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合集下载

攀枝花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休闲品质提升策划解读

攀枝花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休闲品质提升策划解读

攀枝花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休闲品质提升策划
——张芳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位于攀枝花市区西南30公里处,处于攀枝花市的旅游大格局中。

其发展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攀枝花全市旅游整体环境的提升突破。

而且因其最具潜力进行优先开发,因此红格度假区的成功开发极有可能成为带动攀枝花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旅游吸引核,并且创造一种具有典范效应的新型旅游开发模式。

具的调研分析,红格度假区虽然拥有一流的温泉资源,却存在着产品建设严重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温泉开发模式相对落后,休闲配套项目严重缺乏。

另外,由于基地内相当一部分土地还属于基本农田,并且在开发区境内还有较多的农民住宅基地,这是红格度假区实现大发展的重要限制。

尽管政府支持力度大,但运营模式落后,无法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通过以上的分析,红格度假区打造难度极大,必须跳出区域性温泉旅游区的竞争层面,利用攀枝花的国际化基础,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来构筑未来的发展目标,才能提升自身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

红格度假区完全可以利用攀枝花作为中国著名冬季体育竞训基地的突出优势,做大运动休闲的文章;通过科学的鉴定彰显氡温泉的疗养价值,结合运动休闲项目,大力发展养老型、投资型旅游主题地产;利用攀钢、攀煤、攀矿及西昌航天工业企业的影响力,突出工业商务与科技商务的特色,形成面向攀枝花、西昌构成的本地市场的区域性首选商务休闲基地。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院长要雁峥认为,在旅游整体环境没有形成大提升的前提下,对度假区的品质提升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运用泛旅游的创新理念,参照国际度假区的发展模式,站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来打造,才有可能将其潜在价值挖掘透,实现真正的突破。

攀枝花市文旅康养业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文旅康养升级版

攀枝花市文旅康养业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文旅康养升级版
攀枝花打造文旅康养升级版
提升文旅康养服务质量(第二部分)2
PPT模板生成标准:提升文旅康养服务质量(第二部分2)
第一部分:现状与问题
1.当前攀枝花市文旅康养业发展现状2. 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03
Hale Waihona Puke PPT模板生成标准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具有发展文旅康养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攀枝花市积极推进文旅康养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攀枝花市文旅康养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够、产业链不完善等。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文旅康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攀枝花市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
攀枝花市将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加快文旅康养业的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如下:
4.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5.打造精品线路:结合攀枝花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攀枝花打造文旅康养升级版
3. 独特的生态文化: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旅游资源独特:攀枝花市拥有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如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4. 地方特色鲜明:攀枝花市的地方特色文化鲜明,如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中国企业发展战略:提升服务水平》PPT模板生成标准
第一部分:概述
7. 企业服务水平的现状和挑战
8. 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制定文旅康养升级版的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策划书3篇

攀枝花策划书3篇

攀枝花策划书3篇篇一攀枝花策划书一、策划背景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处,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攀枝花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展示攀枝花的魅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提升攀枝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 展示攀枝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加强攀枝花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三、策划内容1. 旅游推广:设计攀枝花旅游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制作旅游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宣传资料。

举办攀枝花旅游推介会,邀请国内外旅游机构、旅行社、媒体等参加,宣传攀枝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推出联合旅游线路,共同打造旅游品牌。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和宣传,提高攀枝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文化活动:举办攀枝花国际文化节,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文化团体等参加,展示攀枝花的文化特色和魅力。

开展攀枝花民俗文化活动,如火把节、彝族年等,让游客体验攀枝花的传统文化。

建设攀枝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入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 经济合作:举办攀枝花投资洽谈会,邀请国内外企业、投资者等参加,推介攀枝花的投资环境和项目。

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合作,开展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攀枝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服务水平。

推进城市绿化和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四、实施步骤1. 策划筹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成立策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开展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攀枝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策划目标和内容。

制定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旅游规划文本

攀枝花市旅游规划文本

攀枝花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前言“十五”时期是攀枝花市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凝聚全社会力量,在攀枝花旅游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取得了“十五”末期的旅游总收入比“九五”末期超过两番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年成功、成功承办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保持了继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旅游业在攀枝花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攀枝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今后十至十五年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攀枝花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

为了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的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局总体规划(2001—201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科学修编《总体规划》,对于攀枝花旅游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体规划》的修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入分析攀枝花市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产业基础、发展形势,依据《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全市各区县旅游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攀枝花市今后十五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攀枝花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规划文本》将作为今后十五年攀枝花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说明书》是实施规划的参考文件。

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市旅游行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为落实《规划》提出的任务、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而努力,为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方案

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方案

/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10年04月23日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一)战略思路“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战略路径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通过3-5年的时间,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具有类似三亚品牌影响力的国内冬季旅游著名品牌,成为具有特色吸引的独立旅游目的地。

子品牌:
中国特色主题乡村品牌
中国老年度假优选品牌
中国体育运动冬季训练天堂
二、功能定位
三、空间布局
本案关于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不同于传统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而是在原有《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以近期(5-8年)攀枝花政府运营旅游产业为出发点,以拉动攀枝花旅游产业实现快速突破为目标,是顾全大局的阶段性选择,基于此,形成市域旅游产业“1233”的投射开放式空间布局:一座花城、两大精品、三座风情小城(镇)、三个延伸板块
一座花城:攀枝花城区
两大精品:“红格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滩东方养生中心
三座风情小城(镇):米易县城(水韵小城)、平地镇(民俗小镇)、渔门镇(美食小镇)
三个延伸板块:米易大众休闲板块、格萨拉山水观光板块、仁和阳光果乡板块
四、产品体系
按照主题化、极致化、系列化、情境化、娱乐化的旅游产品开发
思路,对应打造“冬季旅游天堂、体育训练福地、东方养生中心、多彩生态田园、四季风情花城”系列主题产品,构建攀枝花旅游独特的“5S”的产品体系,即:
冬季阳光之旅(SUN)、运动休闲之旅(SPORT)、东方养生之旅(SPIRIT)、生态田园之旅(SCENERY)、城市风情之旅(STYLE)。

(一)冬季阳光之旅
冬季阳光之旅是攀枝花旅游近期寻求突破的重点,在产品上具有综合性与统领性,其他各类旅游产品均须在形态与功能上寻求关于“冬季阳光”的结合点,共同构建攀枝花“冬季阳光”的避寒旅游品牌。

以“冬季阳光”为主题,主要针对寒冷的冬天开展冬季避寒旅游,积极配合省政府的“新五大旅游区”的建设和“冬季旅游第三极”的打造,将攀枝花打造成为中国避寒山谷(具有较强的地域指向性)、冬季旅游天堂。

(二)运动休闲之旅
以“运动、健康、激情”为主题,着眼点落在运动、激情上,分体育训练和户外运动两个层次展开,利用现有体育冬训基地的基础,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冬季训练基地;利用攀西大裂谷的资源和大香格里拉的概念,大力开展各种户外运动项目,形成系列产品,将其打造成为香格里拉大众户外运动胜地,两者合之简称为体育运动圣地。

(三)生态田园之旅
以“鲜花、水果”为主题,构建“三万花海、十二大水果基地”的攀枝花乡村旅游结构。

重点落在娱乐上,以现有的众多水果基地资源为基础,采取单一主题深耕的极致化打造手法,以娱乐化的理念来重新审视和利用水果资源,通过环境、美食、养生、观赏、聆听、运动、娱乐、休闲、度假、创意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发,放大其娱乐性,形成全国性市场吸引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独创的水果娱乐创意产业基地。

(四)东方养生之旅
以“东方养生文化”为主题,重点落在健康养生上,体现一种对旅游者身体、心理、精神全方位关爱、呵护的感觉。

以阳光为共同资源依托,形成针对老年群体的仁和镇基地、针对中年群体的二滩基地、针对女性群体的米易基地、针对青年群体的格萨拉基地、以及主题性的混撒拉基地和综合性的红格基地,每个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综合性,但其间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形成攀枝花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的总体格局。

(五)城市风情之旅
以“风情花城”为主题,将攀枝花城区视作一个旅游区来整体考量,围绕攀枝花倾力打造区域型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构建和谐发展的宜居、宜旅、宜业的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突出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价值,完善作为区域型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塑造攀枝花城市鲜明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性格。

塑造攀枝花休闲旅游城市的主要项目有:
五大城市公园:建设攀枝花花卉植物园、苏铁城市艺术公园、503地下战备电厂遗址公园、长漂体育公园、大黑山城市森林公园;
“攀枝花开”钢铁城市博物馆;
“钢铁长城”沿江光雕艺术长廊
“雕刻时光”钢雕艺术景观工程
“文化艺术”壁画艺术环境工程
阿署达城市阳台;
银江新区;
城市风貌及景观工程(特色瓜果鲜花动漫艺术景观工程);
散客集散中心及相关配套;
五、重点产品策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