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共44页
城市中心区人性化步行空间规划对策探讨——以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

一 明庭坚
前海 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为 “ 粤 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 作 示范 区” 。2 0 1 3年 公布 的 《 前海 深港 现代 服务 业合作区综合规 划》 ,前海合 作区是 深圳城 市 “ 双 中 心”之一,总用地面积 l 4 9 2 公顷,总建设 规模 约 3 0 0 0万 m 2 。定位为未来珠三角的 “ 曼哈顿 ”,重 点 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 经济,打造 区域 中心 ,并 作 为深化深 港合作 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 。 前海合作区倡导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 提 出“ 营 造人性化交通环境 ,提 升街道活力 ,建设可 持续 发 展的绿色交通体 系”的发展 目标和 “ 制定优 质、便 捷、多样 的慢行 系统规划 ,重视与公共交通 站点的 有效连接 ;重视慢 行系统 内的人性化 设计 ,提升街 道空间活力和生态特色 ”的规划策略 。 三 、 前海合作 区人性化步行 空间规划对 策 1 .功 能复合 、形态互补 的规划策 略 ( 1 )集 中式开放空 间与高 强度开发 空间结合 , 为步行空 间建设奠定基础 集 中式开放 空间与高强度开 发空间结合是前海 开发 的重要特 征 ,为避免边角地 带的公共空间形成 可达性 差、无人 问津的空 间死 角,集中化的公共空
间形 成 点 、 线 、 面 布 局 ,保 证 7 0 % 以 上 地 块 至 少 一 个界面 面临公共开放空 间。高密度开发区与公共开 放 空间形成密疏相 间、紧驰有 度、商业休闲相融 的 对 比, 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形成 良好 的互补关系 。
[ { 商 要】城市中心 区具有步 行出行比例高 、公共交通 依赖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单元一01街坊 开发导控文件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单元一01街坊开发导控文件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区位开发单元一用地面积50.1公顷,位于前海深港合作区的核心地段,桂湾片区北部,双界公园南侧。
规划倡导以街坊为基本单位的整体开发,单元一共划分5个街坊,其中01街坊用地面积5.14公顷,位于单元一西部,临海大道(原听海路)以西、桂湾四路(原桃园路)以北、桂湾一路(原双界河路)以南。
开发单元一规划总目标:结合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打造成多功能、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使该区成为TOD高强度、功能复合的国际金融中心。
规划目标与原则01街坊采用“整体开发”的开发模式,规划导控通过“导控文件”实现。
街坊导控文件由条款、图示及表格构成,包含功能规模、公共空间、建筑形态、户外广告、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市政工程、低碳生态八个部分,共79条款,其中刚性控制内容作“下划线”表达,原则上应遵照执行;其余为弹性引导内容,可在具体开发和设计中结合相关规划、规范和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开发模式与导控说明街坊规划子目标:导控原则:整体开发、目标导向、公共优先、刚弹结合、简明易懂。
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片区,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形象;创造多元功能复合的枢纽核心区及国际金融产业街区组成部分;打造可达性高,与前海湾滨海公园、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高度互动的公共空间;营造个性卓越、整体协调的滨海一线建筑形态;建设立体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智能化的绿色低碳生态街区。
开发单元一01街坊区位图开发单元一开发单元一区位图桂湾片区前湾片区妈湾片区A-01-01-03地块面积:7393㎡地上建筑面积:11.0万㎡地下商业面积:1500㎡A-01-01-03地块面积:7089 ㎡地上建筑面积:0.3万㎡地下商业面积:5000㎡A-01-01-03地块面积:6892㎡地上建筑面积:5.0万㎡地下商业面积:1500㎡A-01-01-03地块面积:24319㎡地上建筑面积:31.4万㎡地下商业面积:17000㎡裙房布局示意塔楼布局示意用地红线示意开发单元一规划范围01街坊范围地块编码300M220M170M120M240M建议地上建筑面积:14.2万㎡建议地上建筑面积:10.2万㎡建议地上建筑面积:7.0万㎡A-01-01-01A-01-01-02A-01-01-03A-01-01-04A-01-01-01开发导控管理表导控内容条款目录1 功能规模地块功能第1条地块数量第2条开发指标及配套设施第3条2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结构第4-5条公共空间形态第6-14条步行系统控制第15-20条绿化面积比例控制第21条植物配置第22条街道家具和艺术品设置第23条开放要求第24条导控内容条款目录3 建筑形态地上建筑退线第25-26条地标建筑第27条视线通廊第28条塔楼形态第29-33条裙房形态第34-40条建筑照明第41条4 户外广告第42-45条5 地下空间总则第46-49条地下商业及步行活力空间第50-54条地下停车空间第55-57条导控内容条款目录6 市政工程市政设施第58条市政管线第59-60条其他要求第61-63条7 综合交通道路结构第64条单向行驶建议性方向第65条道路断面第66条竖向设计第67条公共交通第68条8 低碳生态能源利用第69-70条资源利用第71-72条生态物理环境第73-78条绿色建筑设计第79条导控文件【01街坊指标及配套设施一览表】1 功能规模街坊用地面积5.14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4.57公顷。
深圳前海规划分析报告

社会车辆布置分析
设施布局的基本构思 ・考虑到开发所产生的开发交通量于车站街区内部 进行吸收最为理想,故规划应考虑确保由开发交通 量计算得出的停车场所需面积。为保证停车场所需 泊位数,确保5 个楼层的停车场面积。 ・至停车场的连接方式以地下机动车道内侧的环状 道路为主,在与地下机动车道相接的-11.0m 处, 设置通往普通车辆停车场的出入口,并通过在停车 场内部设置坡道,确保停车场内部的动线。 ・但考虑到普通车辆停车场的使用将不依赖地下机 动车道,故还应考虑设置通往地面道路的出入口。
自行车停放布置分析
■基本构思 防止车站周辺地区的自行车乱停乱放,确保
舒适的步行空间,同时要考虑乘客的自行车使用 便利性。自行车停放处应布置于港前路沿线,以 贴近中央大厅及地铁检票口。
社会车辆布置分析
规划方案各项要求 ・约84,000 ㎡的面积分散布置于5 个楼层。 ・停车场出入口由地下机动车道基准标高11.0m 层到达。 ・Ⅰ期建设阶段也将确保南北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动线。 <阶段性建设的构思> ・设想Ⅰ期所需规模的90%建设完工,可配合地 铁的营业投入使用。 ・Ⅱ期完成其余10%的建设。 Ⅰ期(深圳地铁1, 5, 11 号线竣工):76,000 ㎡ (约2,200 泊位※)(+2.0m, -4.0m, -11.0m, 15.5m, -20.0m) Ⅱ期(城际线与西部快轨竣工):8,000 ㎡(约 200 泊位※)(-11.0m)
以“中央换乘大厅”为中心各层交通流线布置分析
【出租车蓄车区1(面向乘坐机场线(港深西部过境轨道),城际 线的旅客等行李量较多的使用者)】 <需布置的设施及平面位置> ・于前海枢纽车站地区西侧的北部建设15,000 ㎡。 <建设时期> ・与机场线(港深西部过境轨道)同期建设,并同期投入使用。 【普通车辆停车场】 <需布置的设施及平面位置> ・于前海枢纽车站地区中央的北部建设5,000 ㎡。确保由-11.0m 处的停车场内部的坡道到达。 <建设时期> ・于Ⅰ期建设,并与地铁站的建设同期投入使用。 【出入境口岸设施】 <需布置的设施及平面位置> ・于前海枢纽车站地区西侧的中央部建设香港籍(来自国际机场以 外的乘客且为香港户籍)客流的入境检查设施6,800 ㎡。 <建设时期> ・与机场线(港深西部过境轨道)同期建设,并同期投入使用。
浅谈城市滨海景观空间设计——以深圳前海滨海景观设计为例

浅谈城市滨海景观空间设计———以深圳前海滨海景观设计为例宋亮华(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新形势下,自然界中水是自然景观中绚丽的“角色”,展现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与艺术魅力。
滨海景观空间设计展现了很强的平等性,可以在强大的包容性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汇聚当地的民俗习惯,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
只有合理使用当地的资源,打造城市的形象与品牌,才可以形成城市的特色,将滨海景观打造成为优美的“人间天堂”和“旅游胜地”。
因此,以深圳前海滨海景观设计为例,立足实际,将滨海景观打造成为滨海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加城市美观度,为居住的环境增添一份美丽,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关键词:滨海景观;空间设计;步道;天际线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8-0115-030引言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滨海区域是城市旅游、商业活动、工业生产乃至经济建设的重要区域。
滨海景观的创造目的在于对城市发展形态的思考,分析滨海景观与自然和人工要素紧密结合,提出合理的景观组织原则,以便对构成要素进行控制和塑造,从而为塑造具有特色的新建区域城市滨海区景观提供方法和借鉴。
城市滨海区景观通过创造连续的亲水空间、塑造有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来延续、反映地域文化特色;要在生态性、整体性、特色性、延续性、再利用、可达性等一系列原则的基础上,在地理自然环境中挖掘个性、在人文环境中塑造个性、在人工环境中发展个性,从而在滨海景观的设计中为市民提供创造良好的环境。
1规划研究滨海景观顾名思义是在滨海区这一基础条件上形成的,所以首先要对滨海地区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解。
滨海区是城市滨水区的一种,指沿海城市与海洋相毗邻的特定区域,具有自然、开放、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等特征。
在滨海景观中,有一些特定的景观要素造成了其异于其他景观项目的特点,首先,动态的景观要素是滨海景观项目的一大特色,波涛汹涌的海浪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是一种大气的、变化的力量之美。
高强度开发地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规划研究——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例

一 文章编号 :625 2 (0 2 0 —0 60 17 —3 82 1 )204 —7
Ur a a s b n Tr n por ofChi ,Vo .0, o2,M a c t na 11 N r h 201 2
.
高 强度 开发 地 区可持 续 交 通 发 展模 式规 划 研 究
地 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ig ah i h n h nHo g Ko g o p rt n Z n n n Qi a n S e z e — n n C o eai o e i o
S e z e t sa x mp e t i a e n l z st e k y i— h n h n Ci a n e a l , h sp p ra a y e h e s y s e f u b n a d r g o lc n e s d v l p n ;d f e t e u s o r a n e i na e tr e eo me t e n h i g a — re t d r a o a l c l ft e v ro s ta s o a i n o l i n e e s n b e s a e o h a i u r n p r t o t o mo e ; x l r sf a i l o ii s a d e t b ih st e a p o d s e p o e e sb e p l e ; n sa ls e h p r — c p it r n p ra i n s se p a h tc n b e a k t h ra e ta s o t to y t m l n t a a e f d b c o t e ta s o a i n i fa t c u e a r a n e i n l c n e s r n p r t n r sr t r t u b n a d r g o a e t r . t o u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分析

综合发展片区。位于海滨大道以南、铲湾路以北,承接 商务中心片区和保税港片区的功能拓展,实现与保税港 片区、商务中心片区的协调发展,成为集聚性强、功能 复合的综合型产业发展区。
保税港区
滨海休闲带。滨海休闲带位于听海路以西的滨海地区, 大力推进环前海湾滨海生活岸线建设,打造集生态性、 景观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区。
妈湾港—1991年开港,07年完
成集装箱吞吐量198.3万TEU
港口库场情况:仓库面积6500平方米。 各航道吃水限制:进港航道限制最大吃水 12.3米。 港口库场情况:仓库面积6500平方米 主要进出口货物:钢材、化肥、木材、花 岗石等
赤湾港—1982年建立,08年全
年集装箱吞吐量416.4万TEU
规划发展:虽然前海与后海、宝安中心区一同规划为与福田中心
并列的深圳市级中心,但各区域定位差异性较大
规划发展:从前海功能分区来看,依然以பைடு நூலகம்流为基础。
规划发展: 2008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跳 出深圳,立足珠三角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由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综合发展片 区、滨海休闲带片区组合形成“三片一带”格局
规划发展:2003-2006年前海—物流园区阶段
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中:前海“高新软件园” 的定位悄然消失, 变为“物流园区”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前海“高新软件园” 的定位 悄然消失,变为“物流园区”。 前海物流园填海工程2006年正式启动, 规划总填海面积13.78平方公里,物流 园建成之后将成为深圳西部港区最大的 物流业仓储用地。
前海战略定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深圳市双中心之一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分层”
“环带”
— * —
第四章
水平方向的条带带来多样性和差异性,而环带提供凝聚性和连接性。
对比总结
OMA“前海城岸”方案简介
— * —
第四章
“前海水城”与OMA“前海城岸” 方案对比
不同之处体现为以下三点:
设计思想的不同 交通组织方式的不同 对于具有挑战性的自然因素的回应不同
设计过程
标准化的实施
— 11 —
第二章
标准化的实施
第二步——分区
线状的水处理设施将超大尺度的基地划分为5个亚区
设计过程
— 12 —
第二章
第三步——公共空间
通过改善和设计水体边界,海湾边界和五条水道来活跃城市界面和创造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
设计过程
标准化的实施
— 13 —
第二章
第四步——交通综合体
长期以来,前海被看作是深圳的“后院”,主要发展港口、仓储、物流等功能 2005年以来,逐步明确其区域经济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将前海推向粤港澳创新合作的最前沿
深圳市政府 以国际性的视野谋求更高水平的规划指导建设 2010年,前海概念规划国际竞赛,JCFO“前海水城” 2011年,JCFO与筑博建筑共同完成启动区规划设计工作
延长的海岸线
对比总结
“前海水城”与OMA“前海城岸” 方案对比
— * —
第四章
总结
1.借自然之力解决自然问题是最好的选择
2.尊重城市肌理是设计应该把握的价值观
对比总结
3.面对大尺度设计,应精准把握人的尺度
谢谢观看
宝安区
桂庙区
铲湾区
大铲区
深圳前海万象建筑设计方案

深圳前海万象建筑设计方案深圳前海万象建筑设计方案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文化和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项目位于深圳前海地区,占地面积超过2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是一个世界级的综合性建筑群。
该设计方案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各功能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设计创新和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打造了一个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建筑群。
首先,整个建筑群采用了高度开放的设计,使得各功能区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系和互动。
商业区域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将室内和室外空间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种开放、宽敞和舒适的购物环境。
办公区域则采用了开放式的办公空间,增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化区域采用了开放式的展览和演出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和文化的场所。
住宅区域则采用了开放式的住宅空间,使得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线和绿色环境。
其次,该设计方案注重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整个建筑群采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包括节能、环保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绿化墙的设计,以吸收太阳能和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内部采用了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建筑群周围还规划了绿化带和水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湿度,并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该设计方案注重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群的外观设计以流线型为主,与周围的山水和自然景观相互辉映,使得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和景观的利用,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阳台,以提供更多的自然光线和美景。
总之,深圳前海万象建筑设计方案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文化和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开放、可持续和自然的方式打造了一个功能丰富又具有艺术性的建筑群。
该方案的实施将为深圳前海地区带来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将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和宜商的城市空间。