其中的一条主干道,是连接市中心和商业区域的交通要道。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西街的建设显得有些滞后,城市形象和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对西街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功能定位和目标功能定位西街作为石嘴山市的主要商业街区之一,其主要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商业和服务型。

目标•把西街打造成为石嘴山市的知名商业街区之一。

•提升西街区域的商业水平和综合服务水平。

•引入品牌商店,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

•创造更高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规划方案设计原则•以人为本。

在规划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市民和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加舒适、方便的商业和公共服务环境。

•以生态为本。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以创新为本。

在西街的规划和建设中,要灵活运用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借助现代IT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主要方案1.道路改造和景观提升首先,要对西街的道路、步行街和公共绿地进行改造和提升。

在道路整修中应将人行道和车行道分隔开,扩宽人行道和设置遮阳棚或休息座椅。

此外,设置花坛,增加绿化面积和可视性。

在道路和步行街上插入石景墙或其他艺术装饰,增加街道的美观性和文化气息。

2.商业建设和物业管理商业建设和物业管理是西街规划方案的重点之一。

根据市场调研,建设几家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吸引更多的品牌进驻,提高商业水平和竞争力。

在物业管理方面,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商场和商铺,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23•【字号】石政办发〔2022〕53号•【施行日期】2022.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发展规划正文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驻石中央、区属各单位:《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22年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23日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分析二、规划指导思想三、规划指导原则四、规划主要依据第二章发展基础一、“十三五”发展概况二、“十四五”发展优势与机遇第三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一、发展定位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四章主要任务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三、健全旅游全域化发展四、推动“一核两带三区”建设五、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七、实施精准营销策略八、加快全民共享共建九、实施精准营销策略十、加快全民共享共建第五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坚持规划引领三、加大政策支持四、加强监督考核五、完善智力支撑六、加强危机管理附录第一章规划总论“十三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石嘴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业务厅局的指导支持下,全市文化旅游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石嘴山市实现转型追赶、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重要时期。

《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文件,是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总则1、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5年。

同时对远景做出构想。

2、规划区范围(1)规划协调范围:即市域行政区规划范围,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大武口、惠农以及外围水源、生态控制区域、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其中:大武口城市规划区面积约270平方公里。

惠农区城市规划区面积约32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593平方公里。

3、规划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紧抓西部大开发、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的机遇,立足于宁蒙接壤区、石嘴山及周边区域视角,准确把握石嘴山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发挥石嘴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政策优势,明确市域城镇体系格局以及城区定位、规模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城区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道路骨架、绿地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自然水系、绿地系统的有机融合,强化地域特色,将石嘴山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旅游兴旺、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宜业型山水园林城市。

4、规划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

(2)集约发展原则。

(3)生态优先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

(5)持续发展原则。

二、产业发展导向1、产业发展导向(1)产业分区根据石嘴山产业布局现状,地域产业布局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以下三个片区:生态保护区、工业商贸发展区和农业旅游提升区。

(2)第一产业布局重点推进“五带三区十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粮食生产、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经济林、制种产业发展带,形成粮食、牧草、花木三大发展区,在五带三区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整体上形成点(基地)、线(产业发展带)、片(产业发展区)整体分布的大格局。

(3)第二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强化循环经济,坚持工业园区管理,规模以上工业引领、集群化发展,大项目推动,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及精细化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工业支柱产业,形成完善的工业发展结构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促进工业向四大园区适度集中,扩大发展规模,优化产业布局。

(4)第三产业布局物流发展方面,构建“一岸三心”的物流布局模式,进一步提升宁夏陆港经济区在周边区域中的物流发展优势,以惠农陆路口岸为核心,建设崇岗综合物流中心、石嘴山农贸物流中心和陆港工业物流中心。

旅游发展方面,构建“三热线、八大景区”的旅游格局,着力打造以大武口区为中心,以“黄河金岸”为锦带,完善南北向“西线山、中线湖、东线河”连通市内外的三条旅游热线,快速建设和提升沙湖旅游风景区、星海湖旅游风景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贺兰山地质公园、平罗玉皇阁、陶乐影视基地、贺兰谷景区、惠农区石嘴子八大旅游景区,努力把石嘴山打造成宁夏北部旅游休闲胜地。

商贸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信息及技术服务业方面,构建“三区多点”的商贸服务网点、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网络布局结构。

2、产业发展轴在发展轴线上,全域近远期,乃至远景均规划构建以贺兰山体为屏障,黄河水体为动脉,以“一轴两翼”为主线,实现市域城镇带状集聚发展。

规划城镇主要沿高速公路、国道109、国道110三条交通线发展。

规划一级发展轴以“三城一镇”(包括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城、红果子镇)为依托,沿高速公路和国道109线形成城镇集中分布空间,该轴线向南与银川市连结,是宁夏沿黄城镇带发展的主轴线;规划二级发展轴线包括两条,一条是沿国道110形成贺兰山产业发展轴线,另一条是沿黄河金岸,依托省道203以及滨河大道,形成现代农业与特色旅游发展轴。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规划期内,市域总人口最大规模控制为:2015年85.0万,2020年88.0万;2025年100.0万。

2、市域城镇化水平规划期内市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为:2015年74%,2020年79%,2025年81%;规划期内市域城镇人口为:2015年62.9万,2020年70.0万,2025年81.0万。

3、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在现状城镇规划等级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将石嘴山市城镇规划分为四个等级,形成“1236”的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一级城镇为大武口城区,成为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级城镇为惠农城区和平罗城区,三级城镇包括红果子镇、陶乐镇和沙湖镇,六个建制镇为崇岗镇、姚伏镇、黄渠桥镇、头闸镇、宝丰镇、尾闸镇。

4、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表1石嘴山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5、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在城镇分布上,结合石嘴山全域规划和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近期规划形成“三城三镇六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市域以三城三镇为“核心”,其中,“三城”是指大武口城区、惠农城区、平罗城区,作为市域三大中心城区;“三镇”是指沙湖镇、红果子镇、陶乐镇,作为区域片区中心;“六点”是指崇岗镇、姚伏镇、黄渠桥镇、尾闸镇、宝丰镇和头闸镇,作为镇域中心。

同时,建设多个的农村社区,这些农村社区以各个乡政府所在地和新设农村社区中心为节点,带动周边农村快速发展。

以此,不仅可以加快城镇快速提升,进而促进市域城乡统筹的快速发展。

远期规划构建以“双核三点”为主体,其他城镇有机结合的空间大格局。

其中,规划一级中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武口区主城区连带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和星海新区,与平罗城区所形成的外扩型“双核”结构,打造石嘴山城镇辐射圈,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二是惠农城区与陆港经济区构成的“南进北联”的“双核”结构城镇-产业发展区,形成空间组合式发展,打造石嘴山口岸经济圈。

规划二级中心包括红果子镇、沙湖镇和陶乐镇这三个重点城镇,形成市域二级片区。

其他城镇为规划三级节点城镇,由此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双核三点”的基本格局。

远景规划构建大武口-平罗-沙湖同城化(一体化)、惠农-红果子一体化建设,实现银(银川)石(石嘴山)一体化快速建设。

四、城市性质及规模1、石嘴山市发展定位呼包银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宁蒙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宁夏沿黄城市带副中心城市,以装备制造、新材料、陆港物流、能源化工为主的西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1)大武口城区性质市域中心,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商贸等新兴产业为主,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宜居宜业型城市。

(2)惠农城区性质市域北部中心,陆港经济区的的生活服务基地。

2、城市规模大武口城区人口控制为:2015年30.0万人,2025年45.0万人;惠农城区人口控制为:2015年16.0万人,2025年18.0万人。

五、总体布局1、城市发展方向(1)大武口城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发展方向为:“东进、南扩、西限、北禁”。

城市建成区北侧、西侧沿贺兰山脉,已无发展空间;建成区东侧临近建城区,有一定的发展用地;建成区南侧地形平整,用地完整,生态格局良好,对外交通便捷,是远期及远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

(2)惠农城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发展方向为:“东限、南进、西禁、北控”。

城市建成区北侧、西侧为采煤沉陷区,已无发展空间;城市建成区东侧紧邻黄河,应该控制城市向东发展;建成区南侧用地完整、地势平坦,远期及远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以功能提升完善为主。

2、规划布局结构(1)大武口城区大武口城区布局结构:一心、两廊、两轴、三片。

一心:星海湖畔复合公共中心;两廊:沿经济开发区片与老城片形成两条滨水绿化廊道;两轴:依托世纪大道形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托沙湖大道形成生态景观主轴;三片:老城片,经济开发区片,星海新区片。

1. 规划布局依托现状结构及形态,在城市整体空间基础上形成“一二二三”的核心空间骨架:由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疗养中心、教育中心、绿化中心“六心”形成新的复合城市公共中心,与老城的公共生活中心形成“两心”,并有机联系,形成系统。

城市围绕“两轴三片”组织功能组团,围绕城市道路网骨架合理布置,形成联系紧密,用地紧凑的城市形态。

2. 道路网主体以“五纵四横”为格局,梳理现状路网,使新建路与现状路良好衔接,形成以方格网为主、局部放射的道路系统。

3. 充分发挥大武口区对外交通的便利条件,并考虑将G110改线,以缓解城区内部过境交通压力。

4. 居住用地成组团布置,并与不同等级的城市中心紧密联系;在规划片区中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度,每一居住片区内设置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中心。

5. 老城区公共中心在现状基础沿世纪大道延续,与新形成的复合中心相连接,并以带状延展至不同层级的公共中心。

强调居民的舒适度与便捷度,在公共中心周围均设有公园或街头绿地,结合不同宽度的绿带,融绿于街巷。

6. 以“产业按区块布局、企业向园区集中”为基本思路,在老城区与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污染相对较小的产业,并积极推动城区原有的三类工业转型。

新规划的工业用地与现状工业有机衔接,并与居住片区及各层级商业公共中心紧密联系,形成合理的布局关系,减小交通通勤量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7. 利用沿经济开发区片与老城片形成两条滨水绿化廊道,加强城区与外围自然生态的融合,依托“绿点”、“绿带”、“绿面”,形成城市内部的自然山水格局。

8. 在城区内外交通的结合处,布置城市客运站广场、生态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利用现状水体,“以城衬水,以水映城”,形成形象鲜明的城市门户空间。

9. 城市各类用地布局按照分期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由现状到远期直至远景发展的合理规模和形态,根据用地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布置。

远期阶段集中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及隆湖大道以北的星海新区,形成与外围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规模合理、布局紧凑的城市形态。

10. 远景阶段在远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南向东发展。

结合大武口区未来城市结构及功能发展需要,并顺应星海新区空间拓展的规律,形成完整的格局形态。

结合火车站便捷的对外交通优势,在铁路以北增加物流用地,并结合商业服务片区,使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在隆湖六站处设立新的居住片区与商业服务中心;完善城市绿化体系,使城市整体布局成为结构持续合理、形态不断完整的和谐城市。

(2)惠农城区一带:是指以滨河大道为基础,体现惠农城区滨河特色以及特色风貌的滨河景观带;两廊:沿园林路—惠和路、南二街形成的两条城市绿化廊道;两心:将原有老城公共中心南移,形成新的体现综合功能城市公共中心;在南环路与经五路交叉口处,形成城市南部新城的公共中心;三轴:依托安乐桥街形成的城市生活主轴、沿惠安大街形成的城市景观轴以及沿南环路形成城市滨水景观轴;多点:城市二级公共中心、居住片区公共中心、绿化中心等不同功能不同层级的城市中心;多片:城市中各类用地以一定规模布局形成相对集中和完整的功能片区。

1. 规划布局依托现状结构及形态,确定城市未来向南发展的用地选择,并在城市整体空间基础上形成“一二二三”的核心空间骨架:由滨河大道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滨河湿地构成城市滨河景观带,与城区内的两条绿化廊道共同构成城市的景观框架;以原有的商业中心为基础,依托行政广场周边的文化娱乐设施、绿地等形成城市新的综合中心,与南部新区的综合中心形成城市公共生活的“两心”,同时与第三排水沟滨水景观轴、城市生活轴、城市景观轴形成城市的的核心功能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